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孤独之旅教案 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第10课 孤独之旅教案 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31 12:1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第10课 孤独之旅教案
依据新课标制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为: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厚实、嬉闹、乖巧、驱除、歇斯底里”等词语。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能力目标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析制定的教学重点为:?
教学重点
?梳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深层感悟小说意味。
?教学方法
1、点拨法??:? 教学中通过设置疑点,引导学生质疑思索,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自主探究,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21教育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文意。领会标题含义。体会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拓展感悟。
???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
??( 听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
????? 同学们,歌词意蕴丰富。的确,人生旅途,并非时时一帆风顺,往往充满辛酸与泪水,其实生命也就是在这样的锻造中成熟丰满的。如果说这是成长需要付出的代价的话,那么“孤独”也应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人生题目。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曹文轩的《孤独之旅》,去体验少年杜小康在牧鸭生活中所经历的一段孤独生活。21cnjy.com
?
二、资料链接
? ?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1974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理事等职务。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等。小说《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1999)。电影《草房子》获第19届金鸡奖最佳编剧奖、1998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第4届童年奖以及影评人奖、第14届德黑兰国际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大奖“金蝴蝶”奖。2·1·c·n·j·y
?
三、整体感知
1、疏解下列字词。
(1)注音
嬉闹? ????胆怯?????? 觅食?????? 撩逗
(2)释义
厚实:丰富、富裕。
嬉闹:嬉笑打闹。
撩逗:挑逗、招惹。
驱除:赶走,除掉。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
2、学生自由诵读,用小说的三要素概括课文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小说讲述了杜小康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的故事。
???
3、学生默读文中有关杜小康的语段,体味有关的细节描写,思考:
?(1)请找出文中体现“孤独”的词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2)题目中的“旅”字有什么深层含义,请结合具体的语句进行分析。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1)如“陌生的天空和陌生的水面”“从未见过的面孔”“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空旷” “寂寞”“已无一户人家”“唯一的炊烟”“想听到声音,牛叫或者狗吠。然而,这不可能”“最大的敌人,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他们逼近:它就是孤独”“一连十多天遇不到一个人”“言语被大量地省略了”“这种省略,只能进一步强化似乎满世界都注满了的孤独”“他们已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离乡背井的孤独、别离母亲与伙伴的孤独、空旷浩茫环境的孤独、单调乏味生活的孤独,对于已遭受家道中落、生活境遇产生大反差打击的小小少年杜小康而言,随父放鸭生活中还要承受这种种孤独无异于雪上加霜。他内心的苦痛、迷惘与挣扎,在文中表现得淋漓尽致。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旅”字不仅仅是放鸭之旅,更是成长之旅。如在暴风雨后有一段描写:“杜小康闻到了一股鸭身上的羽绒气味。他把头歪过去,几乎把脸埋进了一只鸭的蓬松的羽毛里。他哭了起来,但并不是悲哀。他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想哭。”少年杜小康战胜孤独,适应了环境。并在维系着家庭生计的鸭群遭遇面临灭顶之灾时,不顾艰险疲惫,不惜受伤流血,找回了鸭群,显示了一个小小男子汉的力量、毅力与责任感,他长大成熟、坚强了。他意识到了这一点,内心翻涌着波涛,这是喜悦的泪。欣慰的泪,领会了成长真谛的泪。
?
四、品味语句
文中的自然环境描写很出色,为人物成长提供了广阔的背景。请找出几处,体会这样的描写对表现杜小康成长的重要作用。21·cn·jy·com
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2)有关芦荡的描写。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
五、体验拓宽
?学生合作交流下列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扩展语文学习。
?讲述你所体验的孤独的情景和心理感受,说说你是如何应对的。
六、课堂小结
? ???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祝愿我们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www.21-cn-jy.com
?
七、布置作业
? ??请以“成熟”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
八、板书设计
??? ?????????????????????????????????孤独之旅
??? ???????????????????????????????????????????????????????? ?曹文轩
人物:杜小康(经受磨难,逐渐成熟、坚强)
??? ?????? 鸭群
环境:芦荡????? 人物成长的广阔背景
??? ???????风雨
?
教学反思:
这一堂课学生把握了故事情节,理解了人物形象,感悟了小说的主题。但对环境的描写的作用理解得不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