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文化与地域文化 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 长时期 文化现象 1.“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及“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说明不同地域间的文化具有什么特征?
【提示】 说明不同地域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文化背景与人口 加快 较高 2.晚婚的习俗对人口自然增长有何影响?
【提示】 晚婚必然造成晚育,还会缩短育龄妇女的生育时间,亲子年龄差距拉大。妇女的晚婚习俗,会大大降低人口的出生率,导致人口的低自然增长。中国文化与人口 多子多福 晚婚晚育 出生率 出生率 全民皆商 工商业 安土重迁 广阔 身体 文化 3.我国古代为什么崇尚“多育多子”?
【提示】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增值财富的手段主要依靠扩大人口规模。中国文化对人口发展的影响 【问题导思】
1.从地域文化对人口影响的角度,分析非洲人口出生率高的原因。
【提示】 非洲许多地区初婚年龄偏低,使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加之非洲部族众多,各部族为扩大自己的实力,多采取鼓励生育的措施。2.广泛信奉天主教的地区,人口的出生率一般具有何种特点?
【提示】 人口出生率一般较高。
3.我国婚姻法对初婚年龄作出明确规定,同时又鼓励晚婚晚育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 通过规定法定婚龄和鼓励晚婚晚育,延长亲子年龄差距,从而减缓人口增长。
4.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人口流动观念的变化对人口发展有何影响?
【提示】 人类联系日益密切,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人口身体、文化素质。3.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1)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总和生育率最高,它受到哪些传统观念的影响?
(2)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总和生育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92年以后,总和生育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试述中国新文化引起生育方面的变化。
【思路点拨】 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抓住以下几个关键点:
①总和生育率的高低取决于每个妇女在生育期内可能生育的子女数,生育子女数多,则总和生育率高,反之则低。
②图中显示1950~1996年间我国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解析】 (1)结合我国国情可知,我国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产生“多育多子”“早婚早育”的思想。(2)我国70年代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导致人口总和生育率下降。(3)生产力的发展和一些新观念的出现,使人们由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因而1992年后,总和生育率维持在较低水平。【答案】 (1)“多子多福”、“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造成多育多子;“早生贵子”、“四世同堂”的观念,导致早婚早育。
(2)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
(3)在中国,人口压力十分沉重,生产力的发展使劳动力的培训费用升高,使人们由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只生一个好”、“男女都一样”的新观念,使人们由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教材P24活动
【点拨】 (1)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意味着各种交流和沟通以及互动范围的扩大,有利于各种文化的交流与融合;(2)由于婚姻地域范围的扩大,可以加大人们血缘、地缘的差异性,使人们之间的基因差别变大,在遗传过程中优胜劣汰,有利于人口身体素质的提高。1.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B.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
C.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D.地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
【解析】 地域文化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传统包括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的差异在一个国家内的不同地域也存在。
【答案】 C2.“我国农村传统上愿意多生孩子,并且愿意要男孩。”以上文字材料揭示了人口发展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 )
A.宗教 B.国家政策
C.文化传统 D.初婚年龄
【解析】 我国农村生育观念主要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答案】 C3.婚俗对人口发展的影响,正确的是( )
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
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
C.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D.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高
【解析】 晚婚晚育有助于降低人口出生率。婚姻关系不稳定,离婚率较高,再婚现象较多,这些现象都会降低出生率。
【答案】 A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的流动人口已达2.6亿,十年间增长80%,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个是流动人口。有数据表明,中国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不到30岁,“80后”年轻人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绝对主力。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是( )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5.促使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庞大的人口压力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
D.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解析】 第4题,我国人口流动日趋活跃,他们外出的主要目的是务工和经商。第5题,这些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 4.C 5.B6.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从现存的唐代墓志中,我们可以了解到95个唐代妇女的初婚年龄情况(如下表)。读下表,回答问题。【解析】 计算唐代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的办法是每个年龄段的妇女人数乘以妇女初婚年龄,再将年龄和相加,除以总人数即95,就可以求出平均初婚年龄。见下表:经计算得出唐代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约为18.35岁。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晚婚晚育应予鼓励。”据此可以看出,唐代妇女平均初婚年龄比我国现行法定初婚年龄小。初婚年龄小,意味着生育期长,初次生育时间提前,造成出生率升高。以唐代妇女与现代妇女相比,同是180年的时间,唐代妇女将生育10代人,现代妇女生育9代人,可少生一代人,从而大大缓解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压力。【答案】 (1)18.35岁。 (2)小一些。 (3)初婚年龄低,人口出生率高。
(4)可以有效地控制人口的增长,大大缓解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压力。课时作业(四)
一、选择题
(2012·青岛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完成1~4题。
①俄罗斯政府将妇女每生育1个婴儿得到的补贴提高到1万卢布,对18个月以下的婴儿每月的补贴也由500卢布增加到800~1000卢布。
②宋代法定婚龄要求“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听婚嫁”。
③日本国会在1948年通过了《优生保护法》,以应对战后婴儿激增及公共保健政策所致死亡率下降而带来的人口快速增长的冲击。
