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历史高三最后一模模拟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届历史高三最后一模模拟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2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8 13:4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3届高三年模拟卷历史试题
本卷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第一卷 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二里头文化以洛阳盆地的二里头遗址为中心,直接控制范围在方圆200公里内。图1为二里头文化兴盛期,具其文化风格的陶酒器(盉、鬻、爵、觚)分布的情况。据此可知在当时(  )
图1
A.大一统秩序已建立 B.手工业生产水平较高
C.阶级分化日趋明显 D.形成了地域核心文化
2.出土秦简《效律》是关于核验、审计各级官府物资账目的法律,其中有以下规定(赀,罚缴一定数就的财物):
衡制 误差 赀罚 衡制 误差 赀罚
石 十六两以上 一甲 桶 二升以上 一甲
钧 四两以上 一盾 桶 一升以上 一盾
斤 三铢以上 一盾 斗 半升以上 一甲
据此可知,这一立法旨在(  )
A.保障军备供给 B.打击不法商人 C.加强吏治建设 D.提高生产水平
3.唐开元二十二年,分全国为十五道,各置采访处置使,负责察访地方官政绩。天宝末年,又兼黜陟使。肃宗乾元元年,改采访处置使为观察处置使(地方军政长官),“掌所部善恶”。上述变化表明,唐朝(  )
A.中央政府权威式微 B.注重强化基层教化
C.统治秩序土崩瓦解 D.监察制度不断完善
4.宋辽订立“澶渊之盟”的第二年,宋真宗大幅增加了北方科举的解额,更多举人获得参加省试的资格。庆历元年,陕西边界受到西夏的攻击,宋仁宗特令陕西路诸州“解额不及十人者增五人,十人以上增三人。”由此可知,宋代(  )
A.选官制度强调公平竞争 B.科举人才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
C.科举解额用于政治治理 D.边疆战事加剧官僚队伍的膨胀
5.1685年,有地方官员向中央建议把在闽使用前朝铸币的行为定为非法,内阁大学士徐乾学认为:自古以来除唐朝和明朝外,没有任何朝代禁用前朝铸币,新旧钱币可以同时流通。康熙帝最后接受了徐乾学的观点,解除了所有禁止新旧钱币混用的禁令。这表明当时(  )
A.采取相对宽松的货币策略 B.满汉之间的矛盾有所缓和
C.开始实行银铜双本位制度 D.商业发展的环境相对宽松
6.晚清时期,地方督抚不设属官。曾国藩、李鸿章等出于地方军务需要,自设善后、厘金等局,招募官员、幕友入局办事形成幕府,幕府逐渐掌握了部分军事权、财政权和人事权,实际上行使省一级政权的职能。这一现象(  )
A.遏制了列强侵略的势头 B.反映了晚清政治的现代化
C.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变革 D.体现了政治权力结构变动
7.民国初年,国内各地度量衡各异,北洋政府完全照搬万国公制,提出度量衡改革方案,终未能实施。1914年,在农商总长张謇主持下,提出改革过渡期“旧制与通制并行”的折中方案,以北京率先试点推行,取得了一定效果。这一时期北洋政府的度量衡改革旨在(  )
A.调和新旧经济体制的冲突 B.建立全国统一的经济秩序
C.消除军阀割据的经济基础 D.促进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
8.1934年,《红色中华》曾记录了江西兴国的一位女工的发言:“以前女人都是被男人管的,现在我们女人都不受男人管理。以前女人话事(赣南方言,说话)也不自由,现在我们女人可以在会场上演说;以前我们女人不能在外面做事,现在我们女人都热烈地参加革命工作。”这表明在当时(  )
A.中国共产党积极构建革命统一战线 B.民国时期妇女受西方思想影响较大
C.苏维埃政权积极推进苏区社会变革 D.国民革命引发了妇女解放的新浪潮
9.下表为1950—1976年中国与日本、西德、苏联、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趋势表。据此可知,中国这一时期(  )
A.国民经济布局不断改善 B.逐步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C.对外开放政策适时调整 D.缩小了与世界大国的经济差距
10.20世纪80年代,外汇市场存在官方汇价市场和外汇调剂市场,外汇调剂市场中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明显高于官方汇价市场。1994年汇率并轨改革后,人民币兑美元的官方汇价从5.7:1调整为8.7:1,同时实行单一浮动汇率制。1994年汇率改革(  )
A.有利于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 B.加大了中国对外贸易的逆差
C.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成 D.助推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
11.修昔底德说:“在叙事方面,我绝不是一拿到什么材料就写下来,我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观察就一定可靠。我所记载的,一部分是根据我亲身的经历,一部分是根据其他目击其事的人向我提供的材料。这些材料的确凿性,我总是尽可能用最严格、最仔细的方法检验过的。”这一观点(  )
A.认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无法还原
