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人口容量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组
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10亿之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亿-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亿之内
1.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下图示意某山区小流域人口规模测算数据,目前该流域人口数量为12.4万。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该流域的人口合理容量约为( )
A.7.9万人 B.10.9万人 C.18.5万人 D.32.5万人
4.为使该地的人口规模趋于合理,适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增施化肥提升粮食产量 B.开垦林地增加耕地
C.加快矿产资源开发速度 D.加强贸易保障粮食
图为我国某石灰岩山地槽谷区横剖面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地最可能位于( )
A.黑龙江 B.内蒙古 C.山西 D.贵州
6.该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 )
A.与石漠化程度正相关 B.与土地利用多样性负相关
C.高海拔大于低海拔区 D.低山区的缓坡、阳坡较大
“地球生态超载日”是指到一年中一个特定日期为止,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已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产出的资源总量。图为部分年份地球生态超载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从1990年~2015年,“地球生态超载日”的日期变化趋势( )
A.逐渐延迟 B.变化不大 C.逐渐提前 D.出现波动
8.在地球上,人与自然要和谐发展,最好让“地球生态超载日”出现在( )
A.每一年的年初 B.每一年的4月 C.每一年6月 D.每一年的年末
2013年3月发布的《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政策》指出,从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综合研究,北京综合承载力进入危机状态。读数据表,回答下面小题。
规划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104人)
2000-2010年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 0.35%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人口数量 2300
2000一2010年增加的常住人口(104人) 604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的人口数量 3000
2011年常住人口(104人) 2019
9.从表中可知北京市( )
A.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B.人口合理容量为2019万人
C.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10.目前下列影响我国不同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效应”中短板的是( )
①四川——水力资源②山东——交通状况
③西北内陆——水资源④北京——水资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谋求达到北京人口合理容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提高资源利用率②提高生活消费水平
③解决北京水资源、生态、交通等问题④向其他地区移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21年,西藏地区常住人口为345.82万人,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其中拉萨市人口为55.44万人,是西藏人口相对稠密的地区。拉萨河是拉萨市的母亲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南麓,向西南流经拉萨市,至曲水县汇入雅鲁藏布江。上游峡谷林立,下游河谷开阔,是西藏的主要耕作拉区。读“拉萨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西藏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生态环境脆弱 C.土地生产潜力小 D.自然资源丰富
13.提高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措施是( )
①增加外地人口进藏数量
②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
③大面积扩大耕地面积
④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人口潜力指数(单位:人/km2)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人口潜力指数越大,说明该地区容纳更多人口的潜力越大。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4.美国东北部地区人口潜力指数高的原因是( )
①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发达②土地资源充足和水资源充足③铁矿和煤炭资源丰富④气候条件优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从环境人口容量的角度分析,下列因素能导致美国东北部人口潜力指数下降的是( )
A.扩大地区开放度 B.大力发展科技
C.提高生活文化消费水平 D.加强资源勘探开发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人口密度是单位面积土地上居住的人口数,它是表示某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密集程度的指标。下图为2015年我国的人口密度示意图。
材料二: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空间的一道分界线,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下表反映了我国人口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格局的变化。
年份 东南部 西北部
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人/km2) 人口比例/% 人口密度/(人/km2)
1953年 9(4)80 139.51 (5)20 (5)83
2000年 9(4)59 30(3)78 (5)41 1(3)23
2010年 9(4)41 32(5)84 (5)59 1(4)68
(1)简述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人口密度特点,从社会经济角度分析其原因。
(2)据表分析1953-2010年胡焕庸线两侧人口的变化特征。
(3)人口分布不均衡是否意味着人口分布不合理?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17.读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绿洲分布特点是____。制约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____。
(2)为提高该区域南部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3)据测算,该区域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平方千米,目前已达13人/平方千米,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域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热播电视剧《山海情》讲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海固人民在国家政策的号召支持下,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平原灌溉区,进行生态移民脱贫致富的故事。“西海固”是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和固原的简称,1972年该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是国家确定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2020年随着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标志着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
材料二图为宁夏国家级贫困县分布示意图。
(1)说明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原因。
(2)从人口容量、生态环境角度,说明部分居民外迁对西海固地区脱贫的积极意义。
