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5-18 06:3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佳一中2022-2023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地理试题
说明:本试题分第Ⅰ春(客观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春,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 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44小题,每小题1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反映2020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完成1~2题。
1.图示各稻谷供需结余区域( )
A.具有明确的边界 B.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C.按自然指标划分 D.内部特征完全一致
2.与黑龙江省相比,湖南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
A.人均耕地多 B.复种指数高 C.淡水资源丰富 D.机械化水平高
《孟子·滕文公》记载:“周公相式王……灭国者五十,驱虎、豹、犀、象而远之。”上述史实表明,夏商时期,我国野象曾经分布在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山脉至吕渠山、陕北一线。春秋时期以后,中国野象分布渐由华北地区南移到秦岭—淮河一线。据此完成3~4题。
3.某一地区动物的生存与气候、植被等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体现出区域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开放性 D.动态性
4.由夏商时期到春秋时期以后,华北地区可能的地理现象是( )
A.气候由比较湿润变得干燥 B.植被景观由森林变成草原
C.多沙尘暴天气,生态环境恶化 D.海平面明显比现在低
纵观世界各国,首都经济圈在国家区城经济中通常占据重要位置。一般来说,首都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占整个国家的三分之一。韩国首尔经济围的经济总量占到了整个国家的67%,我国的首都经济圈的经济总量只占整个国家的10%,发展潜力巨大。右图为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首都经济圈经济总量相对较小的原因是( )
A.该区域经济落后,经济总量相对较小
B.本经济区内行政干预的力量比较强,致使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经济总量较小
C.由于本区水资源短缺,导致经济发展受阻,经济总量较小
D.北京的城市职能以政治、文化职能为主,其经济辐射效应相对较小
6.北京城市化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对这些问题的影响有( )
A.增加北京市的交通拥堵状况 B.缓解北京市面临的人口压力
C.从根本上解决北京市的生态环境问题 D.会增强北京市的城市热岛效应
鬼城是指因资源枯竭而被废弃的城市,属于地理学名词。在我国,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出现了城区人口与建成区面积比值(鬼城指数)低于0.5的新城、断区,这些新域、新区居住人口少,也被形象地称为鬼城。下图为中国鬼城指数前50名的新城、新区分布图。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地理学上鬼城的形成原因,不正确的是( )
A.产业结构过于单一 B.严重依赖资源开发
C.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D.片面追求经济发展
8.鬼城指数越低,反映了( )
A.逆城市化现象更加明显 B.虚假城镇化越明显
C.城市土地扩张相对过快 D.城市人口规模越大
陕北延安至榆林间的森林草原区(左图示意森林草原区位置,右图示意为该区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自然植被分布的典型剖面)。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范围坡耕地转为林草地,在植被覆益率提高、水土流失减弱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也出现了明显干燥化趋势,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据此完成9~10题。
9.该区域谷底的中生乔木主要是( )
A.硬叶林 B.针叶林 C.落叶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
10.该区域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过程是( )
①森林退化,含蓄水源能力降低,加剧土壤的干燥化
②大量吸取地下水,坡面地下水资源短缺
③林地稀疏,地面接收太阳辐射增多,蒸发加剧,土壤变干
④该地植被覆盖率增加
A.④→①→②→③ B.④→③→②→① C.④→②→③—① D.②—④→③→①
滁州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曾经经济发展滞缓,石英砂资源覆盖面积达80km2,远景储量在100亿吨以上。高纯石英砂用于制备硅片。2016年,首家光伏龙头企业在滁州投资,滁州市以此为契机,从江苏盐城、泰州等地大力引进光伏企业,目前光伏年产值突破800亿元,成为全国著名的“光伏之都”。2022年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滁州举办,16个光伏制造项目签约落户滁州。右图示意滁州市地理住置。据此完成11~13题。
11.滁州市曾经经济发展滞缓的主要原因是( )
