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第2章 第1节-城市空间结构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4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第2章 第1节-城市空间结构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4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30 16:04:42

文档简介

课件59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标解读
1.了解城市的特点及其地理区位,理解自然、经济等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
2.了解中心地理论的基本概念,认识城镇等级体系的形成,会判断城市的等级、规模及服务功能的关系。演示结束城市概述 非农业 经济 产业 经济效益 交通运输 全国性 工业 旅游 边境口岸 城市区位分析 社会 空间 河流 海洋 铁路 港口 工矿企业 稳定 生产力 交通运输 经济 河流 湖泊 海洋 山前平原 绿洲 干流与支流 入海 海港 河港 工矿 口岸 铁路枢纽 集聚 沿河、沿湖、沿海 河流入海 历史文化胜地 商品集散地 1.平原是城市的理想环境,为什么巴西有许多城市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
【提示】 亚马孙平原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巴西高原为热带草原气候,地势较高,气候温凉。中心地理论 功能布局 等级 职能 六边 规模 反比 正六边形 高级中心地 服务范围 2.同一等级的城市服务范围一样吗?为什么?
【提示】 不一定,因为影响城市服务范围的因素主要有资源、交通、人口等,一般情况下,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人口稀少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大,而资源短缺、交通闭塞、人口稠密地区的城市服务范围小。城市区位分析 【问题导思】 
1.城市往往选址于河流沿岸附近,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河流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和便利的水运。
2.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城市分布主要受何种因素制约?
【提示】 水资源分布。
3.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一成不变的吗?
【提示】 不是,它会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经济空间格局的变化而改变。1.自然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2.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解析】 根据右上图的信息,结合影响城市区位的因素,从地理位置、水源、地形、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条件等方面进行描述。
【答案】 东西接壤的地理位置;位于冲积扇,地势平坦;水源充足;有草原绿洲,土壤肥沃。中心地理论 【问题导思】 
1.在中心地理论中,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有何特点?
【提示】 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但大小不同。
2.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数目与其中心地的等级之间有何关系?
【提示】 中心地的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数目越少,彼此间的距离越远。1.不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彼此间距离、数目等存在着差异,具体如下表所示。3.在一地区内,不同级别的城市构成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体系,等级较高的城市的服务范围覆盖多个等级较低的城市的服务范围,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范围是层层嵌套的,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与空间分布的关系可用下图表示:(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规模级越大,城市数目越多
B.各规模级城市数都呈增长趋势
C.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增加了14个
D.中小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大城市
(2)下列关于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
B.各等级服务范围有明显的界线
C.等级越高,职能越单一
D.是以第一、二产业为主的生产中心【思路点拨】 读准图中的图例含义,抓住以下关键点:①该地区城市体系呈金字塔形,反映了城市规模与城市数目之间的关系;②2010年与1990年相比,中小城市的数目变化比较明显。
【解析】 城市规模级越大,城市数目越少;400万~700万级别城市数目没有增加,100万~200万级别城市数目增加了14个。各等级服务范围的界线是模糊的,城市等级越高职能越复杂,城市是以第二、三产业为主的生产中心。
【答案】 (1)D (2)A教材P35图2-10 中心地理论示意
[图表展示][解图精要]
图中的每一组大小相同、空间上相互弥合(彼此独立和排斥)的六边形分别代表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六边形的正中间代表中心地。图中由小到大共包括5级中心地,而划分中心地等级的主要依据是服务范围和职能种类多少。图中的蜂窝状网格是由多个相同级别的中心地服务范围在空间上的分布构成的。[图表应用]
阅读上面的“中心地理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各级中心地形成的具有等级关系的空间结构体系中,中心地的等级与数量间是什么关系?
【提示】 中心地等级越低,其数量越多;中心地等级越高,其数量越少。
2.中心地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呈什么关系?
