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课标解读
1.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地关系思想的核心内容及产生的原因。
2.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及特点。
3.能够分析不同人地关系思想指导下人类活动产生的后果。演示结束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地理环境 人定胜天 因地制宜 1.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出现的风神、雨神、雷神等人物,说明了什么?
【提示】 说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非常有限,对大自然中的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充满敬畏。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地理环境的性质 可能论 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 和谐论 主动 可持续发展论 相协调 2.古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与近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有何差异?
【提示】 古代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且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生产生活方式;近代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的性质决定当地人类活动的特征,但不能完全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问题导思】
1.在人类社会早期,为什么人类对人地关系只有肤浅的认识?
【提示】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生产力极为低下,人们主要依靠采集与狩猎为生。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有限,处于被动地适应环境的境地,故对人地关系认识还很肤浅。2.“人定胜天”的人地关系,反映了人类对地理环境认识的倒退,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提示】 这种说法不正确。随着人类驾驭自然能力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人类本身才是社会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反映了人类对地理环境认识的进步。
3.你是怎样理解“天人相关和因地制宜”的人地关系的?
【提示】 人类与地理环境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人类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既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又不能完全听命于自然环境。4.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类型依时间顺序主要有哪些?
【提示】 先是地理环境决定论,而后出现了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等观点,然后随时代发展又出现了和谐论(人地协调论),至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可持续发展论。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经历,可以做到“以史为鉴”,坚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从人类社会早期、农业革命时期、工业文明时期、二战以后四个发展时期,各时期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人类活动特点、产生的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都不同,具体分析如下:(1)图中A表示________,它是决定________时代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
(2)分析影响工业文明时代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变化特征。
(3)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地矛盾最为激化的阶段是________时代。试分析该阶段环境问题突出的主要原因。
(4)环境文明时代人地关系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运用可持续发展原理综合分析人地关系思想的能力。解答该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1)各社会发展阶段影响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各不相同。 (2)各社会发展阶段的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即所占比重最大的为主导因素。工业文明时代,资本是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后期影响力下降;科学技术影响力逐渐加强。(3)人地关系认识由不科学向科学发展,人地关系向人地协调方向发展。工业文明时代,人地矛盾激化。环境文明时代,人类认识到不能再走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道路,必须走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解析】 分析图示可以看出,图中A要素在农业文明时代所占比重最大,在农业文明时代,人类主要利用土地、水、气候等资源,改造自然。在工业文明时代,开始时资本占主导,随后科技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从历史发展看,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增大,出现了许多环境问题,这与人口的激增密切相关。到了环境文明时代,人类追求的是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答案】 (1)土地 农业文明
(2)资本是工业文明早期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时代发展,其影响力不断下降;土地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下降;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逐渐加强,后期成为关键要素;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
(3)工业文明 人口压力巨大;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过度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严重。
