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6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城市化与我们的生活 传统生活习惯 作方式 劳缩小 下垫面 热岛 经济社会 富营养化 河网 环境生态 污染源 建设用地 功能分区 就业方式 分散 分散 自然 人工 地方文化 传统文化 1.产生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城市环境问题 工业生产 交通拥挤 地价、房租昂贵 就业困难 郊区 卫星城 郊区 商业 制造业 市中心 噪声 汽车尾气 2.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是一定不可避免的吗?
【提示】 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城市发展速度不合理、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过度膨胀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只要我们合理发展城市,有效管理城市,这些问题是可以避免的。我国城市发展趋势 大型中心城市 农业入口 信息化手 段 为区域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 坏以人为本 人居环境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问题导思】
1.城市一般比郊区降水多,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由于城市具有热岛效应,城市气流因对流上升而降温凝结,加上城市生活与生产排放烟尘形成的凝结核多,因此降水往往多于周围郊区。2.每年夏季,我国许多城市会出现因降雨而导致的城市内涝现象,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导致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出现城市内涝。
3.城市化过程对居民的就业方式产生了何种影响?
【提示】 促进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1.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2.城市化过程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中以往多采用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地面,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危害有( )
①减少或阻断了大气降水直接补充地下水的途径 ②冬季雨雪天气极易使地面结冰,引起交通事故 ③影响了城市植被的生长
④降低了城市空气的干燥程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城市建设大面积铺设透水砖以后,将对水循环的某些环节产生影响,其中对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有( )
①增加城市地下水渗入量 ②增大城市空气湿度 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增加城市地面径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思路点拨】 抓住材料中显示的“生态透水砖”、“补充城市地下水、调节城市气候”等关键信息、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解析】 第(1)题,城市采用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地面,首先会减少大气降水对地下水的补充,从而影响了城市植被的生长,同时还因为城市地面没有足够的土壤面积而使城市植被面积减少。第(2)题,城市铺设透水砖能增加地下水补给量,从而减少城市地面径流量,使更多水源被涵养到地下,会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增大空气湿度,因为原来不透水地面会使大量地表水白白流入地下管网而无法利用。
【答案】 (1)C (2)A城市环境问题 【问题导思】
1.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是什么?
【提示】 严重的大气污染和能源的巨大浪费。2.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是城市化的倒退吗?为什么?
【提示】 逆城市化现象出现在城市化过程的后期阶段,此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则大城市中的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人们为追求良好的居住环境,人口向小城镇或郊区回流,这是城市推进的一种新阶段,是城市化扩展的一种新形式,表明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3.目前,我国许多城市都在积极进行数字城市建设工作,这反映了我国城市发展的何种趋势?
【提示】 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城市现代化水平。(1)A、B两图反映的是________进程,其中________图为发展中国家的一般趋势,________图趋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A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由商业中心迁往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B类国家城市高、中收入者一般住在________区,一部分农村人口选择在城市边缘居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图中,随城市的发展可能产生的城市问题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路点拨】 读图时抓住图中箭头的指向及含义,A图中箭头反映出资本向郊区扩散,高、中收入者向郊区迁移;B图中箭头反映出大量农民进入城市中心区,说明处于城市化低级阶段。两图中箭头的粗细均反映了迁移流动的强度。
【解析】 A图主要表达的是发达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大城市工业、资本、技术日益向郊区扩散,出现郊区城市化。B图表达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导致城市畸形发展,这种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是不相适应的,极易带来城市化问题,产生“城市病”。如墨西哥城、里约热内卢,人口膨胀,城市环境质量差,城市边缘有许多简陋木屋,是农民进城后无钱买房而临时搭建或租用居住。【答案】 (1)城市化 B B (2)郊区 城市中心区环境污染严重 中心商业 城市边缘地租最低,生活费用低 (3)环境质量下降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教材P44图2-20 城市环境污染
[图表展示][解图精要]
图中显示了城市污染的几种表现,主图的中央显示的是城市拥挤的人群,这一点实际上说明了城市环境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与人口高强度的聚集密切相关,分析每一组图时,应注意图下的说明,确定此类污染产生的主要的人类活动方式即可。[图表应用]
阅读上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导致图中显示的污染类型的是
( )
A.工厂偷排工业废水
B.建筑工地深夜施工
C.工厂烟筒浓烟滚滚
D.电信部门的发射塔架林立2.下列措施对减轻城市环境污染比较有效而且合理的是( )
A.将所有的工业全部迁出市区
B.所有的建筑施工企业不准深夜施工
C.禁止私人汽车上路,缓解交通拥堵
D.扩大绿地面积,合理布局功能区【解析】 图中主要显示了噪声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和大气污染,而工厂偷排工业废水导致的是水污染,在图中没有显示出来;城市是工业生产比较集中的地区,城市建设也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而且禁止私人汽车上路也不合理,因此扩大绿地面积,对城市合理规划可以有效的减轻城市环境污染。
【答案】 1.A 2.D教材P41活动
【点拨】 (1)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人口密集,交通压力大,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小汽车拥有量增加,但由于道路交通设施不完善,极易产生交通拥堵与大气污染。
(2)为避免城市交通拥堵与大气污染,城市应优先发展公交,合理规划城市道路,提倡居民绿色出行等。教材P43活动2
