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三 第4章 第1节 做合格的旅游者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三 第4章 第1节 做合格的旅游者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30 15:32:57

文档简介

课件43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当代旅游者的基本条件 文化素养 经济基础 闲暇时间 身体 1.为什么旅游者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提示】 文化素养高的人,对于旅游中美学、历史文化价值有更多的理解和认同,获得的旅游感受较多。中国古代著名旅游者 里海 地中海 丝绸之路 水经注 地质学 地理大发现 《徐霞客游记》 2.中国古代旅游的形式有哪些?
【提示】 帝王巡游、文人漫游、官吏宦游、僧侣云游等。当代旅游者的基本条件 【问题导思】 
1.在当今社会,一个人要想成为合格的旅行者,通常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提示】 一定的文化素养,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必要的闲暇时间,适应出游的身体条件。
2.除上述四个基本条件外,你认为当代旅游者还要具备哪些条件?
【提示】 旅游动机、交往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等。分析当代旅游者的基本条件(1) 关于旅游动机的正确说法是(  )
A.个人的兴趣和爱好完全决定旅游动机
B.人们的旅游动机就是为了娱乐
C.旅游动机是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要求
D.同一个旅游者,其旅游动机不会变化(2)当代合格旅游者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3) 结合材料分析要想成为一名旅游者,首先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4)王文浩“十一”放了3天假,手中仅有过年压岁钱500元,他又不想再向父母亲朋伸手,试问他适于长途旅行吗?为什么?
【思路点拨】 结合材料信息及旅游动机产生的基本条件分析回答即可。【解析】 第(1)题,个人的兴趣即是旅游动机;人们的旅游动机非常丰富且复杂;旅游动机是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心理要求,是直接推动和指导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原因或动力;同一个旅游者,在不同的时间和条件下,其旅游动机也会发生变化。第(2)题,要想成为旅游者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有:文化素养、经济基础、闲暇时间。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一个人能否成为旅游者的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旅游动机是一个人成为旅游者、实现旅游的首要主观因素。第(4)题,因其经济能力尚差,且假期较短,所以不适于长途旅行。【答案】 (1) C
(2)当代合格旅游者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是必要的闲暇时间。
(3) 首先应具备的条件是旅游动机。
(4)不适于。因其经济能力差,且假期较短。[解图精要]
1.由图可知,唐玄奘从长安(今西安)出发,最终到达古代“天竺”即现在的南亚地区。
2.由图分析可知,西游古印度经历了地形崎岖的高山、高原,大江大河及干旱的沙漠戈壁等地区。[图表应用]
下列叙述不可能为玄奘在南亚居住期间看到的地理现象的是(  )
A.旱雨季分明,全年高温
B.该地水旱灾害频繁
C.在该地既能看到海岸地貌景观,又能看到热带沙漠景观
D.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解析】 南亚(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水旱灾害频发;居住期间既有热带沙漠景观,还有海岸地貌景观,但没有喀斯特地貌。
【答案】 D2.受名家之熏陶,以名家为榜样,成为一个合格而优秀的旅行者是我们的追求,但任重道远,需时时磨炼,终身学习,成为一个面向21世纪的负责任的和高素质的公民。(2013·杭州高二检测)下图是西安碑林和华山的游客文化程度调查统计。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西安碑林是历史文化景观,华山是地质地貌景观
②文化程度高的游客参观碑林,文化程度低的游客游览华山
③影响游客兴趣的主观因素是学历的高低
④高学历的游客旅游目的性强,中等学历的游客旅游愿望受大众媒介影响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除旅游偏好外,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观因素主要有
(  )
A.旅游动机 B.闲暇时间
C.经济承受能力 D.游客居住地的自然条件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到碑林的游客中文化程度较高的比重大,但不能说文化程度高的游客仅参观碑林。第2题,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观因素主要是旅游动机和旅游偏好。
【答案】 1.C 2.A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张骞出使西域要经过干旱缺水的塔里木盆地,还要翻越昆仑山、帕米尔高原等。第(2)题,从图中可直接读出。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然后通过读图进行联想得出结论。第(4)题,旅游者除了娱乐、休闲外,还应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在旅游的过程中还应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答案】 (1)干旱的沙漠;高寒的昆仑山。
(2)喀喇昆仑山 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河西走廊 渭河平原
(3)发现地中海文明 为开辟古丝绸之路奠定基础
(4)收集有关的地理资料和风土民情;学习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4.(2013·西安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徐霞客欲“问奇于名山大川”,30年间历经艰险,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下图为徐霞客考察路线图。(1)徐霞客为____________(朝代)著名的地理学家。
(2)比《徐霞客游记》更早记载溶洞的著作包括成书于战国年间的《__________》和北魏郦道元的《________》等。
(3)徐霞客考察的旅游点现在仍然是我国的热点旅游区,原因是什么?
