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标解读
1.结合实例,使学生了解危害中国农作物的主要虫害、虫害造成的危害、虫害的分布。
2.结合实例,使学生了解鼠灾的危害及中国鼠害发生的主要地区。
3.结合实例,使学生了解了解外来物种的入侵及其带来的危害。演示结束我国的虫灾 山东 黄海 保定 邯郸 聊城 黄河 海河 农作物 农牧业 草原生态环境 1.外来物种入侵有何危害?
【提示】 外来物种入侵会破坏原有生态系统,危及本地物种,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我国的鼠灾 数量 华东 华南 东北 西南 西北 西北 青藏高原 东北 华北 东北和西北 森林 疾病 2.使用“毒鼠强”等剧毒化学品灭鼠有何不妥?
【提示】 “毒鼠强”属于剧毒化学品,化学性质稳定,对人畜的毒性极强,极不安全;用“毒鼠强”灭鼠的过程中,一些老鼠的天敌可能因误食“毒鼠强”而死亡,老鼠因失去天敌而大量生长繁殖。 我国的虫灾 【问题导思】
1.致使农作物害虫泛滥成灾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 气象因素、农作物、害虫天敌。
2.对我国农作物造成危害最重的虫灾是什么?
【提示】 蝗灾。
3.和我国蝗灾关联性最密切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提示】 旱涝灾害。1.农作物害虫泛滥成灾的原因2.我国蝗灾的形成
蝗灾是危害最严重的暴发性生物灾害,以飞蝗的成灾率最高。蝗灾的发生与旱涝关系密切,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下面利用因果联系图分析蝗虫的生长环境。材料二 传统社会中,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中求蝗神接受人们的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下图为中国虫神庙的分布。(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蝗灾发生的特点及成因。
(2)据材料二显示的信息,说明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
(3)分析说明蝗灾和旱灾的关系。
(4)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重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发生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是从材料中提取我国蝗灾分布的信息,二是掌握蝗灾与旱灾链性发生的关系。【解析】 第(1)题,联系蝗虫的生长习性,分析蝗灾的多发季节。第(2)题,虫神庙多分布于蝗灾多发区。第(3)题,利用课本旱涝与蝗灾的链发性知识回答。第(4)题,蝗灾的发生与气候和环境条件的变化有关。
【答案】 (1)蝗灾多发生在夏季,其中6月份发生频率最高,冬季蝗灾几乎没有。原因:夏季气温高特别适宜蝗虫大量繁殖生长,冬季气温低,不利于蝗虫生长繁殖。
(2)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3)蝗灾与旱灾经常链性发生。因为在干旱少雨年份,河湖水位降低,退水区域特别适宜雌蝗产卵,使得蝗虫数量剧增,出现严重蝗灾。
(4)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鼠灾 【问题导思】
1.在喜湿鼠类危害区内,鼠害造成的损失主要有哪些?
【提示】 (1)农田鼠害,糟蹋粮食,危害农业生产;
(2)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2.在耐旱鼠类危害区内,鼠害造成的损失主要有哪些?
【提示】 (1)草地鼠害,破坏草场,危害牧业生产。
(2)森林鼠害,破坏森林,危害林业生产。
(3)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老鼠属啮齿类动物,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老鼠的繁殖能力极强,当其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造成严重的鼠灾。
有关鼠灾的种类、特点、危害及在我国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1)由材料可知,我国鼠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鼠类对草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草场过载与鼠害加剧有无关系?为什么?
