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1单元第4章 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生物(中图版)必修3教师用书:第1单元第4章 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07-30 16:18: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 人体免疫系统与稳态
第一节人体免疫系统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课标解读
1.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2.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概述与抗原相关的知识。
●教学地位
本节内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部分内容。免疫细胞功能、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在高考中时有考到。
●教法指导
1.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教学在尽量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教学思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一下实例,引起学生学习的的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2.探究学习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通过教材探 ( http: / / www.21cnjy.com )究活动“探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作用”认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功能,并进一步通过教材第47页的插图总结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抗体、淋巴因子。
3.人体的免疫系统组成和人体的三道防线是较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直观的内容,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学习后,让同学来总结。其中抗原和抗原决定簇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可结合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了细菌、 ( http: / / www.21cnjy.com )病毒、尘埃等。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微生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我们的机体生存繁衍,然而我们的身体并没有被击垮。除此以外,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体内随时都有一些细胞发生衰老、凋亡、甚至癌变,这些细胞若不及时清除或遏制,也会对机体的稳态构成严重威胁,但我们的身体并未因此而不健康,这都是我们的免疫系统的功劳,我们的免疫系统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它是怎样消灭侵入我们体内的细菌、病毒,清除衰老、凋亡、癌变的细胞的?
●教学流程设计
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46-49,填 ( http: / / www.21cnjy.com )写【课前自主导学】,完成“思考交流1、2”。 步骤2:通过教材探究活动“探究免疫系统的组成和作用”让学生分析归纳免疫系统的组成。 步骤3:联系实际,学习人体的三道防线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总结规律,通过例1强化提高。
步骤6: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以网络图形式呈现,互评后参看【本课知识总结】的网络构建。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5:抢答方式完成【正误判断】并分组互评【当堂双基达标】的1、2、3、4、5、6题。 步骤4:讨论并总结抗原和抗体的特点,【课堂互动探究】探究2总结规律,通过例2强化提高。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理解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
2.区分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3.概述与抗原相关的知识。 1.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作用。(重点)
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重难点)
(对应学生用书第43页)
免疫系统的组成
1.免疫的概念
人体抵御病原性生物侵害和清除体内异常细胞的特殊防御机制。
2.免疫分类
(1)非特异性免疫
①来源: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与生俱有的防御功能。
②特点:没有特异性。
(2)特异性免疫对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3.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等。
(3)第三道防线
①免疫器官
a.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
b.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
②免疫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等)、吞噬细胞等。
③免疫物质:体液中的抗体和细胞因子等。
1.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胃液中的盐酸都具有杀菌作用,它们属于第几道防线?为什么?
【提示】 属于第一道防线,因为二者均属于黏膜分泌物。
非特异性免疫
 包括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与生俱来的,其免疫特点是无特异性,因此称为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1.概念
(1)抗原:引起人体内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殊外来物质。
(2)抗原决定簇:抗原物质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化学基团,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3)抗原识别受体:成熟淋巴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的一些结构特异的蛋白质。
2.分类
(1)体液免疫:抗原进入人体后,被体液中相应的抗体消灭的过程。
(2)细胞免疫:抗原进入人体后,被相应的免疫细胞消灭的过程。
3.特点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2.人体自身的组织会成为抗原吗?
【提示】 自身癌变的细胞和衰老、死亡、损伤的细胞也会成为抗原。
1.T细胞和B细胞都来自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它们分化成熟的场所相同。(×)
【提示】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2.吞噬细胞是重要的免疫细胞,但它没有特异性,所以不参与特异性免疫。(×)
【提示】 吞噬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
3.抗体与抗原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4.抗原都是异己的成分。(×)
【提示】 自身衰老、被破坏以及癌变的细胞也是抗原。
5.一种抗原表面只含有一个抗原决定簇。(×)
【提示】 一种抗原表面也可含多个抗原决定簇。
(对应学生用书第44页)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的类型
【问题导思】 
①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哪些组成成分?
②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
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抗体、细胞因子等吞噬细胞
       
2.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比较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来源 遗传而来,人人都有的先天性免疫 出生后与病原体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后天性免疫,并非人人都有
对象 对所有病原体起作用 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基础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发挥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
特点 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 出现较慢,针对性强,作用强度远超过非特异性免疫
联系 起主导作用的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形成的,两者共同担负机体的防御功能
 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发生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主要是皮肤、黏膜、吞噬细胞等,发生特异性免疫的结构是机体的免疫系统
B.非特异性免疫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出现慢,作用范围小,针对性强
C.非特异性免疫是在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
D.特异性免疫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众多的淋巴细胞
【审题导析】 正确解答本题应从以下两点分析:
(1)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各自的组成、作用特点。
(2)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精讲精析】 解答此题要从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组成、作用特点及两者的相互关系分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案】 C
抗原与抗体
【问题导思】 
①什么是抗原?抗原有什么性质?
