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共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四单元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课件(共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9 21:1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第8课 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14-18世纪
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
封建+教会
阻 碍
束缚思想
解放思想
发展经济
14世纪
17世纪
文艺复兴
16世纪
宗教改革
18世纪
19世纪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提倡人性
反对神性
信仰自由
反对神权
解放思想突破束缚
理性主义反对封建
思想武器
资产阶级革命
资本主义制度
提供蓝图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宗教改革
第四单元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思想解放运动
社会变革
确立
资本主义制度
14世纪
17世纪
文艺复兴
16世纪
18世纪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
英国
君主
立宪制
俄国、日本
意大利、德意志
美国、法国
共 和 制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学习目标
1.结合材料及图片,分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背景、内容及深远影响,理解人文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性,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能力素养。
2.通过分析材料及图片,认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理解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历史发展规律性现象,培养唯物史观的能力素养。
3..让学生讲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期间历史名人的事迹,感悟他们在当时特定时空下的人生价值选择,培育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认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理念的初步实现。
学习目标(第1课时):
1.结合材料及图片,分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背景、内容及深远影响,理解人文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性,培养学生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能力素养。
2.通过分析材料及图片,认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与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渊源,理解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历史发展规律性现象,培养唯物史观的能力素养。
3..让学生讲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期间历史名人的事迹,感悟他们在当时特定时空下的人生价值选择,培育学生树立正确人生价值观。
欧洲人的思想为什么要解放?被什么束缚住了?
前5C
5C
14C
17C
人文精神起源:
古希腊
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
中世纪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被基督教
神学束缚
“人是万物的尺度”
“认识你自己”
为什么在14世纪的意大利(欧洲)发生?
米兰
纺织业中心
威尼斯
商贸中心
热那亚
商贸中心
佛罗伦萨
金融中心
(1)经济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地理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地中海贸易的特殊地位,使意大利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较早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2.背景
1.概念:
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到17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宣扬新思想的新文化运动。
2.背景
中世纪基督教会
追求来世幸福
神权至上 禁欲苦行
占有大量财富土地、抑商
教皇高于王权
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恩格斯
追求来世幸福
神权至上 禁欲苦行
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这首先是由于那里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那里的新兴资产阶级——大商人、企业主、银行家为了增加财富,就需要扩大业务,改进经营,提高效率,因而也就需要……各种人才。他们要求物质享受和优美的艺术欣赏,这就需要为他们服务的教师,医生,建筑师,艺术家等为他们的现实生活增添乐趣。这客观上需要促使一种不同于封建文化的新文化产生并且发展起来。
——李纯武《简明世界通史》
此时的社会环境与人们的需求相同吗?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3)阶级基础:
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要求建立适应资产阶级发展需要的思想文化
(4)社会环境:
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教会神学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5)人才条件:
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2.背景
意大利是古罗马文化的中心和继承者,较多地保留了古罗马文化;它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在地中海贸易中的特殊地位,有利于直接吸收、或通过拜占廷和阿拉伯人吸收希腊文化,这些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发生的一个有利条件。
——孔祥民《世界中古史》
(6)文化基础:
①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②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
③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7)科技支持: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极大便利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2.背景
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罗巴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大瘟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1/3!以国家而论,在这次大瘟疫中,意大利和法国受灾最为严重。
欧洲人对这场死亡的体验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它促使人们对于基督所讲的爱心,对于自身既定的存在方式进行了思索……另一方面, 唤起了对自我生命存在幸福的追求和对生之权利的百般珍惜。
——沈之兴:《西方文化史》
