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测试题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亵渎(zhì) 忐忑 强聒不舍(ɡuō) 断章取意
B.扶掖(yè) 睿智 廓然无累(kuò) 言行相顾
C.骈进(pián) 灵柩 恪尽职守(ɡè) 第泗横流
D.腴词(yú) 枘凿 气吞斗牛(dòu) 恼羞成怒
2.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B.在一次大型电视诗歌朗诵会上,殷之光先生声情并茂的朗诵,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赢得了全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C.今年4月20日,四川芦山发生了强烈地震,房片倒塌,交通阻塞,通讯中断。灾后的芦山,重建工作千头万绪,百废俱兴。
D.由希腊引发的欧债危机迅速蔓延到欧洲其他国家,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相关各国共同努力,攻坚克难,定会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六一”节,许多年轻人因为已经长大,也玩起了滚铁环等传统游戏,以此怀念童年。
D.深深眷恋家乡南京的朱先生,在网上听到歌曲《锦上南京》,留下了亲切美好的印象。
C.“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公益大型活动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各界知名爱心人士出席仪式。
D.端午节前夕,许多厂家推出了物美价廉的节日礼盒,来满足消费者馈赠亲友的需求。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这种潜在效应对生物钟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时差的影响。
②过去,人们认为每天的活动能给我们的生物钟和时间保持同步。
③相信大多数人对生物钟并不陌生,我们每天生活的规律和生物钟密切相关。
④而蓝光对我们生物钟的影响作用最为显著。
⑤但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一系列研究表明,“光”才是关键,正是“光”在不断调整着人们的生物钟。
A、③②⑤④① B、③④②⑤① C、②⑤④①③ D、②⑤③①④
5、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2分)
A.原句:您知道这个夏天对我来说有多漫长。
改句:您不知道,这个夏天对我来说有多漫长!
B.原句:对于你这样反常的表现,我还能说什么呢?
改句:对于你这样反常的表现,我无话可说。
C.原句:她醒来的第一句话就问:“我爸去哪了?”
改句:她醒来的第一句话就问她爸去哪了。
D.原句:有人说舒惠东疯了,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却投入8000万元去造林,为贫困山区修路。
改句:舒惠东疯了的原因是: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做,却投入8000万元去造林,为贫困山区修路。
6.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我国目前从事专业文物修复的人才约40 ( http: / / www.21cnjy.com )0人,但馆藏文物已达1200万件,且有相当部分破损严重。按照妥善修复保存文物的要求,必须对所有文物进行定期轮修。如果依照国际通行的文物修复标准,以每位修复师每月修复一件文物计算,仅轮修一遍现有的1200万件馆藏文物就需要至少2500年时间。针对大量文物需要修复、修复力量又严重不足的情况,文物部门连年举办系列文物修复培训班以培养人才。但不断出土的大量文物却让这种修复仍显得遥遥无期。
A.不断出土的大量文物让修复显得遥遥无期
B.文物部门要多多举办培训班保证文物修复工作的进行
C.我国馆藏文物尚需2500年才能全部修复
D.从事文物修复人才的短缺影响了文物修复工作
二、古诗文阅读。(22分)
(一)古诗欣赏。(4分)
玉楼春 晏 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7.下面对这首词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叙写离愁别绪,抒发心中哀怨
B.回忆分别情景,抒发满怀离愁
C.抒写离别相思之苦,寄托作者的人生感慨
D.追忆离别场景,表达对“薄情少年”的谴责
8.下面对这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上片首句写景,时间是绿柳依依的春天,地点古道长亭,这是旅客小休之所,也是两人分别之处。
B. “残梦”和“落花”直白地抒发怀人之情,语言工致匀称,被人称其“婉转缠绵,深情一往”。
C.下片用反语,先以无情与多情作对比,继而以具体比喻从反面来说明。“无情”两句,用反语以加强语意。
D.末两句含意深婉。天涯地角,是天地之尽头,故云“有穷时”。然而,别离之后的相思之情,却是无穷无尽的,正所谓“只有相思无尽处”。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久而俱化 [宋] 洪迈
天生万物,久而与之俱化,固其理焉,无间于有情无情,有知无知也。
予得双雁于衢①人郑伯膺,纯白色,极驯扰②可玩,置之云壑,不远飞翔。未几,陨其一,其一块③独无俦④。因念白鹅正同色,又性亦相类,乃取一只与同处。始也,两下不相宾接,见则东西分背,虽一盆饲谷,不肯并啜。如是五日,渐复相就。逾旬之后,怡然同群。但形体有大小,而色泽飞鸣则一。久之,雁不自知其为雁,鹅不自知其为鹅,宛如同巢而生者,与之俱化,于是验焉。