④到20世纪70年代,由(印度)中央统一严密管理计划生育工作,这种没有缓冲带的高压政策不仅与______等碰撞,而且引起了政治骚乱,计划生育工作成效甚微且被迫中断。
1.从各国政府关于婚育的政策看,政策制定时妇女生育率最低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政策制定时的亲子年龄差距最小的是( )
A.① B.②
C.④ D.③
3.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政策制定时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资料④中,横线上不应填的是( )
A.文化 B.习俗
C.宗教 D.婚姻法
【解析】 第1题,从各国的婚育政策看,俄罗斯政府鼓励生育是因为出生率低,即妇女生育率低;宋代鼓励早婚,加上没有相应的节育政策,导致妇女生育率高;(日本)“人口快速增长”说明当时妇女的生育率较高;印度的计划生育政策是限制生育,说明妇女的生育率较高。第2题,宋代的法定婚龄很小,将导致亲子年龄差距小。第3题,俄罗斯政府鼓励生育是因为出生率长期偏低导致老龄化严重。第4题,计划生育工作是在《婚姻法》指导下开展的。
【答案】 1.A 2.B 3.A 4.D
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下令,民间婚娶,依《朱子家礼》进行,即男16岁、女14岁,听其婚配。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7题。
5.按照明太祖的法令,明朝将出现( )
A.较高的出生率
B.较高的死亡率
C.生育时间缩短
D.亲子年龄差距增加
6.明太祖颁布该法令的根本目的是( )
A.顺应民意 B.增加劳动力
C.鼓励垦荒 D.奴化民众
7.目前,下列地区中最可能出现类似法令的是( )
A.美国 B.英国
C.中国 D.非洲
【解析】 该法令的实施将会导致初婚年龄提前,妇女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和生育率提高,其目的就是增加社会劳动力。目前,非洲因部族众多,各部族为争取更大的实力纷纷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
【答案】 5.A 6.B 7.D
8.“四海为家”对人口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促进了人口迁移 B.调整了人口分布
C.提高了人口素质 D.增加了人口出生率
【解析】 “四海为家”的新文化观念,不仅促进了人口迁移,调整了人口分布,而且因为通婚圈的扩大,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
【答案】 D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19.45∶100,据此回答9~10题。
9.造成性别比严重失调的原因是( )
A.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B.婚姻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
C.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
D.环境污染愈演愈烈
10.解决性别比严重失调的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
A.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
B.改变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C.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
D.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风尚
【解析】 第9题,我国目前虽然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有了较大的改变,但在生产力水平较为低下的地区仍然存在,从而出现人为控制选择生育的现象,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调。第10题,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只有通过提高生产力水平,加快经济发展步伐,树立新的生育观念才能完成。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而新风尚的树立则可通过宣传教育,近期就可达到。
【答案】 9.C 10.D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1983年公布的部分国家的“重男轻女指数”。据此完成11~12题。
国家
指数
国家
指数
巴基斯坦
4.9
肯尼亚
1.1
尼泊尔
4.0
哥伦比亚
1.0
韩国
3.3
菲律宾
0.9
泰国
1.4
委内瑞拉
0.9
11.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似的国家是( )
A.韩国、泰国、菲律宾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
1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B.“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C.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性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子女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
D.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人们没有性别偏好
【解析】 第11题,由表中数值可知巴基斯坦、尼泊尔和韩国的“重男轻女指数”较高,而中国传统文化中“重男轻女”思想很严重。第12题,该思想的形成与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密集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答案】 11.C 12.B
二、综合题
13.根据各大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区
亚洲
大洋洲
拉丁美洲
非洲
欧洲
北美
人口自然增长率
19‰
12‰
22‰
28‰
3‰
7‰
注:北美指不含墨西哥的北美洲。
(1)世界新增人口最多的大洲是________,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________倍。
(2)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________,造成这种状况的地域文化方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造成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域文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亚洲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必然多;拉丁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约是北美的3倍,考虑在人口基数相差不大的前提条件下,不难得出正确结论;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其文化因素主要是初婚年龄大,加之婚姻不稳定,导致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地域文化因素与欧洲地区大致相反。
【答案】 (1)亚洲 3
(2)低 ①婚姻关系不够稳定,离婚率高,再婚现象较多;②晚婚乃至不婚
(3)①早婚之风盛行,人口出生率高;②婚姻较稳定,多育多子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小红随妈妈参加了29岁表哥表嫂的婚礼,婚礼主持人发言时祝贺新人“……相伴一生,早生贵子,多子多福”,单位上的证婚人发言时却说“……恩爱的同时,要注意计划生育啊”。
材料二 小红在上网时发现了两组有关我国婚姻状况的数据:
甲:2010年上海平均结婚年龄全国最高,男性31.1岁,女性28.4岁。
乙:香港统计年刊载:1991年至2007年香港的离婚判令数与粗离婚率统计图(粗离婚率指一年内每1 000名15~64岁人的离婚人数)
(1)材料一反映了,现阶段影响我国出生率大小的因素有(多选)( )
A.初婚年龄 B.婚姻稳定关系
C.国家政策 D.经济发展水平
(2)试分析近年来上海市人均结婚年龄推迟对人口的影响。
(3)由材料二图可知,1991年至2007年香港离婚率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分析这种变化使香港产生的人口问题有哪些?
【解析】 第(1)题,材料一中体现了初婚年龄、婚姻关系、国家政策对出生率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虽是影响我国出生率的因素,但材料中并未体现这一。第(2)题,人口结婚年龄推迟,会延长亲子年龄差,降低生育率,其原因在于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第(3)题,离婚人口增加会导致人口出生率下降,同时产生家庭与社会问题。
【答案】 (1)ABC (2)会使人口亲子年龄差距变大,降低人口的出生率。
(3)波动上升 离婚率增加会降低人口出生率,同时会使单亲家庭增多,对家庭尤其是儿童产生不利影响,并影响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