②抗体与抗原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1.抗原
(1)概念:凡是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或效应细胞,并且能够和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物质。
(2)性质
①异物性:一般地说,抗原与机体之间的亲缘关系越远,组织结构差异越大,其抗原性越强。自身衰老、死亡、损伤或癌变的细胞也能成为抗原。
②大分子性:相对分子质量小于6 000的物质一般无抗原性,不能引起免疫反应。
③特异性
a.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淋巴细胞结合。
b.特异性的基础:抗原决定簇。一种抗原可含有多个抗原决定簇。
2.抗体
(1)概念: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并且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2)分布: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浆和淋 ( http: / / www.21cnjy.com )巴中,少量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物(如乳汁)中。所以,新生儿在一定时间内可通过获得母体乳汁内的抗体而获得免疫。
(3)抗体是由效应B淋巴细胞分泌的,一种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一种抗体只能作用于一种抗原。
一种抗原上可能有多种抗原决定簇,抗体一般可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并结合一种抗原决定簇,所以一种抗原可和一种、两种或两种以上抗体结合,但一种抗体只能结合一种抗原。
 人体内往往存在着针对一种病毒的不同抗体,合理的解释是(  )
A.病毒表面往往存在着多种蛋白质分子
B.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复制
C.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个同种蛋白质分子
D.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表达
【审题导析】 人体内存在针对一种抗原的不同抗体。
【精讲精析】 抗原的特异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取决于抗原表面的抗原决定簇,一种抗原表面可以有多种抗原决定簇,不同的抗原决定簇引发机体产生不同的抗体。病毒的衣壳决定其抗原特异性。故因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种蛋白质分子(即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导致体内存在着针对同一种病毒的不同抗体。
【答案】 A
本 课 知 识 小 结
网 络 构 建,\a\v ( http: / / www.21cnjy.com )s4\al(,人,体,免,疫,系,统,)组成免疫器官中枢淋巴器官周围淋巴器官免疫细胞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类型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
结 论 语 句
1.免疫系统的组成包括三道防线,第一、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
2.引起人体内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特殊外来物质叫抗原,抗原决定簇决定抗原的特异性。
3.淋巴细胞膜和抗体上有抗原识别受体,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4.特异性免疫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K
(对应学生用书第45页)
1.大面积烧伤时,若护理不当,易发生感染而引起严重后果,这主要是由于(  )
A.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B.非特异性免疫能力减弱
C.体液大量流失
D.营养物质得不到及时补充
【答案】 B
2.下列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的是(  )
A.皮肤、黏膜
B.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
【答案】 B
3.(2013·济南期末)下列器官中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淋巴结      B.胰脏
C.胸腺 D.脾脏
【答案】 B
4.人体的免疫功能可清除自身的损伤细胞,在这一生理过程中,损伤细胞属于(  )
A.病原体 B.抗原性物质
C.抗体 D.自身物质
【答案】 B
5. 下列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注射卡介苗预防肺结核
【解析】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其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皮细胞及其附属成分构成体表物理屏障,其分泌物中的杀菌、抑菌物质构成体表化学屏障,其表面的正常菌群构成体表微生物屏障;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吞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组成;A、C属于第一道防线,B属于第二道防线,而注射卡介苗是激发了第三道防线中的B淋巴细胞分裂和分化。
【答案】 D
6.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
(1)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细胞(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免疫活性物质组成。
(2)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________。
①胃液对细菌的杀灭作用 ②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③皮肤的阻挡作用 ④抗体与细菌毒素结合
(3)若用大剂量的X射线杀死人体内的T淋巴细胞,对机体免疫分别会造成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 ( http: / / www.21cnjy.com )淋巴结、扁桃体、脾等;免疫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等。
(2)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包括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
(3)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此杀伤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部分丧失。
【答案】 (1)骨髓、胸腺、淋巴结、扁桃体、脾等 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抗体、细胞因子、溶菌酶
(2)①③ (3)T淋巴细胞被大量杀死,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能力下降
(对应学生用书第115页)
一、选择题
1.在胸腺产生的淋巴细胞是(  )
A.B淋巴细胞      B.T淋巴细胞
C.效应B细胞 D.效应T细胞
【解析】 B淋巴细胞产生于骨髓,T淋巴细胞产生于胸腺,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于外周淋巴器官和体液。
【答案】 B
2.(2010·海南高考)可被人体免疫系统直接识别的是(  )
A.血液中O2浓度的变化
B.血糖浓度的变化
C.环境中温度的变化
D.感染人体的流感病毒
【解析】 免疫系统就是人体抵御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侵犯,使人免患感染性疾病。前三项属于稳态,只有D项属于防治病毒,所以很快被识别。
【答案】 D
3.(2013·广州期末)当人体受到如甲流感、结核等病原微生物侵染时,体内的吞噬细胞会将其吞噬、消化并清除,这种免疫是(  )
A.先天就具有的
B.后天获得的
C.细胞免疫
D.通过抗体起作用的
【解析】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构成了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故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并清除病原微生物属非特异性免疫,是先天就具有的。
【答案】 A
4.某患儿胸腺先天性缺失,与正常儿童相比,该患儿(  )
A.仍有部分细胞免疫功能
B.仍有部分体液免疫功能
C.体内的B淋巴细胞数目显著减少
D.体内的T淋巴细胞数目增加
【解析】 胸腺是T细胞分化的场所,胸腺缺失则不能产生T细胞,因此该患者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体液免疫部分丧失。
【答案】 B
5.淋巴细胞受某种抗原刺激后所产生的抗体(  )
A.其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B.起非特异性免疫作用
C.是针对各种抗原的
D.不能在体内存留
【解析】 抗体是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故A正确,D错误;抗体主要在特异性免疫的体液免疫中起作用,是针对某一种病原体的,故B、C两项错误。
【答案】 A
6.(2012·青岛期末)下列有关免疫系统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
B.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C.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成熟
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解析】 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非免疫细胞也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如溶菌酶。
【答案】 B
7.(2012·上海高考改编)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抗体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解析】 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 ( http: / / www.21cnjy.com )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属于竞争,不属于免疫;体液中的抗体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答案】 D
8.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
A.侵染部位 B.致病机理
C.抗原决定簇 D.传播途径
【解析】 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
【答案】 C
9.(2013·常州期末)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A.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B.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
C.抗SARS病毒的抗体清除SARS病毒
D.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解析】 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既是非特异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免疫,又是特异性免疫;皮下注射狂犬病疫苗是特异性免疫,是靠抗原刺激机体,自身产生抗体来获得免疫力的,属于主动免疫;靠注射抗体消灭抗原属特异性免疫中的被动免疫;青霉素杀菌不是靠机体的杀菌物质和免疫细胞来消灭的,故不属于免疫。
【答案】 D
10.(2013·济南期末)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吞噬外来细菌,必须有抗体参与
B.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C.“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的患者,细胞免疫有缺陷
D.一种抗体能与多种抗原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力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与免疫细胞。吞噬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属于人体的第二道防线,不需要抗体参与;B细胞和T细胞均来源于受精卵,基因相同;一种抗体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抗体具有特异性。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1.下图表示人体内各类血细胞生成的途径。a~f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⑥表示有关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
(1)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 ( http: / / www.21cnjy.com )胞,需要经历细胞的________和________过程。成熟红细胞失去全能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各类血细胞均来自于造血干细胞,但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f代表的细胞名称是________,需要抗原刺激才能发生的过程有________(填数字)。
【解析】 造血干细胞通过增殖、分化形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各种血细胞;细胞分化的本质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产生特定的信使RNA,从而产生特殊的蛋白质;人类成熟的红细胞高度分化,没有细胞核,没有细胞器,从而失去全能性;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效应细胞。
【答案】 (1)增殖(分裂) 分化 没有细胞核 (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3)记忆细胞 ⑤和⑥
12.(2012·合肥期末)将同种大鼠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________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_______,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在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_。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________。
【解析】 (1)除去淋巴细胞,大鼠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产生抗体,移入淋巴细胞后大鼠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说明淋巴细胞是机体进行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2)只有在抗原的刺激下,通过体液免疫效应B细胞才能产生抗体。(3)在体液免疫中,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并分泌的。免疫系统的组成中,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等,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编码抗体的基因和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系统的组成。
【答案】 (1)淋巴细胞(或B淋巴细胞) (2)抗原
(3)效应B细胞 编码抗体的基因 红细胞
13.[实验探究] 在防疫工作中,从破 ( http: / / www.21cnjy.com )伤风患者体内获得血清,给发生外伤的未注射过破伤风类毒素的人注射,也能治疗或紧急预防。请你设计实验对此加以证明。
实验材料:一批体重50 g左右、身体状况相同的小白鼠,注射器等。
(1)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第一步:从破伤风患者体内提取血清,并将身体状况相同的小白鼠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
②第二步
对照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为了验证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得的血清可以治疗或紧急预防破伤风,这是一个对照实验,应注重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
【答案】 (1)注射外源抗体可使机体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2)只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先注射免疫血清,再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3)对照组小鼠死亡,实验组小鼠存活
第二节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概述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课标解读
1.说出淋巴细胞的作用。
2.简述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
3.比较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异同。
●教学地位
本节内容包括免疫细胞的作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这些内容都是高考的高频考点。
●教法指导
1.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免疫细胞完成的,因此理解不同免疫细胞的作用是理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关键。按照探究学习的基本理念,根据教材第50页的探究活动“探究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作用”,让学生先通过实验认识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作用,为学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难点做铺垫。
2.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是学习的重点,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教学的难点,比较抽象,涉及的概念较多。在教学中先让学生自学,在学生对学习内容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再展示多媒体动画,使学生进行想像时有一个对照的样本,以加深和修正学生的理解。在自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并给予一般方法性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教材文字和图进行对照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我们的周围到处充满了细菌、病毒。如果这些细菌 ( http: / / www.21cnjy.com )、病毒等病原体微生物突破了我们身体的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是怎样将它们消灭的?我们身体的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抗体、淋巴因子所构成的第三道防线是通过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来消灭这些病原微生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如何消灭这些病原微生物?
