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能力提分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能力提分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7 19:29:2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能力提分卷
(原卷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
1.(2021年湖南衡阳市) 旧中国有海无防, 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2012 年 9 月 , 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A. 阿芙乐尔号 B. 致远舰 C. 辽宁舰 D. 定远舰
2.(2022年湖南邵阳)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其中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3.(2022年山东滨州)历次国庆大阅兵反映出我国国防力量的不断增强。以下两幅图片,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 )
A.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B.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转变
C.形成五大战区战略布局 D.特别重视军队政治工作
4.(2022年贵州铜仁)体育外交也是一个国家外交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1963年参加了在雅加达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5年参加了在金边举行的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等,积极开展与亚非拉独立国家的体育交流活动,这些活动( )
A.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外交环境 B.有利于改善中美外交关系
C.有利于“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有利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5.(2022年辽宁大连)2022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推动全球团结与合作。下列选项属于20世纪50年代推动中国同亚非各国团结与合作的是( )
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2022年山东烟台)这场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也为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这场访华”的美国领导人是( )
A.罗斯福 B.杜鲁门 C.麦克阿瑟 D.尼克松
7.(2022年山东菏泽)1972年,尼克松在访华时说:“我们在这里聚会,并不是我们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具有不同制度和不同价值标准的国家和人民……互有分歧但互相尊重”。这反映出,尼克松( )
A.谋求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B.认为合作是双方关系主流
C.希望建立平等的世界秩序 D.彻底放弃敌对中国的政策
8.(2022年山东青岛)1971年10月,刚果总统约见中国驻刚果大使时表示:“这不仅是人民中国的胜利,也是所有进步国家的胜利,是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的胜利。”刚果总统所指的“人民中国的胜利”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日正式建交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9.(2022年山东潍坊)20世纪70年代,“中美之间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这始于( )
A.朝鲜战争停战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万隆会议召开 D.尼克松访问中国
10.(2022年江苏镇江)在某校“纵览时代风云,汇聚中国智慧”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中,展示了如下大事年表。它所汇聚的“中国智慧”是( )
时间 大事
2014年 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办
2016年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2017年 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厦门会晤
2019年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2年 第24届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在北京举行
A.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积极推动与西方国家建交
C.争取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
11.(2022年贵族毕节)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演讲时指出: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命运应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由各国共同分享。这体现的主题是(  )
A.既定的国际规则不需要改变 B.霸权主义威胁已经不复存在
C.要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世界由单极化向多极化转变
12.(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下列新中国外交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
B.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田中角荣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13.(2022年天津)中国外交披荆斩棘,开创局面,贡献出智慧与方案。回答下题: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方针
C. 共商、共建、共享 D.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14.(2022年江苏连云港)“两国(中国和印度)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下列选项属于“这些原则”的是( )
A. 和平共处 B. 独立自主 C. 求同存异 D. 多边外交
15.(2022年江苏扬州)建国初期,为发展同邻近的民族独立国家之间关系,消除他们对新中国的疑虑和误解,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的方针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16.(2022年浙江舟山)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作了精彩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此次会议( )
A.推动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 B.促使中国站在了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C.引发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潮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17.(2022年浙江宁波)俄乌冲突伊始,我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希望当事方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中国这一立场是基于( )
A.对国际事务的主导地位 B.对国际规则的决定权力
C.对国际局势的完全掌控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8.(2022年重庆B卷)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安排,《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 )
A.中美双方都有意改善两国关系 B.中美双方彻底结束对抗状态
C.中美关系的缓和始于民间交往 D.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19.(2022年湖南湘潭)1972年9月29日,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记者会上宜布:“日台和约已丧失其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该讲话的背景是(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2022年湖南衡阳)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由此可见,当时我国取得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有力的外部环境 B.稳定的国内形势 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决策者的作用