(3)试画出草地鼠害与草场退化恶性循环示意图。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出该鼠害为草地鼠害。从而确定其危害严重的原因及对草地和牧业生产的危害。
【解析】 从材料可知鼠害的形成和干旱的环境有关,鼠类存在会使草原退化,并和过度放牧的人类活动共同形成恶性的循环过程。【答案】 (1)降水少,气候干旱地区广 草场植被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为鼠类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
(2)一是使草原生产能力下降,二是破坏草原。草场过载与鼠害加剧有关系;其原因为草原过载,会导致草场退化,进而使鼠害加剧。教材第58页活动
1.【点拨】 活动1:家乡农作物的主要害虫要根据家乡所在地的所属区域做出正确的回答。
【点拨】 活动2:通过培育害虫天敌的办法灭虫好。因为通过培育害虫天敌,可以维持自然界间生态系统平衡,保护农作物的生长和成熟,做到稳产高产。教材第60页活动
2.【点拨】 活动1飞蝗通过群聚和群迁危害农作物。
活动2:如果你的家乡发生过蝗灾,那么蝗灾的过程和对农作物的破坏一般是这样的:群聚的飞蝗,当地面温度超过31.5 ℃时,就开始作远距离迁移。在迁移过程中,飞蝗能量消耗和体内水分散发相当大,为了补充营养和水分,飞蝗常常暴食,只需片刻工夫,便可把一大片庄稼吃光。教材第61页活动
【点拨】 作为一名中学生,在防灾治灾的过程中,既能遵守国家法律规定,还要配合宣传部门,做好宣传工作。宣传时首先从身边的人、家中的人做起。(2013·烟台高二检测)我国蝗虫有300多种,其中,为害最严重的是飞蝗。据此回答1~2题。
1.此种害虫的习性是( )
A.群聚和群迁
B.单独行动
C.群聚和独迁
D.既不群聚也不群迁2.此种害虫对草原的危害是( )
A.使牲畜死亡
B.使牲畜掉膘
C.使草原生态环境加速退化
D.使草原生态环境呈良性发展
【解析】 蝗虫的习性是群聚和群迁,当它暴发时铺天盖地,蝗灾过后,植物被蝗虫严重啃食,从而使草原生态环境加速退化。
【答案】 1.A 2.C3.读中国飞蝗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国飞蝗分布图 (1)从图中看出,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在________,对我国危害最大,蝗灾重灾区主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蝗灾发生与该地区____________的气候条件有关。
(2)由于蝗灾发生的________条件古今相差不大,所以只要条件合适,便会卷土重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原因是什么?
(3)蝗虫会造成哪些严重的危害?【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华北和华东沿海各省是东亚飞蝗主要分布区,而黄淮平原的农业区是蝗灾重灾区,蝗虫的发生与旱涝关系密切,这些蝗灾多发区因受不稳定夏季风的影响多旱涝灾害。第(2)题,蝗灾发生的自然条件相差不大,近年来由于气候异常、旱涝频繁、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影响,我国蝗灾有加重趋势。第(3)题,联系教材和实际作答。【答案】 (1)华北和华东沿海各省 黄淮海平原的农业区 旱涝频繁
(2)自然 受异常气候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因素的影响。
(3)所经之处庄稼被吃光,导致粮食颗粒无收;草场被毁,造成灾区牧草严重受损;树叶被吃光,给树木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等。4.(2013·东营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益阳新农网2011年3月29日报道 2011年益阳市农区鼠害为中等发生,农舍重于农田。随着气候和食料等条件的改善,东方田鼠迅速繁殖,若遇多雨洪涝天气,洞庭湖水位上涨,极有可能造成东方田鼠入垸危害。【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鼠害主要是对农作物的破坏,从而可拓展到对草场、森林的危害;鼠害的形成因素既有人为因素也有自然因素,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当地的气候情况,人为因素主要是围湖造田及对鼠类天敌的捕杀,其中人为因素是主要因素。对于鼠害的防治措施也应结合人为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答案】 (1)破坏农作物,破坏草原和危害林木,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2)①围湖造田,导致洞庭湖周围缺水,出现大面积的湖洲地,给田鼠提供繁殖空间,使田鼠繁殖加快;②人类滥捕野生动物,使鼠类天敌猫头鹰、蛇、黄鼠狼等减少;③夏汛来临,水位高,洪水灌进鼠洞,田鼠被迫翻越堤坝,进入农田,从而暴发鼠灾。