19.读美国阿拉斯加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阿拉斯加州是美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州。(见下图)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人口仅70多万,人口密度0.42人/平方千米。森林及石油、天然气、黄金等矿产资源丰富。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安克雷奇举行,双方对中美关系等进行了坦诚、深入、长时间、建设性的沟通。安克雷奇机场因低廉的机场使用费和跨太平洋航线的中转站成为全球第四大货运机场,其货运量近四分之一来自中国。
材料二美国阿拉斯加州相关信息图
简析阿拉斯加州人口容量最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的原因。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起正式开始,采用入户方式调查人口基本项目。左图为“五普城乡人口结构图”,右图为“六普城乡人口结构图”。
(1)对比第五次人口普查,描述第六次人口普查15-49岁年龄段城乡人口结构发生的显著变化及原因。
(2)分析我国西北部地广人稀的现状短时期不能改变的原因。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参考答案:
1.A 2.C
【解析】1.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维持区域资源结构符合持续发展需要、区域环境功能仍具有维持其稳态效应能力的条件下,区域资源环境系统所能承受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通俗地说就是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也叫做环境人口容量。A正确,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人口合理容量,BCD错误,故选A。
2.图中②表示消费水平较低,人口合理容量较高,④表示消费水平较高,人口合理容量较低,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C正确,BD错误;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还有资源状况、科技水平、经济水平等因素,D错误;故选C。
【点睛】人口合理容量影响因素:(1)资源──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就越多。(2)科技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获取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3)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封闭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本地的各种资源和其他条件,受到较大的限制;开放地区,外部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得到利用,其环境人口容量比封闭时就会大得多。(4)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人是社会性动物,除了生理方面的需求外,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A 4.D
【解析】3.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区域的耕地的合理人口规模为7.9万左右,水源为9万人左右,林地为10万人左右,探明矿产为18万人左右,所以该流域的环境人口容量约为7.9万人,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目前该流域人口数量为12.4万,已经超过了人口适宜规模,因此综合治理与开发措施应着重于短板的补偿,即加强贸易保障粮食,D正确;使用化肥长期会破坏土壤结构,产生土壤污染,A错误;压缩部分耕地为林地,耕地资源更少,更加满足不了粮食需求,B错误;矿产资源不是影响该地人口容量的最大制约因素,C错误。故选D。
【点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5.D 6.D
【解析】5.由材料可知,该地分布有大片是石灰岩,并且根据图中信息,当地种植水稻,分布有常绿阔叶林,所以位于我国南方,最可能位于贵州。黑龙江、内蒙古和山西均不能满足所有条件。故选D。
6.该地区环境承载力与石漠化程度负相关,A错误。由图中可得,土地利用多样性越高,其环境承载力越大,为正相关,B错误。由图中可得,低海拔地区土地利用程度高,环境承载力大,高海拔地区土地利用程度低,环境承载力小,C错误。在低海拔的缓坡和南坡(阳坡)地带,分布有居民用地、城镇用地、水稻田、山地旱地,土地利用程度高,环境承载力大,D正确。故选D。
【点睛】判断某地的地理位置时,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如本题中的石灰岩山地、水稻田和常绿阔叶林,从而判断该地为南方的贵州喀斯特地区。
7.C 8.D
【解析】7.读图1990年~2015年,“地球生态超载日”的日期从9月13日逐渐提前到7月13日,ABD错误,C正确。
8.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不超过地球在这一年可以产出的资源总量,人与自然就可以和谐发展。“地球生态超载日”若出现在每一年的年末,说明资源的消耗与产出基本平衡,人与自然会和谐发展,ABC错误,故选D。
【点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之一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①在资源开采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②在资源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在废弃物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综合利用;④在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⑤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
9.C 10.C 11.D
【解析】9.由表中可知,北京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最多可容纳的人口数量3000万人,即北京的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在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的人口数是2300万人,即北京的人口合理容量为2300万人,因此C项正确, ABD错误。
10.依照木桶效应含义,人口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最少的制约因素,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故水资源为制约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北京位于华北地区,缺水严重,水资源为人口容量的限制性因素,因此③④正确。而山东的交通状况、四川的水力资源均为该省的优势,不是限制性因素,故排除①②。因此C项正确, ABD错误。
11.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要谋求达到北京人口合理容量,应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北京水资源、生态、交通等问题;谋求合理的生活消费水平;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不是向其他地区移民。因此D项正确, ABC错误。
【点睛】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禀赋、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地区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其中资源禀赋是影响人口容量大小的首要因素。
12.D 13.C
【解析】12.D西藏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严寒,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土壤贫瘠,土地生产潜力小,是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原因,A、B、C错;西藏地区土地面积大,矿产、能源等资源种类多、数量大,资源的环境承载力大,D符合题意。故选D。
13.增加外地人口进藏数量无法提高西藏地区环境承载力,①错;开发资源、发展科技,提高资源的利用水平可提高西藏地区的环境承载力,②对;西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大面积扩大耕地面积,会导致生态环境被破坏,粮食减产,可能导致环境承载力下降,③错;加强进藏交通建设,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提高西藏的对外开放程度,可提高西藏地区的环境承载力,④对。故选C。
【点睛】青藏高原 ,亚洲内陆高原,是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脉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介于北纬26°00′~39°47′,东经73°19′~104°47′之间。
14.A 15.C
【解析】1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东北部是该国最早的工业区,其发展历史悠久,经济较为发达,①正确;美国东北部主要以平原为主,土地面积较大,濒临五大湖区,水资源充足,②正确;早期工业区的发展大多依托丰富的资源,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煤铁资源较为丰富,③正确;美国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相对较差,④错误。由此可知A正确,BCD错误。本题应选A。