(4)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教材P96活动
【点拨】 1.该县的引水工程是“人定胜天”思想的表现;体现了当地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辛、敢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2.引水工程的成功,会使清澈的渠水流进千百年来干涸的土地,使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引水工程能否引起负作用,要根据引水量的大小来判断。只要引水量的大小适中,利用得当,就不会有负作用。但如果引水量太大,就会使邻县出现缺水现象;本县对水资源利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生态问题,如土地的次生盐碱化等。
教材P97活动
【点拨】 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人类社会早期、农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时期和“二战”以后四个阶段。2.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例如, 18世纪以来先后出现的地理环境决定论、适应论和人地协调论等,就反映了近代人类对人地关系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礼记·王制》)、“沃土之民不材,瘠土之民向义”(《国语·鲁语下》)两诗句都体现了我国古代有关人地关系的思想。据此回答1~2题。
1.材料中两句诗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定胜天
C.天人相关论 D.可持续发展论
2.该思想形成于( )
A.人类社会早期 B.“二战”以后
C.农业革命以后 D.20世纪初【解析】 此思想形成于农业革命发生以后,人们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即有什么样的地理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答案】 1.A 2.C3.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人类需要靠不断的迁徙来躲避不利的自然环境的阶段是( )
A.采猎文明时期
B.农业文明时期
C.工业文明时期
D.后工业文明时期
【解析】 在采猎文明时期,人类靠采集和渔猎维持生存,必须不断的迁徙。
【答案】 A4.下列行为或主张蕴含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
A.战天斗地,其乐无穷
B.围湖造田,人进湖退
C.封山育林,定期开禁
D.人多力量大,敢叫日月换新天
【解析】 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社会经济的发展要与人口、资源、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协调。
【答案】 C5.(改造题)16世纪的法国思想家J·博丹认为:北方寒冷,使人们体格强壮而缺少才智;南方炎热,使人们有才智而缺少精力。他的这一主张体现出哪一种人地关系思想
( )
A.人定胜天论 B.地理环境决定论
C.可持续发展论 D.人地协调论
【解析】 据材料可以看出J·博丹主张地理环境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应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
【答案】 B(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
(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人地关系的原理和历史演变。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人类历史演变的过程及其主流的人地关系思想。乙图反映的人地关系明显表现出了人地之间已经不协调,人类大力开发环境资源,环境反过来影响了人类社会,出现了明显的对抗,所以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在丘陵地带广泛修建梯田会使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加剧水土流失。影响人地关系的主要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等对人地关系也有影响。【答案】 (1)农业社会,工业社会。
(2)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加剧,生态系统变得脆弱。
(3)放火烧山,围湖造田。原因:古人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局限性,魏晋以来,大量人口南迁,隋唐时期江南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开发,因过度开垦土地,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合理即可)
(4)社会生产力或生产工具,科学技术,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口数量。课时作业(十四)
一、选择题
1.关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阶段划分正确的是( )
A.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和谐论——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
B.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人定胜天——地理环境决定论——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
C.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
D.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适应论、生态论——可能论——可持续发展论
【解析】 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地理环境决定论——人定胜天——天人相关论和因地制宜,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经历了地理环境决定论——可能论——适应论、生态论——和谐论——可持续发展论。
【答案】 C
2.产生于下图所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 )
①天命决定一切 ②自然主宰人类 ③人定胜天
④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解析】 图中所示阶段为工业社会时期。工业社会早期,人类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不惜一切代价改变自然面貌,开始提出“征服自然”的口号,企图成为自然的主宰。这一时期,人地关系全面呈现出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必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 B
3.促使现代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的动因是( )