【解析】 第(1)、(2)题,结合教材基础知识可回答。第(3)题,结合旅游资源的评价标准分析回答。
【答案】 (1)明朝 (2)山海经·山经 水经注
(3)这些旅游点游览价值高;位于经济发达区或距离大城市近;交通便利。 课时作业(十)
一、选择题
(2013·杭州高二检测)个人的旅游动机和旅游偏好不同,对旅游目的地、旅游内容的选择也不同,结合下面的调查表,完成1~2题。
年龄
旅游动机
65岁以上
爱好自然、人文历史、消磨时间
45~64岁
缓解工作压力,放松心情,欣赏艺术性景点
25~44岁
多重性
15~24岁
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热爱探险
14岁以下
好动,好奇
1.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不包括(  )
A.个人知识      B.内心对旅游地的印象
C.旅游地交通条件 D.旅游经营者的经济收益
【解析】 每个人的旅游动机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内心印象以及各种信息的强烈影响,而且随着旅游地交通条件、人文环境、旅游价格的变化等不断变化。
【答案】 D
2.从旅游偏好来看,少年儿童可能会更喜欢以下旅游目的地中的(  )
A.故宫 B.天坛
C.八达岭长城 D.北京欢乐谷
【解析】 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对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对游乐设施特别感兴趣。
【答案】 D
文明的旅游者既能从旅游活动中获取愉悦和收益,又可以对旅游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尽到自己的责任。据此回答3~4题。
3.作为一名当代旅游者,决定其旅游过程中审美情趣较浓厚的因素是(  )
A.文化素养高 B.经济基础雄厚
C.闲暇时间多 D.身体健康
【解析】 旅游者的文化素养高低决定其旅游过程中审美情趣的浓厚程度。
【答案】 A
4.下列有关文明旅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文明旅游应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
B.旅游时尊重地方习俗也属于文明旅游的要求
C.文明旅游不仅要注意个人礼貌,还要注意旅游安全
D.旅游要自己尽兴,不必在乎他人的感受
【解析】 很明显D项旅游活动中只要自己尽兴,不管他人感受的旅游不能属于文明旅游。
【答案】 D
5.“十一”假期是我国国内旅游的黄金周。某些景区面对急剧增多的游客,作出了限制游客人数的规定。国庆期间游客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
A.文化素养的提高
B.经济基础较雄厚
C.有了闲暇时间
D.气候适宜,人们的身体条件好
【解析】 一定的文化素养、较雄厚的经济基础、必要的闲暇时间和适应出游的身体条件是进行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文化素养、经济基础、身体条件变化较小,因此国庆期间国内游客增多的主要原因是黄金周闲暇时间多。
【答案】 C
6.被科学史研究者推崇为近代地质学的先躯的是(  )
A.明代徐霞客 B.宋代沈括
C.北魏郦道元 D.明代郑和
【解析】 宋代的沈括因在《梦溪笔谈》一书中揭示了海陆变迁、流水侵蚀等地质原理,被科学史研究者推崇为近代地质学的先躯。明代的徐霞客主要以游记的形式记载了区域地理概况,在区域地理考察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郦道元在水文地理学方面有突出贡献。
【答案】 B
7.开创我国古代山水散文之先河的古代研究水文的地学巨著是(  )
A.《水经注》 B.《梦溪笔谈》
C.《徐霞客游记》 D.《大唐西域记》
【解析】 本题为基础知识题,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为古代研究水文的地学巨著。
【答案】 A
8.曾游历中国名山大川,并重点考察了西南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及其发育规律的旅行家是(  )
A.明代郑和 B.宋代沈括
C.明代徐霞客 D.北魏郦道元
【解析】 明代徐霞客曾重点考查过西南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及其发育规律。
【答案】 C
郑和是举世闻名的伟大航海家。他在公元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率领庞大的船队,先后7次远渡重洋,航线涉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三大洋,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此回答9~10题。
9.郑和被人们称为(  )
A.“地质学之父”
B.“三藏法师”
C.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揭幕者
D.历史上伟大的旅行家
【解析】 郑和航海的规模、历时以及组织都高于同时代的欧洲航海者,因此是地理大发现时代的真正揭幕者。
【答案】 C
10.郑和下西洋航海的特点是(  )
①规模巨大 ②历时不长 ③组织严密 ④考察成果不丰硕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 郑和航海的特点是:规模巨大、组织严密、历时长久,成果丰硕。
【答案】 D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玄奘西游图
(1)唐玄奘从当时唐朝首都________出发,最终到达古代“天竺”即现在的________地区。
(2)唐玄奘西游古印度时所经历的艰难险阻:
地形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候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唐玄奘西游古印度的历史意义。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唐玄奘从长安出发,古代“天竺”即现代的南亚。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行要经过多种多样的地形区,如中国西北内陆、中亚、南亚的高山、高原、沙漠等人迹罕至之处。从图中可以看出西行要经过多种气候区,这些气候区对唐玄奘的旅行有许多障碍,如沙漠气候区等。第(3)题,唐玄奘于645年回到长安,取得了丰硕成果。传播了佛教,加强了古代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
【答案】 (1)长安 南亚
(2)地形崎岖,有高山、高原,有沙漠戈壁,有大江大河等阻挡 经过干旱沙漠及热带气候区
(3)①加强了古代中国与南亚地区的文化交流、联系;②写成代表作《大唐西域记》,促进了中印佛教的发展。
12.某地一高中学生与其父母在国庆节期间,准备用6天时间赴北京旅游,计划每天每人伙食费用50元,住宿费80元,在北京每人每天的门票与车费70元。A方案乘飞机,来回票价1 000元/人,在北京住、玩5天;B方案乘火车,来回票价250元/人,在北京住、玩4天。
(1)请算出每种方案完成一次北京的旅游活动至少要准备多少钱。
A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题说明________是旅游者具备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还需要________与________。
【解析】 一个人要成为旅游者,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闲暇时间、经济条件即(金钱)、旅游动机(即旅游欲望)。
【答案】 (1)A方案:>[1 000元+50元×6+(80元+70元)×5]×3,即大于6 150元
B方案:>[250元+50元×6+(80元+70元)×4]×3,即大于3 450。
(2)经济条件 闲暇时间 旅游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