今人呼鹅为舒雁,或称家雁,其褐色者为雁鹅,雁之最大者曰天鹅。
唐太宗时,吐蕃禄东赞⑤上书,以谓圣功远被⑥,虽雁飞于天,无是之速,鹅犹雁也,遂铸金为鹅以献。盖二禽一种也。
(选自《容斋随笔》)
[注释]①衢(qú):指衢州。 ②扰:顺服。 ③块:孤独。 ④俦:伴侣。
⑤禄东赞:吐蕃酋长。 ⑥被:遍及。
9.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其一块/独无俦 B.两下不相/宾接 C.宛如同巢/而生者 D.今人/呼鹅为舒雁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因念白鹅正同色( ) ⑵怡然同群 (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如是五日,渐复相就。
12.文中的雁和鹅先“分背”后“俱化”的原因有哪些 (2分)
13.雁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失去原有的本能被同化,正印证了古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此,你觉得是否有道理?谈谈你的认识。(2分)
(三)古诗文名句积累。(8分)
14.填上空缺的古诗文名句。
(1) ,蜡炬成灰泪始干。
(2)人生自古谁无死, 。
(3)鸡声茅店月, 。
(4)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是这样诠释“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的:不畏浮云遮望眼, 。
(5)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呢?《< ( http: / / www.21cnjy.com )论语>十则》中对此进行了这样的阐述: , 。
(6)李清照的《醉花阴》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新奇比喻来形容自己的极度忧愁的名句是“莫道不消魂, , 。”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9题。(16分)
粥里春秋
陆建华
①刚刚懂事,读过几年私塾的父亲就一字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顿地教我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还多次让我跟着他高声朗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②念是念了,也歌唱式地朗诵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其实只是挂在嘴上而已。年龄稍大以后,特别是亲眼目睹了村民们为了粮食所付出的艰辛劳动,才逐渐掂出这些格言和诗句的分量。
③三月播种。一家人随着东方的第一缕霞光早早起身,把冒出娇嫩芽尖的稻种,小心翼翼地均匀地撒在秧床上。
④四月插秧。辽阔的原野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方又一方的水田镜子般平整,倒映着蓝天白云,使人恍然觉得,那些身手矫健的插秧女是把碧绿的秧苗栽插在青天之上。
⑤五月,六月,七月。
⑥追肥,拔草,治虫。
⑦高温悄悄来了,村民们像照料子女一样 ( http: / / www.21cnjy.com )侍候庄稼,不怕苦,不怕累,只要庄稼长得好,就喜笑颜开,心满意足。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终于,稻谷一天比一天饱满了,远远望去,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逐渐变得金光闪烁,气象万千。
⑧村民们不辞劳苦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植粮食的过程,使自幼在农村长大的我印象深刻,而村民们对粮食无比珍惜的情景,更是让我终身难忘!邻居房大伯,每当新谷登场,他最爱的是先煮一锅新米粥细细品尝。他喝粥时的陶醉神态,使人觉得,他喝的不是粥,而是人间难得一见的美食。更难忘的是,一碗粥喝罢,他要仔仔细细地把碗舔得千干净净,不留一丝粥液,那碗便如水洗过一般。第一次见房大伯舔碗,我很以为怪,回家告诉父亲,父亲神情庄重地说:“你记住,这就叫‘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⑨此生见粥多矣!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难忘的是那个全民饥饿的年代,村民们被指示拆灶砸锅,全部到大食堂吃饭。那时家家断炊烟,户户无鸡鸣,食堂每天只供应两顿粥。分粥时,两名服务人员一人用大铁铲在一个大缸内不停地搅拌,让沉在缸底的少得可怜的米粒浮上来,另一人负责往满脸饥饿的村民碗里舀粥。说是粥,其实是稀汤,碗里的米粒屈指可数……但是,在饥饿面前,人与人之间却显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那时,我们大学生里多数男生到月底总要饿一两顿,甚至一两天。这时,早就留心的女同学会伸出援助之手:“呶,我这儿有吃不完的饭票,给你们……”面对桌上小小的一卷饭票,男生们推来让去:“我不饿!我不饿!”饭票往往被硬塞到最瘦弱的男生手里。其实,她们哪里是“吃不完” 他们哪里会“不饿” 这盘中粒粒,又岂止是普通的生活小事