B.否定了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的价值
C.意味着历史学真正地从神话中独立出来
D.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史学求真的个体自觉
12.12世纪中叶,英国亨利二世出台了“盾牌钱”政策,即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从而减少在军事上对骑士的依赖。“盾牌钱”政策的出台(  )
A.增强了英国政府的财政实力 B.标志着英国骑士制度的瓦解
C.有利于推动英国王权的强化 D.加速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3.17世纪的英国燃煤刚刚开始普及。1664年,来自西南华克郡的居民向查理二世递交请愿书请求拆迁污染性作坊。国王明确表示应该通过议会讨论后由议会决定是否推行。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A.延续了本国的历史传统 B.工业化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C.君主立宪制对王权的制约 D.议会成为了国家权力的中心
14.位于墨西哥城的三文化广场包含了阿兹特克人的金字塔、西班牙殖民者修建的教堂和现代墨西哥议会(后改为外交部)大厦。广场上的碑文写道:“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这就是今天的墨西哥。”这体现出(  )
A.对殖民罪恶的深度痛恨 B.对文化包容的不懈追求
C.对印第安文明的高度赞扬 D.对文明交融的理性反思
15.下表 苏联工业部门(1966—1980年)经济数据分析表
年度 平均物耗率(%) 不变资本贡献率(%) 科技贡献率(%)
1966—1970 58.7 81.5 4.74
1971—1975 60.8 58.9 33.2
1976—1980 62.4 47.6 38.9
(注:不变资本指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固定投资部分)
据此可知,苏联(  )
A.经济改革成效明显 B.有意追求集约化经济模式
C.国民经济逐渐停滞 D.摆脱了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16.有学者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巨量史料展现在所有学者面前,不但能轻易查阅,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以往用100年也做不到的事,现在很短时间就能实现。“史料大爆炸”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B.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
C.文化多样性得到维护 D.史学理论取得了突破
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有4题,都为必做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计52分。)
17.(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2 1949年以前的工业分布
图3 195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 图4 196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
材料中三幅地图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演变历程,选择其一,并为其撰写解说词。(8分)
18.(20分)博物馆是人类文化传承的载体,也是一部浓缩的无声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它是法国近千年来历史的见证。这里曾经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还有许多著名艺术家曾在这里生活。法国大革命后的1792年5月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后来,拿破仑将卢浮宫改名为拿破仑博物馆,巨大的长廊布满了他掠夺来的艺术品。直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整个宏伟建筑群才宣告完成,前后将近600年。过去的卢浮宫现如今早已改名为卢浮宫博物馆——法国最大的收藏博物馆。用来展示珍品的数百个宽敞的大厅富丽堂皇,有些大厅的四壁及顶部有精美的壁画及精细的浮雕,处处都是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让人叹为观止。
——摘编自姜继兴《法国近千年历史变迁的见证——卢浮宫博物馆》
材料二
故宫博物院是以明清皇宫紫禁城以及宫廷珍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博物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成立“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开始查点清宫物品,为成立博物院做了充分准备。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宣告成立。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故宫博物院,直属国民政府。创办初期,故宫博物院在文物保护、陈列展览、档案整理、文物文献刊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产生了重大影响。抗战时期,故宫约13000箱文物南迁,辗转十余省,历尽艰辛。故宫博物院有着丰富的内涵,符合国际公认的“原址保护”“原状陈列”基本原则的博物馆和文化遗产。故宫博物院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得到持续的发展。
