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五 课件 章末归纳提升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五 课件 章末归纳提升 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30 12:3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备选答案
①北美洲 ②地震、滑坡 ③上升趋势 ④洪水、地震 ⑤南部非洲 ⑥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⑦水土流失 ⑧地震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 1.自然灾害带的本质
自然灾害孕育在地球的不同圈层中,各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异常变化分别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每一种自然灾害都有各自的地域分布规律,其分布规律由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所控制,因此,自然灾害带本质上就是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形式之一。2.世界各大洲自然灾害的特点3.自然灾害发生地域差异的原因分析
(1)从自然属性看,自然灾害是发生在自然界的异常现象,孕育在不同圈层中,各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异常变化分别形成了不同的自然灾害。每一种自然灾害都有各自的地域分布规律,它的发生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
(2)从社会属性看,自然灾害归根结底是自然进程与人类发展矛盾冲突的产物。其本质就是人地关系的冲突,是人地关系不和谐的极端表现形式。因此,自然灾害的发生还与人文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密切相关。(1)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灾害发生次数的比重在各大洲中的比重较小,试分析原因。
(2)非洲的生物类灾害发生的次数所占比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
【解析】 第(1)题,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而对人类影响最大的是地震,结合全球板块和分布规律分析即可。第(2)题,非洲生物灾害的发生与该区气候干旱关系密切。【答案】 (1)地质灾害中最主要的是地震,而地震又往往与板块的交界地区联系在一起,非洲和大洋洲分别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内部,再加上地形较为平坦,因此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较小。
(2)生物类灾害往往与气候联系在一起,由于非洲的气候较为干热,特别适宜生物害虫的生长和繁殖。以下为世界两条大河的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1~2题。1.关于两个三角洲自然地理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地区全年盛行西南风
B.两地区气候形成原因相同
C.两地区的主要河流水量丰富
D.两地区以流水堆积地貌为主2.关于两个三角洲目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区易受风暴潮侵袭
B.乙地区常受台风影响
C.甲地区经常发生泥石流
D.乙地区土壤盐渍化严重【解析】 第1题,从经纬度信息、海陆轮廓和河口形状可以判读出,甲是恒河三角洲,乙是尼罗河三角洲;三角洲地形都是由流水所携带的泥沙沉积形成的。恒河三角洲夏半年盛行西南风,冬半年盛行东北风;这里气候是热带季风气候,河流水量丰富;尼罗河夏半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边缘,冬半年在西风带的南缘,大部分河段在沙漠气候区,河流水量小。第2题,甲是恒河三角洲,在孟加拉湾内,是风暴潮多发之地。
【答案】 1.D 2.A自然灾害是自然地理环境发生异常的表现,联系不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以旱灾为例,不管是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还是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只要降水不稳定就特别容易出现旱灾。例如,在热带季风区,年降水量虽在2 000毫米上下,但季风活动的异常,特别容易引起降水的异常,从而导致旱灾时常发生。我国东部季风区多旱灾也与季风活动的无规律变动有关。联系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分析自然灾害的地理分布特点 非洲是世界上旱灾严重的大洲之一,从区域看,旱灾多发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西非、东非和南非地区,从气候类型看,旱灾多发国家主要位于降水不稳定的热带草原地区,常年湿润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和常年干旱的热带沙漠区发生旱灾的频率较低。
由此可见降水的不稳定是旱灾发生最基本的条件,而在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较大,所以这些地区也就成为干旱灾害多发的地区。再如,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就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国西南地区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附近,地壳活跃,地震频发,加之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山高谷深,坡度大,且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表松散物质多,而且该地降水丰富,且多暴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综上所述,在分析自然灾害分布特点或成因时,应从该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角度去分析,这些自然环境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当然一个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也会影响到自然灾害的分布,它们往往决定了社会对于灾害的易损性,是影响灾害损失的重要因素。(1)图1中右江的流向为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
(2)广西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有何特点?请简述其原因。
广西于2009年8月至2010年4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图2。
(3)据图2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________;请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解析】 第(1)题,地形、地势决定河流的流向。由图可知,该地西北部海拔高,东南部海拔低。
第(2)题,径流量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气候的影响。广西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量大,河流的径流量大。且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都较大。
第(3)题,从图中不难看出自西向东旱情逐渐减轻。导致某地旱情严重的原因可从大气环流异常、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地形、土层浅薄等方面来分析。此外,某些特殊地区如: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貌区也要加以说明。【答案】 (1)自西北向东南 右江流域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降低
(2)夏半年径流量大,冬半年径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夏半年降水量多,冬半年降水量少(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3)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 降水量东多西少(降水量分布不均);西部坡度大(西部地势高),地表水难以保存;西部地表土层较薄,难以保持水分;西部有石灰岩分布,易造成地表水渗漏。(答出任意两项即可)读我国自然灾害点位图,回答3~5题。3.我国自然灾害点位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A.沿边境线分布
B.沿海岸线分布
C.沿纬线分布
D.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与环太平洋灾害带交会处
4.我国东南沿海多洪涝的原因是(  )
A.地形复杂   B.季风气候显著
C.位置特殊 D.人口密集5.我国受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南部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部
B.我国东部为季风气候
C.我国东部地处环太平洋灾害带内
D.我国东部是北半球中纬度环球灾害带的组成部分【解析】 第3题,从图示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点位的分布特点。第4题,东南沿海地区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洪涝灾害。第5题,在自然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人口稠密地区必然受灾人口多。我国人口分布基本格局是东南多、西北少。
【答案】 3.D 4.B 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