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第3章 第2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第3章 第2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30 16:16:35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标解读
1.识记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理解不同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发展变化。
2.理解农业地域类型的成因及特点。
3.了解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分布,学会分析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演示结束农业区位因素 地区分布 活动积温 耕作制度 最基本 使用价值 生产力 劳动力 生产技术 交通运输 1.为什么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所需的劳动力数量较多?
【提示】 我国的南方地区丘陵地形较多,且水稻种植多为水田,难以进行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农业地域类型 优势条件 特色 地域分工 农业生产条件 因地制宜 大种植园 专业化、商品 化 种植业 畜牧业 混合农业 机械化 半干旱 半湿润 牧牛 牧羊 规模大 专业化 西欧 市场 市场 饲料 商品化生产 2.为什么城郊农业生产结构往往以蔬菜、肉、蛋以及园艺业为主?
【提示】 城市人口多,对蔬菜、肉、蛋、奶等农产品需求量很大,再加上这些产品容易腐烂变质,不宜远距离运输。所以在城市附近往往形成以乳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农业区位因素分析 【问题导思】 
1.杭州的“明前龙井”茶驰名中外,日本的茶道爱好者把茶种带回日本栽培,效果却并不好,为什么?
【提示】 茶树性喜温湿的气候和酸性土壤条件,所以在我国的江南一带生长较好,而日本的土壤不适宜种植茶树,所以日本人尽管精心培育,却不能成功。2.山东省的寿光市因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如今的寿光已经投资建成了蔬菜电子商务平台和信息网络系统,你认为这将对菜农产生哪些影响?
【提示】 能及时把握市场及产品需求信息,为农业生产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进而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菜农的收入。(或便捷的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
3.农业技术仅对农业产生有利的影响吗?
【提示】 不是。农药化肥的使用,使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量、有害重金属含量、细菌含量增加,也使食品受到污染。1.农业区位因素的分析方法
(1)根据经纬度、海陆轮廓等确定具体位置。
(2)根据位置等信息确定气候、地形等自然特征。
(3)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一般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方面去考虑。
(4)评价一个区位的发展条件时,一般需分析其优势和限制性因素,不利因素是今后改造的对象,并和将来的发展联系起来。 2.农业生产主导区位因素判断方法
判断某地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要从光热、降水、地形、水源、土壤、市场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最突出的优势区位因素和限制性因素,然后从中找出主导区位因素。如下表:(2)王先生发现其在山坡上种植的甜玉米,虽然施了不少有机肥,且不缺少灌溉和管理,但长势并不理想,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伏旱”季节蒸发旺盛
B.水土流失严重
C.夏季光照太强烈
D.“梅雨”季节昼夜温差太大(3)如今的王先生在这块土地上主要种植蔬菜,且是遵循“城里人想吃啥就种啥”的原则,因此获得了很好的收益。这充分反映了(  )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A.地形 B.技术
C.市场 D.政策
【思路点拨】 本题组主要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判断等知识,解答该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不同的农作物生长的温度带不同;②地形对农作物的种植的影响比较明显;③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市场因素对农业的影响逐渐增强。【解析】 第(1)题,荔枝为热带作物,而南昌地处亚热带地区,热量条件相对较差,不利于热带水果的种植。第(2)题,“不缺少灌溉”,说明受伏旱影响小;光照充足利于光合作用;“梅雨”季节昼夜温差小,且温差越大,越利于养分积累;“山地”是关键词,这里水土流失严重,水肥流失严重。第(3)题,市场因素最终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答案】 (1)B (2)B (3)C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特点及其区位条件 【问题导思】 
1.我国东部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属于混合型农业吗?为什么?
【提示】 不属于。因为农耕区的主要生产活动为种植业,家禽、家畜饲养仅是种植业的副业,且大多规模小,因此不能和种植业共同构成混合农业。2.历史上有着“北大荒”之称的东北三江平原,经多年的开垦发展形成了何种农业地域类型?其主要的生产特点是什么?
【提示】 商品谷物农业 生产特点是耕地面积广阔,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很高。
3.讨论分析我国四大牧区之一的内蒙古牧区的牧业生产属于大牧场放牧业吗?