●教学流程设计
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50-54,填写【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自主导学】,完成“思考交流1、2”。 步骤2:通过教材探究活动“探索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作用”,总结T细胞和B细胞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的作用,并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比较各类免疫细胞的产生和功能。 步骤3: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学生图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图解,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总结规律,例1强化提高。
步骤6: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式总结本课时重要知识点并以网络图形式呈现,互评后参看【本课知识总结】的网络构建。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5:抢答方式完成【正误判断】并分组互评【当堂双基达标】的1、2、3、4、5题。 步骤4:组织学生讨论二次免疫反应产生的原因、特点和意义,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2进行总结。通过例2强化提高。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说出淋巴细胞的作用。
2.简述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
3.比较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异同。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重难点)
(对应学生用书第46页)
免疫细胞的作用
1.主要免疫细胞的种类
在特异性免疫中免疫细胞主要有三种: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
2.免疫细胞的作用
(1)吞噬细胞能识别、处理和呈递抗原。
(2)B淋巴细胞主要与抗体的分泌有关,参与体液免疫。
(3)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
1.吞噬细胞在消灭病原体时,哪种细胞器在起重要作用?为什么?
【提示】 溶酶体,因为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
T淋巴细胞与细胞免疫
1.感应阶段
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有两条途径:
(1)绝大多数抗原经吞噬细胞吞噬、加工、处理后呈递给辅助性T淋巴细胞。
(2)极少数抗原直接作用于杀伤性T淋巴细胞。
2.增殖分化阶段
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T淋巴细胞和少量的记忆T淋巴细胞。
3.效应阶段
效应T淋巴细胞发挥免疫作用有两条途径:
(1)效应Th淋巴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以增强有关细胞的免疫功能。
(2)效应Tc淋巴细胞分泌穿孔素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膜通透性增大,利于杀伤性物质进入靶细胞,并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或凋亡。
B淋巴细胞与体液免疫
1.感应阶段
2.增殖分化阶段
增殖、分化合成、分泌抗体(对应学生用书第47页)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系【问题导思】 ①各类免疫细胞的生理作用分别是什么?②如何理解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1.各类免疫细胞的来源与作用细胞名称来源功能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与抗原结合体B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发育识别抗原,分泌成效应B淋巴细胞与记忆细胞T淋巴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分泌细胞因子,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与记忆细胞分泌抗体效应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或记忆细胞识别靶细胞并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记忆细胞B淋巴细胞或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和新记忆细胞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过程 由上图可以看出: (1)产生效应B淋巴细胞的途径 ①抗原刺激和效应Th淋巴细胞作用于B淋巴细胞。 ②抗原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③记忆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 (2)T淋巴细胞既参与了细胞免疫也参与了体液免疫。 (3)对抗原作用的细胞分类 ①处理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 ②识别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记忆细胞、效应Tc淋巴细胞。 ③呈递抗原的细胞:吞噬细胞、Th淋巴细胞。 (4)体液免疫产生抗体作用于抗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细胞免疫的T淋巴细胞作用于靶细胞使之裂解,释放出抗原,并与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抗体特异性结合,由此说明,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既相互独立又相互配合。 1.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又参与非特异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免疫,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时,它在第二道防线起作用。吞噬细胞能识别“自己”与“非己”成分,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2.效应B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它可以合成和分泌特异性抗体,由抗体识别并清除抗原。  下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B.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 C.病毒入侵人体后⑤⑥都发挥作用 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 【审题导析】  (1)首先判断⑤⑥的免疫类型,依据体液免疫通过抗体发挥作用,细胞免疫通过效应T细胞发挥作用。 (2)然后判断细胞a→细胞f的细胞名称。 (3)思考病毒入侵人体后的消灭过程。 【精讲精析】 由④为物质,③发挥免疫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细胞b产生淋巴因子判断⑤为细胞免疫,⑥为体液免疫,A错误;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T细胞)、c(B细胞)、d(效应T细胞)、e(记忆T细胞)、g(记忆B细胞),a(吞噬细胞)不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f(效应B细胞)不具有识别抗原的能力,B错误;病毒入侵人体后,先通过体液免疫阻止它在血液中的传播;病毒侵入细胞后,再通过细胞免疫来消灭,C正确;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是二次免疫,发生在机体再次接触抗原时,D错误。 【答案】 C 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
【问题导思】 ,①在二次免疫中,什么细胞首先识别抗原?,②二次免疫比第一次免疫有什么优势?,1.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2.二次免疫, ( http: / / www.21cnjy.com ),(1)概念: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效应B淋巴细胞,效应B淋巴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2)特点: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从而使患病程度大大降低。,\a\vs4\al(,
,1.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受到抗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刺激后,都增殖分化产生两种细胞。,B淋巴细胞\o(――→,\s\up12( 增殖 ),\s\do5( 分化 )))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a\vs4\al(T淋巴细胞\o(――→,\s\up12( 增殖 ),\s\do5( 分化 )))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2.记忆细胞寿命长,若发现同样的抗原入侵时,可以快速地增殖分化,发挥二次免疫能力。这就是预防接种的原理。)K
 一般情况下,用抗原刺激机体,血清中抗体浓度会发生相应变化。如果第二次免疫与第一次免疫所用的抗原相同且剂量相等,下列四图中能正确表示血清中抗体浓度变化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审题导析】 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点是:明确二次免疫的特点。
【精讲精析】 第一次抗原入侵机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机体起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当该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抗体与抗原结合抑制抗原的活性。二次免疫反应快,产生大量的抗体,迅速消灭抗原。
【答案】 A本 课 知 识 小 结
网 络 构 建,\a\vs4\al(细 ( http: / / www.21cnjy.com ),胞,免,疫,与,体,液,免,疫)\a\vs4\al(免疫细胞,的作用)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细胞免疫感应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体液免疫感受阶段增殖分化阶段效应阶段)K
结 论 语 句
1.在特异性免疫中免疫细胞主要有吞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
