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五 第1章 第2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6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五 第1章 第2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6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30 12:23:42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概念 地质动力 类型 地震 滑坡 地震 能量 房屋 水 程度 破坏 大 大 大 地中海—喜马拉雅 1.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
【提示】 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容易出现断裂和错位,引起地球内能的强烈释放发生地震。我国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故地震多。滑坡 重力 山区 房屋 河道 泥石流 冰雪融水 山区 冲淤 2.我国西南地区为什么是我国滑坡、泥石流最严重的地区?
【提示】 我国西南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形起伏,坡度大;接近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岩石破碎;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多暴雨。 地震 【问题导思】 
1.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有哪些?
【提示】 可以引起火灾、水灾、煤气和毒气光体泄露,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2.震级和烈度的划分标准是否相同?
【提示】 不同。震级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有关,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的,烈度是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确定的。
3.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震源深浅、震级大小、距震中的距离、地面建筑物质量等。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级,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一次地震,只有(报)一个震级,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增加30倍左右。烈度是某一地区的地面受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受震级的直接影响。震级愈大烈度愈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可有许多级烈度。除震级外,烈度还受震中距、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地面建筑物等因素影响。(1)日本东部是地震的多发地带,请简要分析其原因。
(2)此次地震可能引发哪些灾害?并分析原因。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地震灾害的成因和危害。
【解析】 (1)地震和火山等地质灾害多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因为其地质条件不稳定。(2)地质灾害具有关联性,日本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表崎岖,夏季日本降水集中,因此易引发其他地质灾害;本次地震震中在海洋,易引发海啸等。【答案】 (1)日本东部为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火山。
(2)可能引发海啸、泥石流和滑坡等。本次地震发生在太平洋中,为浅源地震,具有破坏性强、能量大的特点,因此可能会引发海啸;此时日本为多雨季节,在地表崎岖的山地,地质条件不稳定,极易引发泥石流和滑坡等地质灾害。滑坡和泥石流 【问题导思】 
1.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的自然条件有何相同之处。
【提示】 一般都发生在植被覆盖较差,地势起伏较大的山区。
2.滑坡的发生是否一定是要有降水做诱因?
【提示】 不是。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不合理的开挖,工程建设等都可能诱发滑坡。滑坡与泥石流的比较(1)从地形条件看,泥石流多发地的地形主要是高原和山地。说明山地泥石流多发的原因。
(2)从降雨条件看,泥石流多发生在降雨变率大(多暴雨)的地区,其原因是什么?
(3)图中A地并不是世界著名山脉分布区,但为什么是泥石流多发地?
(4)图中B地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多暴雨地区,但却是泥石流多发地,为什么?
【思路点拨】 泥石流的形成有三个条件:①陡峭的沟谷;②大量松散的堆积物;③充足的水源。【解析】 在山区、高原地区,地表起伏,因风化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多,为泥石流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一旦遇有暴雨或大量冰雪融水,就易形成泥石流。
【答案】 (1)①山地坡度陡,泥石易被雨水冲走。②山地风化作用强,产生的碎屑物质多。
(2)小雨时,地表泥石不能被雨水带走,泥石逐渐积累。一遇暴雨,积累的泥石便随水而下,形成泥石流。(3)①这里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地表碎屑物质多;②在干旱地区,往往降雨变率大;③干旱地区地表缺乏植被。
(4)①B地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②气候寒冷,冻融风化作用强,易产生较多的松散物质;③冬季多冰雪,夏季冰雪融化易产生较大的水流。 教材第19页图1-21世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
[图表展示][解读精要]
该图用点阵的方法表示泥石流的分布。点数越多越密集的地方,泥石流分布发生越频繁。由图中点的分布状况可知:(1)按大洲、国家看,南极洲、非洲无泥石流发生,非洲分布较少,最多的大洲是亚洲和欧洲。(2)从地形看,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地集中、坡度陡峻的地区,如安第斯山区、横断山区、阿尔卑斯山脉等。[图表应用]
1.由图中泥石流的分布地区可推断,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有哪些?