【提示】 内蒙古牧区的牧业生产存在着“靠天养畜”的现象,生产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低,商品率也较低,生态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不属于大牧场放牧业。(2)西安市发展都市农业最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A.外来人口数量大,劳动力成本低
B.航空、铁路、公路构成便捷的交通网
C.市场需求量大,消费水平高
D.土地资源丰富,地价水平较低
(3)西安市发展都市农业的主要意义是(  )
A.加快城市化速度,扩大城市范围
B.提高当地农产品的知名度
C.美化城市环境,减轻城市污染
D.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思路点拨】 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是要准确理解都市农业的含义,知道都市农业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市场因素和科技因素是其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解析】 第(1)题,都市农业是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故选A。第(2)题,都市农业是集约型农业,产品面向都市市场,故市场需求量大、消费水平高是其最主要的区位因素。第(3)题,西安市发展都市农业会使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综合生产效益大幅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逐步提高,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答案】 (1)A (2)C (3)D教材P60活动
 【点拨】 (1)气候、土壤。甘蔗的生长习性是生长期长,需水、肥量大,喜高温。古巴气候湿热,土壤肥沃,适宜甘蔗生长。
(2)光照。吐鲁番盆地地处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夏季气温高。昼夜温差大,对长绒棉和葡萄优良品种的形成非常有利。(3)地形。天山位于纬度较高的西北内陆,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为了充分合理地利用草场资源,天山北坡牧民在夏季将牲畜赶往高山草甸(夏季牧场);冬季牲畜过冬的牧场则位于气温较高的天山北麓,用贮存的干草在圈棚中饲养。
(4)地形。由于其海拔不同,热量分布有明显的垂直变化,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生长期越短。因此,不同海拔地区的农作物的品种不同。教材P61活动
【点拨】 (1)生物技术,基因工程,改良基因。
(2)美国农业现代化侧重于高度机械化,农业机械向大型、宽幅、高速、联合作业方向发展,能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从而减少农业工人。
(3)以色列气候干燥,年降水量仅为20毫米~500毫米,且分布不均。水资源严重贫乏,灌溉成了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为了解决水资源的利用问题,一方面以色列政府投资修建了水渠和输水管线,将北部水源输送到南部甚至深入沙漠,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抽取系统连成一张巨大的网;另一方面,以色列还大力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把水送至植物最需要水的根部,大大提高了水的有效利用率,从而使以色列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生机勃勃。教材P62活动
【点拨】 (1)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的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2)荷兰素有“鲜花王国”和“郁金香王国”的美誉,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鲜花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其鲜花的销售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3)上海市人口众多,在郊区形成一些乳牛场,为市民供应鲜奶和奶制品。丹麦奶牛的奶质优良,饲养来自丹麦的奶牛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4)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农产品市场在地域上大为扩展,从而使华南的热带水果能够大规模进入北方市场。
(5)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当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时,这种农产品的经营规模就会扩大,反之经营规模就会缩小。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苹果畅销,北方许多地区盲目扩大苹果的种植规模。到了1996年,我国市场上苹果供过于求,不仅价格大跌,而且出现严重的滞销情况。教材P65活动
【答案】 (1)(2)不利条件: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低。
解决措施:①加快小型机械化建设;②政府大力投资兴修水利;③扩大经营规模,集约化经营;④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
(3)属于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单位面积产量高,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小农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科技水平低,商品率较低。【解析】 ①作物生长期长,对热量、水分要求高,应是热带或亚热带作物,甘蔗符合要求;②作物对光照需求量高,且要求土壤疏松,符合棉花的生长习性;③作物种植主要面向城市这一市场,可能是花卉或是蔬菜;④作物生长期短,耐盐碱,在温差大的地区适宜生长,应是甜菜。
【答案】 B3.该图中的农业技术在下列四个地区,作用最大的是
(  )
A.福建省  B.广东省
C.浙江省 D.河北省
【解析】 从景观图上看,该景观是温室大棚蔬菜生产景观,主要是为了改变热量条件使之更适合农业生产的一种生产技术,这种技术对于我国纬度较高的温带地区的农业生产最为有利。
【答案】 2.B 3.D(2013·南京学业水平模拟)读三地区的农业资料比较图,回答4~5题。4.与图示资料相符合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甲——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B.乙——澳大利亚混合农业
C.丙——亚洲水稻种植业
D.甲——城郊乳畜业
5.甲地区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条件有(  )
A.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
B.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C.常年高温少雨的气候
D.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解析】 第4题,据图中资料比较可知,甲地区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较低,投入劳动力数量较多,可以确定甲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乙地区农业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商品率高,可以确定是混合农业;丙地区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投入劳动力数量较少,可能为乳畜业或大牧场放牧业。第5题,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亚洲季风分布区,光热充足,雨热同期,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是其主要的优势条件。
【答案】 4.B 5.B6.下图是农场A和农场B的有关资料。仔细阅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两农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均属于(  )
A.商品化农业 B.水稻种植业
C.混合农业 D.乳畜业
(2)该农业地域类型的种植方式为(  )
A.轮作 B.轮牧
C.间作 D.休耕
(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优点是什么?