2.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分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增殖分化阶段和效应阶段。
3.细胞免疫的作战武器是效应T淋巴细胞,体液免疫的作战武器是抗体。
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K
(对应学生用书第48页)
1.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并形成记忆细胞,应是免疫过程的(  )
A.感应阶段    B.增殖分化阶段
C.效应阶段 D.感应和增殖分化阶段
【答案】 B
2.(2012·嘉兴高二检测)在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与在体液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
A.效应B细胞、抗原
B.效应T细胞、抗体
C.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
D.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
【解析】 在细胞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细胞是效应T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抗体。
【答案】 B
3.(2013·济南高二检测)下图表示细胞免疫过程中X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过程,图中X代表的细胞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B细胞 B.浆细胞
C.T细胞 D.效应T细胞
【解析】 杀伤靶细胞的是效应T细胞。
【答案】 D
4.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过程的示意图。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a、b、c、d四种免疫细胞中,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a    B.b C.c    D.d
【解析】 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的是记忆细胞,图中表示记忆细胞的是d。
【答案】 D
5.下图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组成的概念图,据图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人体内的免疫细胞是由骨髓中的________分化形成的,各种免疫细胞形态和功能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的结果。
(2)既能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能参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属于图中的________(填数字),在特异性免疫中该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选)图中所示的以下细胞中,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有________。
A.记忆细胞 B.②   C.③   D.④
(4)记忆B细胞在接触同种抗原时,能迅速________,快速产生________,与抗原结合。
(5)抗原可经不同途径刺激相应的细胞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成效应B细胞,其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细胞类型及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过程,难度中等。(1)人体免疫细胞是由骨髓中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的,各种免疫细胞形态、功能不同是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2)①是吞噬细胞,吞噬细胞在第二道防线中起吞噬作用,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起吞噬处理抗原并呈递抗原的作用,还能在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吞噬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体。(3)②是T细胞,③是效应B细胞,④是效应T细胞,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有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4)记忆B细胞在再次接触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的抗体与抗原结合,并消灭抗原。(5)抗原可直接刺激B细胞,也可通过吞噬细胞和T细胞的呈递传递给B细胞,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也会增殖分化产生效应B细胞。
【答案】 (1)造血干细胞 基因选择性表达
(2)① 吞噬、加工和处理、呈递抗原
(3)AB (4)增殖分化 抗体
(5)抗原直接刺激B细胞 抗原经吞噬细胞、T细胞呈递给B细胞 记忆细胞受到抗原的刺激
(对应学生用书第117页)
一、选择题
1.(2011·上海高考改编)人免疫系统中大量合成并分泌抗体的细胞是(  )
A.巨噬细胞      B.T淋巴细胞
C.致敏T细胞 D.效应B淋巴细胞
【解析】 在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能产生抗体的仅有效应B淋巴细胞。
【答案】 D
2.(2012·浙江高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期末)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对人有很大危害。下列关于该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所引起免疫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与宿主细胞接触并使其裂解
B.人体主要通过加强细胞呼吸来抵御该病毒
C.人体主要由吞噬细胞特异性吞噬并消灭该病毒
D.效应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与该病毒结合形成沉淀
【答案】 A
3.关于记忆细胞受刺激后引发的免疫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受同一种抗原刺激会引发更强的免疫反应
B.受同一种抗原刺激,记忆细胞才会发生效应
C.记忆细胞对抗原保持终生记忆
D.产生同样浓度的抗体所需时间比初次免疫更短
【解析】 记忆细胞引发的免疫属于二次免疫,其特点是更强、更快。记忆细胞只能对部分抗原保持终生记忆。
【答案】 C
4.(2010·浙江高考)乙肝疫苗的接种需在一定时期内间隔注射三次,其目的是(  )
A.使机体积累更多数量的疫苗
B.使机体产生更多种类的淋巴细胞
C.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抗体和淋巴细胞
D.使机体产生更强的非特异性免疫
【解析】 接种疫苗后,机体发生免疫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答,分泌抗体,产生记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刺激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新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这就是二次免疫反应。接种乙肝疫苗之所以要间隔注射三次,目的就是激发机体发生二次免疫反应,使机体产生更多数量的相同抗体和记忆细胞。
【答案】 C
5.(2010·大纲全国卷)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效应T细胞可以释放细胞因子
B.T淋巴细胞可以产生多种抗体
C.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均属于免疫细胞
D.一个效应B淋巴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解析】 免疫细胞有吞噬 ( http: / / www.21cnjy.com )细胞和淋巴细胞,效应T c细胞可使靶细胞裂解死亡,也可释放细胞因子,抗体只能由效应B细胞产生,且一种效应B细胞只能产生一种抗体。
【答案】 B
6.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是(  )
①吞噬细胞 ②T淋巴细胞 ③B淋巴细胞 ④记忆细胞 ⑤效应B淋巴细胞 ⑥效应T淋巴细胞
A.①②③④⑥ B.②③④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③④
【解析】 吞噬细胞可以识别抗原与自身正常组织的差异,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答案】 C
7.(2013·郑州高二检测)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示某人两次感染同种病原体过程中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分析两次抗体产生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与哪种细胞的作用密切相关(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吞噬细胞 B.效应B细胞
C.效应T细胞 D.记忆B细胞
【解析】 在第一次受到抗原刺激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B细胞会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B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发挥特异性免疫作用。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吞噬细胞和效应T细胞不能产生抗体。
【答案】 D
( http: / / www.21cnjy.com )
8.如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分化形成E细胞
B.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细胞因子
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体液免疫对其发挥作用
D.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
【解析】 E细胞是效应B细胞,只能通过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的是效应T细胞。
【答案】 D
9.(2012·长沙一中高二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明最近到医院体检,体检报告中的肝功能检验结果显示,乙肝抗原呈阴性,(-),乙肝抗体呈阳性(+)。他说自己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就此结果向你咨询,你应该给他怎样的合理解释(说明:“+”表示有,“-”表示没有。)(  )