(8)社会原因:黑死病流行,人们对宗教信仰与旧有生活方式反思与怀疑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2.背景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1)经济原因/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地理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地中海贸易的特殊地位,使意大利工商业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较早
(3)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要求建立适应资产阶级发展需要的思想文化
(4)社会环境: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是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教会神学禁锢了人们的
思想
(5)人才条件: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学者文人,成为文艺复兴的中坚力量
(6)文化基础:①西欧文化自身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文艺复兴的基础。
②意大利拥有丰厚的古希腊罗马文化积淀。
③从东方汲取了大量文化养料。
(7)科技支持:造纸术和印刷术传入极大便利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8)社会原因:黑死病流行,人们对宗教信仰与旧有生活方式的反思与怀疑
3.实质
文艺复兴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为号召,实质是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文艺复兴只是西方古典文化的“再生”吗?(P47页思考点)
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叶廷芳《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原因
①天主教会垄断文化,势力强大;
②欧洲资本主义刚刚兴起,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③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有深厚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反对封建神学。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当中世纪宗教与权力结合,给人类套上沉重的精神枷锁时,它自然成为一种新的蒙昧与遮蔽。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激情批判神学的说教,为人的现世生活的合理性与正当性辩护,力求把人的思想、感情、智慧都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救出来。他们肯定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并通过运用自己的个性来研究自我、探索自然与社会,从而为自身找到幸福自由之路。
——杨贺男、唐伟《文艺复兴启蒙精神及其历史定位》
4.核心
人文主义。
内涵
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②反对禁欲主义,抨击教会腐败和守旧思想,崇尚理性;
③重视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追求现实社会的幸福生活;
④提倡探索人与自然的奥秘。
抨击教会的腐败而非反宗教信仰
基督教神学
人文主义
以神为中心
以人为中心
禁欲和来世
现世享乐
等级观念
自由平等
蒙昧主义
理性和科学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5.主要成就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1)文学三杰:
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
①但丁:《神曲》
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②彼特拉克:《歌集》
人文主义之父 最早提出用人学对抗神学
③薄伽丘:《十日谈》
欧洲短篇小说之父
④作品特征:讽刺教会的封建腐朽,宣扬人性的自由
“难道你(教皇卜尼法斯八世)那么快地就餍足了那些财富?为了这些财富你不怕用欺诈手段。”
——但丁《神曲·地狱篇》
“我不想变成上帝……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彼特拉克《歌集》
有多少显赫的姓氏、巨大的家产、富裕的产业遗下来没有人继承!有多少英俊的男子、美丽的姑娘、活泼的小伙子,在早晨还同亲友们一起吃点心,十分高兴,到了夜里,已到另一个世界去陪他们的祖先吃晚饭了。
——薄伽丘《十日谈》
5.主要成就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雕塑《安东尼·奥索》
米开朗琪罗《大卫》
中世纪《圣母子》
中世纪《最后的晚餐》
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
(2)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中世纪:扁平、呆板僵硬、冷漠无情 、服务于宗教,彰显神性
文艺复兴:立体、丰富多彩、形象生动、描绘现实世界,充满人性光辉
思考: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题材的美术作品,有何不同?
5.主要成就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3)政治思想: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16世纪)
最早系统阐述了资产阶级国家学说,为实现意大利统一,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有利于民族意识觉醒,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马基雅维利
5.主要成就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15世纪,欧洲各地
(1)英国:
①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李尔王》(人文主义的高峰)
(2)法国:拉伯雷《巨人传》
现实与梦幻交织的作品,体现人改造自然力量。
(3)西班牙:塞万提斯 长篇讽刺小说 《堂吉诃德》
反映封建社会衰落和资本主义的成长。
(英)莎士比亚与悲剧《哈姆雷特》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6.影响
文艺复兴对于整个中世纪的神权.......的精神统治,都是一次强力反动。.......一些先进的意大利人深刻的感悟到了人的伟大,并由对人的能力的充分肯定发展到“个人的完美化”——即个人的充分发展的有意识的追求。.......文艺复兴时代理论家们同时做起了实干家,思辨与实验、理论与实际开始,也正是这种结合敲开了科学革命的大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相关史料
积极:
(1)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新航路开辟。
(2)政治: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天主教权威受到质疑,推动宗教改革开展。
(3)思想: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冲破封建神学对人们束缚,解放了人性,为启蒙运动打下思想基础。
(4)文化:推动文学艺术的繁荣和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消极:
(1)对人文主义过分推崇,造成个人私欲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
(2)仅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缺乏社会基础。
一、文艺复兴:14-17世纪
(一)背景
二、宗教改革(16-17世纪)
“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追求发财致富的梦想受到教会轻商思想的严重阻碍。
