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第4章 第3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第4章 第3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30 16:42:23

文档简介

课件55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必由之路 人口增长 自然资源 自净能力 合理开发 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1992 环境与发展 1.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加迫切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由于我国每年新增人口绝对数较大,人口整体素质较低,生产技术、工艺水平落后等,使我国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因此,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加迫切。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 生态可持续 自身发展 发展 资源和生态环境 生存和发展 经济 社会经济发展 代际 环境保护 安全 健康而富裕 平等发展 环境 2.为什么在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
【提示】 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落后,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解决贫富悬殊、人口激增、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最终摆脱贫穷、愚昧和落后。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分析 【问题导思】 
1.目前人类社会面临的哪些问题促使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提示】 资源枯竭、生态失调和环境恶化等问题。 2.《21世纪议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提示】 第一部分,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二部分,资源保护与管理。
第三部分,加强社会群体的作用。
第四部分,实施手段。
3.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纲领是什么?
【提示】 《中国21世纪议程》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人口国家,在目前以经济发展为重要任务的阶段,面临更多的压力,更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必然性分析如下:(2)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进入Ⅱ阶段后有所转变,其原因是(  )
①增加环保投入 ②科学技术进步 ③工业发展速度增快 ④产业结构调整 ⑤城市化水平不断降低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3)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真正实现了经济可持续、生态可持续、社会可持续的阶段是(  )
A.Ⅰ阶段以前 B.Ⅰ→Ⅱ阶段
C.Ⅱ→Ⅲ阶段 D.进入Ⅲ阶段后【思路点拨】 解答该题必须正确的分析图中三条曲线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并结合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历史准确的确定Ⅰ、Ⅱ、Ⅲ分别对应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从Ⅰ至Ⅱ阶段环境污染程度迅速增大且超过了自然环境容量,表明其工业利用的资源较多,排放的废弃物较多,四个选项中钢铁工业最符合。第(2)题,进入Ⅱ阶段后,由于发达国家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吸收了教训开始增加环境保护的投入,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加上科学技术的进步,这些国家的环境污染水平开始下降。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Ⅲ阶段以后环境污染程度逐渐降低,且低于自然环境容量,人地关系协调发展。
【答案】 (1)B (2)B (3)D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问题导思】 
1.可持续发展中“发展”的涵义主要是指经济发展吗?
【提法】 不是。可持续发展中“发展”的内涵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包括生态发展和社会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可持续发展。2.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停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提示】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可持续发展不排斥对环境的开发利用,仍然重在发展,所不同的是,可持续发展强调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要与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相协调,要注重质量,其开发利用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可持续发展首先体现在人们的观念转变,具体表现如下所示:2.可持续发展的构成
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经济、生态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这三个系统都是在人的管理调控下进行的。三者间的关系如下:(2)可持续发展要求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及电能的应用,以下不属于清洁能源的是(  )
A.石油 B.天然气
C.水电 D.太阳能
(3)可持续发展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思路点拨】 解答本题关键抓住以下几点:
(1)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2)可持续发展包含发展的观念、公平的观念、环境的观念和权利的观念;
(3)可持续发展重在“可持续”,注重区际之间、代际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公平。【解析】 认真仔细的分析图中显示的五大要点,尤其是图中的文字信息,可以确定每一要点反映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发展援助”反映了公平的观念、权利的观念,“环境保护”、“清洁水源”和“绿色贸易”都主要反映了环境的观念,“能源开发”主要反映了发展的观念、环境的观念。
【答案】 (1)发展的观念 环境的观念 权利的观念
(2)A
(3)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教材P98活动
【点拨】 图中所列14种重要资源的预期寿命,若不考虑消费水平的增长,将有9种资源在100 年内耗竭;若考虑消费水平的提高,假设按指数增长,则14种资源在100年内将全部消耗殆尽,显示了资源问题的严重性。 矿产资源是有限的、不可再生的,对其利用的过程就是资源耗竭的过程。因此,对矿产资源要努力做到有效利用,节约使用,并不断提高矿产资源的再循环使用率。这样不仅可以延缓矿产资源耗竭的时间,还可以减轻采矿、冶金工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教材P100活动
【点拨】 ①体现了环境的观念、发展的观念。
②体现了公平的观念、权利的观念。
③体现了发展的观念。
④体现了公平的观念。
⑤体现了环境的观念。教材P101活动