提示:(1)坡度陡峻的山地;(2)有冰雪融水或暴雨;(3)多碎屑物质;(4)人类经济活动频繁。2.下列关于泥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其形成必须有水的参与
B.主要是内力作用的结果
C.发生和人类活动无关
D.其危害比滑坡要小
【答案】 A
提示:其发生主要由外力作用导致,人类活动可诱使其发生,除了具有滑坡所具有的危害外,还会对城镇、乡村、矿山形成毁灭性的冲淤。教材第17页(上)活动
1.【点拨】 同一次地震,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答案】 同一次地震,浅源地震破坏性最大。教材第17页(下)活动
2.【点拨】 结合板块构造理论,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分析。
【答案】 1.神户地震的震中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2.九州岛和北海道。
3.A、B两地震级相同,A由于离震中近,所以烈度大于B。教材第18页活动
3.【点拨】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内部地壳比较平静。
【答案】 1.环太平洋地震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地带。
2.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在地壳中有断层,而且断层又具有一定活动性的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在板块的交界处,多断层构造,地壳容易活动,地球内部积累的能量容易从这些薄弱地带传到地表,从而发生地震。3.(1)伊朗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
(2)地震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是由地面震动造成的原生灾害以及由此引发的次生灾害造成的。主要表现在:a.人员伤亡、破坏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b.引起火灾、水灾、煤气和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c.诱发海啸、崩塌、地裂缝。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下列各图中,正确表示引发泥石流因子的是(  )【解析】 图中的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形成,应具备以下特征:起伏的地形,集中的暴雨,破碎的地表等。泥石流的发生与植被覆盖率呈负相关,与土壤含水量、坡度、风化强度呈正相关。
【答案】 1.C 2.A材料二 2010年2月27日智利地震,引发滑坡等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地震引发的海啸甚至波及到日本,导致该国水产设施严重破坏,海水养殖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材料三 海地多年来政治经济不稳定,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屋拆除。材料四
(1)读图判断图中地震发生地所属的火山地震带,填写下表。(2)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这些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解析】 世界有两大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①、②、③、④、⑤位于前者。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③、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地震体现的自然灾害具有的主要特点是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和破坏性。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的原因应从距震中的远近、震源的深浅,以及建筑物的抗震性等几方面对比分析。【答案】 (1)
(2)印度洋 亚欧 美洲 广泛性、突发性、频发性、群发性和破坏性(任答两点即可)
(3)智利首都的震中距远于海地;智利的震源深度大于海地;智利的建筑物抗震能力强于海地。【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够正确判读等高线图,并明确河流谷地是泥石流易发之地。(1)水源、地形是形成泥石流的重要因素。根据等高线特征可判断出甲地位于河流谷地,且谷地两侧等高线密集,坡度大;甲地又位于山脉东坡,是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因而甲地夏季易发生泥石流。乙地等高线稀疏,坡度小,远离河流谷地,且位于山脉背风坡,降水较少,因而泥石流发生概率较小。(2)首先,泥石流会阻塞河道;其次,丙地东侧的山谷谷口处有两条铁路线经过,若丙地发生泥石流,顺河流而下,很可能会冲毁铁路,中断交通。【答案】 (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课时作业(三)课件40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海洋灾害 海洋 风暴潮 赤潮 热带 温带 温带风暴潮 沿岸 孟加拉国 荷兰 升降 地震 火山爆发 港口 1.孟加拉国、日本、美国、荷兰等国为何易受风暴潮侵袭。
【提示】 因为风暴潮是由大风和海水异常升降引起的海洋灾害,这些国家都是受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侵袭较多的国家,所以易受风暴潮侵袭。生物灾害 林 牧 鼠害 森林 2.为什么森林火灾和草原火灾也被称之为生物灾害?其主要发生在什么季节?
【提示】 (1)因为它除了烧毁大量林木、牧草,造成不同程度的人畜伤亡外,还对特定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2)主要发生在降水量较少的季节。 海洋灾害 【问题导思】 
1.风暴潮的种类主要有哪些?
【提示】 主要有温带风暴潮和热带风暴潮。2.风暴潮与海啸的成因有何不同?