——摘编自郑欣淼《故宫纪事》
(1)根据材料一,概述18~19世纪法国卢浮宫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政治意义。(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故宫博物院与卢浮宫博物馆在人类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上的共同贡献。(4分)
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上图标注的时段中任选两个时段,结合所学,以“世界·中国”为主题,自拟论题阐述时代的变迁。(要求:写出选择的时段,论题明确,阐述过程史论结合)(12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历史学是通过史料研究人类社会历史的学科,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强调在丰富确实的史料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综合研究,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现在史学界通常把史料分为三大类,即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和口传史料。其中实物史料大体上可再分为遗址、墓葬、遗物、人体本身和古代语言四小类。史料各有特点,难以相互代替,但可相互补充。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图2、图3是有关宋代的两则史料。
图5 涧磁村定窑遗址附近及发掘坑位图 图6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摘编自安作璋主编《中国古代史史料学》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5和图6在研讨宋代社会经济时的史料价值,并指出在运用史料时应注意的问题。(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需全面认知宋代社会经济应该关注的基本因素。(4分)
2023届高三年模拟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C A D B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A D B B
1.【答案】D【解析】据材料“二里头文化以洛阳盆地的二里头遗址为中心”可知,二里头文化具有文化中心,且具其文化特征的陶酒器分布也基本以二里头遗址为核心,周围分布其他文化,表明在当时形成了地域核心文化,故选D项;秦朝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且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能说明大一统秩序已建立,排除A项;新石器时期人们已经大量使用陶器,但材料只提到陶酒器分布的位置,不能说明其手工业生产的水平,排除B项;新石器时代晚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但仅凭陶酒器分布的位置,不能体现阶级分化,排除C项。
2.【答案】C【解析】据材料“《效律》是关于核验、审计各级官府物资账目的法律”可知该律例是对官府行为的监控,表格中反映的是度量衡出现误差后所要承担的结果,其目的是为了规范和监督各级官府在统一度量衡过程中的行为,故选C项;保障军队供给需要针对粮食、兵器或其他方面进行立法,表格中更多强调的是计量单位出现误差后对应的惩罚,排除A项;打击不法商人应该涉及到商人违法的表现及处罚方式,而《效律》主要是针对各级官府,排除B项;生产水平的提高需要从劳动力、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工具入手,材料中提到的是衡制的误差与赀罚,排除D项。
3.【答案】A【解析】据材料“各置采访处置使,负责察访地方官政绩”“又兼黜陟使”“改采访处置使为观察处置使(地方军政长官),‘掌所部善恶’”可知唐开元年间置采访处置使,负责察访地方官政绩,这样做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察,而到肃宗乾元元年,采访处置使改为观察处置使,材料中解释观察处置使是地方军政长官,这就说明这一时期,观察处置使同时具备监察权和地方管理权,实际上达不到对地方监察的效果,反映了中央政府权威式微 ,故选A项;材料“分全国为十五道,各置采访处置使”“改采访处置使为观察处置使”体现的是中央对地方管理的变化,未涉及基层教化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唐朝注重强化基层教化,排除B项;唐朝开元盛世,“统治秩序土崩瓦解”表述不符史实,排除C项;材料“改采访处置使为观察处置使(地方军政长官),‘掌所部善恶’”体现的是到唐朝中后期监察制度下已经达不到中央对地方的监察效果,并非不断完善,排除D项。
