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
一、选择题
1.中古时期的西欧农民,主要为领主从事两类劳动,一类是田间劳动,包括耕地、播种、收割、除草、剪羊毛等,另一类大多在农闲时进行,主要内容是修房舍、围篱笆、磨面、制酒、打铁、造武器等。这从实质上说明当时( )
A.劳役地租盛行 B.农民生活的艰辛
C.庄园经济发达 D.生产力水平落后
2.中世纪西欧的庄园堪称一个独立运行的社会(如下图),庄园内除了有耕地供农民耕作,还有大量的手工作坊,面包匠、铁匠、鞋匠、木匠、酒工、渔夫等每日劳作,负责为庄园领主和自己生产食物和生活必需品。这说明西欧庄园( )
A.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达 B.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
C.完全脱离世俗王权管控 D.自给自足且分工细密
3.1290年,英国法律允许自由持有者通过“替代”(土地购买者替代此前封臣继续向封君服役)方式自由买卖土地,但国王直属封臣的领地流转仍受限制。1327年,又规定“国王的直属封臣未经国王许可转让土地,国王……只可以向土地转让方征收一笔罚金”。英国的上述法律规定( )
A.确立了英国的封君封臣制度 B.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的调整
C.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适应了英国王权强化的需要
4.在中古西欧封建社会里,“所有或大部分公共权力、义务与土地占有权难以分解地交织在一起,整个财政、军事和司法的统治制度都是私人财产法的部分”。该观点旨在强调( )
A.各级封建主的权力和义务相对应 B.封君封臣制度是社会基本特征
C.土地所有权成为社会权力的基础 D.封君封臣制度易导致专制集权
5.“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印度种姓制度 B.雅典民主制
C.罗马共和贵族制 D.欧洲封君封臣制度
6.根据法国香槟伯爵的封地清册记载,1172年,香槟伯爵有2017个封臣,而他本人则效忠于10个封君——法国国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勃艮第公爵、2个大主教、4个主教和1个修道院院长。这一状况( )
A.得益于民主的政治环境 B.是缺乏政治忠诚的表现
C.削弱了国家的集权能力 D.说明此时王权高于教权
7.基督教会是西欧最大的有组织的力量,整个西欧社会的居民几乎都是基督教徒,教会通过森严的宗教戒律控制着他们的精神生活。这表明教会( )
A.推动了思想解放 B.束缚了人性发展
C.受世俗国家控制 D.支持城市的自治
8.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君主们迫切需要“正朔”,因为以血统作为基础的权利构成,必然会随时间推移而被逐渐冲淡,因此他们大力赞助艺术,建造宫殿、树立雕像,同时加强与教会的联系。据此可知( )
A.君主与教会共享城市控制权 B.国家认同的观念得以强化
C.市民阶层与君主的利益一致 D.古希腊罗马文化全面复兴
9.中世纪西欧城镇是一个地区的工商业“中心地”。在这个地区内,城镇在食物上不能自我满足,同时又需要乡村来消化城镇的工商产品,于是周围乡村便是它的食物供应区和产品销售区等,其区域半径基本相当于一个农民一天内步行往返城镇市场的路程。这表明当时( )
A.城镇获得了较大的自治权 B.乡村和城镇相互依存度高
C.城镇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 D.庄园领主固守旧经济形态
10.中世纪欧洲的一些城市结成同盟,加强商人寡头对城市的统治,垄断对外贸易并确保商路安全。入盟的各城市享有商业特权和经商的便利条件,各商站设有审判机关,保护自己的商人免受封建主审判。据此可知,城市同盟( )
A.形成统一的国内贸易市场 B.使得国家意识深入经济领域
C.普遍实现了欧洲城市自治 D.有利于商业联系和经济发展
11.16,17世纪的欧洲大学不仅在数量、地域方面有了较大发展,同时在指导思想、管理体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呈现出世俗化、民族化、人文化、科学化等特征,这种变化( )
A.反映出基督教精神信仰的崩塌 B.与理性主义的发展直接相关
C.得到专制王权一定程度的支持 D.说明文艺复兴运动走向质朴
12.拜占庭帝国在 8 世纪时颁布《罗得海商法》,对海上贸易的参与者、海事合伙与贷款等内容进行了规定;又在 9 世纪颁布《市政官法》,批准国内和叙利亚的布匹商人进口麻布和丝绸。据此可知,拜占庭帝国 ( )
A.注重调解民事纠纷 B.运用法律管理商业
C.垄断控制亚欧商路 D.试图转变经济模式
13.《罗马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在缺席时不得被判罪。同样,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这反映了古罗马民法( )
A.纵容犯罪 B.维护贵族利益
C.肯定证据 D.主张重罪轻罚
14.有位学者称拜占庭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而它的政府结构原则大致源于古罗 马,其法律和官僚是从罗马晚期直接演化而来的。下列史实能论证他观点的是( )
A.拜占庭使用的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和改造
B.拜占庭的国教是基督教教派中的天主教
C.拜占庭颁布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
D.拜占庭地方实行行省制,任用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
15.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到17世纪末,成为地跨欧亚两洲的庞大帝国,下列关于俄罗斯历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首都君士坦丁堡遭奥斯曼帝国攻陷 B.通过扩张占领了北非和意大利
C.伊凡四世改革沉重打击大贵族势力 D.文化上深受西罗马帝国的影响
16.公元1549年,伊凡四世推行改革,以极为强硬的手段将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和富庶地区划为国君直辖区;组建效忠沙皇的“特辖军团”,设立“近臣杜马”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对教会和贵族的经济势力进行严格限制。这些举措旨在( )
A.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B.防止贵族势力的反叛
C.巩固和强化中央集权 D.推动工商业经济发展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封建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如果领主将一块土地赐予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封臣……封臣的权力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是相应的……臣属意识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
——(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著《世界通史》