1、经济根源:16世纪天主教神权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政治:民族国家兴起,民族意识的加强。
3、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要求改革教会的愿望日益强烈。
教会霸占了欧洲各国1/3的土地,教徒也必须把全部收入的1/10交给教会(什一税)。16世纪初,罗马教廷每年从德国榨取的财富达30万古尔登。这个数目……等于1497年德皇所征税额的21倍。
教会宣称“只要购买赎罪券的钱币落尽钱柜叮当一响,买主挂记的那个罪人的灵魂会立刻从炼狱直飞入天堂。”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人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4、主要原因:德意志四分五裂,受天主教会压榨最严重,社会矛盾尖锐。
5、导火索:教皇以修缮教堂为名,出售赎罪券。
二、宗教改革(16-17世纪)
时人所绘的售卖赎罪券的场景
(二)代表人物及主张
1517年,马丁路德撰写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痛斥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
1、发端:德意志
标志:
(二)概况:
2.主张:
天主教统治 马丁路德新教改革 意义
因行称义:道德实践、圣礼、苦修、善功
教会是人和上帝交流得媒介—上帝的仆人
神职人员、教阶制度
拉丁语
繁琐的宗教仪式
因信称义(核心):人的灵魂获救依靠自己的信仰。
否定了教会的精神独裁,信仰方式的改变
《圣经》至上,直接阅读《圣经》;人人皆为祭司
打击教会的权威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反映资产阶级平等思想
渴望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建立民族教会,使用民族语言
廉俭教会
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原始资金积累的需要
实质:否定教会的权威和精神独裁
二、宗教改革(16-17世纪)
重点探讨
(2)主张
(因行称义)罗马教皇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
上帝
上帝
天主教会《圣经》
教徒
间接对话
教徒
《圣经》
直接对话
加强罗马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是为封建宗教神学的精神垄断而服务的
我的信仰你做主→我的信仰我做主
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权威,使人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得救自主权,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
二、宗教改革(16-17世纪)
2、扩展:
继德意志之后进行宗教改革,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尔文派和英国的国教影响最大。
加尔文
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信仰得救),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泉源,抵抗暴君,肯定资本主义性质的盈利活动,是一种政治神学。
二、宗教改革(16-17世纪)
3.影响
相关史料
(1)实质:
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思想政治运动。
(2)思想:冲击神权统治,促进思想解放,传播人文主义(影响到下层民众)
(3)经济: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成长
(4)政治: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王权强化,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5)文化:推动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他破除了对权威的信仰,却恢复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变成了俗人,但又把俗人变成了僧侣。
——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
宗教改革有助于西欧文明的现代化。当时,识字率提高,思想十分活跃;民众觉醒和参政的程度是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二、宗教改革
1、背景: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革命性的变化。
2、时间:
16-17世纪,近代科学兴起,被称为“科学革命”。
从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初,科学革命在西欧猛然爆发,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许多科学成就,从此近代科学开始诞生。这场科学革命如何兴起,很多学者对此作了不同的探讨........一些学者受到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影响,把科学的兴起与清教联系在一起,提出清教刺激了人们的思想,使之更为开放、进取和求知。
——王斯德《世界通史》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3.表现
天文学 哥白尼
伽利略
物理学 牛顿
其他领域
“日心说”,否定天主教会建立的“地心说”,建立起一种新的宇宙观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确立了较为完整的力学体系,为近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光学、热学、电磁学、解剖学等领域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证明“日心说”,近代自然科学之父
哥白尼(波兰)
牛顿(英国)
伽利略(意大利)
“我不知道世人对我是怎样看的,不过我只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有幸拾到光滑美丽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我还没有发现,我所以有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膀上。”
——牛顿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三、近代科学的兴起
4.意义
(1)思想认识:
形成了重视经验和事实的理性化思维方式
(2)科学方法:确立了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归纳和综合等基本途径发现自然规律的科学方法;
(3)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
(4)经济: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5)总体:促进社会进步
历史纵横
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坚持“日心说”的布鲁诺被宗教裁判所烧死在鲜花广场;通过天文望远镜证实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被判处终身监禁。
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外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
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科学在与神学的艰难斗争中前进
14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9世纪
文艺复兴(14C-17C初)
宗教改革
科学革命
启蒙运动(17C-18C后半期)
思想解放推动科学进步
科学进步再促进思想进一步的解放
《牛顿的哲学原理》1738年版 封面
“光明”从牛顿头上照下,通过缪斯女神手中的镜子反射到伏尔泰正在写作的手稿上。
