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
2022-2023 学年度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题
历史
命题人:浑南高中校题人:沈阳市第56中学
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
本试卷由第1卷和第11卷两部分组成。第1卷为选择题部分,请用2B铅笔将所选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11卷为非选择题部分,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不按规定颜色笔和不按规定位置答题,不得分。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1.下图中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化成就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庄园是中古西欧基本的农业经济组织。这一时期的庄园堪称一个独立运行的社会,庄园内有耕地、有牧场,还有铁匠铺、木工房、酿酒坊等各种手工作坊,主要负责为庄园领主和自己生产食物和生活必需品,庄园里甚至还有教堂和法庭,以下不能体现西欧封建庄园特点的是()
A.社会等级森严
C.经济自给自足
B.基本社会组织
D.分工比较细密
3.唐朝初年,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经过大化改新,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A.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引进中国先进的政治制度
C.幕府掌握国家实权
D.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4.下图是印加人的信使“飞毛腿”。他们在贯穿全国的两条大道上,借助沿途驿站接力传送,用最快速度把口信传递至目的地。印加人的这种驿传系统()
A.细化了国家政区的划分
B.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C.扩大了帝国的统治区域
D.促进了浮动园地经济发展
5.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继续进行海上探险,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17世纪初,在北太平洋和西伯利亚地区进行了多次海上和陆上探险,开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线的是()
A.英国人
B.西班牙人
C.法国人
D.俄罗斯人
6.下图是16世纪至19世纪初的某贸易航线图,关于该航线说法错误的是()
A.甲航线主要是运输丝绸和瓷器
B.西班牙经营的跨太平洋贸易
C.主要在澳门与墨西哥之间进行
D.促进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7.英国史学家阿伦·布洛克说:启蒙运动的了不起的发现,是把批判的理性应用于权威、传统和习俗的有效性,不管这权威是宗教、法律、社会方面的,还是政府方面的······启蒙运动对权利和自由的激情释放出一种毁灭性的个人主义,这种个人主义削弱了对共同体的任何感觉。材料认为()
A.理性的作用应全面否定
B.启蒙运动进步的同时也有局限性
C.个人主义与启蒙运动无关
D.个人主义的释放毁灭了启蒙运动
8.11世纪以来,人们认为君主具备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触摸可以治愈各种疾病,君主触诊成为君主威望的象征。然而到了牛顿和洛克的时代,君主触诊几乎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君主权力运行受到法律严格限制
C.科学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君权观念
B.科学宇宙观动摇了教会神圣地位
D.近代医学进步攻克诸多传染疾病
9.1861年,美国因棉花出口而跃入世界经济的中心舞台。但是,美国南方棉花种植独特的经济体制与北方工业化和刚刚出现的自由劳动相冲突,成为这个新生国家的危机。“这个新生国家的危机”主要指()
A.关税问题
C.西部领土建州问题
B.奴隶制存废问题
D.农民土地问题
10.历史的发展并不是“一事成功百事顺”,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并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则更有可能适应变化而突飞猛进。这种现象被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法则”。以下不能体现这一法则的是()
A.俄国农奴制改革
C.英国工业革命
B.日本明治维新
D.德意志帝国成立
11.关于英国近代史上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曾有人这样感叹:“在许多过去是农民居住的地方,如今只有一个牧羊人和一条狗了。”法国历史学家保尔·芒图也指出:“这些小农只能无能为力的以旁观者的姿态参与到这场变革中。”由此可知这一事件
A.导致了农业经济的衰退
C.推动了无产阶级的崛起
B.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12.1811年,一封署名为内德·卢德将军的恐吓信被发到诺丁汉的纺织厂的雇主那里,要求雇主停止削减工人工资与使用非学徒工的恶行。不久,数量不等的工人开始有组织地在晚上进入工厂里砸毁机器,三周内有两百多台织机被捣毁。该活动于次年蔓延到其他地区,这些抗议的工人被称为“卢德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当时英国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B.其斗争的目的是维护工人的政治权利
C.是工业化早期贫富分化严重的结果
D.表明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13.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巴黎公社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方面“过于老实””。马克思意在强调巴黎公
A.照搬十月革命道路
C.缺乏阶级斗争经验
B.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D.群众基础过于薄弱
14.1876年9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国际地理学会议,以“科学考察和传播文明”为名,成立国际非洲协会,英、法、德、意、美、俄、奥等国参会。除英国外,与会各国都成立了各自的委员会,派遣人员到非洲进行考察。这次会议()
A.是一次“地图上作业”的会议
C.解决了列强殖民争夺的矛盾
B.为列强瓜分非洲作了准备
D.确立了“有效占领”的原则
15.在《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一书中,乌拉圭作家爱德华多·加来亚诺写到:“当年大西洋上开往欧洲大陆的船只装载的每一种货物,都为一个后来的拉美国家规定了命运。”对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A.殖民掠夺导致拉美国家经济结构畸形
B.旧的国际经济秩序损害拉美政治独立
C.西方国家通过资本渗透控制拉美经济
D.殖民统治中断了美洲文明的发展进程
16.列宁指出:“继俄国1905年的运动之后,民主革命席卷了整个亚洲,几万万受压制的、由于处于中世纪的停滞状态而变得粗野的人民觉醒过来了。”下列属于“亚洲觉醒”的事件是()
A.伊朗的立宪革命
B.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C.苏丹马赫迪起义
D.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满分52分)
17.阅读材料(11分)