【提示】 中心地的等级越高,其服务范围越大;中心地的等级越低,其服务范围越小。3.一个中心地服务范围的六边形面积是其下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面积的(  )
A.1倍 B.2倍
C.3倍 D.4倍
【提示】 C 一个中心地六边形服务范围的面积正好是下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面积的3倍。教材P27活动
【点拨】 1.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适于人类居住。三角洲、滨海地区、平原地区、低海拔的河谷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2.海口市所处地形主要为滨海平原,地势低平,南高北低,地处南渡江口、低纬度热带北缘,属热带季风气候区。
3.武汉地处长江水运与京广等铁路、公路交会处,交通便利,工农业发达,物产丰富,是湖北省的省会,科技信息发达,旅游资源丰富。教材P28活动
【点拨】 1.一个城市的地理区位包括自然地理区位和人文地理区位两个方面。自然地理区位包括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人文地理区位包括自然资源、交通运输、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等方面。2.3.首先从自然地理区位方面来看:(1)气候。日本太平洋沿岸属于带有海洋性特征的温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充足的降水为城市提供生产生活用水。(2)地形。日本山地多、平地少,平原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地区。
经济地理区位方面:日本国内资源缺乏,市场狭小,所以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强,并且沿岸多优良的海港,城市建立在沿海地区,便于原材料、能源的进口和产品的出口。教材P35活动
【点拨】 1.北京的商业网点分布符合中心地理论。中心地理论认为,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服务的地点,应位于圆形商业区域的中心。为了避免相邻中心地服务范围的重叠,可将中心地圆周体系转换为六边形体系。在北京市内商业因素、行政因素和交通运输因素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就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2.东单、东四、地安门、西四、西单、前门6个商业中心依序相连所构成六边形的中心地是天安门。在一定的市场区域,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均表现为六边形。但由于各级中心地门槛人口和服务范围的差异,六边形的大小也不相同。如天安门这个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大,它包容东单、东四、地安门、西四、西单、前门等低级中心地,天安门的服务范围就覆盖东单、东四、地安门、西四、西单、前门等低级中心地,从而构成层次分明的空间网络系统。1.西安市作为古都的区位因素是(  )
A.气候  B.土壤
C.河流 D.铁路
2.西安与开封都是古都,北宋时期,开封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口上百万,富丽甲天下”的国际大都会。1954年10月,河南省会由开封迁往郑州。现在开封市人口不到100万,市区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运输 B.政治
C.黄河改道 D.军事【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知西安位于渭河平原,作为古都的区位因素是地形和河流。第2题,开封市区人口减少主要是因为政治中心的迁移。
【答案】 1.C 2.B3.有关地形与城市区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所有平原地区土壤肥沃,便于农耕,城市分布密集
B.山区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C.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在气候相对凉爽的高原上
D.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位于平原地区【解析】 世界上的城市大多数位于平原地区。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设投资,是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但并非所有平原地区城市都分布密集。高原和山区也有城市分布。在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居住条件不好,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山区的城市一般都沿河谷或地域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答案】 A4.三个城市服务职能符合规律的是(  )
A.A——小学 B——中学 C——大学
B.A——小学 B——大学 C——中学
C.A——中学 B——大学 C——小学
D.A——大学 B——小学 C——中学
5.有关三个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服务半径最小,服务范围最大
B.A比B提供的职能种类较多
C.C的城市级别最高
D.C的服务范围小于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范围、职能种类等之间的关系。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职能种类越多,除具有高等级城市的职能外,还具备低等级城市的职能。
【答案】 4.A 5.C(1)从地形考虑,__________城市区位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它们位于________地区。
(2)从气候考虑,____________城市区位较为有利,因为它们位于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城市区位更为有利。
(3)从河流因素考虑,________城市沿河而建,其中________城市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________城市位于河口,________城市位于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
(4)综上所述,________城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解析】 此题综合考查了自然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图上曲线代表等高线,B、D位于海拔200米以下,为平原地区;A、C在200米以上,为丘陵山区。从地形因素来看,平原地区最有利于城市的发展。从气候来看,A城市由于纬度较高,城市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B、C、D处于中低纬地区,热量条件充裕,且D距海较近,降水条件较好,所以D的气候条件是最好的。从河流考虑,A、C、D都沿河而建,但区位不同。A位于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C位于两河的汇合处,D位于河口处。综上所述,D城市无论从地形、气候还是河流因素看,都占有很大的优势。 【答案】 (1)B、D 平原
(2)B、C、D 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D
(3)A、C、D C D A (4)D课时作业(五)课件47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城市土地利用 生产和生活资料 改造、利用和保护 布局 功能 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 商业区 市政与公共服务区 工业 历史文化因素 经济发展水平 商业 金融 信息 交通 用地结构 商业网点 同心圆 扇形 多核心 2.中心商务区为什么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带?