⑩我庆幸我的儿孙们赶上衣食无忧一天比一天幸福的时代。单就米粥来说,什么八宝粥、银耳绿豆粥、莲子荷叶粥等等,花样翻新,名目繁多。我仍然固执地要求我的儿孙们什么时候都不可忘记古训!儿孙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付诸日常生活中。那一天,我见到正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儿,在饭桌上严肃地批评刚上小学的孙女:“提醒你多少次了,你总是改不了到处丢饭粒的毛病!不是刚背过唐诗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
我听后欣慰地笑了,笑着,笑着,却又不知怎的忽然间热泪盈眶……
(选自《文人品粥》,有删改)
15.对《悯农》的内涵,作者有一个深入理解的过程。请用四字词语填空。(3分)
刚刚懂事, →年龄稍大, →上大学时,
16.根据具体内容,按要求答题。(6分)
⑴阅读第七段,展开想象,写出村民们笑笑之后会说的话。(3分)
天热闷人,他们说:“好!不冷不热,五谷不结呀!”双腿被蚊虫叮得奇痒难忍,被蚂蟥吸得鲜血淋漓,他们只是笑笑,说:
⑵第九段哪些细节表现出“相濡以沫”的真情 (3分)
17.文章以“粥里春秋”为题,蕴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4分)
18.下列对文章语言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三段“小心翼翼”写出村民劳作的仔细,“均匀”写出撒种动作的细致,二者各有侧重。
B.第四段描写村民稻田插秧,仿佛“栽插在青天之上”,劳动的场景富有诗意,充满美感。
C.第八段,邻居房大伯把碗舔得“如水洗过一般”,表现了他喝粥时专注而且陶醉的神态。
D.第十段中孙儿“严肃地批评”孙女的那番话,简直就像一位长辈在教育晚辈,颇有童趣。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4题(14分)
到远方去
韩青
诗人汪国真曾写道:“到远方去,到远方去……”
其实人生就是一次远行,每个人都在不断地找寻着属于自己的远方。
提到行走,自然就会提到脚。可是,世上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很多有脚却不能行走的人,比如张海迪、史铁生、霍金……但他们比常人走得更有力,更遥远。他们所走的路都是艰辛的路,成功的路,路的长度就是他们生命的高度,那是常人不能企及的。
可见,真正支撑行走的不是脚,而是追 ( http: / / www.21cnjy.com )求、信念、梦想、心灵……它们就是我们的精神之脚。因此,所谓的远方,就有了两个,一个是地理上的,一个是精神上的。而后者就是安妮宝贝所说的“真正美好的地方”,那不是轻易就能抵达的。
对于精神上的远方来说,它又因物和人而异。 ( http: / / www.21cnjy.com )你若是种子,累累硕果就是你的远方;你若是花朵,醉人芳香就是你的远方;你若是小溪,辽阔大海就是你的远方;你若是士兵,胜利就是你的远方;你若是运动员,冠军就是你的远方;你若是作家,杰出作品就是你的远方……
那么,该怎样才能抵达这样的远方呢?
不由想到宋代画竹高手文与可,他在画竹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前,先让竹子在胸中长出个样儿来,然后再按那胸中的样儿将竹子搬到纸上。对我们而言,在动身之前,也要先在胸中描画出心中远方的样儿,然后再去跋涉、找寻。西谚云:“如果你知道去哪里,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因此,目标更明确、具体了,行动起来就会更迅捷,甚至能够事半功倍。
当然,这事儿不能光遐想,那从脚下通向远方的路,关键还要靠精神之脚去跋涉。
对于年轻的约翰·克里西而言,能够发表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篇文章就是他当时最想到达的远方。他把写成的稿件,分别投往各个出版社和文学报刊。可得到的却是一次次的退稿。他将每一张退稿单保存起来,并根据退稿单上的意见修改重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收到 743 张退稿单后,他的作品终于发表了。并且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在 40 年的时间里写出了 564 本书,成为全世界著书量最多的作家。
他凭借着执着与坚定的精神之脚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了他渴盼的远方。如愿后,他继续前行,走向了更远的远方……从他身上我们不难悟出:所谓的远方就是愿望与梦想的一个个彼岸。
其实抵达任何一个这样的彼岸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总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等你去“摆平”。
因此我们要勇敢地迈出精神之脚,踏碎途中大大小小的羁绊,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走向远方。
而远方跟时间一样永无止境,生命却是极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限的,因此,不管我们怎样努力地去走,一生都只能走其一段。既然如此,我们就只能走好这段路,把它走成无悔之路,成功之路,它们的长度就是生命的高度。有这样高度的人才是大写的人,纯粹的人。
19.联系全文内容,说说文题“到远方去”中的“远方”的具体含义。(2分)
20.文中列举张海迪、史铁生、霍金等人的事例,有什么作用?(3分)
21.要到达精神上的远方,作者认为应具备哪些因素?(3分)
22.请为结尾画线句“有这样高度的人才是大写的人,纯粹的人”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23.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具体说说你心中的“远方”是什么?你将怎样到达这一“远方”?(3分)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6分)