A.小明体内带有乙肝抗体,说明一定也有乙肝病毒,需要到医院就诊
B.小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一定是妈妈怀孕时传递给他的免疫力
C.小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说明他可能曾感染乙肝病毒后痊愈了
D.小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但含有乙肝抗体,这是父母遗传给他的免疫力
【解析】 乙肝抗原呈阴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明小明体内没有乙肝病毒;乙肝抗体呈阳性,说明小明体内有乙肝抗体,同时也表明小明感染过乙肝病毒,乙肝病毒已被消灭。
【答案】 C
10.(2013·黄山期末)甲 ( http: / / www.21cnjy.com )、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解析】 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B淋巴 ( http: / / www.21cnjy.com )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主要用于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主要用于细胞免疫。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说明胸腺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说明乙组骨髓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丙组仍然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说明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1.(2012·海淀高二检测)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甲、乙细胞的图像,甲为B淋巴细胞,乙为效应B细胞。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甲            乙
(1)甲细胞起源于________细胞,首次细胞分化发生在________中。甲细胞分化的结果产生各种B细胞,负责________免疫应答。
(2)大多数甲细胞膜表面具有特异性识别受体,能够接受________的直接刺激,还需要________细胞呈递信号的作用,使它们激活。
(3)激活的甲细胞进入细胞周期,此时在电镜图中可观察到甲细胞呈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
(4)激活的甲细胞再次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分别产生细胞表面有抗原识别受体的________细胞和乙细胞,乙细胞具有较发达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这两种细胞通过分化在______________方面形成稳定性差异是机体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基础。
【答案】 (1)(骨髓)造血干 骨髓 体液
(2)抗原 (辅助)T(或Th)
(3)细胞核所占的比例大,细胞质比例小(或核/质比大)
(4)记忆(或记忆B) 粗面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12.用未感染过病原体的健康小鼠A和B做实验(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注射毒性强的S病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后,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B鼠能正常生活,A鼠则患S引起的传染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给B鼠注射S疫苗后,第二天就给小鼠注射S病原体,则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鼠会________。
(3)病原体进入小鼠体内后,识别它的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清除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给人注射疫苗,从而使人获得抵抗疾病的能力,属于免疫学应用中的________________。
(5)特异性免疫分为三个阶段,即感应阶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阶段和________阶段。其中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________和________阶段。
【解析】 此题是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来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释实验现象的一道经典题目。疫苗是灭活的或毒性减弱的病原体,它作为抗原,且具有抗原决定簇,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效应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但由于毒性减弱,所以没有致病性。临床上常用疫苗进行免疫预防,即给健康机体接种疫苗而使其产生抗体,但这个过程需要时间,一般是一周,如果在接种后的第二天就有病原体侵入,机体还没有抵抗力,很难对抗。任何一种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发生都要经过三个阶段:感应阶段、增殖分化阶段和效应阶段。
【答案】 (1)注入S疫苗,产生抗体 体内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抗体 (2)体内没有产生足够的抗体 死亡 (3)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抗体、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等 抗体、吞噬细胞、效应T细胞 (4)免疫预防 (5)增殖分化 效应 呈递 识别
第三节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1.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2.调查青少年中常见的免疫异常。
●课标解读
1.理解过敏反应的概念、特点、机理及预防。
2.理解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
3.掌握艾滋病有关的知识。
●教学地位
本节内容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 ( http: / / www.21cnjy.com )疾病和免疫缺陷病,都是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免疫失调问题,其中艾滋病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自身免疫疾病和艾滋病都是高考常考到的问题。
●教法指导
1.过敏反应是学生常遇到的和熟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可结合学生的体验和熟悉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结合教材第56页插图理解过敏反应的机理,并将过敏反应与正常的体液免疫进行比较。自身免疫疾病可结合具体的病例来学习,理解发病机理。
2.艾滋病的教学资料在各种媒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上较多,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所以可采取让学生提交书面研究报告的形式,使每个同学都有所发现。对学生书面报告内容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加深对艾滋病认识的同时,理解免疫系统功能的重要性。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近年,东亚艾滋病疫情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吸毒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卖淫嫖娼问题严重、重复使用被HIV污染的注射器。在中国河南、山西广泛传播的主要原因是因贫穷而进行地下卖血,血头们为了牟取暴利,采血不择手段,草菅人命。他们采血时不体检、不化验,有血就抽,来者不拒,抽血器具消毒不力,很多人在抽血时共用一个针头,如此交叉感染,一病百病,在大张旗鼓的卖血中酿成了这场大祸。艾滋病的致病机理如何?怎样预防?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
学生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55-60,填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前自主导学】,完成“思考交流”。 步骤2:联系实际学习过敏反应,讨论过敏反应产生的原因,并将过敏反应与正常免疫进行比较,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1总结规律,通过例1强化提高。 步骤3:列举人体的自身免疫病,讨论总结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比较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通过【课堂互动探究】探究2总结规律,通过例2强化提高。
步骤6: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总结本课时重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点并以网络图形式呈现,互评后参看【本课知识总结】的网络构建。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5:抢答方式完成【正误判断】并分组互评【当堂双基达标】的1、2、3、4、5题。 步骤4:通过教学插图或课件演示艾滋病病毒的结构,艾滋病病毒的生活史,总结艾滋病对人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理解过敏反应的概念、特点、机理及预防。
2.理解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理。
3.掌握艾滋病有关的知识。 1.免疫失调的机理、特点及预防。(重难点)
2.艾滋病的有关知识。(重点)
(对应学生用书第49页)
过敏反应
1.概念
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
2.特点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3.机理
过敏原首次进入人体,诱导效应B ( http: / / www.21cnjy.com )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吸附在某些组织细胞的表面使其呈致敏状态。当过敏原再次进入人体时,刺激致敏靶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物增多,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还有哪些特点?