【提示】 靠近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而且交通通达性好,商家愿意付出很高的租金,一旦离开市中心,就只愿意付出很低的租金。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功能分区 【问题导思】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括哪些类型?
【提示】 通常可划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2.在城市的功能分区中,占地面积最大的是哪个功能区?
【提示】 住宅区(居住区)。3.中心商务区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提示】 商务枢纽职能、交通中心职能、房地产开发职能、旅游职能。
4.为什么说历史因素对中国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作用十分明显?
【提示】 中国城市经历了封建社会时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和市场经济时期这一长期的发展过程。城市的历史背景复杂,对城市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土地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1.城市的土地利用分类3.城市主要功能区的比较(2)交通通达度:城市内不同地段的交通通达度不同,导致地租存在差异,具体如下面所示:(1)图中①②③代表的依次是(  )
A.工业区、别墅区、绿化区
B.绿化区、工业区、别墅区
C.绿化区、别墅区、工业区
D.别墅区、绿化区、工业区
(2)该城市(  )
A.老城区地租最高
B中心向西南方向移动
C.空间形态变化受交通影响
D.仓储式购物中心地处中心商务区【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读图时要注意图例和注记,然后按照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原则进行判断。
【解析】 第(1)题,③位于河流下游,在城市的最外围,靠近铁路,运输便利,适合布局工业区;②位于工业区之间,适合布局绿化区,以减轻污染;①位于交通便捷的郊外,环境优美,远离老城区和工业区,适合布局别墅区,故D项正确。第(2)题,地租最高的应是商业区而非老城区,故A项错误;老城区在西侧,由图可知城市沿着主要交通线向东发展,说明城市中心向东移动,故B项错误;图中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等功能区多沿着交通线分布,说明城市空间形态受交通影响,故C项正确;图中仓储式购物中心位于交通便利的城市外围,不在城市中心,故D项错误。
【答案】 (1)D (2)C 教材P29~30活动
【点拨】 (1)商业用地。按其性质又可分为零售商业、批发商业和专业性服务业。零售商业大都位于交通方便、行人众多或主要交通线交会点上。专业性服务业需要交通方便,商业活动频繁,但不一定接近行人众多的地区。批发商业的顾客为零售商,由于需要较大的空间储存货物,占地颇多,其付租能力又不如前两者,可位于非市中心区。(2)居住用地。几乎每一个城市超过一半的土地都是作为住宅用地,由于市民必须量入而出,租金的支出不能过于庞大,而交通费用支出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其居住地点往往是综合考虑生活费用、居住面积、租金和交通费用。假设前两者不变,便只能以交通费用迁就其租金。同样的居住面积,在一般的情况下,接近市中心,租金高,但可以节省交通费用;而远离市中心,则可以少付租金,但要花费交通费用。假设可付出的租金不变的话,在市内租用的房屋居住面积小,但可节省交通费用,在郊区租用的房屋居住面积较大,但要付出的交通费用却大得多。因此,从市民总收入中扣除生活费用,决定可付租金和交通费用的能力,再根据交通时间耗费的多少和对宽阔的居住面积的渴望程度,就可决定个人居住的地点。(3)工业用地。可分为小型工厂和大型工业。后者往往占地面积大,所以很难在租金或土地使用费昂贵的土地上立足,其区位一般由用地的适用性、运输量与环境保护等因素所决定。小型工厂生存的条件是劳动力和市场,它们比租金更为重要。小型工厂的付租能力有很大的弹性,主要视其产品的档次而定。仓库用地与工业用地类似,其区位也要视其储存货物的档次及用地要求而定。
(4)市政用地。政府往往是土地的支配者,在法律上它可以强行收购和征用所需要的土地,一般不考虑租金问题,而交通方便及邻近其服务对象是其主要的区位因素。教材P31活动
