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五 综合检测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五 综合检测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30 12:39: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检测(一)
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
(分值:100分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6分×10=60分)
2010年3月1日晚,一阵狂风暴雨夹杂着冰雹突然袭击了广西龙胜部分乡镇,短短几十分钟几千户村民的房子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粮食作物和其他一些农作物也受到不同程度破坏。据此完成1~3题。
1.材料中的灾害(  )
A.属人为灾害
B.属自然灾害
C.是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灾害
D.是战争造成的
2.材料中的灾害主要造成的影响是(  )
A.人员伤亡       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毁灭 D.环境受到污染
3.下列不属于造成自然灾害的原因的是
A.自然作用
B.人类活动
C.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叠加
D.人类和人类社会
【解析】 材料中的灾害是由暴雨和冰雹造成的,导致灾害发生的原因为纯自然作用,主要造成的影响是财产损失。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可以是纯自然作用,也可以是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
【答案】 1.B 2.B 3.D
读四种自然灾害持续时间示意图,完成4~6题。
4.①②③④四种灾害分别是(  )
A.地震、干旱、火山、洪涝
B.干旱、洪涝、地震、火山
C.地震、火山、洪涝、干旱
D.火山、地震、洪涝、干旱
5.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正确叙述是(  )
A.①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及板块内部断裂带上
B.②目前无法进行有效监测
C.③主要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
D.④持续时间长,但影响范围小
6.蝗灾是危害严重的生物灾害。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中,与其发生密切相关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4题,由图知从①到④灾害持续时间依次增长,而地震、干旱、火山、洪涝中持续时间最短的为地震,其发生往往是瞬间完成,其次为火山,持续一定的时间,洪涝持续时间较长,干旱是典型的渐发性灾害,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最长,故①②③④分别对应地震、火山、洪涝、干旱。第5题,地震灾害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处及板块内部断裂带上。火山喷发可进行监测,洪涝主要造成财产损失;干旱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第6题,蝗灾的发生与干旱关系密切,有旱蝗之说,若前期干旱少雨,利于雌蝗产卵,而后期多雨又利于蝗虫幼虫成长,蝗灾就会爆发。
【答案】 4.C 5.A 6.B
(2012·青岛模拟)2011年7月~11月,连续的暴雨使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先后遭遇数十年不遇的特大洪水灾害,给当地民众生活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据此回答7~8题。
7.关于本次洪涝灾害的原因,分析有误的是(  )
A.东南季风在即将退出大陆的过程中到达东南亚地区
B.东南亚沿海地区地势平坦,排水不畅,造成洪水长时间滞留
C.东南亚国家为洪涝低发区,排水设施比较落后,造成危害较大的洪涝出现
D.潮汐处在高潮时,使得海水水位比较高,另外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造成排水不畅
8.本次洪涝灾害对本地区产生的危害有(  )
A.影响水稻产量
B.东南亚是世界重要的渔业产区,从而影响渔业生产
C.该地区位于世界重要的石油输送路线上,从而影响北美和日本的能源供应
D.影响新西兰等游客来该地度寒假
【解析】 第7题,东南亚地区主要为热带季风气候,季风势力的强弱往往会决定洪涝和干旱的发生,因此该地区为气象灾害的高发区。第8题,东南亚是世界最大的水稻产区,因此本次洪涝灾害会影响当地的水稻生产;东南亚为热带地区,而渔场多分布在温带地区;北美的石油输送路线不经过该地区;新西兰11月为春末夏初季节,当地人不可能到东南亚来度寒假。
【答案】 7.C 8.A
(2013·太原高二检测)读下图,回答9~10题。
9.图中反映的问题是(  )
A.水土流失严重 B.洪水频发
C.地下水位不断下降 D.海水入侵
10.该问题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滑坡
C.山崩 D.地面沉降
【解析】 从图中所示年份的地下水埋深“高程”线看,北京市的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并有加快的趋势。地面沉降是一种缓慢发展的地质灾害,被称为“沉默的土地危机”,是由于人类过度抽取地下水造成的,在冲积作用下形成的平原地区尤为突出。
【答案】 9.C 10.D
二、综合题(40分)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2010年1月27日,国家海洋局发布了《2009年中国海平面公报》和《2009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公报显示2009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处于近30年高位,分别比常年(1975~1993年)和2008年高6.8毫米和8毫米。
(1)近年我国海平面上升是否属于自然灾害,简述理由。
(2)海平面上升会诱发一系列自然灾害,如风暴潮、赤潮、土壤盐渍化等,这体现了自然灾害的哪种特点?
(3)为了减轻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危害,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性的建议。
【解析】 第(1)题,海平面上升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虽然和人类活动有关,但其致灾因子仍然是自然作用。第(2)题,海平面上升会诱发其他自然灾害,这体现了自然灾害成因机制的规律性。第(3)题,海平面上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具有难免与可防的双重性特点,其防治措施可从加强监测、预报,改变人类活动,采取工程措施等方面入手。
【答案】 (1)是,全球气候变暖虽和人类活动有关,但仍然属于自然作用。
(2)自然灾害的联系性
(3)第一,加强海平面变化监测,开展海平面变化及影响的研究,提高灾害预警能力;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沿海湿地、河口和冲积平原,减缓海岸侵蚀,提高海岸自然防御能力;第三,加强沿海工程项目建设,特别是在防潮堤坝、沿海公路、港口和海岸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将海平面上升作为一项重要因素来加以考虑,提高其设计标准。
1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25分)
(1)我国该地区荒漠化快的人为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沙漠的名称是________,B沙漠所在的省区是________________。
(3)土地荒漠化向东、南扩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华北地区哪种天气现象是土地荒漠化的迹象?
(5)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我国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6)据报载,我国江西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红色荒漠”,试分析该区域出现“红色荒漠”的原因。
【解析】 本题考查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分布及其原因,以及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由于水土流失造成的“红色荒漠”。做题时应抓住干旱这一突出特征和大风这一动力因素,联系各地人类活动的特点,不难找出答案。
【答案】 (1)过度垦殖、放牧和采伐林木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2)塔克拉玛干沙漠 内蒙古自治区
(3)该地区西部、北部是沙漠集中分布区,在强大的西北季风的作用下,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
(4)经常出现的沙尘天气。
(5)营造“三北”防护林体系和退耕还牧、退耕还林,增加植被覆盖率,防止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
(6)自然原因:①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较大。②降水丰富,多暴雨。③土壤以红壤为主。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土地压力大,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