21.(2022年新疆建设兵团)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20世纪70年代,中国和美国、日本关系改善主要是因为中国( )
A. 国际地位的提高 B. 实行了对外开放 C. 推行全方位外交 D. 建成了小康社会
22.(2022年天津) 中国外交披荆斩棘,开创局面,贡献出智慧与方案。回答下题:1971 年中国政府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华。美国《时代》杂志报道说:“这‘乒’的一声全世界都听到了!”这件事推动了( )
A.《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B.中苏两国正式建交C.《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 D.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23.(2022年安徽)在中国“人世”关键阶段,中美经过多轮磋商和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说明( )
A. 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 B.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 美国开始放弃霸权主义 D. 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贸易
24.(2022年甘肃天水)2022年2月28日,王毅国务委员说:“两国老一辈领导人洞察世界各国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期盼,顺应中美人民对两国和平友好的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跨越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50年前的“历史性握手”指的是( )
A.中美“乒乓外交”B.基辛格秘密访向中国 C.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5.(2022年江苏苏州)当年在外交部欧美司工作的周南说:“26届联大的两阿提案能通过,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表决结果一出来,许多非洲国家代表都站起来了,热烈鼓掌。”周南回忆的重大事件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 B.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6.(2022年湖南怀化)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这些反映出中国外交( )
A. 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B.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
27.(2022年河北)下图所示目录节选自《百年中美关系史》一书。目录中的“__________”处应填入( )
第二编两大国从对峙走向缓和(1949-1976)第一章 中美两国分道扬镳…………………………163第二章 中美陷入敌对关系…………………………174第三章 ________________…………………………226第四章 中美探索关系正常化…………………………242
A.美国开始介入中国内战 B.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
C.中美建交与邓小平访美 D.中美军事关系不断加强
28.(2022年江苏泰州)《人民日报》真实记录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下列文章刊登在20世纪70年代《人民日报》上的是( )
A.《决胜全面小康迈向新的征程》
B.《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会议受到热烈欢迎》
29.(2022年湖北荆州)“我们的朋友遍天下”,20世纪70年代,我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
A.外交事业开创了新局面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D.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30.(2022年四川广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现在( )
A.参加万隆会议,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
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D.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毛泽东在1958年指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1970年,我国终于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材料二 1957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指着飞翔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
材料三 1956年,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听取了科学家钱学森关于发展导弹的汇报。中共中央决定研制自己的导弹……我国的导弹可以打击地面目标,也可以打击空中和海上的目标,可以在地面发射,也可以在水下发射,在保卫祖国安全上起着重要作用。材料四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公开亮相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令当时观看的外国使节和外国记者大为惊叹。“……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中国今天第一次将它的导弹家族展现在世界面前,足以证明它有覆盖全球每一个角落的自信和能力。今后美苏两国在处理世界事务时,不得不考虑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存在。”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在军队建设方面哪一军种取得的成就?(4分)
(2)我国的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的几十年代?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导弹部队先进的武器装备有哪些。(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中国建立与发展战略导弹部队的重要意义。(2分)
32.体育是传播和平与友谊的使者,体育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1950年,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外国体育代表团的访问1956年2月,南斯拉夫足球代表队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1952年,赫尔辛基举办第15届奥运会,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临近结束才赶到。1954年,美国企图在国际奥委会内部制造“两个中国”的既成事实。1958年,中国发表了同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的声明。
(1)从新中国参加体育活动的两种不同境遇,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4分)
材料二 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扩展到亚非拉国家,并上升到主要位置。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于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一个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体育外交的特点。(2分)
材料三 1971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赛会结束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乒乓外交”开创了以人民之间的友谊促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是跨越意识形态障碍的国际体育交流。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体育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
(3)20世纪70年代,“乒乓外交”跨越意识形态障碍,推动了外交关系的发展,外交事业取得显著成就。请任意举出两例重大外交成就。(4分)
材料四 进入21世纪,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开展多边体育交往,扩大国际体育交流,承办大型国际体育盛会,全面走向世界。2008年8月,圆满举办第29届奥运会。2014年,成功举办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2022年2、3月,胜利举办第24届冬奥会、第13届冬残奥会。