牛顿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发现主宰世界的自然法则。启蒙思想家们相信,他们也可以发现主宰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摘编自杰克逊《世界历史》
概念辨析:
启蒙:光明、智慧
启蒙运动:17-18世纪,欧洲资产级用理性主义为旗帜,反对封建专制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思想解放运动
(一)背景
1.思想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学的发展,解放了思想
2.经济:西欧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阶级: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政治: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我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生命在于运动。——伏尔泰
伏尔泰
孟德斯鸠
1689年,出生于法国贵族家庭。
1713年,继承“孟德斯鸠男爵”称号
1726年,出售波尔多高等法院庭长职务,将家业托付给妻子,动身前往巴黎,周游维也纳、卢森堡、匈牙利、威尼斯、米兰、都灵、热那亚、佛罗伦萨、罗马、那不勒斯、波伦亚、慕尼黑、法兰克福、波恩、汉诺威、阿姆斯特丹、海牙等地……后出版《罗马盛衰的原因》《论法的精神》
四、启蒙运动
2.含义
启蒙运动就是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3.精神内核
“理性”,强调独立思考与自主精神。
(1)启蒙思想家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人的理性。
(2)他们相信进步,相信在科学和教育的作用下,社会将趋于完美。
(3)他们对未来社会提出了一些基本的政治思想,如天赋人权、平等、自由、法制、权力制衡等,他们都批判君主专制。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
四、启蒙运动
4.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四、:启蒙运动
兴起:17世纪(英国)
(1)霍布斯:
①代表作:《利维坦》
②主张:社会契约学说
③意义:突破天主教的君权神授
(2)洛克
①代表作:《政府论》
②主张:君主立宪制的分权学说
③意义:为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执行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和对外权,立法权和执行权分立,立法权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立法权应该由人民选的议会掌握,君主必须服从于议会。
—英国洛克(1632-1704)
4.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四、:启蒙运动
中心:18世纪法国;
18世纪中后期出现高潮
(1)伏尔泰——领袖“欧洲的良心”“法兰
西思想之王”
①代表作:《路易十四时代》《哲学通信》
②主张:
a.提倡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反对君主专制,赞成开明专制,逐步过渡到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c.尊崇孔子,歌颂中国(为了宣扬启蒙思想)
③地位:18世纪影响巨大,伏尔泰的世纪
影响法国人权宣言和美国宪法
为什么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
17-18世纪,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急剧没落;18世纪后期,法国工业革命逐渐展开,进步的资产阶级以思想斗争的形式向腐朽的封建主义进攻。
——摘编自《论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资本主义发展、封建专制、教会顽固
自然神论
认为上帝创造了宇宙和存在的规则,然后上帝就不管了,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
4.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四、:启蒙运动
高潮:法国(18世纪)
(2)孟德斯鸠: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
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②主张:
a.提出三权分立原则(行政、立法、司法),相互制衡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原则);
b.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
c.法治:法律是人类理性精神体现
沙龙兴起于15世纪,16世纪传入法国,17世纪后期到18世纪沙龙的话题由文学艺术转变为政治性的话题。沙龙是当时的社会名流与文人墨客聚会活动的重要场合,往往由享有盛誉的女性主持。……时人这样评价沙龙文化:“在那里,人们的谈话并不是卖弄学问,而是理性地讨论问题,世界上不会有比那里更有意思而更少学究气的场所了。”
——摘编自汤晓燕《社会文化史视野下的17世纪法国沙龙女性》
4.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四、:启蒙运动
高潮:法国(18世纪)
(3)卢梭
①代表作:《社会契约论》
②主张:
a.“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
c.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但不反对私有制)
d.主张民主共和政体;
e.对理性的质疑(浪漫主义之父)
③地位: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导;影响美国政治制度建立;人民主权的捍卫者;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武器
在文化观上,他批判启蒙思想家所高扬的理性原则……提出深刻的质疑;在艺术观上,他是感伤主义的代表和“浪漫主义之父”,这个流派的意识形态由于过于颂扬意志和情感而具有反启蒙、非理性的性质。
——摘编自刘莘《卢梭与启蒙理性批判》
积极:把人从冰冷的理性中解放,对文明宽容
消极:个人主义、无序、拒绝现代科技
4.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四、:启蒙运动
高潮:法国(18世纪)
(4)百科全书派
①含义:以狄德罗为主编,共同编撰百科全书的科学家们,被称为百科全书派。
②主张:
a.以唯物论为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
b.推崇理性。
c.他们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折衷主义者藐视偏见、传统、资历、普遍同意、权威,总之压制人们精神的一切,他们敢于将自己的思想追溯到最明白的一般原则,考查它们,讨论它们,除非得到他们的经验和理性的印证,否则不接受任何东西。
——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
狄德罗曾因“思想危险”罪被捕入狱,该书160余名条目作者在受到监视后相继退出编纂队伍:1766年,法国国王又下令收缴全部售卖的《百科全书》,并予以烧毁。
4.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四、:启蒙运动
扩展:18世纪下半叶
(1)英国:亚当斯密《国富论》
①主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批判重商主义。
②地位:现代经济学之父
(2)德国:康德
①代表作:《纯粹的理性批判》
②主张: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自由、平等
③地位: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启蒙思想的集大成者
除了上帝之外,认识至高无上的;人使我们生活的全部目的,人就是目的。(人非工具)
——康德《道德的形而上基础》
问题探究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在不经别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的勇气。
——康德,何兆武译《历史理性批判文集》