(4)两农场中降水比较稀少的是____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农场中比较接近人口稠密地区的可能是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从图中获取信息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的思路关键是抓住以下几点:(1)根据农场收入比重判断两农场农业地域类型均为混合型农业。(2)市场决定农产品的价格,并最终决定农产品的类型和规模。(3)B农场收入中粮食作物比重更小,所以属城郊农业。
【答案】 (1)C (2)A
(3)①混合农业有利于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畜牧业可为农耕业提供更多的有机肥料,增加土壤肥力;而农耕业也可为畜牧业提供良好的饲料。②可根据市场需求量决定生产规模、数量和农产品的种类,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可以保证农场的收入稳定(4)A A农场建有引水渠,说明其降水少,农业需要引水灌溉
(5)B B农场的全年收入以乳酪产品、牛肉创造的收入为主,说明其城郊农业发达,为城市和人口聚居区提供大量的乳、肉、蛋、禽等生活食品 课时作业(十)
一、选择题
我国的华北地区每年的春季都会不同程度的面临春旱的威胁,近些年来,在气象部门的配合下,相关部门都会抓住有利的天气条件,进行人工增雨作业,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旱情。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描述了哪一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A.科技 B.水分
C.交通 D.政策
2.材料中反映的现象,充分说明了(  )
A.自然因素对农业的影响相对稳定
B.影响农业生产的人为因素易发生改变
C.影响农业的自然因素能被适当地改变
D.人为因素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解析】 材料描述了通过人工增雨措施缓解旱情的事实,反映了科技对农业生产活动中水分因素的影响,但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还是自然因素。
【答案】 1.A 2.C
近年来,青海省某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提高技术,使马铃薯种植成为农业增收的主要来源。完成3~4题。
3.该地的马铃薯种植业属于(  )
A.河谷农业 B.灌溉农业
C.绿洲农业 D.立体农业
4.青海的马铃薯淀粉含量达30%以上,且碱含量低,不麻不辣,色味纯正,香甜爽口。其品质优良的自然原因是(  )
①光照充足 ②昼夜温差大 ③湖泊多、灌溉水源充足
④病虫害较少 ⑤热量条件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解析】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水热条件相对较好的湟水谷地。虽然热量不足,但光照条件好,昼夜温差大,利于淀粉的积累,且温度低,农作物的病虫害少。
【答案】 3.A 4.B
下图是应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业生产的景观图。读图完成5~6题。
5.我国北方地区在早春播种时采用地膜覆盖,可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主要是改变了农业生产的________条件(  )
A.热量 B.光照
C.水分 D.肥力
6.我国在河西走廊地区的农业发展中大力推广该项技术的主要原因是地膜覆盖可以起到(  )
A.保温作用 B.保水作用
C.保肥作用 D.防止病虫害
【解析】 第5题,我国北方的早春时节,气温相对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以有效地提高地温,实际上是改善了热量条件。第6题,河西走廊地处我国西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发展地膜覆盖,可以有效地保持土壤的水分,提高作物的抗旱能力。
【答案】 5.A 6.B
7.湖南某丘陵地区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下列做法中最合理的是(  )
A.修建梯田,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B.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C.增产粮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D.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区域的农业区位因素及其改造,湖南地处我国东南丘陵,地形成为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所以可通过修建梯田、改造地形,发展适合当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水稻种植业。
【答案】 A
读几个地区农业基本情况比较表,完成8~10题。
地区
种植业比重
畜牧业比重
商品率
投入劳动力数量

86%
14%
20%


45%
55%
90%


8%
92%
89%

8.①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商品化农业 D.种植园农业
9.与②地区农业相似的地区是(  )
A.刚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达令盆地
