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综合检测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2013·北京西城区会考模拟)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1~2题。
1.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符合(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现状是( )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B.青壮年劳动力过剩
C.人口素质偏低 D.城市人口比重较低
【解析】 目前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已经很低,出生率和死亡率也都较低,故应与③模式相符合;从图中看模式④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值,说明属于发达国家,人口的老龄化比较严重。
【答案】 1.C 2.A
(2011·江苏学业水平)陕西省北部白于山区39.2万人因干旱缺水和水质差而陷入贫困。2011年陕西省政府决定将他们搬迁到城镇周边,中心村附近或其他城市。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白于山区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资源 B.科学技术
C.消费水平 D.开放程度
4.促成此次人口迁移的直接原因是( )
A.矿产枯竭 B.经济落后
C.政策扶持 D.教育需求
【解析】 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白于山区干旱缺水,水质差,可见影响其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是自然资源。第4题,此次人口迁移可谓是环境移民,由于政府的支持才得以进行。
【答案】 3.A 4.C
下图是某地区人口数量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地区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
A.人口素质低 B.人口老龄化
C.就业压力大 D.人口增长快
6.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亚洲某国家,突出的资源环境问题是( )
A.大气污染 B.能源短缺
C.水土流失 D.淡水匮乏
【解析】 第5题,截至2010年,该地区人口总数达到约600万人,而65岁及以上的达到约150万,占总人口的25%,出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第6题,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干的关键词“与俄罗斯相比”、“属于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资源环境问题”等关键词。俄罗斯能源资源丰富,是世界上资源能够自给的国家之一。通过上题分析,图示人口再生产类型应为现代型,亚洲为人口增长现代型的国家有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这些国家与俄罗斯相比,共同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是能源短缺。
【答案】 5.B 6.B
读某城市规模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图代表的城市所属的国家可能是( )
A.日本 B.美国
C.印度 D.英国
8.该图反映了该市( )
A.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B.许多人口和企业从市区迁往郊区,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C.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发展缓慢
D.城市核心区规模减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解析】 由图可知,该城市核心区面积小且增长缓慢,而城乡过渡带面积大且1980年以后增长迅速,说明大量人口和企业从城市核心区迁往了城乡过渡带,促进了郊区的发展,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应为发展中国家的城市,而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答案】 7.C 8.B
读我国南方某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例中的数码分别代表( )
A.①—居住用地、②—工业用地、③—绿化用地、④—仓储用地
B.①—绿化用地、②—居住用地、③—工业用地、④—仓储用地
C.①—居住用地、②—仓储用地、③—绿化用地、④—工业用地
D.①—工业用地、②—绿化用地、③—仓储用地、④—居住用地
10.甲、乙、丙、丁四地中,适合开发高级住宅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9题,该城市中,①占地面积最广,应为居住用地;②分布在城市的外缘,并沿铁路、公路、河流等交通干线分布,应为工业用地;③靠近居住区分布,应为绿化用地;④靠近工业区和主要交通干线,应为仓储用地。第10题,丁地位于城市外缘,附近有绿化用地和湖泊,环境优美,适合开发高级住宅区。
【答案】 9.A 10.D
(2011·浙江学业水平测试)下图为我国某省部分区域农业发展格局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皖南山区特色农业区盛产的农产品主要有( )
①茶叶 ②柑橘 ③香蕉 ④甜菜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与大别山特色农业区相比,沿江平原农业区发展农业生产有利的社会经济条件有( )
A.环境优美 B.水源充足
C.交通便捷 D.气候适宜
【解析】 第11题,读图可知,皖南山区特色农业区位于长江以南,属于亚热带气候区,盛产茶叶、柑橘。香蕉属于热带作物,甜菜生长于北方地区。第12题,大别山特色农业区位于大别山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沿江平原农业区地形平坦,加之有长江水运,交通便捷。
【答案】 11.A 12.C
(2013·武汉高二检测)读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3~14题。
各州棉花产量比例
澳大利亚棉区地图
13.图示农作物主产区的气候类型是( )
A.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14.图示产棉最多的州,其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
A.水稻种植业 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河谷农业
【解析】 第13题,图示农作物的主产区是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两州,当地的气候类型是热带草原气候。第14题,图中产棉最多的新南威尔士州南部的维多利亚州是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的主产区。
【答案】 13.C 14.B
下图为“某企业集团可能建厂的地点与产品成本分析图。”据此回答15~16题。
15.如果该集团建设有色金属冶炼厂,从经济效益看,最好建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16.如果该企业集团吸引了外商投资,在乙地适宜发展的工业部门有( )
①时装公司 ②软件开发公司 ③有色金属冶炼厂 ④移动通信器材厂 ⑤普通制鞋厂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
【解析】 第15题,有色金属冶炼厂属于动力导向型工业,在各投入要素当中,能源投入比重大,从经济成本考虑,应靠近能源产地,也就是能源成本低的地区。第16题,乙地工资水平最高,说明劳动力素质较高,适宜发展高新技术工业。
【答案】 15.A 16.B
(2013·广州高一检测)读株洲市略图,回答17~18题。
17.从城市略图中可以看出( )
A.城市的空间形态主要沿铁路延伸
B.城市的空间形态沿垂直于铁路延伸的方向延伸
C.城市的空间形态主要受地形的影响
D.城市的空间形态主要沿河流延伸
18.株洲市城市空间形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环境发生了改变
B.交通方式和线路发生了变化
C.国家城市发展的政策发生改变
D.当地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解析】 读图可知,1949年之前城市主要沿河流分布;现有的城区主要沿铁路发展延伸。
【答案】 17.A 18.B
下图为循环经济模式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
①东北大豆和小麦间作 ②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识的产品 ③我国农耕区谷物种植和家畜饲养 ④城市垃圾用于焚烧发电、集中填埋 ⑤北京留民营村的生产模式 ⑥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 ⑦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⑧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