4.【答案】C【解析】据材料“宋真宗大幅增加了北方科举的解额,更多举人获得参加省试的资格”“解额不及十人者增五人,十人以上增三人”可知针对北方边境,宋代增加了解额,可以维护北方地区的稳定,让更多的学子参加科举,参与国家政治,有利于抵御少数民族的侵扰,扩大统治基础,因此反映出科举解额用于政治治理,故选C项;材料“增加了北方科举的解额”“令陕西路诸州‘解额不及十人者增五人,十人以上增三人’”表明只增加北方地区的解额度,并不公平,排除A项;材料“北方”“陕西边界”“陕西路诸州”只反映北方一些地区,未涉及科举人才地区分布的相关信息,无法得出科举人才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排除B项;材料“宋真宗大幅增加了北方科举的解额,更多举人获得参加省试的资格”表明解额是举人获得参加省试的资格,解额的增加表明举人获得参加省试的资格增多,并不意味这些举人都被科举录取成官员,无法得出官僚队伍的膨胀,排除D项。
5.【答案】A【解析】据题干可知,在康熙帝统治时期,“解除了所有禁止新旧钱币混用的禁令”,说明新币和旧币都可以在市场上流通,表明当时清政府采取了相对宽松的货币政策,故选A项;题干述及的是新旧货币的流通问题,与“满汉矛盾”无关,排除B项;据所学,元朝时期开始实行银铜双本位制度,排除C项;据所学,康熙帝统治时期仍然实行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商业发展的环境并没有宽松迹象,并且题干述及的是新旧货币的流通问题,与商业发展环境无关,排除D项。
6.【答案】D【解析】据材料“幕府逐渐掌握了部分军事权、财政权和人事权,实际上行使省一级政权的职能”可知晚清时期地方督抚的幕府职权逐渐扩大、完备,掌控了地方财政、军政和行政大权,反映了当时地方督抚实力的膨胀,故选D项;地方督抚势力的膨胀加剧了清政府中央集权的式微,进一步便利了列强的侵略,排除A项;地方督抚势力的膨胀为民国初年的动乱和军阀割据埋下了隐患,不利于晚清政治的现代化发展,排除B项;幕府人员主要由地方督抚自行招募,不属于中央科举选官的范畴,排除C项。
7.【答案】B【解析】由材料“1914年,在农商总长张謇主持下,提出改革过渡期旧制与通制并行的折中方案,以北京率先试点推行,取得了一定效果”可知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市场的统一,建立统一的经济秩序,故选B项;调和新旧经济体制的矛盾是材料中的现象不是根本目的,排除A项;“消除”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促进民族工业的快速发展是度量衡改革的背景和影响,不是根本目的,排除D项。
8.【答案】C【解析】由题意,1934年、《红色中华》等信息指向土地革命时期,故C项符合题意;A、D项均不属于这一时期,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西方思想”,排除。
9.【答案】B【解析】本题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变化切入,考查新中国的外交。选择典型鲜活史料,把中国史内容放到国际视野下进行综合考查,是本题的亮点。考查学生从特定的时空情境下观察分析历史事物的意识,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核心素养。本题考查新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新中国成立伊始,以美国为首西方国家对华实行敌视、封锁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有限,苏联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导致中苏贸易额明显下降;70年代初,中美关系缓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国与西方国家贸易额明显增长。综上,中国逐步突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布局的变化通过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趋势表无法得出,A项排除;这一时间段内中国尚未进行对外开放,C项排除;D项表述本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10.【答案】D【解析】1994年汇率改革,中央统一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价,并提高了人民币兑换美元汇率,汇价的提高有利于推动我国出口,从而助推了出口导向型经济战略,故选D项;1994年汇率改革是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的开端,其影响侧重于国内,与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无关,排除A项;提高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汇价,能推动我国商品出口,缩小对外贸易的逆差,排除B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
11.【答案】D【解析】据材料“我总是尽可能用最严格、最仔细的方法检验过的”可知,修昔底德在编纂史书时注重求真求实,这是他的个人追求,体现出个体自觉,故选D项;材料所述修昔底德注重材料的确凿性,“总是尽可能用最严格、最仔细的方法检验过”,表明他注重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侧面反映了他认为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是可以还原的,排除A项;据材料“这些材料的确凿性,我总是......”可知,他并非全部否定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而是要进行严格、细致的检验,排除B项;材料所述为修昔底德自己的编纂标准,是个体自觉,不是群体追求,据所学古希腊文化可知,当时许多史书仍然受到神话传说很大的影响,排除C项。
