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8 00:4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中国近代史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目标导航
标准解读
学习要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学习提示:理解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学习延伸:初步了解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
知识结构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194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的成立大会上,周恩来说:“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我国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提出背景:
①新中国成立,结束百年屈辱外交;
(1)国内:
②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②我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2日,中国和苏联建交。苏联是第一个承认并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图为当年10月16日苏首任驻华大使罗申(前排右六)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后合影。
1949年12月16日-1950年2月17日,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对苏联进行访问。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相关史事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为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1950年,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这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在莫斯科举行
美国等帝国主义对中国敌视、孤立、封锁、禁运。
(2)国际:
材料2:“艾森豪威尔(1953-1961年美国总统)发出同样的警告,说只要不伤及平民,他认为美国没有理由(对中国)不使用核武器……”
——基辛格《论中国》
材料1:“那些有助于增强共产党国家(中国等国)的经济和军事潜力而有损于美国国家安全的出口都予以拒绝”
——《美国1949年出口管制法》
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三大方针:
另起炉灶
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
——改变半殖民地外交,另建平等新外交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在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残余势力之后,再请客人进来,以免敌人捣乱。
——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一边倒”
“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就是联合苏联、联合各人民民主国家,联合各国无产阶级结成国际统一战线。
——使新中国不至于孤立无援
2、提出概况:
(1)提出: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首次提出
(2)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发展:
1954年中印、中缅联合声明以其指导两国关系
周恩来与印度总理尼赫鲁进行交谈
周恩来会晤缅甸总理吴努
相关史事
1954年6月,周恩来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受到印度总理尼赫鲁的热烈欢迎。尼赫鲁看到中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赢得很高的国际威望,对中国既敬佩,又担心。对此,周恩来有针对性地阐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尼赫鲁十分赞同周恩来的看法,欣然与周恩来发表联合声明。
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
材料研读
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谈谈它对推动国际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它为实行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提供了交往和沟通的基础,有利于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能够推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3、意义:
①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②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1、背景:
亚非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
(1)国际:
新中国积极发展与亚非国家友好关系。
(2)国内:
相关史事
万隆会议召开前夕,中国代表团部分成员乘坐印度国际航空公司“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由香港前往印度尼西亚。台湾特务机关阴谋刺杀周恩来,在飞机上安置了炸弹,致使飞机中途爆炸坠毁,十余人遇难。周恩来因行程有变,未搭乘此飞机,幸免于难。中国代表团并没有被这一破坏活动吓倒,仍然参加了这次会议。
2、万隆会议:
(1)时间地点:
1955年 印尼万隆
(2)地位: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3)外来破坏:
受帝国主义国家挑拨→攻击共产主义
(4)中国智慧:
求同存异
……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起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求同存异
①求同:都受到殖民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都争取
和平和发展民族经济;
……我们共产党人从不讳言,我们相信共产主义和认为社会主义制度是好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求同和团结。
②存异: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制度不同。
3、影响:
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知识拓展
1954年4月至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了在日内瓦召开的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会上进行了积极的外交努力。会议最终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从而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巩固了中国南部边界的安全。在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周恩来和日内瓦会议
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
思考探究
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对比,变化是什么?为什么有变化?给我们什么启示?
变化:屈辱外交→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原因:国力弱、主权不独立→综合国力强、民族独立
启示:弱国无外交;提高综合国力;灵活政策;外交家努力。
新中国成立初期取得辉煌外交成就的原因
新中国的成立,独立自主;
1
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威望的提高;
2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
新中国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4
我国卓越的外交家的努力。
5
夯实基础
1.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不学他们”突出表现在( )
A.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B.建立联合反霸统一战线
C.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倒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拒绝向晚清、北洋政府和国民党政府等学习,决不“跪在地上办外交”的突出表现是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建立联合反霸统一战线的内容,排除B项;“一边倒”是要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夯实基础
2.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大家庭”“集团政治”等国际关系准则会带来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各国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原则,它概括了新型国家关系的本质,进一步提倡了民主与平等的原则,推进了国际关系民主化,A项正确。中苏两国开创友好局面是在1950年,排除B项;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上海合作组织建立于2001年,排除D项。故选A项。
夯实基础
3.2023年3月10日,在中国斡旋下,沙特和伊朗恢复外交关系,一些媒体用“世纪和解”“中东巨变”来形容其意义。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又一次灵活运用,该方针是周恩来总理在哪次国际会议提出来的( )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万隆会议 D.日内瓦会议
【答案】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在印尼召开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C项正确;开罗会议在1943年由中国、英国、美国在埃及开罗召开,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排除A项;雅尔塔会议是二战后期召开的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排除B项;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的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国际会议,排除D项。故选C项。
夯实基础
4.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 “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答案】D【详解】1954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讨论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这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周恩来总理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D项正确;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不是当时中国 “必须走出去”的主要战略意义,排除A项;当时中国还没有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没有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排除B项;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C项。故选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