材料二 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有木匠、铁匠,庄园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总之,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庄园里的佃户除了耕种自己的份地之外,还要为领主耕种土地,每周都要有几天为领主干活,领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领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
材料三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而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 “最美好的花朵”。12 世纪,西欧的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的气象,冲击着传统的教权主义、普世主义与禁欲主义的束缚,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编自《世界中古史》
(1)材料一揭示的是中世纪西欧的什么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封建关系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分析庄园有何特征?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城市兴起产生的作用。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二 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时代”。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美】朱迪斯·M·本内特等《欧洲中世纪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
(2)概括材料二作者对欧洲中世纪所持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说明。(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起就带有鲜明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
-摘编自徐家《走进拜占庭文明》
材料二 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应该说,拜占庭文化的开放性也是其历史演化的必然结果。
——摘编自陈志强《论拜占庭文化的独特性》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拜占庭文明的历史影响。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表明中古时期西欧庄园的生产生活甚至军事装备都要依靠庄园的农民,这是由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所导致的,D项正确;劳役地租只是材料内容的表象,不是实质,排除A项;农民生活的艰辛是由于领主的残酷剥削导致的,这也是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所致,排除B项;材料所叙述的是庄园经济生活的常态,不能得出庄园经济发达,也不是实质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
2.【答案】D
【解析】根据“庄园内除了有耕地供农民耕作,还有大量的手工作坊,面包匠、铁匠、鞋匠、木匠、酒工、渔夫等每日劳作,负责为庄园领主和自己生产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可得出庄园中有明确的分工,而且能够实现自给自足,D项正确;材料中强调了农业和手工业,并不能体现商业发达,排除A项;“高度”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C项的表述太绝对,当时仍有受到世俗王权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世纪欧洲,封君与封臣以土地为纽带形成封建权利义务关系,随着英国法律放宽对土地买卖的限制,封建权利义务也随之发生转换,这表明其封建制度进行了一定调整,B项正确;英国的封君封臣关系确立于欧洲中世纪之初,排除A项;题干史料中未呈现资本主义的因素,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英王对土地的控制削弱,无法说明英国王权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所有或大部分公共权力、义务与土地占有权难以分解地交织在一起,整个财政、军事和司法的统治制度都是私人财产法的部分”可知,在西欧封建社会中,通过层层分封土地而形成的封建等级制度,封建土地所有权成为一切权力的基础,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各级封建主之间的权力和义务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介绍的是公共权力与土地占有权之间的关系,没有明确说明封君封臣制度,排除B项;封君封臣制度不利于专制集权的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
5.【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主人凡践履契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可以看出“主人和我”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契约关系,各自履行相应的义务和职责,符合中古时期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D项正确;印度种姓制度是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并未形成契约,排除A项;雅典民主制体现的是一种直接民主,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罗马共和国贵族制度本质是一种贵族寡头政体,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C
【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1172年,法国香槟伯爵下面有2017个封臣,同时其效忠于10个不同的封君,表明国家领土被众多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控制,他们效忠各自的封君,这种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削弱了国家的集权能力,C项正确;中世纪西欧实行封君封臣制而非民主政治,排除A项;封君封臣制要求封臣效忠封君,香槟伯爵效忠于10个封君,是因为他从10个封君那里都获得了土地,不能简单地认为他缺乏政治忠诚,排除B项;材料未提及王权与教权的斗争,且中世纪前期和中期的法国国家分裂割据,王权衰弱,排除D项。故选C项。
7.【答案】B