15.提高生活文化消费水平,会消耗更多资源,使当地可供养和容纳人口数量减少,使人口潜力指数下降,C正确;而扩大地区开放度、大力发展科技和加强资源勘探开发都能够使当地经济、技术和资源水平得到改善,使可供养和容纳的人口增加,人口潜力指数上升,故ABD错误。本题应选C。
【点睛】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6.(1)人口密度最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交通不便利。
(2)东南部人口比例略下降,西北部人口比例略上升;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均增加;胡焕庸线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分布基本格局变化不大。
(3)不赞同;理由:人口分布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分布不均衡并不意味着人口分布不合理。
【分析】本题以我国人口分布图为背景,涉及我国人口分布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材料分析能力。
【详解】(1)由2015年我国的人口密度示意图可知,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为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地势高,地形复杂,对外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密度最小。
(2)由表中信息可知,东南部人口比例略下降,而西北部人口比例略上升;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密度均增加;因此可得出胡焕庸线东南部和西北部人口分布基本格局变化不大。
(3)由材料知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空间的一道分界线,其形成是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人口分布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分布不均衡说明各地在自然条件及社会经济条件上是存在差异的,并不代表人口分布不合理。
17.(1) 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 水资源
(2)防治土地沙漠化;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合理开发资源,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3)资源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应控制人口增长。
【分析】本题以塔里木盆地示意图为资料,涉及了聚落分布和环境承载力的知识,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基本原理及地理基本规律的能力。
【详解】(1)结合图片可知,该地的绿洲主要是分布在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地区;由于当地主要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比较干旱,因此制约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应是水源。
(2)塔里木盆地南部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所以要防治土地荒漠化;该地水资源缺乏,而工农业和人口的发展离不开水资源,所以要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要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大量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农业;积极发展经济,提高财富积累,提高环境承载力。
(3)由于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所以如果人口密度已经达到最大值,再增加人口数量,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破坏环境,进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该地区主要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区,由于特殊的人口政策,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导致人口增长较快,因此应控制人口;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少,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极难恢复,所以要限制人口数量。
18.(1)山区地形崎岖,耕地不足;深居内陆,气候干旱,蒸发量大,水资源短缺。
(2)人口数量减少,人均(耕地、水)资源增加,使人口容量趋于合理,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人口压力减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轻,生态系统得以修复,促进经济发展。
【分析】本大题以西海固相关图文资料为背景材料,涉及西海固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原因、脱贫的积极意义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详解】(1)从材料“该区城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可知,资源环境承载力低的自然原因是:山大沟深,地形崎岖,耕地不足;位于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
(2)西海固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人口数量减少后,人均耕地、水等资源增加,人口容量恢复到合理水平,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部分居民外迁,人口压力减小,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减轻,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便于西海固发展多种经营,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西海固地区脱贫致富。
19.自然资源与环境是影响阿拉斯加人口的首要因素。因为阿拉斯加因纬度高,气候寒冷,中南部纬度较低、热量条件相对较好;中南部为河流下游平原和沿海平原,水资源丰富;中南部城市较多,经济较发达。
【分析】本题以美国阿拉斯加相关图文为资料,涉及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详解】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主要有自然资源与环境、科技、经济、对外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等。据图可知,北极圈从阿拉斯加州穿过,表明该州所处纬度高,气候寒冷,该州的中南部地区,纬度稍低,气温相对较高,热量相对充足,更适合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阿拉斯加州中南部为沿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便于人们的生产活动;除此之外,由图可知,中南部城市较多,人口聚集,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因此阿拉斯加州人口容量最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中南部。
20.(1)变化: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第六次人口普查15-49岁年龄段城市人口比重超过乡村。原因:城市化
(2)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水资源缺乏,环境承载力弱;西北地区经济落后,就业机会少,人口少;深居内陆,交通不便,对外联系不便;西北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的情况及经济发展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短时间内不能改变,所以我国西北部地广人稀的现状短时期不能改变。
【分析】本题主要以两次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和城乡结构图为背景,考查人口结构成因,人口分布特点及原因,体现了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1)
读图可知,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在第六次人口普查中,15~49 岁年龄组中,城市人口比重超过乡村(图中该年龄组虚线高于实线)。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入城市导致城市劳动力比重增加。所以农村15~49岁人口比重在农村年龄结构中比重会继续减小,城市15~49岁人口比重在城市年龄结构中比重继续加大。
(2)
西北地区距海较远,水汽少,气候干旱,不适宜居住;自然环境恶劣,经济发展条件差,人口少;距离东部发达地区较远,交通等基础设施不完善;这些条件是短时间不容易改变的,因此人口短时间也不会增加,地广人稀的现状短期内不会改变。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