【提示】 风暴潮的诱因是强烈大风,而海啸则是海底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底滑坡、塌陷等活动激发的海洋巨浪。
3.赤潮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
【提示】 大多发生在日本、美国等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沿海水域也时有发生。
风暴潮的分类(2)下列选项属于该次风暴潮特点的是(  )
①来势猛,速度快 ②强度大 ③破坏力强 ④增水过程相对缓慢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台风是一种强热带气旋。【解析】 台风引发风暴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特点是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破坏力强;温带气旋增水过程相对缓慢。
【答案】 (1)B (2)B
教材第21页活动
1.【点拨】 赤潮是海水中某些微小的微型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暴发性增殖或聚集在一起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这一概念最早是因海水变红而得名,现在已成为各种赤潮的统称。赤潮一般可分为有毒赤潮与无毒赤潮两类。有毒赤潮是指赤潮生物体内含有某种毒素或以能分泌出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有毒赤潮一旦形成,可对赤潮区的生态系统、海洋渔业、海洋环境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毒害。无毒赤潮是指以体内不含毒素又不分泌毒素的生物为主形成的赤潮。无毒赤潮因会大量消耗水中氧气,造成生物缺氧而死,对海洋生态、海洋环境、海洋渔业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但基本不产生毒害作用。
2.开展森林义务宣传教育。可以通过板报、手抄报、演讲会、宣传标语等形式,向全社会公而告之,宣传预防森林火灾的知识。
杜绝火源。“森林火灾重防范、严控火灾是关键”,特别是我国的森林火灾,95%以上是人为火源造成的。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杜绝一切火源,“护林木,不吸烟,文明就在你身边”。生物圈中,各个生态系统内部是以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数量的稳定为平衡标准的,否则会导致生物灾害的发生。据此完成1~2题。
1.生物灾害包括(  )
①病害 ②虫害 ③鼠害 ④赤潮 ⑤旱灾
⑥荒漠化
A.①②③⑥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2.诱发生物灾害的直接因素有(  )
①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②生物体自身的平衡因素被破坏 ③有害生物大规模繁殖 ④气候干旱 ⑤水灾频繁 ⑥台风多发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解析】 第1题,旱灾和荒漠化分别属于气象灾害和环境问题。第2题,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灾害的直接原因,其与生物本身和生物依存的环境——生态系统直接有关。
【答案】 1.D 2.A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风暴潮是一种灾害性的自然现象,由强烈的大气扰动,如强台风和气压骤变等(通常指台风和温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系统),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现象。根据其性质,风暴潮通常分为由台风引起的台风风暴潮和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两大类。下图中的甲图和乙图都是以某海湾为中心,并且两海湾都是风暴潮的易发区。(1)简析①、②两海湾风暴潮的主要类型及风暴潮多发季节的不同。
(2)2007年3月3~5日,正值我国传统节日元宵节前后,乙图中②海湾出现了38年以来的最强风暴潮,给沿海区域造成了严重的损失。试分析此次风暴潮势力特别强大的主要原因。(3)受风暴潮影响较大的部门有(  )
①海洋运输 ②海水养殖 ③风力发电 ④海上石油开采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 (1)①海湾风暴潮的类型主要为台风(飓风)风暴潮,多发生在夏秋季节;②海湾的风暴潮类型主要为温带风暴潮,多发生于春秋季节。
(2)南下的强冷空气势力较强;元宵节前后正值天文大潮,加剧了风暴潮的强度。
(3)D
4.近年来,我国东南沿海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赤潮灾害频繁发生。这对海洋渔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请回答以下问题。
(1)富营养化的海水为赤潮生物大规模暴发提供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水的pH值一般在8.0~8.2之间,赤潮发生时海水pH值可达8.5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3以上。请分析赤潮引起海水pH值上升的主要原因。
(3)除了产生生物毒素和引起海水pH值变化以外,请另举一例说明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赤潮的形成、影响,综合性比较强。第(1)题,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海水中营养物质大大增多,才能形成富营养化。第(2)题,需要用到化学的有关知识,海水pH值增加,即海水酸性减弱,其原因是水中CO2含量减少。第(3)题,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危害主要有:赤潮生物覆盖,降低海水透光率;赤潮生物大量死亡,水体缺氧及分解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等。【答案】 (1)营养物质(N、P等营养元素)。
(2)暴发的赤潮藻类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大量消耗海水中的CO2,从而使海水pH值上升。
(3)①赤潮区域的水面被赤潮生物覆盖,降低了海水透光率,严重影响其他浮游植物、水草的光合作用;②处于消失期的赤潮生物大量死亡,海水中的溶解氧被大量消耗,使水体缺氧;③赤潮生物死亡后,分解产生大量有害气体,造成大气污染。课时作业(四)课件57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自然灾害的分类 气象 海洋 气象灾害 气象 洪涝 热带气旋 偏少 无降水 干枯死亡 干涸 困难 动荡 干旱和半干旱 季风 1.为何华北地区有“春雨贵如油”之说?
【提示】 一方面春季正值作物生长和播种季节,需水量大;另一面,华北地区春季多大风且地温上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尚未来临,降水稀少,此时的降水更显宝贵。洪水 雨涝 冰雪融化 水利工程 低洼 农作物生长 河 湖 空气涡旋 东南 美国 6~7级热带风暴10~11级台风2.台风是否只发生在夏秋季节。
【提示】 不是。台风全年皆可发生,只是在7~11月最为频繁。干旱 【问题导思】 
1.干旱是否等同于旱灾?
【提示】 不等同。只有当干旱对人类社会造成危害时,才成为旱灾。2.导致旱灾形成的自然因素有哪些?