【解析】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基督教会用宗教戒律严格控制西欧居民的精神生活,表明教会束缚了人性发展,B项正确;据所学,基督教会阻碍而非推动了思想解放,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基督教会与世俗国家关系的信息,排除C项;支持城市的自治与“教会通过森严的宗教戒律控制着他们(居民)的精神生活”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8.【答案】B
【解析】据材料“大力赞助艺术、建造宫殿、树立雕像,同时加强与教会的联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君主国的统治者之所以采取上述措施,是希望通过树立仁德、开明形象,争取教会支持,来获得执政的正统性,强化对国家的认同,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城市,排除A项;市民阶层不可能与君主的利益完全一致,排除C项;古希腊罗马文化全面复兴是在文艺复兴时期,与材料的时间和主旨都不吻合,排除D项。故选B项。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城镇为工商业“中心地”,而乡村是城镇的食物供应区和产品销售区,二者相互依存,B项正确;材料和城镇自治无关,排除A项;材料除了提及城镇,还提及乡村,“城镇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不能完整概括题干信息,排除C项;西欧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而材料所述为乡村和城镇之间经济方面的相互依存,表明庄园经济受到了工商业发展和城市兴起的冲击,排除D项。故选B项。
10.【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中世纪欧洲的一些城市结成同盟,加强商人寡头对城市的统治,垄断对外贸易并确保商路安全”,可以看出中世纪欧洲通过成立城市同盟,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同时保证商路安全,以便更好的发展城市经济,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判定其是否有统一的国内贸易市场,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国家意识对经济的影响,排除B项;“普遍实现”,表述夸大,排除C项。故选D项。
11.【答案】C
【解析】据题意可知,16、17世纪的欧洲大学呈现出世俗化、民族化、人文化、科学化等特征,这与这一时期王权的逐渐加强,王权对于大学的支持有着一定程度的关系,C项正确;欧洲人对于基督教的精神信仰始终没有崩塌,排除A项;理性主义在17、18世纪兴起的启蒙运动中才得到发展,排除B项;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是逐渐从质朴走向高雅,排除D项。故选C项。
12.【答案】B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拜占庭帝国颁行多部法律,对帝国的商业贸易进行管理,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法律对经济领域的管理,不是调解民事纠纷,排除A 项;据材料体现的是拜占庭帝国运用法律管理商业,与控制亚欧商路无关,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经济模式是经济发展的总体特征,材料只体现了拜占庭帝国运用法律管理商业,未涉及经济模式,排除D项。故选B项。
13.【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可知,判某一人有罪必须要有证据,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纵容犯罪,而是强调依凭证据来审判,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维护贵族或者平民的利益,而是强调证据的重要性,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量刑以及法律依据,排除D项。故选C项。
14.【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根据所学可知,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制定《罗马民法大全》: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拜占庭颁布的《查士丁尼法典》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C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拜占庭帝国的法律,而不是文字,且拜占庭使用的是拉丁文,排除A项;拜占庭信仰的是东正教,排除B项;拜占庭地方实行军区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5.【答案】C
【解析】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1547 年,伊凡四世正式加冕为沙皇。他颁布新法典,改组中央机关,镇压大贵族,巩固和强化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遭奥斯曼帝国攻陷,排除A项;俄罗斯并没有占领北非和意大利,排除B项;俄罗斯发端于9世纪建立的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帝国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C
【解析】据材料“以极为强硬的手段将工商业发达的城市和富庶地区划为国君直辖区……”,可知通过行政手段来强化国君统治的力量和实力,以此来强化中央集权,C项正确;对教会的严格限制,不代表摆脱宗教控制,排除A项;防止贵族势力的反叛,也属于强化中央集权的范畴,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强化中央集权,并不是推动工商业经济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制度:封君封臣制度。特点:以土地为纽带;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具有统一性;封君封臣存在契约关系;等级关系严格。
(2)特征: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领主与佃户间是剥削、被剥削的契约关系。
(3)作用:推动工商业繁荣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促进了早期资产阶级产生;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促进封君封臣制度瓦解;市民参政有利于城市自治运动的开展和议会制度的出现;打破了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推动了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的发展;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
【解析】(1)制度:根据材料一中“领主将一块土地赐予一个人,这个人就成了封臣”等信息可知,其揭示的是中世纪西欧的封君封臣制度。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封建关系的基础是土地”可知,以土地为纽带;根据“封臣的权力和对于土地的所有权与他在举行臣属仪式时承担的义务是相应的”可知,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具有统一性;根据“臣属意识和赐封仪式可以算是封建制度中的契约”可知,封君封臣存在契约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关系的特点还包括,等级关系严格。