【点拨】 本活动主要是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生产方式,让我们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特点。人类不同的生产方式可能对环境造成不同的后果,一种是由于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另一种是通过合理的开发利用,形成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答案】 1.上述两种生产致富的方式,第一种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第二种是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方式。因为第一种生产方式在发展经济时未充分考虑环境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观念;第二种生产方式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获得了经济和生态的双重效益,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产方式。
2.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1.下列说法符合可持续发展含义的是(  )
A.今天的资源使用不应减少今天的收入
B.在环境允许的范围内,应给现在和将来社会上所有人提供充足的生活保障
C.为了避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现代人应该减少和节制需求
D.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所提供服务的前提下,使经济的净利润增加到最大限度【解析】 按照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是指应兼顾当代和后代人的需求。该题中A、D选项单纯考虑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不考虑对后代人满足需求的损害。选项C没有考虑当代人的发展需求。
【答案】 BB.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②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③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④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C.①人口增长速度适中 ②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③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D.①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②人类社会不断发展
③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 ④人口增长速度适中【解析】 生产规模适当的前提是人口数量适中,其结果是人类的需求与环境承载量相适应;人类生产活动要符合自然规律必然要能认识自然规律,这需要人有较高的素质, 这样就能实现人类社会的良性发展。
【答案】 B3.图中漫天乱飞的塑料袋除造成污染外,制造它还需要消耗资源,主要体现在(  )
A.清洗需要大量水
B.制造时需要大量石油
C.燃烧消耗氧气
D.掩埋占用大量农田4.目前,我国已在许多的消费场所禁止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其主要的目的包括(  )
①减轻“白色污染” ②节约资源 ③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④促进高消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第3题,塑料袋的生产原料来源于石油。第4题,禁止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不仅能减少公众对环境的“白色污染”,节约资源,还能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答案】 3.B 4.A【解析】 A图:低碳经济是首选,体现了发展的观念。B图:环境影响评价成为控制污染项目上马的“调节器”,体现了环境的观念。C图:全球气候变暖正在挤压我们的生存空间,体现了公平的观念。D图:让群众喝上放心的水,体现了权利的观念。
【答案】 C【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可持续发展区域空间分布规律为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状态到较差状态。第(2)题,M地区为我国经济较发达的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经济发展中资源、能源不足。第(3)题,N地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极为脆弱。第(4)题,可从教材中获得。【答案】 (1)从沿海向内陆,可持续发展状况从良好状态到较差状态
(2)环境污染严重 资源、能源不足
(3)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土地荒漠化严重、生态脆弱
(4)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课时作业(十五)
一、选择题
1.下图是21世纪世界人口、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变化趋势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B曲线不是世界人口的变化趋势
B.A曲线表示自然资源增加的变化趋势
C.B曲线表示21世纪初环境污染严重,但到了中叶有所好转
D.C曲线表示世界人口不断减少
【解析】 自然资源特别是非可再生资源数量不会存在上升趋势。环境污染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减轻。人口增长速度虽然放慢,但由于人口基数太大,人口数量不会在2000年后减少。
【答案】 A
2.(2013·广州高一检测)下图中先儒之言较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什么观念
(  )
A.发展的观念 B.公平的观念
C.环境的观念 D.权利的观念
【解析】 先儒之言有利于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体现了公平的观念。
【答案】 B
《中国21世纪议程》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框架,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城市环境恶化 B.酸雨
C.水土流失 D.地震频发
4.我国要实施可持续发展就应该(  )
A.把发展放在第一位
B.放慢发展速度
C.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多进口自然资源
【解析】 第3题,A、B选项都属于环境污染。地震是自然灾害,并不是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第4题,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贫穷、愚昧和落后。
【答案】 3.C 4.A
读某区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回答5~6题。
5.图中明显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
①大气污染 ②水污染 ③酸雨 ④水土流失 ⑤气候变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6.图中现象的存在,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观念(  )
①权利 ②发展 ③公平 ④环境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5题,图中所示现象表现出大气污染、水污染、酸雨、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环境问题,气候变暖在图中则没有明显出现。第6题,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中,发展的观念强调经济的增长;公平的观念强调当代人的发展应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环境的观念强调环境保护;权利的观念强调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
【答案】 5.A 6.A
据报道,随着地球高山上的温度变得越来越高,植物种群踏上了漫长的“搬家”之路——平均每10年向上转移10米。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现象中,与植物种群“搬家”相似的是(  )
A.许多海洋鱼类选择游向更深更冷的水域
B.我国有组织地向西北移民
C.青藏高原的冻土变化加剧,冻土层温度下降,厚度增加