A.工业社会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福利
B.人类思想文化的不断飞跃
C.人类较高的生产能力
D.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愈演愈烈
【解析】 随着生产活动的不断深入,产生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多,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从而推动了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答案】 D
森林被大片砍伐,随之而来的是土地荒漠化威胁人类。于是“植树造林”活动蓬勃发展起来了,各地的“防护林”建起来了,“绿色长城”筑起来了。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大自然便赋予了人类一方乐土。据此回答4~5 题。
4.上述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主要是( )
A.人定胜天论的思想 B.人地协调论的思想
C.适应论的思想 D.环境决定论的思想
5.下列活动对材料反映的人地关系有利的是( )
A.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B.围湖造田,扩大耕地
C.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
D.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解析】 第4题,解答本题要深刻理解材料的含义。判断人地关系思想要根据最后一句话“我们给大自然一份礼物”,这份“礼物”就是保护好自然环境,“大自然便赋予了人类一方乐土”,也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第5题,取缔小煤窑、关闭小火电厂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对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答案】 4.B 5.C
阅读分析下面三幅图,回答6~8题。
先民拜虎为神
甲
上世纪人们猎杀老虎
乙
保护老虎 我们在行动
丙
6.甲图中“先民拜虎为神”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A.崇拜自然 B.改造自然
C.征服自然 D.谋求人地协调
7.乙图中人们的行为所导致的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
A.森林遭到破坏 B.自然资源面临枯竭
C.环境污染 D.生物多样性受损
8.丙图中人们的行为目的与下列人们的行为目的一致的是( )
A.进行垃圾分类 B.进行伏季休渔
C.建设水土保持林 D.设立自然保护区
【解析】 第6题,远古时期,人们对老虎产生崇拜,说明敬畏自然,崇拜自然。第7题,人们大规模射杀老虎,反映了人类中心论的思想,其所导致的主要问题是老虎这一物种的濒临灭绝。第8题,保护老虎,就是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与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目的一致;进行垃圾分类,目的是为了减轻环境污染;进行伏季休渔,目的是为了资源的持续利用;建设水土保持林,目的是为了防止水土流失。
【答案】 6.A 7.D 8.D
(2013·盐城高一检测)下图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图”,图中上半部是戈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据此完成9~10题。
9.“狩猎生产图”反映出的人类对自然环境施加的技术手段是( )
A.采集与渔猎 B.耕作与灌溉
C.采矿与冶炼 D.建坝与筑路
10.关于这一时期人地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
A.征服自然,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
B.崇拜自然,对自然既恐惧又依赖
C.改造自然,开发利用土地、水等资源
D.寻求人地协调
【解析】 第9题,我国东汉时期是典型的农业文明时期,人们从事农业活动,因此主要是通过耕作、灌溉、施肥等农业技术手段,获取稳定可靠的食物。第10题,在这一时期,人类已能够通过一定的手段和生产活动改造自然。
【答案】 9.B 10.C
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12.图示该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是( )
①环境决定论 ②人定胜天 ③和谐论 ④可持续发展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第11题,供水系统提供可利用水源,产出有用产品及通过b转化为废水,故b为污水收集;废水通过a可返回区内水体及供水系统,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原则,a为污水处理。第12题,水资源的该利用模式是人类主动谋求与自然地理环境和谐的表现,也是人类社会对人地关系认识深化的体现。
【答案】 11.A 12.B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面两幅漫画,回答问题。
苦难的母亲
大难临头
(1)在当今世界共同关心的人口、资源、能源、粮食、环境五大问题中,漫画“苦难的母亲”主要反映的是__________问题;“大难临头”主要反映的是__________问题。
(2)“大难临头”画面的具体内容是:人类对________资源的________行为,导致土地________问题。
(3)这两幅漫画告诉我们,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人类必须保护自己的居住环境。为此,在资源方面要__________,在人类自身生产方面要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两图重点展示人口问题和环境问题,特别是“大难临头”图,说明人类对森林乱砍滥伐导致环境恶化,出现荒漠化现象。
【答案】 (1)人口 环境
(2)森林 破坏 荒漠化
(3)合理利用和保护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4.读玛雅社会的农业生产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空白框内填上序号:①建筑材料 ②燃料 ③农田 ④水土流失 ⑤文明衰落
(2)从图中可以看出,玛雅文明的农业用地是采用__________的方式形成的,而这种方式在土地生产力下降后至少需要20年,地力才能重新恢复使用。
(3)从图中还得到另一信息,在热带雨林地区,一旦植被遭到破坏,__________就不可避免,这说明在热带雨林__________(填一种外力作用)非常严重。
(4)从中可以看出玛雅文明消失的很重要原因之一是__________的恶化。
【解析】 玛雅文明是中美洲古代文明中心,它的农业用地大多是通过焚烧森林植被来获取的,但由于气候炎热,降水较多,水土流失特别严重,因此新开垦的土地用不了几年,就变得不能耕种了。它们就到另一地方开荒,久而久之,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玛雅文明随之消失。
【答案】 (1)上:①② (可以互换) 中:③ 下:自左向右⑤④
(2)砍伐和焚烧森林植被
(3)水土流失 流水侵蚀
(4)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