(2)特征:根据材料二中“庄园的主要工作是农业,同时也有手工业”“庄园生产了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绝大部分产品”等信息可知,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根据“领主直接控制的农奴每周的大部分时间都要为领主干活。领主还向佃户征收其他捐税”可知,领主与佃户间是剥削、被剥削的契约关系。
(3)作用:根据材料三中“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层形成了,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层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兴起推动了工商业繁荣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促进了早期资产阶级产生;根据“市民反对封建割据,反对领主特权,支持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建立新城市符合国王们削弱诸侯势力的政治考虑,因而国王成为城市的长期盟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市的兴起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王权强化,促进了封君封臣制度的瓦解,市民参政有利于城市自治运动的开展和议会制度的出现;根据“城市的兴起和繁荣,产生了市民日常需要的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文化教育不再为教士所垄断”等信息可知,打破了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推动了世俗文化和世俗教育的发展;根据“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可知,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
18.【答案】(1)特征:政治: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贵族等级);经济:盛行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思想文化: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
(2)观点:欧洲的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说明:中世纪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自治权的萌发,逐渐冲破庄园经济和农奴制度;社会结构方面,市民阶级壮大;专制王权逐渐强大;思想文化方面,随着大学的发展,开始冲破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笼罩;由此可见,中世纪后期,欧洲开始产生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的因素,所以它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解析】(1)特征:根据材料“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它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可知政治:实行封君封臣制度(贵族等级);根据材料“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的伦理和信仰”可知经济:盛行庄园经济与农奴制度;思想文化:基督教会占有重要地位。
(2)观点:根据材料“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睡的、可怕的时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可孩子欧洲的中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说明:根据所学中世纪所蕴含的近代因素,如城市自治、市民阶层、王权、大学等,分别展开分析可知中世纪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自治权的萌发,逐渐冲破庄园经济和农奴制度;社会结构方面,市民阶级壮大;专制王权逐渐强大;思想文化方面,随着大学的发展,开始冲破基督教神学思想的笼罩;由此可见,中世纪后期,欧洲开始产生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的因素,所以它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19.【答案】(1)特点: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
成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
(2)影响: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拜占庭帝国。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起就带有鲜明的东方色彩”可得出包容性、开放性;据材料一“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可得出与宗教密切联系;据材料一“从其产生的那一时起就带有鲜明的东方色彩……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可得出融汇东西方文化。第二小问成因,据材料二“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可从特殊的地理位置、当时的商业和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等方面来回答。
(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拜占庭帝国。据材料一“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起就带有鲜明的东方色彩”和材料二“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的交流活动”可得出架起了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据材料二“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可得出保存延续了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明传承的纽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帝国保留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存,为文艺复兴运动兴起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