10.提高③地区土地载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A.提高机械化水平
B.充分利用水资源
C.建设高质量的人工草场
D.合理开垦当地土地
【解析】 ①地种植业比重最高,投入劳动力多,因此是水稻种植业。由种植业和畜牧业比重判断,②地是混合农业,著名的分布区是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③地畜牧业比重高,商品率高,是大牧场放牧业,建设人工草场,种植饲料,可以减小草场的压力,提高载畜量。
【答案】 8.A 9.D 10.C
商品化农业是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下图为商品化农业区位条件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a、b、c、d与下列区位条件对应正确的是(  )
①农业科技先进 ②人均耕地面积大 ③机械化水平高 ④市场广阔
A.a-①、b-②、c-③、d-④
B.a-②、b-①、c-④、d-③
C.a-①、b-③、c-④、d-②
D.a-②、b-④、c-③、d-①
12.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东北地区发展商品化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水热条件优越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消费市场广阔 D.农业科技先进
【解析】 首先,“单产高”应该是“农业科技先进”的结果;其次,“生产率高”应该是“机械化水平高”的结果,而“机械化水平高”必须以“人均耕地面积大”为前提,通常“人少地多”的地区,因劳动力不足,才实行机械化生产;同时,“市场广阔”会导致“商品率高”。与东北地区相比,长江三角洲地区在水热条件、市场条件、科技水平上具有优势,但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多地少,而东北地区人少地多。
【答案】 11.C 12.B
二、综合题
13.如果想在下图所示地区布局小麦、乳牛、花卉、养鱼、果园等农业生产,应怎样进行区位选择?为什么?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解答此题需要综合考虑该地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判断时可根据以下几点综合考虑:(1)距离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因此农业生产的成本越高。(2)不同类型的农业,单位面积的产值有很大区别。(3)还应考虑这几种农业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生产所需水量的多少和产品运输的迫切性等问题。
【答案】 A养鱼 A处是水库,适宜养鱼
B果园 B处为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果业
C乳牛 牛奶易变质,应布局在距城镇较近且交通便利的地方
D花卉 花卉的单位面积产值高,花卉需要保鲜且需要大量的水,应布局在有水源且离城镇较近的地方
E小麦 E处为平地,面积大,且有灌溉水源,距城镇较远,地价低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水稻总产量连创新高,“北纬48°以上不能种水稻”的传统定论早已被彻底打破。通过耕作技术、品种选择和高产栽培技术的综合配套使用,黑龙江省在北部地区逊克县、嫩江县、孙吴县进行的水稻高产试验,取得显著成绩,最高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下图为东北地区简图。
材料二 海南火山香米是海南利用本地特有的富锌富硒土壤资源,联手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开发的第一种有机水稻产品,是海南发展精致农业的又一典范。
(1)材料一中显示的水稻种植突破“北纬48°禁区”,说明了何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
A.市场因素 B.政策因素
C.技术因素 D.经济因素
(2)东北与海南相距近30个纬度,可两地都能发展水稻种植业,共同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东北地区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
(4)材料二表明,海南现在也能生产出优质大米,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是农业科技的发展实现了这一目标。第(2)题,水稻生产喜湿喜温,需要充足的光照和热量,尤其需要大量的水分,两地都属于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能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第(3)题,可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三方面来考虑。第(4)题,海南生产优质大米得益于技术的突破和特有的富锌富硒土壤。
【答案】 (1)C
(2)同属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3)自然因素:地形——平原广阔;土壤——黑土广布,土壤肥沃;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人文因素: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水平高,劳动生产率较高;国家政策支持。
(4)技术与土壤(或答本地特有的富锌富硒土壤、科学院提供技术支持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