【提示】 降水、蒸发、气温等。
3.旱灾是否只出现在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
【提示】 不是。在湿润、半湿润地区,从气候角度来看并不干旱,但是由于降水分配不均造成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降水不足,也会形成旱灾。
干旱是指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它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变异引起,常与大气在全球范围内的波动有关。根据成因,可以将干旱分为副热带型干旱和温带型干旱两种类型。(1)请简要分析本次非洲大旱的自然原因。
(2)面对非洲东部的干旱,该区域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干旱形成的因素以及影响非洲东部的气候特点。
【解析】 第(1)题,结合影响降水的因素来分析,干旱的原因主要是受气压带、风带的影响,降水少,蒸发量大。第(2)题,非洲东部地区主要是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具有季节差异,区域开发过程中势必要涉及水资源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因此应围绕试题中干旱信息进行分析。【答案】 (1)夏季非洲东部地区受来自大陆内部的信风影响,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近年来的气候恶化导致降水减少。
(2)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提高抵御干旱、洪涝灾害的能力;保护生态环境;合理规划交通和聚落建设。热带气旋 【问题导思】 
1.台风带来的灾害主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提示】 狂风、巨浪、暴雨、风暴潮。
2.读图1-13,找出热带气旋形成的源地主要在哪些地区?
【提示】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的热带、副热带海区。3.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有哪些?这主要体现了自然灾害的哪种特点?
【提示】 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有三个: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我国东部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特点。【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气压分布图,分析沙尘暴形成的天气条件。
【解析】 虚线内是气象灾害分布区,该气象灾害主要在冷锋锋后,图示部分地区表土解冻,地表干燥,可判断此气象灾害应是沙尘暴。其形成条件应从沙源、天气状况、风力等方面考虑。
【答案】 沙尘暴。天气条件:气温回升导致表土解冻、蒸发加强、地表干燥,沙源丰富;冷锋锋前暖气团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旋势力强、气流上升,形成扬沙;偏西风风力强劲,形成大范围沙尘暴。 教材第14页图1-13世界热带气旋主要路径示意
[图表展示][解图精要]
由图中箭头所示方向可知:
该图用箭头动态地表达了世界上热带气旋的源地和移动的路径及影响地区。热带气旋的源地是热带海洋,西北太平洋和西北大西洋是热带气旋形成最多的海域。[图表应用]
1.关于上图中热带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热带气旋就是台风
B.非洲西海岸受其影响严重
C.中心附近达12级或以上时,称台风
D.其危害主要是由狂风造成的
【答案】 C【答案】 C
【提示】 台风属于强热带气旋,中心气压最低。教材第9页活动
1.【点拨】 每种自然灾害分类依据与其类型名称有很强的相关性。【答案】 
教材第10~11页活动
2.【点拨】 结合材料中土壤缺水、空气蒸发作用强分析。
【答案】 干旱造成植物缺水有两种类型:一是因土壤缺水,导致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少,造成水分缺失;二是蒸发作用强,导致植物蒸腾作用消耗的水分过多,造成水分缺失。教材第11页活动
3.【点拨】 在判断说法正误时,关键是依据自然灾害的两个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只有自然变异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才成为自然灾害。【答案】 ①正确。就看干旱对农作物有没有造成危害。
②不正确。不管是干旱区还是湿润区,主要看干旱有没有形成灾害。
③不正确。在荒无人烟的地区即使干旱标准高而没有危及人类也不能算作灾害,干旱与旱灾是有区别的。
④不正确。城市火灾大多是由人为火源引起的,属于人为灾害。
教材第13页活动
4.【点拨】 世界洪涝灾害的主要发生区可从地理位置、地形、所在国家分析。
【答案】 世界上洪涝灾害的主要发生地区,从纬度位置看主要分布在北纬20°~50°的自然灾害带;从地形看,主要分布在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还有沿海、沿湖等低地;主要分布的国家是中国、印度、日本、美国等。教材第14页活动
5.【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读图,从图中准确获取有效信息。
【答案】 1.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海岸。这些地区主要位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
2.热带气旋就气压状况而言是低压系统。2.易发生该种自然灾害的气候类型不包括(  )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亚热带湿润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的是地表积水,淹没房屋、街道的景观。第2题,易发生洪涝灾害的气候类型包括: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湿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答案】 1.A 2.D(1)读材料一,泰国降水有何特点?泰国洪涝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甲图中的A河段和乙图中所示河段多是洪涝多发之地,试分析两区域洪涝多发的共同原因和不同原因。
(3)简述治理材料二中河段洪涝灾害分别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 第(1)题,从泰国月平均降雨量分布图可归纳出泰国降水的特点:降水集中程度高,集中在5~10月。泰国洪水与“拉尼娜”现象密切相关,由于“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夏季季风环流出现异常,加上西北太平洋台风活动增强,最终导致了东南亚洪灾泛滥。 第(2)题,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及水系特点可以确定甲图中的河流为海河,乙图所示为荆江河段。A河段和荆江河段都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加之A河段支流相汇,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极易发生洪涝灾害。第(3)题,甲图所示区域应从减小洪峰和增加入海河道方面入手,乙图所示区域河道弯曲,应加固堤防,裁弯取直。
【答案】 (1)降水特点:降水集中程度高,多集中在5~10月,这段时期降雨充沛,强降雨多发。洪涝原因:7~9月降雨明显偏多,“拉尼娜”现象的影响;另外,还受到热带气旋的影响。(2)共同原因:甲、乙两图所示区域都位于东部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且两区域地势低平,多洼地,不利于排水。不同原因:A河(扇形水系)的支流几乎相汇于一处,且各支流同时进入汛期,而且入海口单一,给A河段带来巨大的洪水压力;乙图中的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河道弯曲(多曲流),水流不畅,不利于洪水下泄,极易溢出河道成灾。
(3)甲图区域应在各支流上游修建水库,同时开挖入海新河,减少洪水对干流的压力。乙图区域应对河道裁弯取直,加固堤防,疏通河道。4.热带风暴“桑达”于2011年5月22日凌晨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4日下午加强为台风,25日08时其中心位于菲律宾马尼拉东偏南方大约840千米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38米/秒)。“桑达”以每小时15千米左右的速度先向西偏北方向移动,以后逐渐转向西北方向移动。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4)台风之所以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原因有哪些?