材料一: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开始的“农业革命”,使人类的物质生产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世界上形成了几个各具特色的农业中心。在几个农业生产相对发达的地区,先后出现了文明的曙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早期呈点状分布的独立文明群落,逐渐发展成五个较大范围的文明区域。
-人民版《历史必修2》
材料二:中世纪兴旺发达的地中海贸易成为明日黄花,威尼斯、热那亚等城市的商业地位一落千丈······而(大西洋沿岸)里斯本、伦敦、安特卫普和阿姆斯特丹成为重要的国际商业都市·····许多新的商品如美洲的烟草、可可和中国的茶叶等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摘编自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五个较大范围的文明区域”。(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中的经济现象,并说明其对世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6分)
18.阅读材料(14分)
材料一:在中世纪,人类意识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1517年马丁·路德写出《关于赎罪券的95 条论纲》,在论纲中提出“信仰得救”理论,个人可以通过阅读《圣经》和上帝直接对话,个人理解是支配自身行为的唯一指南。《论纲》得到了普通民众的支持。他坚持主张由国家掌握宗教领导权,得到部分诸侯和世俗统治者的认同。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材料二:社会契约绝不是要消除自然的平等状态,相反,它是用道德和法律上的平等代替了自然状态所加之于人类身体上的不平等;这样,不管人类在力量与智力上是如何的不平等,人类也可以凭借契约和权利来实现平等的状态。
-卢梭《社会契约论》
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导致在意大利“纱幕最先烟消云散”的文化因素,指出马丁·路德在推动欧洲社会转型中所起的进步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卢梭的观点。结合所学,列举英国和德国的启蒙思想家各一位,并简要分析启蒙运动的作用。(8分)
19.阅读材料(13分)
材料一:1492年后,当欧洲船只将成千上万的物种运到大洋彼岸的新家园时,全球的生态系统开始了碰撞与融合。有学者将其称为“哥伦布大交换”,正是它让意大利有了西红柿,美利坚有了橙子,瑞士有了巧克力,泰国有了辣椒。毫无意外,哥伦布的远航确实引起了生态大爆炸,就像它在经济领域引起的震荡一样,这是塑造现代世界的众多事件之一。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人口迁徙。16世纪初,第一批奴隶从非洲被直接运往美洲,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持续时间长达三四百年。······1680-1775年英国人向美洲各殖民地共输送黑奴300多万名,获利极为丰厚。黑奴贸易还是支撑当时世界上最活跃的大西洋贸易体系的基础。统计显示,1709-1787年间,英国从事海外贸易的船只增加了4倍,开往非洲的船只增长了11倍。造船业的发展、运往非洲交换黑奴的枪支、小商品的日益增多,引起连锁反应,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发展。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等
材料三:判定是否存在工业革命大致有三种标准,第一个标准即是否引发生产方式变革,并且大幅度地提高劳动生产能力,进而出现一些新的产业形态。第二个标准即是否深刻地影响社会生活。······第三个标准即是否有标志性的技术和产业。
-冯飞《第三次工业革命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
回答问题:
(1)阅读材料一,根据所学知识写出随着“欧洲船只”一起进入美洲且极大地影响了美洲经济生活的两种主要粮食作物。(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18世纪黑奴贸易对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结合所学,分析“万恶的黑奴贸易开始”的原因。(7分)
(3)阅读材料三,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的影响。(4分)
20.阅读材料(14分)
材料一:
漫画中,远处是手拿鞭子的监工,两名男童似乎即将分离去做不同的工作,其中一位面露害怕、痛苦之色,另一位男童在拥抱亲吻和鼓励他,还有一位儿童在纺纱机下爬行,而身边与童工们一起劳动的成年妇女表现得相当冷漠。
-选自吴广伦主编《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材料二:
1836年,伦教工人协会成立。后来,协会拟定了呈送议会要求普选的请愿书,并以“人民宪章”名义正式公布,得到全国响应,这是宪章运动开始的标志。宪章运动持续时间超过10年,数次向议会递交请愿书,百万工人先后在请愿书上签名,大大激发了工人的斗争热情。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罗德斯为英国殖民者。画面中,罗德斯被描绘成一个巨人的形象屹立在非洲大陆的版图上,他右肩将枪,双脚立足点分别是埃及的开和南非的开普敦,他张开双臂的手中牵着连接开罗和开普敦的电报线。
---选自吴广伦主编《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分别归纳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中任一则材料进行历史解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中高一年级试题
历史试题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A B D C B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C B A A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1分)
(1)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欧洲的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域。(5分)
(2)商业革命。(2分)
影响: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加强世界经济联系;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4分,任意两点)
18.【答案】(14分)
(1)文化因素:文艺复兴率先在意大利兴起;(2分)
作用:解放了人们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4分,任意两点)
(2)观点:社会契约论。(2分)英国:洛克;德国:康德。(2分)
作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成为殖民地半殖民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4分)
19.【答案】(13分)
【答案】(1)作物:麦、水稻。(2分)
(2)影响:提供了资金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促进了英国制造业的发展。(3分)
原因:牟取暴利;美洲土著人口锐减,殖民地劳动力极度匮乏。(4分)
(3)一工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二工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4分)
20.【答案】(14分)
材料一:工业革命;材料二:英国宪章运动(欧洲工人运动);材料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6分,一点2分)
说明:(8分)说明过程应包含该事件的起因、性质、影响或意义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