(4)“多边体育交往”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进入21世纪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我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及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3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记元。以下收集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的部分珍贵历史资料,阅读后进行探究。(15分)
【逆境逢生】
材料一
(1)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什么原则?结合图5、图6及所学知识,谈谈此原则对推动国际关系所起的作用。
【扬眉吐气】
材料二 下图是一张珍贵的照片——《乔的笑》(1971年11月15日养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大呈现出的笑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第26届联大上取得什么成就?(2分)这件事有什么意义?(3分)
【跨洋握手】
材料三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美国对华政策是怎样的?(2分)
(4)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是什么原因让中美走在一起,建立外交关系呢?(2分)
【学有所思】
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关系之一,事关中国的外交大局。在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显得尤为复杂和敏感。
材料四 在为期一周的访问中,尼克松和周恩来进行了五次会谈。“在台湾问题上,尼克松重申了美国的承诺,即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不再说‘台湾地位未定’,也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将谋求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并在四年内逐步从台湾撤军。”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五 对于美方近期不断在“一个中国原则”以及所谓“一个中国政策”上玩文字游戏,声称“美方不认同中方的一个中国原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3日(2022年5月)表示,美方有关说法歪曲历史、扭曲事实。汪文斌指出,不论是一个中国原则还是一个中国政策,其核心都是一个中国,这是中美双方达成的政治共识。没有这个共识,中美两国不可能接触、不可能建交,中美关系也不可能发展。汪文斌同时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在台湾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空间。
——摘自环球网
(5)材料二中尼克松的此次访华在中美关系史上有何重要意义?你认为尼克松此番表态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2分)
(6)根据材料四、五,结合当前美国政府在涉台问题上的一系列“小动作”,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能力提分卷
(解析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60分)
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
1.(2021年湖南衡阳市) 旧中国有海无防, 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 2012 年 9 月 , 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
A. 阿芙乐尔号 B. 致远舰 C. 辽宁舰 D. 定远舰
【答案】 C
【解析】考查点: 辽宁舰。 解题思路: 紧扣“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空母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2012 年, 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 故 C 符合题意; 阿芙乐尔号与十月革命有关, 排除 A; 致远舰与黄海海战有关, 排除 B; 定远舰与甲午中日战争有关, 排除 D。 故选 C。
2.(2022年湖南邵阳)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其中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 )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1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五大军种,其中第二炮兵部队更名为火箭军,而非陆军、海军和空军,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
3.(2022年山东滨州)历次国庆大阅兵反映出我国国防力量的不断增强。以下两幅图片,直观地反映出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 )
A.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 B.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转变
C.形成五大战区战略布局 D.特别重视军队政治工作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1年的骑兵部队车炮队到2019年的核导弹方阵反映我国武器装备不断向现代化迈进,A项正确;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转变、形成五大战区战略布局、特别重视军队政治工作题干中未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
4.(2022年贵州铜仁)体育外交也是一个国家外交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1963年参加了在雅加达举行的新兴力量运动会,1965年参加了在金边举行的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等,积极开展与亚非拉独立国家的体育交流活动,这些活动( )
A.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外交环境 B.有利于改善中美外交关系
C.有利于“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有利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答案】A
【解析】20世纪60年代,中美关系紧张,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积极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积极开展与亚非拉独立国家的体育交流活动,有利于改善当时中国外交环境,A项正确;中国积极参加新兴力量运动会,积极开展与亚非拉独立国家的体育交流活动,与改善中美外交关系无关,排除B项;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已经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排除C项;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
5.(2022年辽宁大连)2022年,中国成功举办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向世界发出了“一起向未来”的时代强音,推动全球团结与合作。下列选项属于20世纪50年代推动中国同亚非各国团结与合作的是( )
A.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B.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1955年在印尼召开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推动中国同亚非各国团结与合作,A项正确;B项是1971年,C项是1972年,D项是1979年,排除BCD项。故选A项。
6.(2022年山东烟台)这场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正常化,也为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打下了基础。“这场访华”的美国领导人是( )
A.罗斯福 B.杜鲁门 C.麦克阿瑟 D.尼克松
【答案】D
【解析】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项正确;ABC项与主旨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
7.(2022年山东菏泽)1972年,尼克松在访华时说:“我们在这里聚会,并不是我们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具有不同制度和不同价值标准的国家和人民……互有分歧但互相尊重”。这反映出,尼克松( )
A.谋求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B.认为合作是双方关系主流
C.希望建立平等的世界秩序 D.彻底放弃敌对中国的政策
【答案】A
