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极地地区 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章极地地区 课件(共26张PPT)2022-2023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17 22:2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极地地区
北极
南极
西


西
高纬度弧形经纬网判断方向
北极
南极
北极点前后左右都是南方
南极点前后左右都是北方
南北极的位置特点
纬度位置最高,
跨经度最广







西




A
B
C
D
E
北极地区海陆位置
西


判断字母代表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
A_____洲
B _____洲
C _____洲
D______洋
E _____洋
顺时针
逆时针
北极地区
南极地区
极地辨认方向
经度判断
北极;顺西逆东
南极:顺东逆西
北极点的四周都是
南极点的四周是
南方
北方
科学考察的宝地
20世纪2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先后派出科学考察船或科学考察队,到南极地区进行考察。
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在南极地区建立了150多个科学考察实验站,每年暖季在南极基地上活动的人数达2 000多人。
南极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们进行地质、冰川、海洋、生物、气象、天文等学科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领域广阔的天然实验室。
P98 活动2
对北极地区大规模的科学考察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其规模远远超过南极地区。
北极地区资源丰富。随着这里的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的发现和开采,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也越来越频繁。
◎ 1985年2月14日,我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耸立在南极洲乔治王岛的土地上。
◎ 1989年2月26日,我国首次东南极考察队经过不懈努力,在南极大陆上建立了规模壮观的中山站。
◎ 2004年7月28日,我国北极科学考察站——黄河站,在北冰洋斯瓦尔巴群岛正式落成。
◎ 2009年2月2日,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南极昆仑站正式开站。
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
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图
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
长城站
中山站
昆仑站
想一想: 在图上找出我国的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为什么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2月?
此时是南极夏(暖)季
P98活动1
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
在图上找出我国的黄河站搜集有关材料,简要说明北极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P98活动3
黄河站
二战后,人类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也越来越频繁,开发北极地区的
资源(石油、天然气、煤、铁等)用以面对资源紧张局面,此外,极地考察
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科研能力和综合国力的体现。
我国的极地科学考察
北极熊也叫白熊,是熊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其身躯庞大,体长可达2.5米以上,行走时肩高1.6米,体重可达半吨。北极熊气力和耐力非常惊人,奔跑时速高达60公里,但不能持久。它具有粗壮而又灵便的四肢,尤其是它的前掌,力量巨大,一掌可使人致命。
北极狐
驯鹿
与世界其他鹿种最大的不同有两点:一是雌鹿同雄鹿一样都长着树枝般的角;二是驯鹿像候鸟一样,入冬时节,便开始一群群地往南迁移。早春时节,便开始向北进发,它们常常长途跋涉500公里~700公里,甚至上千里,而且通常是成年的雌鹿充当前锋。
保护南极的动物资源
新华社消息:日本捕鲸船队浩浩荡荡地从南极归来,船队满载着440头被捕杀的鲸停靠在了日本的港口。日本政府每年都要组织捕鲸船队到南极捕鲸,而全然不顾国际社会禁止捕鲸的呼声!
海藻、浮游植物
生物链
减少
增多
增多
环境恶化
中国登上南极大陆第一人
美国国会图书馆里,有一块硕大的大理石纪念碑引人注
目,碑文上记载着一位被称作“登上南极大陆的中国第一人”的旅美中国科学家南极探险科考的事迹,他就是生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的张逢铿博士。
1958年11月17日清6时15分,时年36岁的张逢铿博士,双脚离开飞机的舷梯,踏上南极罗斯湾机场的大地时,世界便聚焦在这双脚印上。
从1958年11月到1960年3月,张逢铿在素有“世界冰极、风极、冷极”之称的南极大陆度过了一段最美好的时光,在此期间他曾穿越南极腹地,一直到达西南极海滨,行程达1000多千米,获取到十分珍贵的科考资料。
1963年2月8日,美国政府为了表彰张逢铿博士对南极大陆探险科考的突出贡献,特将南纬70°44′、西经126°38′的一座南极山峰,命名为“张氏峰”,并颁发政府金质奖章和奖状。从此,南极第一次有了以中国人名命名的山峰。
南极大陆可以说是全世界唯一没有狗的地区。“国际南极
条约组织”出于保护南极环境考虑,1991年在西班牙马德里发
布南极禁狗令:“狗不宜再引进南极大陆和冰架,南极区域所
有的狗都要在1994年4月前离开。”遵照禁令,当时各国南极
考察队员都依依不舍地送走犬只,与向带来欢乐和情感慰藉的
爱犬们说再见,送它们离开南极。所有的犬只于1994年初就全
部撤离南极地区。此后驻扎在南极的各国考察研究队伍就没有
任何的犬只陪伴。
在南极发展研究探勘史上,用狗拉雪橇替代人力,狗在南
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著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狗的
作用大大降低,只剩下当人类宠物的功能。
到目前为止,世界所有的相关国家都遵守禁令,做到南极
无狗的要求。
南极无狗
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
1911年12月14日,挪威著名极地探险家罗阿德·阿蒙森历尽艰辛,闯过难关,终于成为人类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人。
阿蒙森从小喜欢滑雪旅行和探险,他是世界西北航道的征服者,曾经3次率探险队深入到北极地区。1897年,他在比利时探险队的航船上担任大副,第一次参加了南极探险活动。1909年,当他正在“先锋”号船上制订征服北极点的计划时,获悉美国探险家罗伯特·皮尔里已捷足先登,他便毅然决定放弃北极之行的计划,改变方向朝南极点进发。
1910年8月9日,阿蒙森和他的同伴们乘探险船“费拉姆”号从挪威启航。他在途中获悉,英国海军军官斯科特组织的南极探险队,也是以南极点为目标,早在两个月前就出发了。这对阿蒙森来说,是一个不是挑战的挑战,他决心夺取首登南极点的桂冠。
经过4个多月的艰难航行,“费拉姆”号穿过南极圈,进入浮冰区,于1911年1月4日到达攀登南极点的出发基地――鲸湾。阿蒙森在此进行了10个月的充分准备,于10月19日率领5名探险队员从基地出发,开始了远征南极点的艰苦行程。前半部分大约六七百千米的路程,他们乘狗拉雪橇和踏滑雪板前进。后半部分路程主要是爬坡越岭,尽管遇到许多高山、深谷、冰裂缝等险阻,但由于事先准备充分,加上天公作美,他们仍以每天30千米的速度前进。结果仅用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于12月14日胜利抵达南极点。阿蒙森激动的心情简直难以言表。他们互相欢呼拥抱,庆贺胜利,并把一面挪威国旗插在南极点上。他们在南极点设立了一个名为“极点之家”的营地,进行了连续24小时的太阳观测,测算出南极点的精确位置,并在点上叠起一堆石头,插上雪橇作标记,还在
南极点的边上搭起一顶帐篷。阿蒙森深信斯科特很快就能到达南极点,而自己的归途又是相当艰难的,任何意外都有可能发生。于是,他便在帐篷里留下了分别写给斯科特和挪威哈康国王的两封信。阿蒙森这样做的用意在于,万一自己在回归途中遇到不幸,斯科特就可以向挪威国王报告他们胜利到达南极点的喜讯。
阿蒙森在南极点上停留了3天。12月18日,他们带着两架雪橇和18只狗,踏上了返回鲸湾基地的旅途。1912年1月30日,他们再乘“费拉姆”号离开南极洲,于3月初抵达澳大利亚的霍巴特港。
阿蒙森伟大的南极点之行,轰动了整个世界,人们为他所取得的成就欢呼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