A.生产要素流失 B.交通条件闭塞 C.受自然资源限制 D.受市场范围约束
12.滁州市选择光伏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主要考虑的是( )
A.环境效益突出 B.产业转移便利 C.当地需求旺盛 D.原料储备丰富
13.中国光伏行业年度大会在滁州市举办,降低了滁州光伏产业的( )
①基建成本 ②招商成本 ③制造成本 ④营销成本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近年来,国内医药产业总体呈现出稳步上行的发展趋势。尽管医药产业转移成本较高,仍然已在各省(区、市)之间发生大规模迁移。我国沿海地区依靠区位优势,抓位国际医药产业转移的机遇,迎来了医药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上海作为传统医药产业中心之一,目前医药产业呈现出转入与转出并存的态势。据此完成14~15题。
14.医药产业转移成本较高,主要是因为医药产业( )
①投资规模较大 ②劳动力需求较多 ③市场依赖性强 ④产业周期偏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上海医药产业转入与转出并存,转入与转出的企业最大的差别在于( )
A.生产规模 B.生产能耗 C.原料成本 D.企业利润
抽水蓄能电站是指在电网负荷低谷时把多余电能转化为水的势能储存,在负荷高峰时将水的势能转化为电能。图左示意抽水蓄能电站系统。图右示意上水库水位周变化过程。据此完成16~17题。
16.该抽水蓄能电站( )
A.周一到周五持续放水 B.周三发电量达最大
C.周六处于负荷高峰期 D.周日集中抽水蓄能
17.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主要目的是( )
A.优化能源配置 B.缓解能源压力 C.降低能源支出 D.改善环境质量
塔里木盆地东部某干涸湖盆,在单一风向的强风作用下,风沙活动频紫,对途经的公路构成严重危害。为根治沙害,当地建设了“阻—固—输”结合型防沙体系,成效显著。据此完成18~20题。
18.导致高速公路两侧防护体系设置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地形状况 B.沙丘类型 C.盛行风向 D.投资金额
19.输沙带建设中,平铺砾石的目的是( )
①减小地表摩擦力 ②加大局部地区温差 ③减少水分蒸发 ④避免强风起沙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相较于“阻—固”防沙体系,采用该体系可( )
A.减小建设工程总量 B.降低技术难度 C.延长维护间隔时间 D.缩短施工时间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规划建设的六大经济走廊之一。越南中国经贸合作区是其中重要的合作项目。合作区位于越南海防市,距首都河内东北部102公里,是越南北方的直辖市。读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图,完成21~22题。
21.建立越南中国经贸合作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 )
A.位置相邻 B.经济互补 C.环境相似 D.文化趋同
22.“一带一路”倡议要优先发展的是( )
A.贸易畅通 B.设施联通 C.资金融通 D.民心相通
城市是人类活动与自然水循环互动最剧烈的区城,在自然,社会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国城市目前正面临着水灾害频发、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退化等新老四大水问题。其中,水生态退化是城市建设挤占了原有的生态系统,导致原生态系统功能整体性退化。下图示意2000~2018年我国废水排放量总体情况。据此完成23~25题。
23.2005年以后我国工业废水排放量呈逐年减小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流动意愿增强 B.交通条件完善 C.经济发展速度加快 D.产业结构调整
24.近年来我国城市水环境污染时有增加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河道渠化 ②地下水咸化 ③砂石淤积 ④地面径流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5.下列城市群最可能发生水生态退化的是( )
A.长三角城市群 B.京津冀城市群 C.长株潭城市群 D.粤港澳城市群
锡属于全球最稀缺的矿种之一,也是列入我国战略性矿产目录的24种矿产之一,未来锡资源的稀缺程度正在日益增大。马未西亚锡矿资源丰富,19世纪之后的英国,从中国招募大量华人劳工肆意开发这里的锡矿资源。1883年,马来西亚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锡出口国。1985年马来西亚的锡矿开采量急剧下降,之后最大的锡矿坑也积水成湖,周边矿场废置。据此完成26~28题。
26.19世纪后期马来西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锡出口国主要是因为( )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劳动力丰富 ③交通运输便利 ④开采技术先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后经济迅速发展,1985年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为了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吉隆坡原锡矿区的最佳做法是( )
A.加快土地的复垦,因地制宜发展热带作物种植业和渔业
B.深挖锡矿开发潜力,增加锡矿产量,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C.引进人才和技术,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微电子工业
D.利用矿坑湖和废置矿场,建设主题公园,发展休闲旅游业