【解析】据材料“我们在这里聚会,并不是我们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具有不同制度和不同价值标准的国家和人民……互有分歧但互相尊重”可知,尼克松承认中美双方存在意识形态的分歧,但由于中美存在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认为双方应该彼此尊重,反映了其谋求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意愿,A项正确;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结束对抗走向正常化,但双方合作未体现,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中美关系,未涉及世界秩序,排除C项;D项“彻底放弃”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8.(2022年山东青岛)1971年10月,刚果总统约见中国驻刚果大使时表示:“这不仅是人民中国的胜利,也是所有进步国家的胜利,是人类和平和正义事业的胜利。”刚果总统所指的“人民中国的胜利”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日正式建交 C.中美正式建交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在1971年10月召开的联合国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所以说是“人民中国的胜利”,A项正确;中日正式建交是1972年,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排除B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2001年,排除D项。故选A项。
9.(2022年山东潍坊)20世纪70年代,“中美之间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这始于( )
A.朝鲜战争停战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万隆会议召开 D.尼克松访问中国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20世纪70年代,“中美之间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项正确;朝鲜战争停战是1953年、不结盟运动兴起是1961年9月1日、万隆会议召开是1955年,ABC项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故选D项。
10.(2022年江苏镇江)在某校“纵览时代风云,汇聚中国智慧”的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中,展示了如下大事年表。它所汇聚的“中国智慧”是( )
时间 大事
2014年 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办
2016年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杭州成功举办
2017年 金砖国家领导人在厦门会晤
2019年 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
2022年 第24届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在北京举行
A.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B.积极推动与西方国家建交
C.争取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
【答案】D
【解析】根据“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在杭州成功举办”“第24届冬奥会与冬残奥会在北京举行”等内容可得出,中国为应对全球问题问题,加强国际间的协商合作,因此材料中的内容所汇聚的“中国智慧”是全球治理的共商共建共享,D项正确;AB项都只是涉及到一个方面,不全面,排除AB项;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排除C项。故选D项。
11.(2022年贵族毕节)2017年1月,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演讲时指出: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命运应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由各国共同分享。这体现的主题是(  )
A.既定的国际规则不需要改变 B.霸权主义威胁已经不复存在
C.要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世界由单极化向多极化转变
【答案】C
【解析】据题干“我们要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不能搞‘一国独霸’或‘几方共治’。世界命运应由各国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由各国共同书写,全球事务应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由各国共同分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的主题是要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项正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一定能够改变不合理的国家政治格局,推动世界先多极化方向发展等,而且霸权主义依然存在,ABD说法错误,排除。故选C项。
12.(2022年黑龙江牡丹江)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下列新中国外交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
A.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
B.万隆会议——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田中角荣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D项正确;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A项;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席位,排除B项;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排除C项。故选D项。
13.(2022年天津)中国外交披荆斩棘,开创局面,贡献出智慧与方案。回答下题:1953 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的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方针
C. 共商、共建、共享 D.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答案】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被多数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A项正确;1955年,中国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排除B项;“共商、共建、共享”“和平、发展、合作、共赢 ”都不是周恩来提出来的,排除CD项。故选A项。
14.(2022年江苏连云港)“两国(中国和印度)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下列选项属于“这些原则”的是( )
A. 和平共处 B. 独立自主 C. 求同存异 D. 多边外交
【答案】A
【解析】根据“两国(中国和印度)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可得出是1953年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项正确;BCD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
15.(2022年江苏扬州)建国初期,为发展同邻近的民族独立国家之间关系,消除他们对新中国的疑虑和误解,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求同存异”的方针
C.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A项正确;B项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排除B项;C项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总原则 与总方针,排除C项;D项是新时代得出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6.(2022年浙江舟山)某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作了精彩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此次会议( )
A.推动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 B.促使中国站在了社会主义国家一边
C.引发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潮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周恩来的发言“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可知,“国际会议”指万隆会议。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D项正确;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的外交成就,排除A项;“促使中国站在了社会主义国家一边”是一边倒外交政策,排除B项;引发了西方国家与中国的建交热潮的是中美关系的缓和,排除C项;故选D项。
