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我的叔叔于勒2》教案
教学课题
总课时: 2
第2课时
教
学
目
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的形象,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的形象,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读书法 讨论法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时间安排
一、导入
提问上节课的相关知识。
二、研读品味
1、指导学生表情诵读全文,思考: (1)、请同学们品味下面的语句,揣摩母亲在希望破灭时的心理和感情。
①、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既然你知道不是他,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②、母亲回来了。我看出她在哆嗦。她很快地说:“我想就是他。去跟船长打听一下 吧。……”
③、母亲突然暴怒起来,说:“我就知道这个贼是不会有出息的,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2)、“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这默念的三句话意思有什么异同?为什么重复写?这表现“我”的什么心理?
2、合作探究,体会匠心构思。
(1)、文章开头在写了菲利普一家的家境后,不接着写于勒,而是写他们一家星期天到海边栈桥散步的习惯,写父亲永不变更的话。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文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方法交代的?这部分内容对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
(3)、写二姐婚事的成功,全家决定举行婚礼之后到哲尔赛岛旅行,这与整个故事情节有什么关系?
(4)、安排两位先生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样一个细节,作用是什么?
(5)、“我”给于勒叔叔十个铜子的小费一段描述,对表现主题起什么作用?
三、体验反思
引导学生畅谈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和启示。
四、布置作业
倾听,并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思考后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①虽然母亲听到了那个穷水手就是于勒的消息。但发财梦使她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于是“吞吞吐吐”地责怪丈夫“胡说八道”。
②等她亲自看清楚那卖牡蛎的果真是于勒以后,也惊恐地“哆嗦”起来,但仍存一些希望,所以叫丈夫再去向船长打听。 ③当最终证实那穷水手就是于勒时,看到丈夫“神色很狼狈”,想起于勒以前占有过他们应得的一部分遗产,而以后又给过他们发财的“希望”,现在这种希望竟成了泡影,于是旧怨新仇一齐发作,“突然暴怒起来”,破口大骂。她自私、冷酷、惟利是图的性格,随着她的语言和心理变化,一层层地发展,至此毕露无遗。
学生合作探讨后回答,教师点拨;
(1)、这样叙述是设置悬念,使读者急于知道于勒是谁,他在哪里,为什么菲利普一家都急切盼望他回来,从而使情节发展更有吸引力。
(2)、插叙。介绍于勒的经历,交代了事情的前因后果,更突出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的急切心情,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3)、二姐婚事的成功,引出了去哲尔赛岛旅行,从而创造遇见于勒的机会,把故事引入对中心事件的叙述。
(4)、这一细节牵动了菲利普的虚荣,使他也产生了请家人吃牡蛎的念头。而由此才使菲利普与于勒进一步接近,并终于认出了于勒,使情节发展急转而下,同时也增强了故事的戏剧性。
(5)、这段描述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把菲利普夫妇冷酷无情、惟利是图的本质暴露得十分充分。
学生探讨交流,教师点评:
(1)、不要把理想的实现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去争取。
(2)、在金钱和亲情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
(3)、对弱者应多付出爱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引入新授课。
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独到之处在于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点。
理解课文从多角度刻画人物的形象,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认识19世纪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摒弃虚荣心,提高道德观念。
2分钟。
15分钟。
15分钟。
13分钟。
板
书
设
计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
盼于勒—自私虚荣—语言
赞于勒—唯利是图—语言动作
遇于勒—冷酷无情—语言神态动作
躲于勒—金钱至上—叙述
课
后
反
思
把握文章的主旨。在阅读一篇文章时,首先要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这样才能更快更深刻的了解整个文章。通过整体领会文章的气势、文采、内涵等了解作者的写作方向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