【点拨】 (1)一些城市建设扩张无度,大举侵占土地,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城市农副产品的供应。
(2)城市建设挥霍土地等于削弱后劲、透支未来,会严重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造成了区域基础设施规划和城市发展布局的不合理,削弱了我国城市的总体实力,降低了我国城市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教材P45~P46活动
【答案】 1.略。
2.上游山区的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如果城市的绿化以山区的森林植被破坏为代价,就会造成山区的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对下游的城市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3.生态城市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简言之,生态城市是生态平衡的城市。
大城市的绿化是一个系统工程。
(1)要有统一的规划,城市绿化要成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
(2)要使城郊防护林体系与城市绿地系统相结合,坚持宜树则树、宜灌则灌、宜草则草、宜花则花的城市绿化原则,不能只种草,不种树,更不能砍掉树转种草。
(3)还有比绿化更重要的是保护和管理好现有的城市绿地,绝不能只为眼前利益毁树毁草进行道路、广场、住宅的建设。1.城市化过程对我们的影响是( )
A.使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B.使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
C.城市现代文明深受乡村文化的影响
D.城市居民十分向往乡村生活
【解析】 交通运输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使城乡差距大幅度缩小。
【答案】 B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在( )
A.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城市化就是人类合理改造和利用自然的一种现象
B.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减轻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C.城市化越快,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城市环境质量越高
D.城市化过程中,人与环境的矛盾是不可协调的【解析】 城市化速度必须与一定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过快、过慢都会产生很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人类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协调人与环境的矛盾。
【答案】 B4.下列利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可行性措施是( )
A.禁止重工业发展
B.减少机动车数量
C.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D.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解析】 第3题,由于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汽车等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第4题,城市经济发展不能禁止重工业发展,而是要合理发展;不能靠减少机动车数量来缓解热岛效应;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可以有效的减少城市废热排放,能缓解热岛效应。
【答案】 3.C 4.D5.下列不利于城市环境改善的措施是( )
A.扩大绿地面积 B.完善城市道路网
C.提倡坐出租车 D.加强城市管理
【解析】 提倡坐出租车会增加交通流量,加剧交通拥挤与大气污染。
【答案】 C(3)城市环境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产物,它包括:________和人工改造的环境。
(4)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是:________很多,缺少足够的________和分解者。因此,对废弃物_________________。
(5)使城市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从而产生了一系列城市环境问题。此图尚未反映出来的城市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本题以示意图形式考查城市环境污染的类型与治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分类填出各种污染源类型,甲、乙、丙、丁四类污染治理要体现出污染类型的不同特点。城市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工改造的环境,因此消费者多、生产者少。由于人口增长造成生产与生活规模扩大和不合理的城市发展,导致城市生态破坏。【答案】 (1)(从甲开始按逆时针方向依次是:)AEFBCD
(2)除综合利用外,进行外运、焚烧或掩埋 改造设备,增加除尘设备,消除烟尘,通过化学手段消除废气中的SO2、CO、氮氧化合物等 减少、减弱噪声,制定噪声标准,并加强管理 建污水处理厂
(3)自然环境 (4)消费者 生产者 无法自净
(5)人口迅速增长、工业大量集中、缺少合理规划和有效的环保措施 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差、失业人口增多、社会秩序混乱、绿化面积少等 课时作业(八)
一、选择题
城市是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城市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既包括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又包括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城市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原先的地形变得高低不平
B.城市经济活动强烈地改变了下垫面的性质,从而导致城市气候类型的变化
C.城市在建设的过程中会破坏原有的河网系统,导致城市地区水系紊乱
D.城市是重要的污染源,其中最主要的是生活污染
2.下列关于城市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一般都将逐步演化为工业用地
B.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一般都会从第三产业转向第二产业
C.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集聚到分散
D.城市化过程使原先的乡村景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所取代
【解析】 第1题,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原来的自然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城市建设虽然使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但是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市气候类型。城市是重要的污染源,其中最主要的是“工业三废”。第2题,城市化过程中农业用地会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城市化过程中劳动力一般都会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城市化过程使人口和产业活动由分散到集聚。
【答案】 1.C 2.D
3.城市化对农村的影响表现在( )
①改变人们的生活习惯 ②改变人们的文化观念 ③改变人们的劳作方式 ④改变人们的身体素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促进了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于是误认为改变了人们的身体素质。其实,城市化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也可能导致人们身体素质的下降。
【答案】 A