24.综合性学习。(6分)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 http: / / www.21cnjy.com )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 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请你参加以“中国梦,大家的梦”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6分)
(1)经网民推荐、专家评审、网络票选,“梦”成为2012年度汉字,你认为中华民族已经实现和终将实现的“梦想”有哪些?(至少写两个)(2分)
(2)早春三月,全国两会召开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次会议简单而不失隆重。记者了解到,此次会议,没有欢迎仪式,没有鲜花、横幅、地毯,连坐的大巴也实行拼车。代表们办公,少发材料,精简纸张,基本实现“无纸化” 。用餐“家常、可口、实惠”,多蔬菜、杂粮。连瓶装水都贴上“I Water”节水贴。两会车队,不封路,无警车带路。这种节俭务实的会风,给全国人民传递正能量。
有人据此写了一副对联,现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补充下联。(2分)
上联:出行不封路展务实风采
下联:
(3)为了实现“中国梦”,越来越多的普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民众用真诚和爱心向社会奉献着他们的“微力量”。这其中有大学生、志愿者、环卫工人、农民工等,那么,作为青少年学生的我们该怎样为“美丽中国之梦”提供“正能量”?(不少于50字) (2分)
25.写作。(50分)
捧读一本心爱的书,我们常有走进书中的感觉:书里的故事好像就是自己的故事,书里的情感似乎就是自己的情感,书里的思考也仿佛就是自己的思考……
请以“书里有个‘我’”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⑵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会昌县2013年秋九年级语文第二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1. B 2. C 3. D 4. A 5. D 6. C 7. C 8. B
9.(2分)D
10.(2分)⑴想到 ⑵安适愉快的样子 (每空1分)
11.(2分)(它们)像这样过了五天,渐渐互相接近。
12.(2分)雁和鹅是不同的鸟,但属于同类,因为生活在一起久了,所以能彼此融合。
13.没有唯一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4.(1)春蚕到死丝方尽。(2)留取丹心照汗青。(3)人迹板桥霜。(4)只缘身在最高层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粥里春秋》
15.(3分)挂在嘴上 掂出分量 倍感深重(每空1分)
16.(5分)⑴示例:没关系!为了庄稼好,受点苦也没啥!(2分)
⑵女生平就留心到男生在挨饿;女生借口“吃不完”,把饭票送给男生;男生互相推让把饭票塞给最瘦弱的同学。(3分)
17. (4分)对农人辛苦种植粮食和珍惜粮食的敬重;对饥饿年代人与人之间相湍以沫的真情的怀念;对珍惜粮食的传统美德得以传承的欣慰;对如今人们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的喜悦。
18.(3分)C
《到远方去》
19.①地理上的远方,通过行走可以到达的地方;②精神上的远方,通过执着与坚定的精神所实现的理想与追求。(意近即可)
20.运用事实论据(或举例的论证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体有力地论证了“真正支撑行走的不是脚,而是追求、信念、梦想、心灵……它们就是我们的精神之脚。”的观点,有很强的说服力。
21.①要有明确具体的目标;②要勇敢地迈出精神之脚,并踏碎途中大大小小的羁绊。(3)要把握有限的生命,走成无悔的人生之路,成功之路
22.示例:贝多芬将创作美好动听的音乐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他精神上的远方,当他两耳失聪时,他仍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创作《欢乐颂》,奏响人生的天籁之音,实现自我理想的追求。
23.围绕精神上的远方,阐述自己的理想追求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体做法,语言通顺即可。示例:我心中的远方是考取理想中的大学,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会脚踏实地,勤奋学习,步步为营,改进方法,学好知识文化,取得优异成绩。
24.(1)奥运梦、飞天梦、航母梦、诺贝尔奖梦,GDP赶英超法等(答到两点即可)
(2) 示例:用餐重多蔬菜树健康理念;办公简材料树节俭新风。(内容相符,格式相符即可)
(3) 示例: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做到:努力学习文化,不使用一次性餐具,随手关灯和水龙头,纸张双面使用,垃圾分类投放,做“光盘行动”的践行者,多走路,多骑自行车,实现低碳生活等.(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