A.①③④⑤⑧ B.②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⑦ D.②⑤⑥⑦⑧
20.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正确的是( )
A.提供新资源 B.产生新的废弃物
C.减少污染 D.节约资源
【解析】 第19题,“循环经济”的特点是资源输入减量化且资源再利用、综合效益突出,实现良性循环,在农业上表现为生态农业,在工业上表现为清洁生产。城市垃圾集中填埋可能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等,且不能体现“循环经济”。第20题,图中显示a过程是废弃物经处理后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减少了污染。
【答案】 19.D 20.C
二、综合题(共50分)
21.(2013·湛江高一检测)读上海浦东新区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若干功能区,其最基本的功能区是_________区、__________区和__________ 区。
(2)根据城市功能分区原理,选择图中的序号填在横线上。金融贸易区应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大规模工业企业应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
(3)随着浦东新区的发展,上海城市规模越来越大,城市的这种发展过程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城市发展过程可能给社会生活和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第(1)题,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第(2)题,金融贸易属于中心商务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位于城市中心。第(3)题,考查城市化的内涵及城市化产生的问题。
【答案】 (1)商业 住宅 工业
(2)⑤ ①
(3)城市化 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答任意两点即可)
22.自然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重要,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使不同地域农业生产差异显著。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2分)
图3
(1)造成A、B、C三地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原因是什么?造成A、B、C三地与D地农业生产地域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
(2)A、B为种植业,G为畜牧业,F为绿洲农业。形成这种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E处农业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业,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4)在G处可否大规模开垦土地,发展种植业?请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三地农业生产差别最大的是作物熟制,这与它们的纬度位置有关;D地位于横断山区,光热的垂直分异明显。第(2)题,G地植被为温带草原,农业类型为畜牧业;这四种农业分布的差异反映了水分条件的差异。第(3)题,E位于青藏高原,热量不足,为高寒气候区,农业类型为畜牧业。第(4)题,G地为半干旱气候区,降水少,大力发展种植业将导致植被破坏,土地荒漠化。
【答案】 (1)A、B、C三地由于纬度不同,导致光、热、水分条件不同;D地与A、B、C三地海拔高度的差异,导致水热条件不同。
(2)水分条件的差异。
(3)畜牧 地势高,气温低,为高寒草原植被。
(4)否。该地区年降水量稀少,大规模开垦土地发展种植业,会使土地肥力下降,最终造成土地荒漠化。
23.北部湾经济圈包括广西、广东、海南沿北部湾地区,是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沿海经济圈后的又一沿海区域经济区。读北部湾经济区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据图分析北部湾经济圈的区位优势。
位置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优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海南岛建设一座大型钢铁厂,仅从全年盛行风向角度考虑,该钢铁厂布局的最佳区位选择应是( )
(3)南宁重点规划发展铝加工产业,试分析该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解析】 第(1)题,北部湾经济圈的位置优势,从图中可判读:临海,紧邻东南亚,是大西南出海通道,并与发达的珠三角相邻。交通优势:海陆交通便利,港口优良,铁路、公路、航空等与内地、珠三角、东南亚等地相通。第(2)题,海南岛夏季为东南季风,冬季为东北季风,严重污染大气的重工业应分布在偏西部,D最合理。第(3)题,铝加工产业需要充足的原料;便利的交通;铝矿冶金需丰富的能源;该区域矿产、水能资源丰富,廉价而便利;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大,农业为工业提供充足的副食品和原料。
【答案】 (1)位置优势:临近海洋,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邻近港澳,是我国西南、中南等地区的出海大通道。
交通优势:多优良港口,海岸线长,临近印度洋-太平洋航线;有多条铁路与内地、珠三角、东南亚各国相通。
(2)D
(3)铝矿资源丰富;水能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基础较好等。
24.2009年8月1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召开,论坛指出我国存在着一系列严重的生态问题,对经济社会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解决我国生态问题关键在生态文明观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①地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地区沙漠化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防止沙化,我国正在这些沙漠化严重的地区建设的巨大的生态工程是________________。
(3)③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④地区出现酸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治理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上述地区出现的问题说明了我国面临着深刻的____________。从一定程度上说这一问题的产生是由于我国面临庞大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所造成,这些都是促进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原因。
【解析】 由于我国面临着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短缺和深刻的环境危机,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我国的发展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本题以我国面临的环境危机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我国各地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治理措施的认识和对可持续发展重大措施的了解,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答案】 (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2)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使植被遭到破坏 三北防护林
(3)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对地面的侵蚀作用强烈 植树种草
(4)该地区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达,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造成酸雨危害 综合治理,回收利用或减少酸性气体排放量
(5)环境危机 人口压力 资源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