12.【答案】C【解析】据材料“,即允许一部分骑士交纳代役钱——盾牌钱,以免除每年对国王负担的40天军役。国王用此项收入招募常备雇佣军”可知,通过征收“盾牌钱”,英王可以招募常备雇佣军,大大提升了英王的军事战斗力,为推动王权强化提供了军事基础,故选C项;该项收入主要用来招募常被雇佣军,因此增强政府财政实力的说法错误,排除A项;英法百年战争后,骑士制度逐渐衰落,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B项;12世纪是中世纪时期,西欧处于封建社会时期,资本主义尚未兴起,因此加速资本主义发展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
1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国王明确表示应该通过议会讨论后由议会决定是否推行”,可知查理二世的态度符合《大宪章》以来的王在法下的历史传统,故选A项;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70年代,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17世纪的英国依然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国王始终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排除D项。
14.【答案】D【解析】材料表明墨西哥城包含了不同地区的文化,“这不是任何人的胜利或失败,而是一个混血民族痛苦的诞生。”表明材料认为墨西哥出现的文化交融除了文明的繁盛外,还带来了负面的影响,说明对文明交融的认识比较理性,故选D项;材料除了强调“混血民族的痛苦外”还认同了文化的交融,因此并非单一的深恶痛绝,排除A项;材料强调了混血民族的痛苦,就表明对文化的包容也有消极的认知,并非不懈的追求,排除B项;材料内容和印第安文明无直接联系,排除C项。
15.【答案】B【解析】据材料中的不变资本贡献率下降和科技贡献率的上升可知,苏联在1966—1980年年减少购买生产资料的固定投资,加大科技投入,体现出当时苏联试图通过技术进步、增加资本、设备和原材料的利用率等来实现经济增长,故选B项;材料涉及的是当时苏联有意追求集约化经济模式,无法得出经济改革得成效明显的结论,同时,苏联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改革后期经济发展陷入停滞,排除A项;苏联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经济有所发展,据材料无法直接得出国民经济逐渐停滞的结论,排除C项;苏联勃列日涅夫执政改革本质上是对斯大林模式的修修补补,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体制束缚,排除D项。
16.【答案】B【解析】据材料“史无前例的‘史料大爆炸’......能轻易查阅......能呈现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很短时间就能实现”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移动通信等技术迅猛发展,使人们可以轻松了解社会动态,与外界沟通更加方便,故选B项;“史料大爆炸”主要得益于科技革命提供的技术支撑,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是“史料大爆炸”出现的物质条件,这与题中主旨不符,排除A项;“史料大爆炸”的涵义是人们获取史料知识的速度和质量得到了提升,文化多样性得到维护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据材料“巨量史料展现在所有学者面前,不但能轻易查阅,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间的脉络关系”可知,学者获取的是史料的直接信息,并未显示形成理论,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8分)
示例1:选择第图2
图4:1949年以前的工业城市基本集中在京津唐地区和长江三角洲两处沿海地区;(2分)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工业城市分布极不均衡,与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出现在沿海通商口岸有关;西北和西南地区存在少数中型工业中心城市,与抗战时期企业内迁有关。可见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分布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息息相关。(6分)
示例2:选择图3
图5:20世纪50年代,新建工业城市大多位于东北、华北等地区;(2分)主要是利用东北地区原有的经济基础,并使工业生产邻近主要原料产地,也合乎国家安全的要求;并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实施,大力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有利于工业城市更均衡的分布。(6分)
示例3:选择图4