(5)辩证分析,台风过境有利有弊,台风过境给途经地区带来的好处主要是(双选)(  )
A.净化空气 B.发育土壤
C.缓解旱情 D.补充水源
【解析】 本题考查台风的形成及其影响。做题时需要从以下几点思考问题:(1)台风是热带气旋的一种,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上的气流呈逆时针方向辐合。(2)台风有利有弊,弊在其强风、巨浪、暴雨造成的影响,利在其能缓解旱情,补充水分。【答案】 (1)D (2)台风 飓风 (3)B (4)台风形成狂风、巨浪,且伴随暴雨、风暴潮,引起洪涝、泥石流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
(5)CD课时作业(二)
一、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2题。
1.该图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是(  )
A.泥石流   B.风暴潮  
C.干旱   D.盐渍化
2.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
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
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减少
【解析】 图中展示的是土地龟裂的景象,是因长期无降水所致。干旱使河流、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答案】 1.C 2.B
3.洪水和雨涝易同时发生的地区是(  )
A.江河上游地区
B.河流下游低洼地区
C.蒸发微弱的高纬度地区
D.降水丰富的山地
【解析】 洪水和雨涝往往接连发生,在河流下游低洼地区很难分开。
【答案】 B
读下图,回答4~5题。
4.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  )
A.川江河段 B.长江下游河段
C.荆江河段 D.金沙江河段
5.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 ②流量季节变化大 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第4题,读图可知,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第5题,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加上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洪、蓄洪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频发。
【答案】 4.C 5.C
(2012·浙江衡州二中高二期末)菲律宾是一个深受热带风暴影响的国家,一般登陆纬度在北纬10°以上地区,但是2011年第21号热带风暴“天鹰”的中心于12月16日23时40分(菲律宾时间)前后在菲律宾南部棉兰老岛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9级,16日17时其中心位于北纬7.9度、东经126.1度,目前造成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171人。回答6~7题。
6.下列关于“天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发了地震和海啸
B.造成狂风暴雨
C.是今年登陆风力最大的热带风暴
D.“天鹰”为顺时针向中心辐合的大漩涡气流
7.“天鹰”造成特大的生命及财产损失,其原因可能是(  )
①是超强台风 ②泥石流 ③特大暴雨 ④登陆位置较常年异常 ⑤白天登陆而非夜晚登陆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④⑤
【解析】 第6题,热带风暴不能诱发地震;菲律宾位于北半球,“天鹰”为逆时针的漩涡气流,并非2011年风力最大的热带风暴。第7题,“天鹰”未达到台风的等级,仅属热带风暴。
【答案】 6.B 7.C
2012年8月10日 据新华社电 台风“海葵”袭击菲律宾,致命洪水淹没了首都大马尼拉地区的80%。菲律宾国家减灾管理委员会9日发布的公告说,马尼拉及周边9省份连日强降雨引发的洪灾已造成19人死亡,近200万人被迫从危险地带疏散。据此完成8~10题。
8.下列海域最有可能形成台风(飓风)的是(  )
9.下面关于台风“海葵”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葵”中心风力在12级以上
B.“海葵”是在印度洋上形成的
C.“海葵”对人类百害而无一利
D.“海葵”给社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0.下列能表示“海葵”天气系统的是(  )
【解析】 第8题,台风是热带洋面上形成的巨大的空气漩涡,是热带气旋发展的强烈形式。西北太平洋是世界台风活动最多的地区。第9题,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台风中心无风。台风伴有狂风暴雨,有着强大的破坏力,但是却能缓解干旱。第10题台风是热带气旋强烈发展的形式,在北半球逆时针辐合。
【答案】 8.A 9.D 10.A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
材料二 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地区
春雨
夏雨
秋雨
冬雨
华南地区
11
43
39
7
华北平原
9.8
73
13
4.2
长江中下游
22
45
18
15
西北干旱区
32
29
10
29
材料三 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1)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的特点是什么?