【提示】 发作快,消退快;一般不会对组织、器官造成损伤。
自身免疫疾病
1.定义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器官发生免疫反应,造成损伤并出现炎症。
2.举例
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热、溶血性贫血、重症肌无力。
3.风湿性心脏病发病机理
酿脓链球菌的表面有一种抗原决定簇,与心脏瓣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的一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当人体感染了这种病菌后,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不仅向病菌发起进攻,而且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结果,在消灭病菌的同时,心脏也受到了损伤,使人得了风湿性心脏病。
免疫缺陷疾病
1.概念
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
2.种类
(1)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
由于先天性因素或遗传因素引起的,生来就有的免疫缺陷。
(2)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
由于后天因素(如病毒感染、肿瘤、药物等)引起的免疫缺陷。大多数免疫缺陷疾病都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
(3)典型实例:艾滋病
①原因: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异性地侵犯T细胞,使其大量死亡,导致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
②主要传播途径:性接触、共用污染的注射器、输入含有HIV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妊娠、分娩、哺乳等途径。
③预防: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洁身自爱、不吸毒、遵守性道德、不接受被污染血液和血液制品的输入、不接受不洁针头的注射和皮下穿刺等。
1.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反应,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就能引起过敏反应。(×)
【提示】 过敏反应具有个体差异,不是所有的人接触过敏原都起过敏反应。
2.叮咬过艾滋病患者的蚊子,再叮咬健康人能使健康人患艾滋病。(×)
【提示】 在艾滋病毒数量很小的情况下可通过自身免疫效应使之消灭。
3.HIV是RNA病毒,能特异性侵犯T细胞,使人得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
(对应学生用书第50页)
过敏反应产生的机理
【问题导思】 
①人为什么会产生过敏反应?
②过敏原与抗原有什么不同之处?
1.过敏反应的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
2.过敏原与抗原的异同
(1)抗原具有异物性、大分子性和特异性。抗原一般是大分子物质,但过敏原是一类特殊的抗原,不一定是大分子物质,如青霉素、尘土等。
(2)进入机体后,都能使机体产生抗体,但抗体在体内的分布不同,再次入侵后引起的反应也不同。
(3)抗原对所有的人来讲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一样的,即不具有个体差异性。但过敏原与人的体质有关,同一种物质对于A来说是过敏原,但对于B来说不一定是,即有个体差异性。过敏原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有害的,但对于非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无害的,甚至是有益的,如牛奶、花粉、青霉素等。
3.由过敏原和由抗原刺激产生的抗体比较
本质 分布 反应时机 反应结果 引发物质
过敏
反应
中的
抗体 球蛋白 吸附在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黏膜以及某些血细胞表面 机体第二次接触同一过敏原时发生过敏反应 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过敏原
体液
免疫
中的
抗体 球蛋白 血浆、淋巴、组织液、外分泌液 机体第一次接触就发生免疫反应 使抗原沉淀或使细胞凝集成团 抗原
 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
B.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
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反应
D.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反应
【审题导析】 正确解答本题应明确以下两点:
(1)过敏原的概念及过敏发生的机理。
(2)过敏原和抗原的区别。
【精讲精析】 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诱 ( http: / / www.21cnjy.com )导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吸附在机体某些组织细胞的表面使其处于致敏状态,当同一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时,刺激致敏靶细胞释放组织胺等,引起过敏反应。抗原进入机体后,直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使抗原沉淀或使细胞凝集成团等。
【答案】 A
三种免疫失调疾病的比较
【问题导思】 
①自身免疫缺陷病是如何发生的?
②HIV病毒是如何使人患艾滋病的?
类型 特点 基本原理 举例
过敏
反应 免疫功
能过强 将一些不是大分子的物质或正常机体不识别为抗原的物质识别为抗原导致过敏反应 药物、花粉、蜂毒、尘埃过敏
自身免
疫疾病 免疫功
能过强 将正常细胞视为抗原而加以排斥,从而发病 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免疫缺
陷疾病 免疫功
能过低 (1)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先天性免疫缺陷
(2)HIV病毒侵入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大量死亡,使抗原识别、呈递发生障碍,病人丧失一切特异性免疫功能 艾滋病等
 (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病症;(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它们依次属于(  )
①过敏反应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③②①
【审题导析】 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点是:
(1)明确三种免疫失调疾病的病因。
(2)准确获取题干中提供的信息。
【精讲精析】 (1)中抗体能攻击自身的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物质,为自身免疫病,(2)中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说明免疫系统存在缺陷,(3)中一吃海鲜就严重腹泻,说明对海鲜过敏。
【答案】 A
本 课 知 识 小 结
网 络 构 建,\a\vs4\al ( http: / / www.21cnjy.com )(免疫失调与人类健康)过敏反应机理特点,自身免疫疾病机理类型,免疫缺陷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疾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
结 论 语 句
1.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称为过敏原。
2.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器官发生的免疫反应叫自身免疫疾病。
3.免疫缺陷疾病有先天性和获得性之分,艾滋病属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病因是HIV特异性侵犯T淋巴细胞引起。K
(对应学生用书第51页)
1.过敏反应发生的条件是(  )
①已免疫过的机体 ②未免疫的机体 ③接受相同的过敏原 ④接受多种过敏原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 A
2.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  )
A.自身免疫疾病,肌无力
B.自身免疫疾病,痉挛
C.过敏反应,肌无力
D.过敏反应,痉挛
【答案】 A
3.(2012·长沙期末)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常用HLA表示
B.常用AIDS表示
C.主要侵犯人体的T细胞
D.先使体液免疫功能严重缺损,继而影响细胞免疫功能
【答案】 C
4.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B.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类病毒
C.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等途径传染
D.目前,艾滋病的治疗有突破性进展
【答案】 D
5.下面是花粉过敏反应过程示意图,请回答:
花粉→细胞A→物质B→反应C
(1)花粉能引起过敏反应,花粉称为________。这是花粉第________次进入人体。
A.第一次       B.第二次或二次以上
C.三次以上 D.无法确定
E.过敏原
(2)物质B是________,它能使毛细血管舒张,通透性增强,从而导致________。
A.组织液增多,淋巴增多 B.组织液增多,淋巴减少
C.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多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3)若反应C是鼻塞、流涕,则物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B引起的机体器官的功能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调节方式是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过敏反应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机理。过敏反应发生的条件是过敏原非首次进入机体,能与过敏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是抗体。在过敏反应中组织细胞要释放组织胺引起一些相应的病症,导致毛细血管舒张,腺体分泌物增多等。过敏反应发生于不同的场所引发的症状就不相同。
【答案】 (1)E B (2)组织胺 A (3)毛细血管扩张,腺体分泌物增多 体液调节
(对应学生用书第119页)
一、选择题
1.下列疾病或现象,不属于免疫失调引起的是(  )
A.风湿性关节炎
B.艾滋病
C.系统性红斑狼疮
D.器官移植时的排异反应
【解析】 器官移植时的排异反应是机体正常的免疫活动,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
【答案】 D
2.过敏原和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的区别主要是(  )
A.化学成分     B.分布位置
C.作用机理 D.形成的过程
【解析】 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少数分布在组织液中;过敏原刺激产生的抗体则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
【答案】 B
3.(2013·济南期末)下列关于过敏原和抗原比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抗原是大分子或者是具有细胞结构,过敏原也是这样的
B.抗原都是大分子,过敏原都是小分子
C.抗原对所有的人都是抗原,过敏原只是对部分人起作用
D.抗原和过敏原的来源是相同的
【解析】 抗原具有大分子性,过敏原可以是大分子,也可以不是。抗原无个体差异,过敏原有个体差异。抗原可以来自于自身,过敏原不会。