17.(2022年浙江宁波)俄乌冲突伊始,我国外交部发表声明:希望当事方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中国这一立场是基于( )
A.对国际事务的主导地位 B.对国际规则的决定权力
C.对国际局势的完全掌控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盟,不对立。据“希望当事方通过谈判和平解决问题”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这一立场是基于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项正确;中国外交并不是对国际事务主导,排除A项;中国的立场也不是对国际规则的决定权力,排除B项;中国对国际事务并不是完全掌控,排除C项;故选D项。
18.(2022年重庆B卷)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在美国总统就职演说中暗示他有意改变对华政策。根据毛泽东的安排,《人民日报》于1月28日破例刊登了尼克松的这篇演说。这表明( )
A.中美双方都有意改善两国关系 B.中美双方彻底结束对抗状态
C.中美关系的缓和始于民间交往 D.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答案】A
【解析】材料中说明美国总统和中国的毛泽东都愿意改变对对方的态度。说明中美关系的缓和符合双方的意愿,A项正确;中美双方彻底结束对抗状态是1979年建交,排除B项;材料不是说明中美关系的缓和始于民间交往,排除C项;中美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是1979年,排除D项。故选A项。
19.(2022年湖南湘潭)1972年9月29日,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在北京记者会上宜布:“日台和约已丧失其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该讲话的背景是( )
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C
【解析】根据“1972年9月29日”“日台和约已丧失其存续意义,可认为已终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背景是1972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项正确;1953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A项;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排除B项;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0.(2022年湖南衡阳)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是中国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时期。这一期。这一突破性大发展的出现与国际形势的变动有关,但更重要的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由此可见,当时我国取得外交突破性大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有力的外部环境 B.稳定的国内形势 C.人民群众的愿望 D.决策者的作用
【答案】D
【解析】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突破性大发展,主要原因有: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局势的变动等,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国家领导人因势利导,对外交政策进行的重大调整,促进了这一外交局面的出现。故答案为D。
21.(2022年新疆建设兵团)大国关系事关全球战略稳定。20世纪70年代,中国和美国、日本关系改善主要是因为中国( )
A. 国际地位的提高 B. 实行了对外开放 C. 推行全方位外交 D. 建成了小康社会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到七十年代,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在这一背景下,20世纪70年代,中国和美国、日本关系改善,推动了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了对外开放 , 并为推行全方位外交奠定了基础,建党一百年建成了小康社会,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2.(2022年天津) 中国外交披荆斩棘,开创局面,贡献出智慧与方案。回答下题:1971 年中国政府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华。美国《时代》杂志报道说:“这‘乒’的一声全世界都听到了!”这件事推动了( )
A.《波茨坦公告》的发表 B.中苏两国正式建交C.《朝鲜停战协定》的签署 D.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答案】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问中国。“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之间友好往来的闸门;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D项正确;1945年7月26日,《波茨坦公告》的发表于波茨坦,排除A项;1949年10月3日,中苏正式建交,排除B项;1953年,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一方与联合国军总司令另一方在朝鲜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定》,排除C项。故选D项。
23.(2022年安徽)在中国“人世”关键阶段,中美经过多轮磋商和激烈的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关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双边协议》。这说明( )
A. 中美共同利益大于分歧 B. 国际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C. 美国开始放弃霸权主义 D. 发展中国家主导世界贸易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经过讨价还价,最终达成双边协议,这说明,共同利益最终战胜了分歧,A项正确;国际经济新秩序正在建立, 美国从来不是霸主但它从来没有放弃霸权主义, 发达中国家主导世界贸易,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4.(2022年甘肃天水)2022年2月28日,王毅国务委员说:“两国老一辈领导人洞察世界各国对缓和国际紧张局势的期盼,顺应中美人民对两国和平友好的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跨越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50年前的“历史性握手”指的是( )
A.中美“乒乓外交”B.基辛格秘密访向中国 C.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50年前”即1972年,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实现了中美领导人的历史性握手,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C项正确;1971年,中美“乒乓外交”推动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排除A项;基辛格秘密访向中国为尼克松访华做了准备,排除B项;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
25.(2022年江苏苏州)当年在外交部欧美司工作的周南说:“26届联大的两阿提案能通过,在当时的国际社会上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表决结果一出来,许多非洲国家代表都站起来了,热烈鼓掌。”周南回忆的重大事件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 B.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再结合所学,中国在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项正确;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参加中印有关问题谈判的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A项;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B项;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排除D项。故选C项。
26.(2022年湖南怀化)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作用。这些反映出中国外交( )
A. 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 B. 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