28.马来西亚作为“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重要国家,与中国合作开展了产业园区、铁路、地铁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中国在合作项目中的突出优势是( )
A.劳动力丰富 B.市场广阔 C.资金技术优越 D.政策优惠
2022年1月,我国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新存”项目全面建成。该项目由齐鲁石化从排放源中分离并提纯二氧化碳,胜利油田把二氧化碳注入地层,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利于难以驱动的原油开采,剩余的大部分二氧化碳被永久封存地下。据此完成29~31题。
29.我国首个百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全面建成,可促进齐鲁石化和胜利油田( )
A.生产能耗降低 B.产业一体化发展 C.生产流程简化 D.产品多样化经营
30.胜利油田利用二氧化碳注入油田地层驱油可( )
A.提高石油开采率 B.降低石油开采的成本
C.提高石油的品质 D.减少采油产生的污染
31.我国将加大力度实现“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产业化发展,其重要意义在于能够( )
①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②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③降低能源消费价格 ④服务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我国从2017年底起,禁止进口4类24种固体废弃物,包括生活来源废朔料、钒渣、未经分拣的废纸和废纺织原料等高污染固体废物。西方国家面临处理大量国内垃圾难题,积极地寻找垃圾进口替代国。据此完成32~33题。
32.2017年后,废塑料进口量大增的亚洲国家最可能是( )
A.新加坡 B.马来西亚 C.蒙古国 D.日本
33.禁止进口固体废弃物对我国相关工业的影响( )
A.延缓工业发展进程 B.工业原料急剧短缺
C.上游产业产出增加 D.改善我国生态环境
从20世纪40年代以来,中国海岸带自然状态的岸线急剧消失,人工岸线快速增长。在1990年前,人工岸线主要是盐田的围提和防波提在增加。1990年之后,人工提坝的占比增长最突出的是养殖围提(水产养殖的防护堤)和交通围提(沿海公路的防护堤)。据此完成34~36题。
34.与自然岸线相比,人工岸线( )
A.景观更丰富多样 B.抗侵蚀能力较强
C.防风能力更显著 D.自然调节功能强
35.1990年后人工堤坝增长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B.水产养殖技术提高
C.港口建设能力加强 D.沿海风浪侵蚀加刷
36.我国人工岸线的增长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
①丰富国人餐桌食材 ②缓解人地紧张状况
③优化潮间带生态 ④促进沿海地区工业化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绿色发展情景是指采用绿色低碳的经济发展方式,以实现“双碳”为最终目的设定的能源环境约束性指标。技术突破情景是指在绿色发展情景设定基础上,能源技术得到重要突破时的可能情景。右图示意绿色发展情景和技术突破情景下我国各省区碳达峰时间。据此完成37~39题。
37.我国各省级行政区( )
A.北京市和上海市实现“碳达峰”相较其他省区更困难
B.技术突破情景早于绿色发展情景达峰
C.贵州、宁夏和新疆更适合绿色发展情景达峰
D.在绿色发展情景下将集中于2027年达峰
38.碳排放达到峰值后降低,其根本原因是( )
A.环保意识增强 B.森林面积增加 C.科技水平进步 D.经济发展趋缓
39.关于我国实现“碳中和”的相关做法,下列组合正确的是( )
①打造中西部地区新能源基地,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②摆脱对国际能源供给的依赖,提升国家能源安全
③加大清洁能源结构占比,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
④提高钢铁、铝和塑料等高耗能产品回收利用率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右图为钱江源国家公因功能分区示意图。据此完成40~41题。
40.核心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措施合理的是( )
A.对重点保护植物资源视情况开展迁地保护 B.开展生态农业、传统文化展示等利用活动
C.杜绝对亚热带阔叶林生态系统的干扰活动 D.建设不与环境相冲突的文化遗产体验设施
41.推进国家公园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娱乐场所,提高经济效益 B.合理开发资源,扩大保护区面积
C.限制人类活动,保护濒危物种 D.提高生态安全,丰富生物多样性
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多途径开发食物来源”。表为中国稻谷与小麦的消费数据。据此完成42~44题。
稻谷 小麦
2018/19 2019/20 2020/21 2018/19 2019/20 2020/21
食用消费占比(%) 74.7 75.4 74.8 70.6 68.1 68.8
饲用与损耗占比(%) 7.1 7.9 15.8 13.7 11.6 28.5
工业消费占比(%) 8.2 9.5 8.0 9.1 6.9 8.6
口粮品种总消费自给率(%) 110.3 107.1 100.7 102.0 109.8 90.6
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 133.7 132.7 M 141.6 146.8 N
注:口粮品种总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国内产量/口粮品种总消费量×100%
口粮品种食用消费自给率=口粮品种国内产量/口粮品种食用消费量×100%
42.表中M、N代表的数值分别是( )