(2)图中A、B是我国两个干旱严重地区,分别说明干旱形成的季节及原因。
(3)分析减少我国干旱灾害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第(1)题,与中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夏季风影响范围及不稳定性密切相关。第(2)题,由图可知,A为华北地区,由于春季降水少,升温快,以春旱为主,B为长江中下游地区,由于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第(3)题,减少我国的干旱灾害应从水资源的开源与节流,修建水库,防止污染等方面入手。
【答案】 (1)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2)A地主要为春旱。原因:春季降水少,并且春季气温回升较快造成蒸发量大,形成春旱。B地主要为伏旱(7、8月份)。原因:该地在7、8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气温高,形成伏旱。 (3)措施: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发展节水农业和技术;防治水污染,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宣传教育,树立节约用水的观念。
1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2011年第17号强台风“纳沙”于9月24日上午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9月26日夜间和29日7时两度加强成为强台风,29日在我国海南、广东等地登陆。受其影响,海南、广西、广东出现强风雨天气,使得海南、广东多地学校停课、航班延误、交通受阻、经济损失严重。
(1)台风登陆中国大陆,广州市和南宁市都普降暴雨,而广州出现了更严重的洪涝灾害,且经济损失更为巨大,试分析其原因。
(2)台风带给我国的灾害损失巨大,但有专家指出,如果防御台风得当并加以利用,台风也并非一无是处,而是在气候、科研、能源等领域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解释原因。
(3)台风属于热带气旋的强烈发展,而热带气旋的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世界上受热带气旋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有哪些?(至少写三个地区)
【解析】 第(1)题,从广州地势低平、经济发达等方面考虑。第(2)题,自然灾害也有有利的一面,台风可以带来降水,缓解旱情等。第(3)题,根据基础知识,直接说出答案。
【答案】 (1)广州距海较近,地形低洼,灾害强度大;广州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灾害造成的损失更大。
(2)同意。 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旱情;对台风的研究有利于了解大气运动的规律;台风的能量巨大,如果能够开发利用,效益很大。
(3)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我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海岸。

一、选择题
公元190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的23起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中,有21起都是由于地震导致的,其主要分布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回答1~3题。
次数
国家
4次
中国(唐山、汶川等)
3次
伊朗
2次
土耳其、意大利
1次
日本、印度、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秘鲁、智利等
1.读表格,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 )
A.这些地震大多数为深源地震
B.土耳其、意大利由于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故地震较多
C.发生地震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D.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秘鲁、智利等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故地震较多
2.下列影响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的选项中,组合正确的是 (  )
①震级越大,破坏越大 ②震源越深,破坏越大 ③震中距越大,破坏越大 ④断层越发育,破坏越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
A.震源深浅 B.释放能量多少
C.破坏程度大小 D.震中距远近
【解析】 第1题,表中的强烈地震多为浅源地震;发生地震的国家多位于消亡边界;印度、巴基斯坦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第2题,震源越浅,破坏越大;震中距越小,破坏越大,所以排除②、③,应选择C选项。第3题,地震震级表示一次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答案】 1.B 2.C 3.B
北京时间2011年3月10日12时58分,云南盈江县发生里氏5.8级地震,震源深度10公里,截至11日7时的统计,盈江地震共造成全县6.06万户28.25万人受灾,因灾死亡25人,受伤250人,房屋倒塌3613户18402间,道路、水利、电力、通信、学校等基础设施严重受损。据此回答4~5题。
4.造成该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
A.此地多火山而引起地震
B.平原地区,地壳较薄
C.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而形成构造地震
D.地壳运动引起的断裂活动
5.此次地震对当地农村造成大量人员伤亡,与之无关的原因是(  )
A.某些建筑抗震能力差
B.正值当地河流洪水期,引发洪水灾害
C.当地人口密度较大
D.当地居民防震知识缺乏
【解析】 云南盈江地处西南地区地壳活跃区,该区域正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即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印度洋板块的向北挤压,形成地震。此次地震中农村人员的伤亡较大,与当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较差及当地人们的抗震、防震意识较差及密集的人口有关。
【答案】 4.C 5.B
滑坡和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分布广泛、危害巨大。据此完成6~8题。
6.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分布都较多的国家有(  )
①中国 ②美国 ③智利 ④澳大利亚 ⑤瑞士
⑥法国 ⑦捷克 ⑧秘鲁
A.①②⑤ B.③④⑧
C.②⑥⑦ D.①⑤⑦
7.容易发生泥石流的地区是(  )
A.陡峻的沟谷山坡
B.平原地区
C.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D.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