图6:20世纪60年代,城市化建设的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2分)60年代,在国际局势紧张的背景下,为应对潜在的战争风险;中国开展大规模三线建设;促使一些新工业城市出现,改善了工业布局,也增强了国防力量。可见,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与国内外局势和政府的工业化政策紧密相关。(6分)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地图实际上是对时代环境变迁的反映,所以不同时期城市化地图分布的变化,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时代环境的变迁。图4中工业城市基本上分布于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少量工业城市分布于昆明、成都、重庆等中西部地区,这反映了建国以前,我国的工业城市分布不均衡,沿江、沿海地区的通商口岸地区最先遭受列强侵略,自然经济解体最早,近代民族工业也相对集中,再加上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一度西迁,所以西北、和西南地区也会少量分布工业城市。图5中建国初期的新建工业城市从布局上看,大多集中于华北和东北地区,主要是因为一五计划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再加上华北地区工业基础优越,煤铁资源较丰富,距离国家政治中心较近,所以加强华北地区的工业建设完全符合国家安全的要求。图6所处的时代是20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的外交局势紧张,所以为了应对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加强了对三线地区的建设,所以这一时期的城市建设重点集中于西南和西北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三线建设”带动了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缓解了工业布局不平衡的局面,有利于巩固国防。
18.【答案】(20分)
(1)变化:从凸显王权的政治中心(王室宫殿)变成公共文化教育的场所(公共博物馆);藏品日益丰富;馆藏规模不断扩大。(6分,三点6分)
原因: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工业革命的推动;民族主义观念的促进;法国对外殖民扩张与掠夺。(6分,三点6分)
(2)政治意义:消除帝制残余;弘扬民主共和精神;培育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识。(4分,两点得4分)
(3)共同贡献:实现了文物的收集与整理,有助于文物价值的保护;宣传保护文化遗产知识,提升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推进了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的交流与发展。(4分,两点4分)
【解析】
(1)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这里曾经居住过50位法国国王和王后”“卢浮宫将属于大众,成为公共博物馆”可知法国大革命后,专制王权被推翻,卢浮宫也从专制王权的政治中心变成了服务于公共文化教育的公共博物馆;据材料一“巨大的长廊布满了他掠夺来的艺术品……法国最大的收藏博物馆”“直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整个宏伟建筑群才宣告完成”可知卢浮宫的藏品种类日益丰富,卢浮宫的建筑规模也历经多年建设,逐渐扩大。第二小问原因,据材料一“法国大革命后的1792年5月27日,国民议会宣布,卢浮宫将属于大众”可知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的进行,推翻了专制王权,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意识,促进了卢浮宫职能的转变;据材料一“巨大的长廊布满了他掠夺来的艺术品”可知长期大规模的殖民掠夺成为卢浮宫藏品的重要来源;据材料一“直到拿破仑三世时,卢浮宫整个宏伟建筑群才宣告完成”可知拿破仑三世时期工业革命的完成为卢浮宫的规模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据材料一“处处都是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让人叹为观止”可知卢浮宫建筑和藏品艺术都非常精美,是法兰西民族文化的象征,反映了近代法国民族主义观念的发展促进了卢浮宫的建设。
(2)据材料二“故宫博物院是以明清皇宫紫禁城以及宫廷珍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博物馆”可知故宫博物院是以明清皇宫为基础成立的,有利于从文物保护的角度清除帝制残余;据材料二“故宫博物院在文物保护、陈列展览、档案整理、文物文献刊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可知故宫博物院在文物保护和民族文化传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使明清皇宫逐渐转变成为保护民族文化的国家机构,有利于培养自由平等的公民意识,也有利于弘扬民主共和的精神,将故宫博物院作为民族文化的象征。
(3)据材料一、二“它是法国近千年来历史的见证”“故宫博物院是以明清皇宫紫禁城以及宫廷珍藏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博物馆”可知二者本身都是著名的人类文化遗产,所以故宫博物院与卢浮宫博物馆的建设对保护文化遗产,提高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具有积极意义;据材料一、二“国最大的收藏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在文物保护、陈列展览、档案整理、文物文献刊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可知二者的主要职能都以收集和整理文物为主,都有利文物价值的保护,而且作为公开服务于社会的博物馆,促进了不同地区人类文化遗产的交流与发展。