C. 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D. 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分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分析题干信息,中国中国举办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可以看出中国形成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布局,B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等大国关系逐渐正常,出现了和各国建交的热潮,与题意不符,排除AD项;20世纪50年代,在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与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排除C项。故选B项。
27.(2022年河北)下图所示目录节选自《百年中美关系史》一书。目录中的“__________”处应填入( )
第二编两大国从对峙走向缓和(1949-1976)第一章 中美两国分道扬镳…………………………163第二章 中美陷入敌对关系…………………………174第三章 ________________…………………………226第四章 中美探索关系正常化…………………………242
A.美国开始介入中国内战 B.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
C.中美建交与邓小平访美 D.中美军事关系不断加强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两大国从对峙走向缓和(1949-1976)”,第一章中美两国分道扬镳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当社会主义阵营的反帝先锋,美国做资本主义阵营的反共领袖;第二章中美陷入敌对关系指的是1949到1959年间,美国不承认新中国,并挑起抗美援朝战争以及制造台湾海峡危机;第三章指的是1959到1969年间美国试图调整对华政策,对华采取“遏制而不孤立”政策,中国支持越南的抗美战争“反美统一战线”等;第四章, 中美探索关系正常化指的是1969到1976年间的中美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尼克松访华,以及1976年中美建立联络处,B项正确;中国内战是1946-1949年间,排除A项;中美建交时间是1979年,排除C项;中美军事关系不断加强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28.(2022年江苏泰州)《人民日报》真实记录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下列文章刊登在20世纪70年代《人民日报》上的是( )
A.《决胜全面小康迈向新的征程》
B.《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出席第二十六届联大会议受到热烈欢迎》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1971年11月15日出席了联合国大会第二十六届会议的全体会议,受到热烈欢迎,D项正确;2020年决胜全面小康,迈向新的征程,排除A项;2003年10月15日,我国“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把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排除B项;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排除C项。故选D项。
29.(2022年湖北荆州)“我们的朋友遍天下”,20世纪70年代,我国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76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达到111个,包括了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我国( )
A.外交事业开创了新局面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D.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答案】A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从而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而导致的外交僵局,打开了外交的新局面,推动了新中国在70年代迎来了建国后的第二次建交高潮,A项正确;1953年我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BD项;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排除C项。故选A项。
30.(2022年四川广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体现在( )
A.参加万隆会议,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建交
C.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D.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表现之一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项正确;1955年,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日建交,与材料中“改革开放以来”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一国两制”构想是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与外交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本题3小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毛泽东在1958年指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1970年,我国终于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材料二 1957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指着飞翔的飞机高兴地对外宾说:“我们自己制造的飞机飞过去了。”
材料三 1956年,周恩来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听取了科学家钱学森关于发展导弹的汇报。中共中央决定研制自己的导弹……我国的导弹可以打击地面目标,也可以打击空中和海上的目标,可以在地面发射,也可以在水下发射,在保卫祖国安全上起着重要作用。材料四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的盛大阅兵式上,公开亮相的中国战略导弹部队令当时观看的外国使节和外国记者大为惊叹。“……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中国今天第一次将它的导弹家族展现在世界面前,足以证明它有覆盖全球每一个角落的自信和能力。今后美苏两国在处理世界事务时,不得不考虑中国战略导弹部队的存在。”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我国在军队建设方面哪一军种取得的成就?(4分)
(2)我国的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的几十年代?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导弹部队先进的武器装备有哪些。(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分析中国建立与发展战略导弹部队的重要意义。(2分)
【答案】
(1)材料一:人民海军。材料二:人民空军。
(2)60年代。东风系列弹道导弹和长剑巡航导弹等。
(3)在保卫祖国安全上起着重要作用,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
第(1)问由材料一中的“核潜艇”、材料二中的“飞机”可知,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取得的成就。第(2)问可结合导弹部队建立的相关知识回答。第(3)问可结合材料从我国建立与发展战略导弹部队对国内与国际的影响角度进行分析。
32.体育是传播和平与友谊的使者,体育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1950年,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外国体育代表团的访问1956年2月,南斯拉夫足球代表队访问中国,受到毛泽东主席的接见。
1952年,赫尔辛基举办第15届奥运会,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临近结束才赶到。1954年,美国企图在国际奥委会内部制造“两个中国”的既成事实。1958年,中国发表了同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的声明。
(1)从新中国参加体育活动的两种不同境遇,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状况。(4分)
材料二 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扩展到亚非拉国家,并上升到主要位置。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于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这是新中国首次全面参加的一个综合性大型国际运动会。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体育外交的特点。(2分)
