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张PPT)
《水的作用》说课稿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的第6课《水的作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二、说学情
五、说教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七、说板书设计
目 录
三、说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重难点
八、说教学反思
一、说教材
《水的作用》是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 》的第六课。本课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阅读资料等方式,建立对两种典型地形地貌形成原因的科学解释。
本课关于水的作用主要指地面流水对地球表面形态的影响,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降雨,二是河流。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降雨对地表的侵蚀现象;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资料,让学生了解河流对地表的影响与重塑作用。
本课教材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教科书首先指出“在地表变化的过程中,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并明确本课研究主题“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二部分“探索”,包含两个活动。活动一是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真实地感受降雨对土地的侵蚀作用,理解降雨会冲走地表松散的土壤,造成水土流失,对应后面研讨问题1对黄土高原沟壑形成的解释;活动二是了解河流对地形带来的改变,对应研讨问题2对黄河乾坤湾和黄河入海口沙洲成因的解释,主要通过分析、阅读资料来让学生了解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及其对地表的改变。第三部分“研讨”。引导学生回顾、反思本课的学习内容,形成对“水的作用”深刻的认识。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已经知道地震、火山喷发等内力作用和风的外力作用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形态。和风的作用一样,水的作用也是引发地形地貌变化的外在因素。降雨、河流都是学生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学生通过生活观察知道下雨时雨水会冲刷地上的泥沙,也听说过“水滴石穿”的道理。因此,学生不难想到:水对地形也能起到改变作用。但对于水对地表的作用形式以及水的作用形成地形地貌,学生并不清楚。
三、说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不间断地循环。
2.知道雨水降落到地面会侵蚀土地。
3.知道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这些被侵蚀的泥土在水流缓慢的地方又会沉积下来。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4.能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
5.能够通过分析、阅读资料了解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地形地貌。
6.提升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
7.认识到水土流失的危害和减少雨水对土地侵蚀的重要性;认识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认识雨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
教学重点
通过模拟实验探究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
在科学教学中,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实物演示、知识渲染等手段创设课堂的教学情景, 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但自制力和理解力相对较差,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和社会实践,使学生大胆表现自己认识世界。
本课在学法上主要采用了尝试学习法、对比学习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首先让学生尝试想象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植物,然后小组活动、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和"亲身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练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黄土高原上的沟壑、黄河乾坤湾、黄河入海口沙洲等地形的特点,并根据所学的相关内容尝试对这些地形地貌的形成原因做出科学的解释,从而深刻地认识水对地表改变所起的作用。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PPT课件、水、泥土、喷壶、纸巾、硬纸板、透明塑料盒、沙子若干。
板块一、聚焦
1、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风对地球表面的作用,风是一种力量不剧烈,但却能起到持续缓慢的改变作用。那么在自然界中还有一-种力量和风类似,缓慢却持续的改变着地球的表面,大家知道这种力量是什么吗
水的作用
2.提问∶在地表的变化过程中,水发挥着什么重要作用
预设∶水可以保护地球;水可以让植物生长;外层的水可以改善地球的环境。
地面的水是从哪里来的
预设∶从地下来的;地球有时会下雨,就形成了地面的水;地面上的水是水蒸气变化而来的。
3.出示∶适时出示水在陆地、海洋、大气中循环的图片,供学生进一步思考∶地面水会不会有枯竭的一天
预设∶地面水不会干涸,因为水会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间断地循环。
4.提问∶降落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会给土地的样貌带来怎样的影响 会使地表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预设∶雨水和河流会把土地冲得坑坑洼洼、水长期击打会让地表变得坑坑洼洼 ,河水会把地表有些地方冲成一条一条的渠(gu)道,长期积累会让土地样貌变得不平整。
4.揭题∶本节课我们将学习 水的作用"。
(板书∶水的作用)。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三个问题的研讨,引导学生认识到,地面水不会干涸,因为水会在陆地、海洋、大气之间不间断地循环。在此基础上,再聚焦到本节课要研究的两个问题,在揭示研究主题的同时,也明确了本课的研究对象。
板块二、雨水对土地的作用
1. (出示PPT课件)降雨与地表变化相关的图片、视频,学生认真观察并对“降雨是如何改变地球的地貌”这一问题展开讨论研究。
分组讨论,汇报成果。
2.模拟降雨对地面的改变作用实验
(1)发散思维:学生思考用什么模拟什么
用泥土模拟土地、用喷壶喷出的水模拟降雨。
(2)实验过程:用泥土铺成土地形状,上面隆起两个小山丘,并在山丘上撒上彩色塑料颗粒模拟岩石,用喷壶从泥土上方向下不停喷水模拟降雨过程。
(3)实验现象:降雨时,土壤和彩色的塑料颗粒被溪流带动沿坡面向下移动;水流到低洼处汇集后,水量变大,侵蚀力变强。
(4)实验结论:降雨的过程会形成小型的水流,水流会将松动的物品(如沙子、泥土、碎石等)带动向下移动,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
板块三、河流对地形地貌带来的改变。
(1)出示黄河壶口瀑布图片,学生观察。
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壮观、水体浑浊、瀑布落差大)
学生思考为什么水体会如此浑浊
(2)出示早期黄土高坡图片。
(3)同学们分组讨论:壶口瀑布水体浑浊和黄士高坡有没有联系
小组讨论,分组汇报。
预设:黄河流经黄土高原,而黄土高原的土质植被都是比较稀松的,比较容易受到河水的冲刷,流经河水。再者黄土高原地区属于北方,夏季的暴雨集中且强度大,对地表的冲刷作用也非常明显。
结论:河流对地貌的改变具有三种作用,即侵蚀作用、搬运作用与沉积作用,叫做流水作用。
(4)水土流失的危害:
1.冲毁土地,破坏耕田
2.土壤剥蚀,肥力减退
3.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
4.淤积水库,堵塞河道
5.破坏土地资源,蚕食农田,威胁人类生存
6.削减地力,加剧干旱发展
板块四、课外拓展:预防水土流失的方法。
(1)出示黄土高坡今昔对比图
(2)学生思考:如何有效防治水土流失。
思考如何预防水土流失,交流想法。
(3)教师总结
1、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主要指种树种草,这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但种树种草要因地制宜,沟壑斜坡上适宜种护坡林,沟壑中则应沿着侵蚀沟道植树,有些地区还应辅以工程措施。
2、工程措施
兴修水库、修建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都是工程措施。在沟道里打坝淤地,拦蓄泥沙,不仅可以防止泥沙流入河中,还可以在淤地上种植庄稼,治沙效果显著。
3、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小流域指相当于坳沟或河沟的沟道流域。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
治理过程中,应注意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板块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水对地形地貌的改变作用,也明白了水土流失会造成的危害,了解了如何防治水土流失,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利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更好的去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五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地球表面的变化》
2.6《水的作用》教案
模拟实验
河流对地表的改变
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八、教学反思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我很善于评价学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