19.【答案】(12分)略
阅卷要求:对历史和现实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将其置于具体的时空框架下;选择恰当的时空尺度对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在此基础上作出合理的论述。
【解析】
结合图表要在“1500—1550”、“1850—1900”、“1950—2000”三个时间段任选其二。1500—1550年,中国国家实力仍处于世界顶端,但是有下降趋势,欧洲国家实力上升,尤其是西班牙上升速度最快,结合所学这一时期的中国处于晚明,传统的农耕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商品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但是由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据压倒优势,日益僵化的专制统治也压制和阻碍着社会的进步;而转眼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新航路开辟,欧洲积极开展对外殖民扩张,所以整体得到发展,尤其是西班牙,凭借着封建中央集权占据了殖民优势,所以发展速度最快;1850—1900年,中国、东亚的日本、南亚的印度、西亚的奥斯曼图土耳其以及老牌殖民帝国西班牙实力低,而英法德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普遍高于中国,但是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也呈现发展不平衡,前期英法实力高,英国领先世界,后期德美实力上升,超过英法,美国成为世界实力最强的国家,这是由于这一时期欧洲开展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是中心,各资本主义国家实力增强,尤其美德,而中国等亚洲国家及老牌的西班牙仍处于落后的封建时代,亚洲各国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对外殖民扩张的对象,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1950—2000年,欧洲普遍衰落,日本也出现先升后落的发展趋势,美国持续领先世界,但其地位不断下降,而中国、印度的经济实力上升,尤其中国国家实力迅猛提升,这是由于二战衰弱了欧洲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美国本土远离战争,加上二战期间吸纳了欧洲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为本国发展提供人才基础,二战后美国又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及构建以自己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和贸易体系,70年代美国出现经济滞胀,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又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美国的经济实力有所下降;而中国,由于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在大陆建立起社会主义政权,积极推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积极融入世界的中国利用全球化的契机,引进资金、扩宽市场,科技创新,推动了中国国家实力的提升。
20.【答案】(12分)
(1)史料价值:图5为宋朝五大名窑遗址,对研讨宋代陶瓷业、劳作方式以及宋代手工业发展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图6是宋代孟元老编撰的《东京梦华录》,描绘了宋代东京日常生活情景,是研讨宋代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重要文献古籍。(4分)
注意的问题:注意选用客观、准确的史料;注意对史料进行甄选、辨别;注意合理利用史料;采用多重证据。(4分)
(2)基本因素: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农田水利;矿冶业;纺织业;造船业;造纸业;水陆交通;城镇集市;海外贸易;社会生活。(4分)
【解析】
(1)第一小问史料价值,结合图片中的内容可知,图2为宋朝五大名窑遗址,对研讨宋代陶瓷业、劳作方式以及宋代手工业发展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根据图片内容可知,图3与宋代的都城有关,是宋代孟元老编撰的《东京梦华录》,描绘了宋代东京日常生活情景,是研讨宋代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重要文献古籍。第二小问注意的问题,结合所学可知,史料的运用要注意选用客观、准确的史料;同时要注意对史料进行甄选、辨别;注意合理利用史料;采用多重证据。
(2)根据所学可知,宋代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涉及到农业、手工业、政策、商业等方面,因此需要关注的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农田水利;矿冶业;纺织业;造船业;造纸业;水陆交通;城镇集市;海外贸易;社会生活等。
历史模拟预测卷(5) 历史试题第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