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中国近代史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
目标导航
标准解读
学习要点:中国重返联合国;全方位外交。
学习提示:理解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学习延伸:初步了解当代中国的国际地位。
知识结构
二、中美、中日建交
三、全方位外交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70年代外交关系突破的基础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周恩来和陈毅访问埃及
一同修筑坦赞铁路
周恩来访问阿尔巴尼亚
切·格瓦拉访问中国
1966年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①1945年联合国成立,中国是创始国兼常任理事国;
②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等操纵下,台湾当局占据联合国席位。
顾维钧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董必武参会与签字
2、概况: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材料:第26届联合国大会,对阿尔巴尼亚等23国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进行了表决。10月25日,大会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压倒多数,通过了阿等国的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并立即将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相关史事
1971年10月25日,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国提出的关于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进行表决。当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结果出来时,会场上沸腾了。很多国家的代表欢呼、鼓掌、拥抱,向中国表示祝贺,有的非洲代表高兴得跳起舞来。11月15日,乔冠华率中国代表团参加第26届联合国大会,受到热烈欢迎。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的提案通过后,多国代表欢呼庆祝。
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
台湾代表面色凌重
各国欢腾向中国祝贺
美国工人赶制五星红旗
中国国旗在联合国总部升起
1971年11月《时代周刊》封面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The Chinese are coming)
4、意义: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联合国规定在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时各国的军队着本国军队的制服,佩戴本国的军衔标志,左臂佩戴本国的国旗,右臂佩戴联合国旗。为了方便识别是维和部队,各国部队均头戴蓝色的头盔,头盔上有联合国标志和英文的UN。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性的称维和部队为蓝盔部队。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问题思考
我国为什么能够在20世纪70年代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01
美国霸权地位削弱,
02
大批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03
中国正确的外交政策。
04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二、中美、中日建交
1、中美建交:
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1)背景:
(2)初步接触:
1971年“乒乓外交”打开了中美友好往来闸门
庄则栋向科恩赠送杭州织锦
1971.4中美乒乓球友谊比赛
相关史事:美国总统尼克松在一份对外报告中说,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此时,美国再也不能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了。中国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的表示,作出了积极的反应。1971年,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代表团访问中国。“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
中美外交活化石——基辛格
(3)建交三大步:
①第一步:1971年7月,基辛格访华;
②第二步:1972年,尼克松访华访华,签署《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正常化;
③第三步: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
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周恩来对尼克松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与我握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
二、中美、中日建交
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
(4)影响:
①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与世界各国建交又一次高潮;
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③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中日关系的发展在国际上带来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1971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有15个,1972年达到了18个,加拿大、意大利、奥地利、比利时、联邦德国、英国等国先后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中美、中日建交
2、中日建交: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接见田中角荣
赠送楚辞
三、全方位外交
1、外交政策:
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表现:
①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周边、发展中、大国)
②反对霸权主义,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③积极拓展多边外交;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3、外交布局: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4、外交成果:
①截至2019年9月,中国已与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建交,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②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信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5、影响:
知识拓展
亚太经合组织的英文全称是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是英文缩写。它成立于1989年,是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经济合作机制。中国于1991年加入后,积极参与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
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美国总统布什、俄罗斯总统普京等19位领导人出席,江泽民主席发表了讲话。这是一次大规模、高规格的多边外交活动。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北京成功举行。习近平主席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各成员领导人围绕“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主题深入交换意见,达成广泛共识。这次会议是亚太合作进入历史新阶段的一次重要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
亚太经合组织
夯实基础
1.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显著成就,如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些成就说明( )
A.我国彻底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B.20世纪70年代我国已是世界强国
C.改革开放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D.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尼克松访华、中日建交、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些成就”等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提高,D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成就并不能说明我国与西方国家的矛盾彻底消除了,排除A项;20世纪70年代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并非世界强国,排除B项;材料与中国外交有关系,与我国经济发展、改革开放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夯实基础
2.2023年在美国孟菲斯动物园的大熊猫丫丫的回国之路引起众人关注,不禁让人想起1972年4月我国政府首次赠送美国的两只熊猫“玲玲”和“兴兴”,中美“熊猫外交”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下列促成“玲玲”和“兴兴”赴美的直接因素是( )
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美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 玲玲和兴兴在华盛顿动物园
【答案】D 【详解】根据材料,不禁让人想起1972年4月我国政府首次赠送美国的两只熊猫“玲玲”和“兴兴”,结合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符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D项正确;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排除A项;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排除B项;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排除C项。故选D项。
夯实基础
3.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时期外交成就的是( )
A.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答案】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积极拓展多边外交,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D项正确;1955年,在亚非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排除A项;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项;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排除C项。故选D项。
夯实基础
4.在总结新中国外交历程时,人们曾以“一边倒”“反两霸”“大三角”“一大片”等生动语言提炼着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变化:十八大以来,在国际舞台上我们听到的标志性的“新声音”是
A.坚持独立自主 B.人类命运共同体
C.反对霸权主义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3 年,中国首次向国际社会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十八大以来,在国际舞台上我们听到的标志性的“新声音”,B项正确;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反对霸权主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坚持的外交方针或原则,而非十八大以后提出的,排除ACD 项。故选B项。
中国近代史
谢 谢!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