【答案】 C
4.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是(  )
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
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
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
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
【解析】 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分辨“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和“非己”成分的能力,一般不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反应。但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疾病,这就是自身免疫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答案】 C
5.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反应特点是发病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T细胞是过敏反应的主要免疫细胞
D.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及呼吸道
【解析】 过敏反应是一种免疫失调疾病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其主要免疫细胞是效应B细胞;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都可以发生。
【答案】 B
6.(2010·江苏高考)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
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
【解析】 胸腺是T细胞形成的场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导致细胞免疫丧失,体液免疫部分丧失。所以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人类癌细胞可在其体内增殖。
【答案】 A
7.(2012·海南高考)关于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液中存在T细胞
B.T细胞可接受吞噬细胞呈递的抗原
C.HIV感染人体可使T细胞数量下降
D.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解析】 T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造血干 ( http: / / www.21cnjy.com )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熟后迁移至血液中,A正确;大多数抗原物质在刺激B细胞形成产生抗体的效应B细胞的过程中需T细胞的协助,B正确;HIV能够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能够侵入T细胞,使T细胞大量死亡,C正确;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的是效应B细胞,D错误。
【答案】 D
8.艾滋病是HIV感染所引起的人类免疫缺陷疾病。下列有关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主要通过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从而影响体液免疫
B.艾滋病人群患恶性肿瘤的比率与健康人相比没有差异
C.HIV在繁殖过程中,利用其RNA和宿主的翻译系统合成病毒自身的蛋白质
D.HIV主要感染人体B淋巴细胞,导致机体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
【解析】 HIV主要感染人体的T淋 ( http: / / www.21cnjy.com )巴细胞,导致机体对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故A、D项错误。由于HIV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很多病人因患恶性肿瘤而死亡,故B项错误。
【答案】 C
9.有人吃了某种海鲜会腹痛、腹泻、呕吐,有的人吸入某种花粉便打喷嚏、鼻塞等,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症状。下列有关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没有淋巴细胞参与
B.过敏反应疾病是免疫系统功能的正常反应
C.过敏反应中产生抗体的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D.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产生适应性免疫应答以保护自身
【解析】 超敏(过敏)反 ( http: / / www.21cnjy.com )应是指在免疫应答反应过强或反应异常时,机体会产生以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为表现的反应。过敏反应是一种过于强烈的免疫反应,有淋巴细胞的参与;过敏反应是免疫系统的不正常反应;适应性免疫应答是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产生的,而不是首次。
【答案】 C
10.下列有关抗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的抗体包括抗毒素、干扰素等,它们能与抗原物质发生特异性反应
B.抗体的化学本质多为蛋白质,少部分是RNA
C.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又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D.人体内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与外分泌液中也有
【解析】 本题考查与抗体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的知识。抗体是由于机体接受抗原的刺激所产生的能够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也有。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细胞因子属于效应T细胞产生的免疫性活性物质。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11.(2013·广州期末)免疫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哺乳动物特别是人体对病原性物质的侵害所形成的特殊防御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HIV入侵人体后,主要攻击________,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2)在体液免疫过程中,T淋巴细 ( http: / / www.21cnjy.com )胞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直接起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其物质的合成与细胞内的(细胞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起作用的场所是________。
(3)在细胞免疫中,T淋巴细胞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填“能”或“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效应T淋巴细胞________(填“能”或“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4)除了AIDS外,还有其他与免疫 ( http: / / www.21cnjy.com )缺陷相关的疾病,这些疾病一般可通过骨髓移植方法进行治疗。骨髓移植,其实质是________移植,来替代受损的免疫系统,实现免疫重建。移植的骨髓也相当于________,所以手术后要对患者的免疫能力进行________(填“强化”或“弱化”)。
【答案】 (1)T细胞 (2)呈递 ( http: / / www.21cnjy.com )抗原 抗体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内环境 (3)能 能 (4)造血干细胞(干细胞) 抗原 弱化
12.(2011·四川高考)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前膜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与Ach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_______,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Ach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____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抗体。Ach受体抗体与Ach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Ach不能与Ach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___发育成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免疫的应答。
【解析】 (1)分析题中的示意图,神经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枢产生的兴奋应沿传出神经传到突触前膜,使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并释放神经递质,电信号→化学信号;Ach与Ach受体结合后,化学信号→电信号,肌膜产生电位变化,进而引起肌肉收缩。(2)重症肌无力患者的B细胞,在Ach受体(抗原)的刺激下增殖、分化,产生Ach受体的抗体,其与肌膜上的Ach受体结合,导致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过程受阻。(3)切除胸腺可抑制造血干细胞发育成T细胞,造成淋巴因子缺乏,进而影响B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从而抑制了体液免疫的应答。
【答案】 (1)传出 融合 电位变化
(2)B细胞 化学信号向电
(3)造血干细胞 体液
13.[创新探究] 据报道,某品牌婴儿米粉中可能含有转基因稻米成分,有可能引起婴儿的过敏反应。请回答:
(1)上述过敏反应的过敏原可能是________。
(2)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是由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细胞在过敏原第________次进入机体时合成的。分析抗体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可以说明生物膜系统是在________上具有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
(3)为了验证T淋巴细胞是免疫细胞,设计如下实验。
①取两组大小、发育、健康状况相同的鼷鼠,编号为甲组、乙组。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同时对两组鼷鼠进行器官移植,观察器官存活状况。
④对实验组________________,并再次进行器官移植,观察器官存活状况。
【解析】 (1)转基因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由于其代谢过程中的某些反应人们不完全清楚,所以其成分有可能引起人体的不适反应。(2)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与抗原引起产生的抗体场所完全一致,由于抗体属于分泌蛋白,要通过小泡形式在细胞器及细胞膜之间运输,从而体现了生物膜的联系。(3)对照实验中要对实验组进行处理,由于T淋巴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所以切除胸腺即可,同时注意自身对照的作用,即再次注入T淋巴细胞观察现象。