(3)退耕还湖,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天敌;投放鼠药,进行药物灭鼠等。课时作业(十)
一、选择题
2011年6月10日开始,青岛市在黄岛、城阳、即墨、莱西等部分区域实施飞机施药防治美国白蛾,这是青岛市首次飞机防治美国白蛾,作业涉及林木达100万亩。据此回答1~3题。
1.美国白蛾在我国形成灾害比美国成灾严重的原因是( )
A.我国气候更适宜白蛾的生长
B.美国的食源缺乏
C.我国缺少白蛾的天敌
D.美国灭虫技术高
2.危害我国森林的主要害虫包括( )
①蝗虫 ②马尾松毛虫 ③落叶松毛虫 ④油松毛虫
⑤云南松毛虫 ⑥赤松毛虫 ⑦蚜虫
A.①⑦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3.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原因是( )
A.原始森林面积大 B.森林树种组成多
C.单一人工林太多 D.森林抗虫害能力差
【解析】 第1题,“美国白蛾”产自美国,中国缺乏白蛾的天敌,因此进入中国后危害超过美国。第2题,我国的森林害虫主要有马尾松毛虫、落叶松毛虫、油松毛虫、云南松毛虫和赤松毛虫。第3题,单一人工林易遭受病虫害。
【答案】 1.C 2.B 3.C
读中国部分生物灾害局部分布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中1、2、3、4图例所代表的生物灾害依次是( )
A.稻瘟病、小麦锈病、棉铃虫病、落叶松毛虫
B.飞蝗、稻瘟病、小麦锈病、油松毛虫
C.落叶松毛虫、小麦锈病、云南松毛虫、棉铃虫病
D.小麦锈病、棉铃虫病、稻瘟病、落叶松毛虫
5.在塔里木河流域易遭受的生物灾害是( )
A.水稻病、马尾松毛虫、棉铃虫病
B.小麦锈病、棉铃虫病、飞蝗
C.水稻病、鼠灾、飞蝗
D.小麦锈病、松毛虫、棉铃虫病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生物灾害的分布。第4题,1位于我国的东北平原,有大面积的小麦种植;2位于我国黄河中下游和江淮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棉花产区;3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4位于我国最西北,由于受来自北冰洋水汽的影响,该地有落叶松分布。第5题,塔里木河流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但周围有高山冰雪融水,适合耐干旱的小麦和棉花的生长。
【答案】 4.D 5.B
(2013·广东省实验中学联考)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老鼠损失贮粮3500多万吨,因鼠害减产5000万吨,足供3亿人吃1年。此外,老鼠还是各种鼠源性疾病的传染源。全球90%的鼠种,携带着200多种病原体,能使人致病的病原体主要有57种。据此完成6~8题。
6.关于我国鼠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家栖鼠类包括鼢鼠、鼠兔等
B.我国森林鼠害较重地区包括东北、华北北部和西北地区
C.西部耐旱鼠类危害区的农业开发历史悠久,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
D.我国鼠灾发生面积广,种类多,危害大,各地都以危害农业为主
7.鼠害对我国农业生产已造成很大威胁,我们应加强灭鼠保粮工作,下列措施中最科学的是( )
A.加大毒鼠强的投放力度
B.人人参与,捕捉老鼠
C.将地面硬化,让其无藏身之地
D.生态灭鼠,保护和饲养老鼠的天敌
8.我国既有喜湿鼠类危害又有耐旱鼠类危害的地区是( )
A.华东、华南区 B.东北、华北区
C.西南、西北区 D.青藏高原地区
【解析】 第6题,鼢鼠、鼠兔是草原鼠类,鼠类不仅危害农业,还危害草原和森林。第7题,灭鼠工作应该采取有利于生态保护的措施,A项会使鼠类抗药性增强,同时会杀灭其天敌;B项单靠人力捕捉远远不够;C项不利于生态保护。第8题,东北,华北区的边缘地带地处半干旱与半湿润地区的过渡地带,既有喜湿鼠类,又有耐旱鼠类危害。
【答案】 6.B 7.D 8.B
(2013·广州市第二中学高二期中)目前,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在1平方米的范围内就有十几个被老鼠掏空的洞。被鼠类危害过的草地变成了“鼠荒地”,草皮遭到严重破坏,草场退化甚至沙化。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作为地表生态屏障的草皮,原本就是在冻土地带勉强成活,而现在一只青海田鼠一年就要吃掉60千克的鲜草。如不及时治理鼠害,藏羚羊、藏原羚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和保护区的生态链条都将面临严峻的考验。据此完成9~10题。
9.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的原因主要是( )
A.过度放牧
B.滥捕鼠、兔的天敌,使老鹰、沙狐等减少
C.全球气候变暖,鼠类生活环境改善
D.开采矿产资源,破坏地表
10.危害该自然保护区的鼠类属于( )