材料三 1971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赛会结束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乒乓外交”开创了以人民之间的友谊促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是跨越意识形态障碍的国际体育交流。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体育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
(3)20世纪70年代,“乒乓外交”跨越意识形态障碍,推动了外交关系的发展,外交事业取得显著成就。请任意举出两例重大外交成就。(4分)
材料四 进入21世纪,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开展多边体育交往,扩大国际体育交流,承办大型国际体育盛会,全面走向世界。2008年8月,圆满举办第29届奥运会。2014年,成功举办第二届夏季青年奥运会…2022年2、3月,胜利举办第24届冬奥会、第13届冬残奥会。
(4)“多边体育交往”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进入21世纪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2分)
(5)综合上述材料回答:我国一贯奉行的外交政策及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分别是什么?(3分)
【答案】
(1)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采取敌视态度。
(2)广泛开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外交关系。
(3)推动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可)
(4)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1950年,苏联男子篮球队访华,这是新中国第一次接受外国体育代表团的访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2年,赫尔辛基举办第15届奥运会,由于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临近结束才赶到”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采取敌视态度。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从50年代中后期开始,新中国体育外交扩展到亚非拉国家,并上升到主要位置”“由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发起、中国联合倡议的新兴力量运动会于1963年11月在雅加达举行”可知,中国广泛开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外交关系。
【小问3详解】
据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中国外事外交事业取得显著成就,如推动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小问4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进入21世纪,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开展多边体育交往,扩大国际体育交流,承办大型国际体育盛会,全面走向世界。”并结合所学知识,进入21世纪我国形成了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小问5详解】
根据上述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据所学知识,我国取得这些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3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记元。以下收集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的部分珍贵历史资料,阅读后进行探究。(15分)
【逆境逢生】
材料一
(1)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什么原则?结合图5、图6及所学知识,谈谈此原则对推动国际关系所起的作用。
【扬眉吐气】
材料二 下图是一张珍贵的照片——《乔的笑》(1971年11月15日养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大呈现出的笑容)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第26届联大上取得什么成就?(2分)这件事有什么意义?(3分)
【跨洋握手】
材料三
毛泽东会见美国总统尼克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美国对华政策是怎样的?(2分)
(4)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70年代是什么原因让中美走在一起,建立外交关系呢?(2分)
【学有所思】
中美关系是中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关系之一,事关中国的外交大局。在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显得尤为复杂和敏感。
材料四 在为期一周的访问中,尼克松和周恩来进行了五次会谈。“在台湾问题上,尼克松重申了美国的承诺,即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不再说‘台湾地位未定’,也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将谋求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并在四年内逐步从台湾撤军。”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五 对于美方近期不断在“一个中国原则”以及所谓“一个中国政策”上玩文字游戏,声称“美方不认同中方的一个中国原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3日(2022年5月)表示,美方有关说法歪曲历史、扭曲事实。汪文斌指出,不论是一个中国原则还是一个中国政策,其核心都是一个中国,这是中美双方达成的政治共识。没有这个共识,中美两国不可能接触、不可能建交,中美关系也不可能发展。汪文斌同时指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在台湾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空间。
——摘自环球网
(5)材料二中尼克松的此次访华在中美关系史上有何重要意义?你认为尼克松此番表态中,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2分)
(6)根据材料四、五,结合当前美国政府在涉台问题上的一系列“小动作”,简要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案】
(1)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3)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4)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5)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6)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在台湾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空间。美方应遵循中美双方达成的“一个中国”的政治共识,恪守承诺,不干涉中国内政。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原则: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作用:根据所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2)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10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根据所学回答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意义即可。(3)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4)根据所学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方面来回答。
(5)意义:根据材料四“在为期一周的访问中,尼克松和周恩来进行了五次会谈”可得出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内容:根据材料四“在台湾问题上,尼克松重申了美国的承诺,即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不再说‘台湾地位未定’,也不支持‘台湾独立”可得出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6)根据所学知识可得出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实现中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捍卫自身主权安全利益的决心坚定不移,在台湾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空间。美方应遵循中美双方达成的“一个中国”的政治共识,恪守承诺,不干涉中国内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