8.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 滑坡和泥石流都属于地质灾害。它们形成的共同条件是:坡度陡峭的山地,大量的松散物质。不同的条件是: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水流的参与。在地区分布上泥石流灾害比滑坡灾害要普遍的多,但在分布的国家上有个共同点是:都位于高大山脉附近。防御滑坡、泥石流可大力植树造林、修建护坡工程等。
【答案】 6.A 7.A 8.D
2012年2月17日19时40分许,在位于兰州市中心附近的伏龙坪街道杨家沟发生山体滑坡,造成120至200立方的山体土方下滑。据此回答9~10题。
9.关于该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B.该滑坡的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不可能有任何先兆信息
C.该滑坡的形成是因为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
D.该滑坡的形成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10.不考虑岩体影响,在下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修建公路,不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第9题,A项表述的是泥石流概念;B项中说滑坡没有先兆信息不正确,因为典型滑坡的形成要经过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三个阶段;D项中滑坡的形成中,自然因素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第10题,滑坡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控制性因素:图中①③不存在软弱面(岩层之间交界面)。②④有软弱面且软弱面与山坡体倾向一致,故容易发生滑坡。
【答案】 9.C 10.B
二、综合题
11.读甲、乙、丙三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甲     乙     丙
(1)丙图中能正确反映A、B两地降水特征的点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A、B两地中,地质灾害严重的是________,试分析其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和形成原因。
(3)A、B两地中,自然灾害较少的是________。其自然灾害较少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1)题,根据A、B两地的位置可判断,A地属于地中海气候,B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第(2)题,A地位于安第斯山的西部,处于南极洲板块与南美洲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第(3)题,B地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均匀,且远离台风源地。
【答案】 (1)④ ②
(2)A 主要类型: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
原因:①地处板块碰撞的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②地势起伏大,坡度较陡;③降水集中,植被较少。
(3)B 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年内分配均匀,少旱灾;远离热带气旋生成地,少台风灾害;处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泥石流是在一定的地理条件下形成的由大量土石和水构成的固液两相流体。形成泥石流灾害系统的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可概括为如下图所示。
我国泥石流分布与年降水量关系统计表
年降水
量(mm)
<100
100~
400
401~
600
601~
800
801~
1000
1001~
1400
>1400
泥石流数量百分比(%)
2
8
16
18
24
22
10
我国泥石流暴发频率与月份关系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泥石流暴
发频率(%)
0
0
0
2
9
18
34
24
10
2
1
0
(1)阅读材料,分析回答发生泥石流的三个必要条件。
(2)人类的某些经济活动,如________、________等产生的大量弃渣随意堆于斜坡上,倾于沟谷中,或由毁林开荒、陡坡垦殖加重的水土流失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________来源。
(3)阅读材料,分析泥石流的主要发生季节及其原因。
【解析】 结合图表内容联想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与之有关的人类活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答案】 (1)特定的地质形态和坡度;大量的泥沙、石块;集中的水源补充。
(2)采矿 采石(或修路、水利工程建设) 疏松固体物质
(3)我国约80%的泥石流灾害发生在夏季,因为该时期较多的降水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一、选择题
2011年5月12日,南方都市报消息,2011年影响广东沿海的风暴潮预计有4~6次,南海海域灾害性海浪预计有8~10次,广东沿海预计有4~6次。据此回答1~2题。
1.诱发广东的风暴潮的因素主要是(  )
A.台风         B.火山
C.地震 D.温带气旋
2.广东风暴潮的多发季节是(  )
A.夏秋季节 B.冬春季节
C.春夏季节 D.春秋季节
【解析】 风暴潮是由于强烈大风扰动,引起海岸水面异常升高,海水漫溢上陆的现象。广东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常受台风袭击而引发台风风暴潮。 台风风暴潮主要发生在7~10月,以8月和9月最集中,即为夏秋季节。
【答案】 1.A 2.A
(2013·南昌市第十九中学月考)下图表示了某海域四次地震的发生地、震级和震源深度。读图,回答3~4题。
3.该海域地震频发的原因是(  )
A.板块碰撞 B.板块张裂
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
4.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海浪。一般,当海底浅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km,震级大于里氏6.5级)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水深不小于1000m)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若上图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壳陷落,则四地中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 第3题,图示区域为台湾岛东部海域,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地震。第4题,根据题干信息结合图示中等深线数值得出正确答案。