A.喜湿鼠 B.耐旱鼠
C.耐寒鼠 D.喜温鼠
【解析】 第9题,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鼠害严重的原因主要是滥捕鼠、兔的天敌,使老鹰、沙狐等减少,从而使鼠类大量繁殖。第10题,西北大部、青藏高原大部以及东北和华北地区的边缘地带分布的是耐旱鼠。
【答案】 9.B 10.B
二、综合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国农作物病虫害有1200余种,对农作物的危害巨大。
材料二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外来生物入侵日益加剧,造成原有生物群落的衰退,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农、林、牧、渔业损失严重,威胁全球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人类生命安全。外来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的热点问题。目前有400多种外来物种“全面”入侵我国,我国已成为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余年来,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新增约两种。
(1)我国农作物病虫害中,对小麦、水稻、棉花危害最大的分别是什么?
(2)分析我国农作物病虫害灾情的区域分布特点及外来生物入侵的特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生物灾害。锈病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一类小麦病害;水稻的稻瘟病主要发生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棉铃虫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棉花产区,黄河流域棉产区和新疆棉产区受害尤其严重。农作物病虫害的空间分布与人口的分布相似,东部重于西部。生物入侵已成为世界性公害,其特点主要从种类、频率、范围和造成的损失等方面来分析。
【答案】 (1)锈病、稻瘟病、棉铃虫病。
(2)分布特点:东部重于西部。入侵特点:入侵种类多、频率快;蔓延范围大;造成危害大、经济损失大。
12.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广网北京2011年4月3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这几天,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西苏木的两个地方鼠灾肆虐,严重影响了牧民的日常生产生活。
材料二 2011年夏季,受上游降水影响,洞庭湖区水位迅速上升,约20亿只东方田鼠从洞庭湖滩向垸内转移。湖滩上到处可见老鼠窝,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
材料三 内蒙古东部土地类型及气候资料。
(1)鼠灾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2)联系所学地理知识,分析材料中两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
(3)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防治鼠灾?
【解析】 第(1)题,依据材料,鼠灾会危害农林牧业生产,危及堤岸、护坡等工程安全;破坏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老鼠能传播鼠疫,危害人体健康。第(2)题,材料1反映的是内蒙古草原牧区,材料2反映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第(3)题,可以应用遥感技术对鼠灾进行监测,使用天敌、药物等方式灭鼠。湖垸区可修建防鼠墙。
【答案】 (1)啃食农作物、牧草及林木,危害农林牧业生产;在地下打洞,危及沿湖防洪大堤等工程安全;加剧土地荒漠化;传播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2)呼伦贝尔草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较少;温带草原面积广阔。
洞庭湖区: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植被茂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温和湿润,夏季高温多雨。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等手段加强鼠灾监测;改善生态环境、利用天敌灭鼠、采用药物灭鼠、修建防鼠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