4.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四、:启蒙运动
扩展:18世纪下半叶 北美
潘 恩
富兰克林与杰斐逊
潘恩:《常识》第一次明确提出,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自己,独立之后,实行共和政体
富兰克林和杰斐逊:天赋人权,反抗英殖民统治;弘扬民族主义,追寻民族独立(爱国为核心);对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的重视
(1)思想: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
(2)政治: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有助于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②启蒙思想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6.影响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法国大革命1789
中华民国成立1912
四、:启蒙运动
5.实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专制统治和反封建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人文主义的复兴
人文精神的起源
人文主义的成熟
──古希腊
人文精神的湮没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反神权)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反王权、反教权、反神权)
人文主义的发展
——宗教改革:因信称义(反教权、反神权)
——中世纪:宗教神学束缚思想
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
比较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时间 14-17世纪初 16世纪 17-18世纪
背景 西欧中世纪晚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天主教会权威受到更多的质疑,人们对教廷的长期剥削日益不满 思想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思想束缚
兴起 与发展 发源于意大利,繁盛于西欧 发源于德意志,迅速波及西欧 兴起于英国,后法国成为中心,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
特点 批判对象 神学世界观 教皇权威,教会教义及领袖 教权(教会的世俗权力)、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
领域 文学艺术 (人性解放:应该过怎样的世俗生活) 宗教政治 (信仰自主:应该过怎样的宗教生活) 思想政治
(人权解放:应该过怎样的政治生活)
方式 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披着宗教的外衣 抛弃宗教外衣,理性批判
指导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实质 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 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比较
本课小结
【知识整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比较
比较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时间 14-17世纪初 16世纪 17-18世纪
背景 西欧中世纪晚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资本主义发展;天主教会权威受到更多的质疑,人们对教廷的长期剥削日益不满 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思想进一步解放,新兴资产阶级要摆脱专制王权和教会思想束缚
兴起与发展 发源于意大利,繁盛于西欧 发源于德意志,迅速波及西欧 兴起于英国,后法国成为中心,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和北美
特点 批判对象 神学世界观 教皇权威,教会教义及领袖 教权(教会的世俗权力)、专制王权、贵族特权、等级制度
领域 文学艺术 宗教政治 思想政治
方式 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神学异端 理性批判
指导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侧重领域 文学艺术领域 宗教领域 政治领域
未来构想 追求现世生活追求今生享受 廉价平民教会、民族国家 构建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实质 创立符合新兴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 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运动 早期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意义 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长期被宗教戒律压抑和禁锢的人性,使人们开始更多地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界 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成长,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建立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启蒙思想也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知识整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比较
比较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相同点
背景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封建上层建筑(天主教会及宗教神学、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②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形成与发展,要求摆脱天主教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会,维护其政治经济利益
性质 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思想 注重人的价值,体现人文主义思想。
意义 都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和思想解放;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促进了西欧的进步
【概念辨析】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主义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都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 、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 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欧洲思想解放运动
一、解放人性:文艺复兴
四、解放人的权利:启蒙运动
人文主义不断深入,
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一)概念
(二)背景
(三)思想特征
(四)成就
(五)影响
(一)概念
(二)背景
(三)成就
(四)意义
(一)背景
(二)概况
(三)影响
(一)背景
(二)概念
(三)主张
(四)概况
(五)影响
二、解放人的信仰:宗教改革
三、解放人的认识:近代科学的兴起
世俗生活
宗教生活
政治生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