【答案】 3.A 4.B
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的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体呈现红紫等颜色,并对生物造成危害。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
B.含磷洗涤剂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主要原因之一
C.在封闭的海湾更容易发生赤潮
D.赤潮的发生是与人类活动无关的自然现象
6.在下列水域中最容易发生赤潮的是(  )
A.杭州湾 B.莱州湾
C.辽东湾 D.珠江口
【解析】 水体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人为地向近海海域大量排放污染物,如含磷洗涤剂,又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因。而在热带、亚热带或暖温带封闭的海域或是此类海域的暖热季节,一旦受到人类的污染,净化速度慢,富营养化程度高,赤潮暴发的频率明显高于其他海域。在这里人类活动无疑起了重要作用,赤潮的发生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另外,在上述海域中,只有珠江口周围岛屿众多,相对封闭,海水净化速度慢,再加上周围陆地上人口稠密、工业集中,污水排放量大,气温又明显高于其他海区,赤潮最易发生。
【答案】 5.D 6.D
中新网乌鲁木齐2011年6月13日电 新疆哈密地区爆发严重蝗灾,危害面积达350万亩。蝗灾除与人类活动有关外,还与气象灾害有密切关系。据此回答7~8题。
7.与蝗灾相关联的另一种自然灾害是(  )
A.寒潮 B.干旱
C.雷暴 D.洪涝
8.造成虫害增多的人为因素不包括(  )
A.土壤水肥条件改变
B.大棚蔬菜的大面积种植
C.厄尔尼诺导致气候变化
D.长期使用化肥、农药
【解析】 第7题,蝗虫繁殖的有利气候条件是干湿季分明,且旱灾多发。例如黄河下游地区降水集中,雨季后气候较干,适合蝗虫在水渍地、荒草地上繁殖,从而导致灾害。第8题,害虫大量繁殖主要是气候的变化和天敌的减少造成的。适宜繁殖的气候条件主要是自然因素造成的。例如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候的变干或变湿,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较小。而天敌的减少,大多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天敌的生活环境变化或直接导致天敌数量减少,造成生态的失衡。人类通过灌溉和施肥改变土壤的水肥条件,通过大棚改变温湿等气候条件,都有可能使虫害增多。
【答案】 7.B 8.C
9.有关森林火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火源是发生森林火灾的主导因素
B.造成森林火灾的天然火源很少
C.火灾需要有火种和走火途径
D.只要有火种,就一定会发生森林火灾
【解析】 火种只是森林火灾的诱因,有火种不一定会发生火灾。
【答案】 D
10.下列灾害不属于生物灾害的是(  )
A.鼠害 B.森林火灾
C.赤潮 D.虫害
【解析】 赤潮属于海洋灾害。
【答案】 C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今年3月3日,受强冷空气影响,预计渤海海域将出现1969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温带风暴潮过程。
材料二 3月14日潮水水位增长预报图。
(1)本次风暴潮的影响因素可能是什么?
(2)比较山东省与辽宁省受本次风暴潮影响的差异及原因。
(3)试分析本次风暴潮可能产生的危害。
【解析】 笫(1)题,考查风暴潮的形成原因,结合材料一(农历正月十四)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二,在图中找到两省的位置,再由图中的数据及其变化规律,可得出两省受本次风暴潮影响的差异;从位置与风向上分析这次风暴潮产生差异的原因(产生风暴潮的动力是风)。第(3)题,可从陆域与水域两方面组织回答。
【答案】 (1)大风、天体引潮力(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
(2)辽宁省未发生风暴潮,山东省受风暴潮影响大。
原因:偏北风(东北风)助长了潮势,辽宁省沿海为离岸风,山东省北部沿海为向岸风。
(3)对沿海地区的水利设施、农业、交通运输、城市和工业会造成直接的破坏和经济损失,使生态环境恶化,对海水养殖破坏严重。
12.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黑龙江森防2011年5月6日15时报告,大兴安岭地区松岭区发生森林火灾。国家森防指要求,高度重视,调集足够力量,尽快扑灭森林大火。
材料二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小兴安岭经过近60年高强度开发,可采成熟林蓄积量已由开发初期的7.8亿立方米下降到2007年的6 600万立方米,整体生态功能退化严重。
材料三 自2008年8月以来,围绕林区可持续发展,大兴安岭地区采取多种措施,从实施生态教育、资源管理、防火安全等生态战略上入手,全力保护森林资源。
(1)森林火灾是导致大兴安岭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之一,大兴安岭的森林火灾多发生于________(季节),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森林火灾外,导致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破坏的原因还可能包括哪些方面?
(3)大面积天然森林破坏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4)大兴安岭地区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 森林火灾的发生主要是气候等方面自然原因。森林减少除和森林火灾有关外还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有关。森林减少给当地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珍稀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物种减少等。大兴安岭地区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应从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相协调方面入手。
【答案】 (1)春季 春季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
(2)采育失调;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居民烧柴;不合理的采伐方式等。(答出三点即可)
(3)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珍稀动植物资源濒临灭绝,物种减少。(答出三点即可)
(4)合理采伐,实现采育平衡;对木材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发展绿色食品、医药和特色养殖业;培育和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对林地的压力;加强林区建设与管理。(答案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