下图为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处于( )
A.初期阶段 B.城市郊区化
C.逆城市化 D.再城市化
5.阶段Ⅱ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
①交通通达性差 ②地价昂贵 ③污染严重 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目前处于城市郊区化阶段;在阶段Ⅱ,由于城市中心地价昂贵、污染严重,人口开始外迁。
【答案】 4.B 5.B
下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瑞士馆约4 000平方米的草地式屋顶的局部和整体图片,它们展示的是瑞士乡村风光。据此回答6~7题。
6.在大城市提倡的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
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
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
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
7.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为严重的是( )
A.落叶阔叶树林
B.常绿针叶树林
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
D.人工草地
【解析】 第6题,“绿色屋顶”“绿色阳台”主要内容是提倡在建筑物顶部和阳台种植花草发展绿化,其主要作用首先能美化城市环境;其次绿色植物能大量吸收CO2放出O2,一方面净化空气,另一方面也可降低城市的温室效应,使城市气温降低;另外“屋顶阳台”的绿化,可以起遮阳的作用,也可降低城市的气温。第7题,绿化中使用的杀虫剂会污染地下水,主要是其残留在植物表面的有害成分随着地表水的下渗而对地下水产生污染,因此需要经常进行灌溉的绿化方式中,其使用杀虫剂而对地下水造成的污染是比较严重的。在四个答案中需经常灌溉的是C和D,而C答案的“绿色屋顶”“绿色阳台”的灌溉水又不能直接下渗到地下。
【答案】 6.B 7.D
读美国城市人口密度依时间先后在空间分布上的变化图(a、b、c表示先后不同时期),回答8~9题。
8.下列哪个名词适合用来描述人口密度的时空差异( )
A.工业化 B.区域专业化
C.农业机械化 D.城市化
9.关于c时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c时期是城市化的快速增长时期
B.引起c时期变化的原因是交通通达性差
C.c时期城市人口主要集中在市中心
D.c时期可能出现的现象是逆城市化现象
【解析】 第8题,从图上看,a时期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市中心,b时期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城市的边缘地带,c时期的人口主要集中在离城市较远的郊外,这是城市化的三个不同时期。第9题,c时期的人口主要集中在离城市较远的郊外,人口由城市向城镇或农村地区迁移,即逆城市化现象;此时期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交通通达性好。
【答案】 8.D 9.D
生态宜居是国际一流城市的共同特征,山东省青岛市明确提出,要以建设园林式花园城市为目标,进一步构建生态城市的框架,打造多层次、多元化的生态系统。如下图表示生态城市建设面临的三种选择,K1表示生态环境质量安全警戒线,K2表示生态环境质量恶化警戒线。读图,回答10~11题。
10.青岛生态城市建设中最不可取的是( )
A.K2线 B.AC线
C.AD线 D.AB线
11.将青岛建设成为生态城市的合理措施有( )
①增加城市绿地面积 ②控制城市化进程 ③积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 ④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发展
⑤集中布置城市用地 ⑥分散城市职能
A.①③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⑤
12.最近几年,青岛面临着较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解决这一难题,以下做法可行的是( )
①发展立体交通,进一步完善交通网 ②学生全部放假 ③大力发展公共汽车,实施公交优先 ④严禁外省车辆进入 ⑤鼓励步行或使用自行车 ⑥加强市民的交通法规意识
A.①②③⑤ B.②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③④⑤⑥
【解析】 AB线显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建设生态城市不能“因噎废食”控制城市化进程,而集中布置城市用地有可能使问题更严重;解决交通拥堵应从引导、疏导等方面进行,但不能因此而禁止外省车辆进入。
【答案】 10.D 11.A 12.C
二、综合题
13.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逆温现象 B.焚风效应
C.热岛效应 D.酸雨现象
(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减小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3)由该图可以看出,城市化过程对土地利用方式和景观特征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解析】 本题以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城市化对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正确解答该题应把握以下几点:(1)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消耗大量燃料,释放大量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2)城郊形成热力环流,近地面从郊区吹向城市的风易将卫星城的废气带回城区。(3)城市化使农业用地演化为建设用地;乡村景观逐步为城市景观所取代。
【答案】 (1)C (2)A
(3)在土地利用方式上,原先的农业用地逐步演化为建设用地;在景观特征上,原先的乡村景观逐步为建筑物密集的城市景观所取代。
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路拥挤导致的交通事故是许多大城市存在的日益严重的问题。下表列出的是部分国家特大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数据。
城市
每10万人中死亡人数(人)
洛杉矶
17.5
底特律
14.7
芝加哥
10.5
巴黎
12.5
伦敦
10.2
东京
7.2
马尼拉
8.2
卡拉奇
8.6
材料二 据有关资料表明,汽车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危害。一氧化碳会导致人体各部分组织缺氧,特别是人脑组织和心脏缺氧后会很快进入昏迷状态,严重者会死亡。氮氧化合物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会影响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导致人们患呼吸系统疾病。长期吸入含铅空气,还可引起慢性铅中毒。汽车发动机产生的噪音会对人的听力、生理功能等造成不良影响。
(1)上述材料表明城市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造成第(1)题中所述城市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B.城市车辆太多
C.城市道路狭窄
D.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和过分集中
(3)第(2)题中所述根本原因除造成第(1)题中所述环境问题外,还会造成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回答三个)。
(4)你认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解析】 本题以材料和统计表格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城市交通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如交通工具的尾气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城市人口过度增长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的分析理解能力。
【答案】 (1)交通拥挤 交通污染(尾气污染) 噪声污染
(2)D
(3)城市住房困难、就业困难、失业人口增加、社会治安混乱、贫困问题、内城衰落等
(4)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