【点拨】 1.城市建成区和郊区同属于城市行政管辖的区域,建成区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已经建成或正在建设的、相对集中分布的各种城市用地。郊区是指在城市行政界限以内、建成区外围的地区,通常为环状,在行政上归城市管辖,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距离市中心区的远近,可把郊区分为近郊区和远郊区。郊区为建成区提供后备土地资源,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郊区可能会转变成建成区;同时,郊区也为建成区提供劳动力和农副产品。2.郊区是城市向乡村的过渡地带,既有城市的特点又有乡村的特点。郊区具有城市的某些繁华,有部分工业,交通也比较发达;但郊区的乡村特色更浓,它为建成区提供劳动力和农副产品。
3.1.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商业用地  B.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 D.文化用地
【解析】 城市是人类居住的场所,是人类重要的聚落,因此居住用地是其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
【答案】 C2.商业区靠近市中心布局的原因主要是市中心(  )
A.地租最高
B.环境较好
C.便于商业职员上下班
D.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
【解析】 商业区是进行商业活动的场所,在市中心可以接近最大的消费群体,且具有较大的货流量。
【答案】 D4.这个区域最可能是(  )
A.中心商务区 B.高级住宅区
C.重化工业区 D.公园游览区
5.在研究城市地域结构及其发展模式时,共同采用的一项指标是(  )
A.人口密度的变化 B.居民的职业结构
C.地价的高低 D.土地利用的类别【解析】 第3题,读图知,a时J>L,b时J=L,c时J<L。第4题,中心商务区作为大城市的核心地区,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很大,白天来这里购物和办事的人员很多,车辆川流不息;到夜里,人流明显减少。第5题,由于地理位置及交通通达度等条件不同,造成地价高低不同,对城市地域结构及其发展模式有很大影响。
【答案】 3.A 4.A 5.C(1)该城商务区位于A、B、C三处中的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区位于A、B、C三处中的__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级住宅区位于A、B、C三处中的__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据图分析城市地域功能区的分布,要在充分理解三个功能区的基础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中心;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高级住宅区要求环境非常好,交通便利。A处位于交通最方便的地域,也基本上在居民区中心位置,便于居民购物,应该是商务区;B处铁路、公路运输便利,C处环境好,B、C应该分别是工业区和高级住宅区。
【答案】 (1)A 地处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穿过,交通的通达度高,有利于商务活动 (2)B 位于城市外缘,地处交通干线附近,并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既有利于工业生产,又可减少对城市的污染 (3)C 地处城市外缘,位于湖旁,环境优美课时作业(六)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为沿河分布的四个乡村聚落,其中最有可能首先发育为城市的是(  )

【解析】 图中B和C同为河流干支流交汇处,交通便利,但C处于河流下游,河面展宽,航运条件更优越。
【答案】 C
A、B两城市均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城市。读图,回答2~3题。
2.A、B两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 B.煤矿
C.铁矿 D.交通
3.对A、B两城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城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B.A城地处河套平原,地形平坦
C.B城降水丰富,地处湿润地区
D.B城沿河分布,水运发达
【解析】 第2题,A为包头,B为攀枝花,二者都是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城市。第3题,包头地处西北干旱区,年降水量少。
【答案】 2.C 3.A
(2013·沈阳高一检测)山东省临清市地处运河岸边,明清时一度成为我国北方有名的商埠,每日车来船往。富商云集,烧制的“临清砖”专供皇家御用。但新中国成立后,临清与其他城市相比,发展缓慢,乃至成为山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县市。随着京九铁路的开通,临清市又一次面临大发展的机遇。据此完成4~5题。