D.巴西的房屋建在巴西高原上
8.为抑制类似现象的发生,人类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科学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 B.禁止使用化石能源
C.控制人口数量 D.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
【解析】 由题中信息可判断,该现象是由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是主要原因,它可造成海水温度升高等一系列后果,但禁止使用是不科学的。
【答案】 7.A 8.B
有人把发展中国家为了扩大出口,不计环境成本,低价出售资源产品的行为称为“环境倾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9~10题。
9.要从根本上扭转这种不合理的现象,下列选项最适当的是(  )
A.发展中国家实施产业结构升级
B.发达国家不需要对此承担责任
C.增加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顺差
D.国际贸易中要大幅度提高资源价格
10.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更是把污染严重的企业建在了发展中国家,这种行为直接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①发展的观念 ②公平的观念 ③环境的观念 ④权利的观念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第9题,要解决这种“为了扩大出口,不计环境成本,低价出售资源产品的行为”,首先需要改变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出口资源。第10题,化工厂排放的废弃物将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造成污染,对发展中国家人民的健康造成危害,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的观念和权利的观念。
【答案】 9.A 10.B
绿色电力是利用特定的发电设备将可再生的能源转化为电能。具有环保效益的绿色电力因为其价格比火电贵而没能得到充分发展。据此回答11~12题。
11.下列电能中,属于绿色电力的是(  )
A.生物能汽化发电、核能
B.风能、生物燃烧发电
C.潮汐能、地热能发电
D.核能、火电
12.目前,我国绿色电力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是(  )
A.绿色电力的资源不足
B.绿色电力的价格高
C.没有绿色电力的市场
D.技术难题尚未解决
【解析】 绿色电力是指来自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绿色电力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消耗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因而不会产生或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排放物。绿色电力有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潮汐能、地热能发电、生物汽化发电和小水电等几种。绿色电力因为其价格比火电贵而没能得到充分发展。
【答案】 11.C 12.B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其丰富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了一个复合系统,如下图所示:
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
(1)图中三个子系统分别通过①物质产品、资金等,②生活废弃物,③环境资源,④生产废弃物,⑤劳力、科技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请依据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对应选出A~C′所表示的内容:(填数码代号)
A__________; B__________;C__________;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在该系统中,__________是基础;__________是条件;__________是目的。
(3)下列人类活动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意义的是(  )
A.20世纪30年代美国开垦中西部大草原,引起“黑风暴”
B.发展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C.在长江河床大力挖沙出售,既有经济效益,又疏浚了河道
D.我国中西部一些地区实施“退耕还林”
(4)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  )
A.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B.人类尽可能地索取自然资源
C.人类不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
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提供服务
【解析】 A~C′的含义由图中社会系统和生态系统中的备注内容可以推出。在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它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它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增长数量,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它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可持续发展这一复合系统的核心是通过人的管理调控,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共处。
【答案】 (1)A:③ B:③ C:⑤ A′:④ B′:② C′:①
(2)生态持续发展 经济持续发展 社会持续发展
(3)D (4)A
14.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孕育出备受瞩目的“巴厘岛路线图”。该路线图第一项第一款指出,依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考虑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其他相关因素,与会各方同意长期合作、共同行动,把“减排温室气体”作为全球长期目标。但从墨西哥坎昆世界气候大会到南非德班气候大会,世界各国多轮的谈判,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并没有完全实现“巴厘岛路线图”的目的。
(1)材料中“巴厘岛路线图”第一项第一款指出的内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原则,该原则的主要内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改善和维护世界环境的“战斗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使命是相同的,但责任是“有区别的”,这主要考虑了发展中国家的(  )
A.发展需求 B.环保意识
C.技术水平 D.人口素质
(3)在应对气候变化上国际社会如何加强合作?
【解析】 本题考查读材料获取和解读信息、阐释地理事象的能力。第(1)题,结合教材内容回答。第(2)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强调各国在参与环境问题治理中有共同的责任,但因各国的经济水平和发展压力不同,因此担负的责任有所区别。第(3)题,主要从严格履行会议确定的减排目标、加强技术交流与合作、增加资金投入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共同性 全球必须采取共同的行动,加强合作
(2)A
(3)发达国家应该严格履行会议确定的减排目标,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自身能力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国际社会要增加资金投入,扩大信息交流,加强节能、环保、低碳能源等方面的研究和合作,加强节能技术的推广和利用;发达国家应积极为发展中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提供技术、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