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物态变化
第一节 温度
【教学目标】
理解温度的概念;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
温度感知
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温水和热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并描述感觉。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温度计。
二、温度计
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液泡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
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细玻璃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刻度。
2、拓展研究:比较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三种温度计的相同点:构造(玻璃管、毛细管、玻璃泡、液体、刻度等)、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单位(摄氏度)相同。
三种温度计的不同点
项目 实验室用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测量范围 -20~110 ℃ 35~42 ℃ -25~50 ℃
分度值 1 ℃ 0.1 ℃ 1 ℃新*课标*第*一*网
用途 实验用 测体温 测气温
构造 无缩口 有缩口 无缩口
玻璃泡内的液体 煤油 水银 酒精
三、摄氏温度
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用0℃和100℃表示;0℃和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低于0℃用负数表示。
注意:摄氏温度的读法中容易出现错误,如“37℃”读成“摄氏37度”或者读成“37度”,这都是错误的.因为“℃”表示的就是“摄氏度”,所以读时不能把“摄氏度”拆散来读。
四、温度计的使用
量程与分度值
①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最低温度是-30℃,分度值是1℃,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
②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最低温度是35℃,分度值是0.1℃,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
③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最低温度为-20℃,分度值是1℃,是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
2、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五、体温计
1、体温计的构造
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
特殊使用方法:使用前要用力向下甩
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度不准确。
六、课堂检测
【教材P47“想想做做”】
解:自制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为了用自制温度计测量温度,应先在细管上标上刻度,如放入冰水混合物(0℃)中,细管上标上相应刻度0 ℃,再放入沸水(100℃)中,标上相应刻度100℃,在0~100℃之间,分成均匀的100份,标上相应的刻度值,这样自制温度计就做成了.用它测量热水温度时,将它完全浸入热水中,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即是热水相应的温度。
【教材P52“动手动脑学物理”】
1.解:甲:8℃乙:9℃丙:18℃丁:-4℃。
2.解:自己找一个寒暑表,动手测一下,并完成此题。
3.解:双金属片温度计的感温元件通常是由两种膨胀系数不同,彼此又牢固结合的金属制成.感温元件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指针轴.当被测物体温度变化时,两种金属由于膨胀系数不同,会使双金属片的弯曲程度发生变化,通过指针轴带动指针偏转,直接显示温度值。
【板书设计】
第1节 温度计
一、温度计 1.构造;2.摄氏温度;3.使用方法。
二、体温计 1.构造:缩口;2.使用方法。
【教学反思】
《温度计》这样贴近生活、应用性强的课程,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就应当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提出问题的意识,学会科学辨证地看待问题。一堂课要培养学生什么,学法的指导应贯穿全程,如何让某一种能力的培养突显,在课堂中对教材的处理应是有所舍弃、有所加强,若要面面俱到,必将面面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