4.导致临清在明清时期城市发展快和近年又面临大发展机遇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资源 B.文化教育
C.交通 D.“临清砖”的生产
5.新中国成立后,导致临清市后期发展缓慢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清王朝灭亡的政治因素
B.战争和灾害
C.交通运输方式的变化
D.“临清砖”的停产
【解析】 临清市在明清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近年来三段时间,历经大运河的兴衰、京九铁路的开通,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使这座城市也经历了兴衰起伏。
【答案】 4.C 5.C
(2013·南通模拟)下图为某国三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图,读图回答6~7题。
6.决定甲、乙、丙三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
A.自然资源、水陆运输、商业贸易
B.商业贸易、自然资源、水陆运输
C.水陆运输、自然资源、商业贸易
D.自然资源、商业贸易、水陆运输
7.下列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与甲城市相似的是(  )
A.拉萨 B.桂林
C.株洲 D.鞍山
【解析】 第6题,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城市的性质分别为矿业城市、商业城市和港口城市,因此决定它们发展的主导因素便很容易得出。第7题,鞍山是在当地铁矿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钢铁城市;拉萨为宗教城市;桂林为旅游城市;株洲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
【答案】 6.D 7.D
(2013·南通高一检测)实现区域共同发展,是江苏人的梦想。读苏南、苏北区际联系示意图,完成8~9题。
8.江苏省城市等级共有(  )
A.2级 B.3级
C.4级 D.5级
9.关于江苏城市规模与其服务功能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盐城市的服务范围较常熟市小
B.南京市提供的服务种类较常熟市多
C.南京市与盐城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
D.盐城市和常熟市城市服务功能相同
【解析】 从图例中可知区域内有三级城市,从大到小依次是:省会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县。南京市是省会城市,盐城市是地级市,常熟市是县级市。城市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广,服务种类越多。在一定区域内,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包含小城市的服务范围。
【答案】 8.B 9.B
10.从城市的选址角度看,上海、伦敦、曼谷三城市的共同之处在于(  )
A.位于河流入海口处
B.邻近矿产资源丰富的地方
C.居于灌溉条件便利的大河冲积平原中央
D.位于当地物资易于集聚的军事要冲
【解析】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伦敦位于泰晤士河入海口,曼谷位于湄南河入海口。
【答案】 A
下图为甲、乙、丙三个服务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下列商业部门与图中服务中心甲、乙、丙的服务职能依次对应正确的是
(  )
A.汽车销售、珠宝商行、星级宾馆
B.高档电器、早点铺、星级宾馆
C.星级宾馆、家用电器、早点铺
D.早点铺、星级宾馆、家用电器
12.对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租水平:乙>甲>丙
B.在该区域范围内,类似甲的城市数量最多
C.乙处最可能布局居民区
D.据图中显示的条件,乙地服务范围和功能有增大的趋势
【解析】 第11题,从图中可知,三城市的等级为甲最高,乙次之,丙最低,因此其职能也是甲>乙>丙,与此相对应的正确选项只有C项。第12题,从图中所示可知,地租水平应是甲>乙>丙。甲等级最高其数量应最少,乙处于区域外缘,且交通便利,最有可能布局商业或工业。受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乙地的服务范围和功能会增大。
【答案】 11.C 12.D
二、综合题
13.读某地1965年和2010年区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1965年时,A、B均已形成村镇,请问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有哪些?