A.128.4 124.4 B.133.7 145.3 C.131.6 152.0 D.135.6 147.5
43.稻谷与小麦的饲用与损耗占比增长明显,说明我国( )
A.肉蛋奶消费量增长 B.粮食浪费较严重 C.粮食种植面积减少 D.粮食进口量减少
44.“大食物观”视角下,我国应( )
①积极发展设施农业 ②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③确保食用口粮安全 ④优先发展饲粮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第Ⅱ卷(主观题 共56分)
二、综合题
45.(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河南省淅川县被确定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后,当地原有的产业发展受到限制,处于“守水守穷”的困境。随着丹江口水库蓄水,大面积耕作层将被水淹没。耕作层富含有机质和氮磷矿物,是不可再生的耕地精华,而水中的有机质、总氮磷含量超标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2013年淅川县采取移土培肥措施,在库区蓄水之前,将水库港没区城度6°以下40cm厚的耕作层剥离,转移至库区周边裸露的瘠薄坡地之上,改造形成了“层层梯田绕山转、道道山渠披绿装”的美丽景观。移土培肥等措施的实施使淅川县逐步从“守水守穷”走向“生态富民”。右图为淅川县和丹江口水库位置示意图。
(1)被确定为水源地后,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说出淅川县“守水守穷”的原因。(6分)
(2)说明移土培肥给丹江口库区带来的有利影响。(6分)
(3)请为淅川县从“守水守穷”走向“生态富民”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46.(2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距今约4850万年,一种名为满江红的植物曾铺满北极海面,距今约4800万年突然消失。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现在广泛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淡水表层,细小绵密、繁殖快、固碳能力强,气温低于5℃会死亡。右图示意距今4850-4800万年北极海区地理位置。
(1)推测北极海区大量生长满江红对其他水生生物和大气可能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 极地海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和指示器。研究表明,在当前全球变暖的背景下,低云(主要受当地海水蒸发产生的水汽控创)覆盖与北极海冰消融有相互促进作用。右图示意北极主要海城分布。
(2)分析北极低云覆盖与海冰消融的相互促进作用机制。(4分)
材料三 人为排放过量等温宣气体是气侯变暖加剧的原固之一。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是全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水稻种植面积广,农业低碳高质发展日益紧迫。下表为2000~2017年黑龙江农业系统的CO2排放量统计。
年份 CO2排放量/万t CO2排放强度/t.hm
氮肥 复合肥 枯秆还田 磷肥 钾肥 柴油 灌溉 翻耕 农膜 农药 总量
2000 82.13 23.94 30.62 21.05 5.78 173.64 198.55 10.69 100.65 57.43 699.48 0.750
2001 81.82 24.58 32.25 20.83 6.49 177.33 204.21 10.79 98.75 56.05 713.10 0.758
2002 82.44 26.35 36.43 22.59 7.37 175.85 213.50 10.77 93.05 63.28 734.63 0.782
2003 79.00 26.51 33.16 20.83 7.59 185.59 206.36 10.95 94.95 66.90 731.82 0.766
2004 89.5 29.79 39.81 24.71 8.69 201.24 222.97 11.06 98.75 84.98 811.49 0.841
2005 90.12 33.63 45.14 24.79 9.68 216.67 233.92 12.98 108.24 86.78 861.95 0.761
2006 95.92 35.07 43.59 27.43 10.89 228.62 258.74 13.39 113.94 104.86 932.45 0.798
2007 103.29 37.80 38.87 28.82 12.49 227J2 288.24 14.07 121.54 108.48 980.90 0.799
2008 104.45 39.3 47.85 29.58 13.57 239.49 305.15 14.20 125.33 112.10 1031.02 0.832
2009 113.2 44.05 48.03 32.20 15.25 257.74 332.80 14.72 123.44 121.14 1102.56 0.859
2010 121.24 47.53 53.76 34.76 16.93 277.95 378.63 15.30 131.03 133.79 1210.92 0.907
2011 128.37 50.69 57.61 36.01 18.76 290.34 424.26 1576 144.32 1.11.02 1307.14 0.951
2012 134.79 54.05 57.67 37.47 19.64 302.51 477.70 15.97 161.42 146.45 1407.66 1.011
2013 136.05 56.37 58.88 37.33 20.35 304.90 521.97 16.29 161.42 151.87 1465.42 1.031
2014 139.30 58.22 62.51 38.43 20.85 313.11 518.35 16.62 159.52 157.30 1486.39 1.025