【答案】 (1)转基因稻米成分
(2)效应B淋巴 一 结构和功能
(3)②对甲组切除胸腺,对乙组不做处理
④再输入T淋巴细胞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比较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概念 免疫活性细胞通过分泌抗体清除抗原 免疫活性细胞通过与相应细胞接触清除抗原
作用
对象 抗原 靶细胞
作用
方式 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①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②效应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促进免疫
免疫
过程 ①感应阶段是抗原呈递、识别阶段
②增殖、分化阶段是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效应T细胞及相应的记忆B细胞、记忆T细胞阶段
③效应阶段是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及抗体与抗原结合、效应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的阶段
两者
关系 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物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
 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能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下列哪项不属于它们之间的联系(  )
A.病毒感染时,在细胞免疫前,往往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扩散
B.在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往往需要抗体来消灭由靶细胞中释放的抗原
C.体液免疫过程中,往往要借助效应Th淋巴细胞的作用
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主要都是通过淋巴细胞产生的物质来消灭抗原的
【解析】 由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联系可知在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需要抗体来消灭由靶细胞释放的抗原。细胞免疫产生的细胞因子一般不直接作用于病菌、病毒等抗原,故D项不属于两者之间的联系。
【答案】 D
酶、信息分子和免疫活性物质

信息分子 免疫活性物质
激素 递质 抗体 细胞因子
产生 活细胞 内分泌细胞 突触前神经元 效应B
淋巴细胞 效应Th
淋巴细胞
本质 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
RNA 蛋白质、固醇类等 乙酰胆碱、多巴胺、氨基酸等 蛋白质 蛋白质
作用 催化作用(降低活化能) 调节作用(使靶细胞原有的生命活动发生变化) 传递信息(使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消灭抗原(使抗原沉淀或凝集下来) 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淋巴细胞
作用后 不变 灭活 被分解 失活
特点 高效性、
多样性、
特异性、 微量、高效,通过体液传送,作用于靶细胞 特异性 特异性
 人体内存在多种信息分子,下图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信息分子A表示________,“骨骼肌战栗”的原因是骨骼肌细胞产生了兴奋,此时骨骼肌细胞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状态为________。
(2)信息分子B表示____________,其合成的部位为________,其分泌量增加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信息分子C表示____________,信息分子D表示____________。人体内信息分子D分泌过多时,信息分子C的分泌量________,这种调节方式叫________。
(4)信息分子E表示________,在其刺激下,B淋巴细胞将增殖分化成________和________。
【解析】 此题考查神经调节、激素调节、免 ( http: / / www.21cnjy.com )疫调节和识图能力。(1)第1图表示在体温调节中,传入神经把兴奋传导至下丘脑的神经中枢,兴奋在细胞间传递的信息分子是神经递质。骨骼肌细胞兴奋部位的膜电位状态为内正外负。(2)第2图表示内环境渗透压平衡的调节。增强肾小管细胞重吸收水分的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3)第3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信息分子C和信息分子D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通过反馈调节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4)第4图表示在体液免疫中,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促进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B细胞能够增殖分化成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
【答案】 (1)神经递质 内正外负
(2)抗利尿激素 下丘脑 细胞外液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升高
(3)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减少 反馈调节(负反馈)
(4)淋巴因子 效应B细胞 记忆细胞
INCLUDEPICTURE"专题对点演练+.TIF"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效应B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病菌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记忆B细胞
【解析】 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 ( http: / / www.21cnjy.com )淋巴细胞,产生效应B细胞;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以使抗原失去侵入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或使抗原分子失去溶解性而沉淀;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少量记忆B细胞。
【答案】 A
2.(2013·杭州期末)当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反应时,效应Tc淋巴细胞发挥的作用是(  )
A.产生抗体使靶细胞裂解
B.分泌穿孔素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C.产生组织胺增强B淋巴细胞的功能
D.促进B淋巴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解析】 效应Tc淋巴细胞在细胞免疫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效应阶段发挥作用,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分泌穿孔素作用于靶细胞,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杀伤性物质顺利进入,最终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与此同时,效应Th淋巴细胞还能释放出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干扰素等,作用于有关细胞,增强它们的免疫功能。抗体是由效应B淋巴细胞产生的。
【答案】 B
3.下列关于效应B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B.一种效应B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相应的抗体
C.体液免疫中,效应B细胞与被感染的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D.效应B细胞的寿命比记忆细胞长
【解析】 一种效应B细胞不能产生多种相应的抗体,因为其特异性,只能产生特异性的抗体;细胞免疫的效应T细胞与被感染的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答案】 A
4.(2013·延安期末)某种病菌感染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体可以对该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其中有(  )
A.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白细胞介素消灭
B.效应B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C.效应Tc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外毒素消灭
D.效应Tc细胞接触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从而使病菌抗原被抗体消灭
【解析】 病菌进入人体并侵入细胞内后,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体通过效应Tc细胞对靶细胞产生免疫反应,效应Tc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破裂,抗原被暴露出来,进而被相应的抗体消灭。
【答案】 D
5.(2011·大纲全国卷) ( http: / / www.21cnjy.com )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细胞因子
C.甲是细胞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细胞因子,乙是抗体
【解析】 在体液免疫过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效应Th细胞能够分泌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某种细菌体内的物质乙注入动物体内,引起免疫应答反应,推知物质乙属于抗原。
【答案】 C
( http: / / www.21cnjy.com )
6.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免疫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请结合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图中A、B、C、D表示器官或细胞;①、②、③表示物质)
(1)由图可知,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体液运输神经递质、抗体、______、______和CO2等信息分子作用于靶细胞来实现;二是通过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实现信息传递,以上两种途径的实现离不开细胞膜表面________的识别作用。
(2)图中A表示______,当③分泌过多时,对A和垂体起______作用,图中C可由________细胞分化而来。
(3)长期焦虑和紧张会导致机体免疫力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请根据图解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激素 细胞因子 糖蛋白
(2)下丘脑 抑制 B细胞或记忆
(3)下降 T淋巴细胞活性下降后,细胞因子产生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