(2)到了2010年,该地区已发展了若干个城市。B地没有发展成为城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城镇的发展与________开发密切相关,但随着该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多,地表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B处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可以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等。第(2)题,B地缺乏自然资源,且铁路的修建使水运的交通地位下降。第(3)题,读图可知,E地有石林、溶洞,可发展旅游业,但喀斯特地貌地表径流常与地下暗河相通,使地表水极易下渗至地下,随着人口的增加,地表水资源的缺乏将影响其发展。
【答案】 (1)地处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等。
(2)该地区铁路的修建使B地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下降,从而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3)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地表径流常与地下暗河相通,使地表水极易下渗至地下
1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济南都市圈规划》发布以来,支撑山东“一体两翼”总体战略布局中“一体”的两个重要规划,均已进入实施阶段。“一体”就是指以青岛为龙头,以青岛、济南两大中心城市为支撑,主要由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大板块组成的区域,该区域将成为山东经济的脊梁。
材料二 山东半岛城市群
(1)济南都市圈规划中的城市级别包括__________个层次。济南与淄博相比,__________服务范围更大,山东半岛都市圈中服务范围最大的城市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济南是山东省的中心城市与它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经过济南的铁路有南北向的__________,东西向的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4)大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大,应加快滨州、德州等中小等级城市的建设步伐,使之成为像济南一样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这一观点是否正确? 为什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体系的相关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由题目可以获取以下信息:①济南都市圈城市体系的组成;②山东省部分城市的分布;③山东省的自然地理特征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城市体系的组成特点。《济南都市圈规划》所涉及的城市主要是山东省省会城市及周边的几个地级城市,形成了省内小范围的城市体系,其中济南是中心城市,其余的为次一级城市。在山东半岛都市圈中,青岛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是其中心城市。济南位于京沪铁路与胶济铁路的交会处。分析城市群的形成条件:一是自然条件,二是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 (1)2 济南 青岛
(2)京沪铁路 胶济铁路
(3)位于暖温带,气候适宜;沿海多港口;东望日本与韩国;处于北接辽东半岛、紧邻京津唐、南接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三角洲的交会点;亚欧大陆东端的中北部,亚欧大陆桥的东部出海口等。
(4)不正确。城市等级提升和服务范围的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和丰富的资源条件只是提供了条件,而不是决定因素,并不是每一个城市都能提升其等级。不同城市等级不同,功能也不同,城市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城市定位,大、中、小城市要做好各自的服务角色,才能互利共赢。

一、选择题
(2013·北京高一检测)为缓解停车难问题,北京市朝阳区采取“错峰停车”措施,鼓励各社会单位将停车车位夜间或双休日向周边社区市民开放。下图为朝阳区某功能区不同时段人口流动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该功能区属于(  )
A.商业区   B.住宅区
C.工业区 D.行政区
2.“错峰停车”主要利用了该功能区与相邻功能区(  )
A.地租水平的差异 B.人口密度的差异
C.汽车拥有量的差异 D.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
【解析】 第1题,该功能区早晨人口流出大于流入,黄昏人口流入大于流出,所以应属于住宅区。第2题,社会单位的人口流动多为早上流入、黄昏流出,利用住宅区和其他功能区的这种人口流动状况的差异,可以进行“错峰停车”。
【答案】 1.B 2.D
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若数字①~④表示城市各功能区,则①最有可能是(  )
A.住宅区 B.商业区
C.绿化带 D.工业区
4.若该城市工业布局合理,则该地主导风向和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
A.西北风 向北流 B.东北风 向南流