2015 138.71 62.06 63.32 38.21 20.52 315.11 540.43 16.98 157.62 150.06 1503.02 1.015
2016 136.52 62.06 63.86 37.18 20.02 316.20 581.67 366.75 157.62 150.06 1543.06 1.041
2017 133.85 62.94 66.90 38.57 19.58 319.03 589.29 365.24 150.02 150.06 1546.38 1.047
合计 1990.90 775.01 880.26 550.77 254.42 4527.64 6496.74 254.44 2301.59 2037.62 20069.40 —
(3)结合黑龙江农业生产特点,说明该省粮食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碳排放源。(6分)
(4)从政府角度为黑龙江省农业碳减排提出合理建议。(6分)
47.(18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白头叶猴是我国特有的濒危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境内,分布区内海拔100~400米,峰丛、峰林、谷地等喀斯特地貌发育。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人口增长及过度开垦导致白头叶猴栖息地萎缩,种群数量下降,只有在部分不适合开垦的峰林、峰丛地貌区保留有原始林池及白头叶徽种群。2012年,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目前保护区内的白头叶猴已经恢复到131群1128只,但也出现了栖息地饱和、种群间基因交流困难等问题。下图示意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指出该区域峰林、峰丛地貌不利于开垦发展种植业的自然限制。(6分)
(2)说明该自然保护区白头叶猴种群间基因交流困难的原因,并为此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4分)
(3)有专家建议,将崇左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扩大。结合图文材料,说明该地区扩大白头叶猴自然保护区范围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8分)
佳一中2021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A 4.A 5.B 6.C 7.C 8.C 9.C 10.C
11.A 12.D 13.D 14.C 15.D 16.D 17.A 18.C 19.B 20.C
21.A 22.B 23.D 24.A 25.B 26.B 27.D 28.C 29.B 30.A
31.C 32.B 33.C 34.B 35.B 36.C 37.C 38.C 39.D 40.C
41.D 42.B 43.A 44.B
二、综合题
45.(18分)
(1)①为保护水质,矿产开采和工矿业发展受限(工业受限);(2分)
②库区养殖业发展受限(水产养殖受限);(2分)
③耕地面临被淹没,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减少,耕作业受限(影响作物收成)(种植业受限)。(2分)
(2)①降低(进入)库区水体的有机质和氮磷含量,减轻水污染;(2分)
②剥离40cm土层,增加库区库容量,提高丹江口水库蓄水能力;(2分)
③提高库区周边坡地的土壤肥力,增加作物收成(或提高库区周边坡地的土壤肥力,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库区及周边水土流失,减少库区泥沙淤积)。(2分)
(3)①提高农业的规模化和专业化程度;
②发展生态林果业;
③开展绿色环保的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民收入;
④利用丹江口库区和梯田等景观资源,发展旅游业。(4选3,满分6分)
46.(20分)
(1)①大量满江红铺在海面,消耗了水体中的氧气(井阻挡了阳光),使其它水生生物死亡;(2分)
②满江红固碳能力强,能大量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下降(,对地球进入寒冷期有一定影响).(2分)
(2)①气候变暖,海冰逐渐消融,海面蒸发增大,空气中水汽增多,水汽在低空冷凝形成低云;(2分)
②低云吸收海面长波辐射(地面福射)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海面,为海面保温,(延长了海冰的融化时间,)又促进海冰的消融。(2分)
(3)①水稻种植面积大,灌溉成为最主要的碳排放源;(2分)
②机械化水平高,大量使用化石能源,柴油成为重要的碳排放源;(2分)
③(集约化程度高,)化肥、农药、农膜的使用量大,造成大量碳排放。(2分)
(4)①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适度发晨林业、渔业等低碳产业;
②加大农业利技、资金投入,改进农业技术,减少碳排放;
③完善农业碳排监管机制;
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衣户减排低碳(环保)意识。(4选3,满分6分)
47.(18分)
(1)①地表崎岖(坡度大);②地表破碎;③土壤瘠薄:④地表水质乏。(4选3,满分6分)
2)原因:交通线路(公路、铁路)阻隔,(保护区空间结构破碎,)使不同片区白头叶猴种群之间交流困难。(2分)
措施:在相邻片区间建设生态廊道,促进白头叶猴种群的交流,(2分)
(3)①更多农田恢复为森林,有利于扩展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保护生境);
②进一步降低人类活动对白头叶猴的干扰(减少干扰);
③白头叶猴生存空间扩大,有利于保障种群规模的增长(增加栖息地);
④保护区规模扩大,利于更好的发展旅游业(促进旅游业发展);
⑤增强人们对白头叶猴的保护意识(增强宣传)。(5选4,满分8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