C.东南风 向南流 D.西南风 向北流
【解析】 第3题,由图知,①位于城市中心区域,有多条公路穿过,交通便利,接近最大消费人群,最可能为商业区。第4题,化工厂和钢铁厂均为重污染工业,应位于主导风向下风向和河流下游,根据指向标可确定该地主导风向为偏南风,河流向北流。
【答案】 3.B 4.D
(2013·南通高一检测)下图为东京城市规划布局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为(  )
A.扇形模式 B.同心圆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星状环形模式
6.该城市中心区为皇宫,其形成因素为(  )
A.经济 B.自然条件
C.历史 D.交通运输
【解析】 从图示中各功能区的分布可判断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为扇形模式,该城市中心区为皇宫,是历史时期功能区布局沿袭过来的。
【答案】 5.A 6.C
读某城市用地的地租水平随距离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①~⑥区域中,可能形成商业区的是(  )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①②③
8.在竞争环境下,城市的每一块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取决于(  )
A.各种活动规模的大小 B.各种活动重要的程度
C.各种活动付出租金的高低 D.政府的决策
【解析】 第7题,商业区一般形成于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和地租次高地区中的道路相交处。第8题,在完全竞争条件下,某一块特定土地,只有支付能力最高的功能活动才能租用。
【答案】 7.A 8.C
下图为某城市地租分布等值线(米)图,读图完成9~10题。
9.图中,等值线a、b、c的付租能力关系是(  )
A.a>b>c B.aC.a=b>c D.a>b=c
10.近年来甲地出现了高级住宅群,主要原因是该地(  )
A.位于城市边缘,环境质量好
B.远离中心城区,地价便宜
C.地势开阔,便于建立住宅区
D.位于河流附近,取水方便
【解析】 第9题,离市中心越近,交通通达度越好,地租越高。第10题,高级住宅区对环境质量要求较高,多分布在城市外缘。
【答案】 9.A 10.A
下图为“某城市用地示意图”,A为主城区,兼有B、C、D、E各城区。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水厂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③水厂的位置都合理
B.①、②合理,③不合理
C.①、②不合理,因为位于河流的上游,水量较小
D.③合理,位于D城区的上游,水质好
12.关于在B处建水泥厂的区位因素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接近石灰岩产区,原料丰富
B.靠近主干道,交通便利
C.靠近河流,影响水质
D.对城区完全没有污染
【解析】 第11题,①、②合理,位于河流的上游,水源水质好;③不合理,位于流经C城区河流的下游,水质较差。第12题,在B处建水泥厂对城区有一定污染。
【答案】 11.B 12.D
二、综合题
13.(2012·上饶高一检测)读下面我国某城市工业分布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工业区分布在城市的外围,形成了“工业包围城市”的态势,其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每一个工业企业都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各功能区的区位特点,商业区应分布在________和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工业区占地面积广,容易污染环境,并且对交通需求量大,所以工业区的布局趋向城市外围并沿交通线布局。商业区需大量消费人口,应布局在市中心或街道两侧,交通便利、人口众多的地方。
【答案】 (1)为了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工厂被迫向城市外缘迁移
(2)交通干线两侧 工业生产本身产生的大量运输需求决定了企业要向交通干线靠近
(3)市区中心 街道两侧 市中心是交通干线的辐合处,交通便捷程度最高,街道是城市的主要交通通道,两者都能带来大量的消费人口
14.下图为某城市区域图,读图回答问题。
A住宅小区局部    B住宅小区局部
(1)甲地为该市的重化工业区。简述其布局的有利条件。
(2)说明A、B两住宅小区房价差异的原因。
【解析】 第(1)题,重化工业区布局时要考虑地价、交通条件和对环境的影响。在地价因素的影响下,应布局在城市的外缘;考虑货物运输量较大,应选择交通便捷处;重化工业区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应布局在河流的下游,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第(2)题,A、B两住宅小区房价差异的原因应从周围环境的角度考虑。
【答案】 (1)重化工业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严重的工业,甲地离主城区较远,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其产生的大气污染对主城区影响较小;甲地位于城市河段的下游方向,其产生的水污染对城市水质影响小;甲地有主要道路经过,且邻近火车站,交通便利;甲地位于城市外缘,地租较低。
(2)A小区低于B小区。 原因:①A小区楼层比B小区高,单位建筑面积占用的土地空间比B小区小;②A小区邻近机场,受噪声影响大,B小区邻近湿地公园和大学城,环境优美;③A小区背靠陡崖,地质灾害的潜在威胁比B小区大;④A小区交通通达度比B小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