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沁园春 雪1
章、节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第 1 课时
课型
精读
教学
目标
能够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及停顿。
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能够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和联想。
3、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领袖,挥斥方遒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重点
难点
学会词的朗诵方法,掌握正确的停顿,能够找出诗歌的重音。
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理解“诗化”形象的内涵。
导学过程
教师复备
导入新课
投影著名诗人柳亚子赞毛泽东《沁园春·雪》的一段文字:
“余索润之长征诗见惠,乃得其初赴陕北看大雪沁园春词一阕,展读之余,叹为古今有词以来第一作手,虽苏辛犹未能抗,况余子乎!”
教师说明:这段文字决不会是吹捧,因为他写于1945年国民党统治时期,那时吹捧毛泽东,可能有杀身之祸。
下面,我们学习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这首词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
二、学习朗读,整体感知
1、范读全词(或放朗诵录音)。2、齐读一遍。
3、教给学生朗读方法。
三、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播放诗歌朗诵录音
2、品读前三句:
⑴ 这三句在上阕的作用是什么?
⑵ 由此可见上阕的结合特点是什么?
⑶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两句在情态的描写上有何不同?
3、品读分写部分:
⑴ “望”所管辖的句子是哪些?
导学过程
教师复备
⑵ 品读“长城”、“大河”几句。
① “惟余莽莽”的意思是什么?
② 本词写黄河与一般表现黄河的作品在情态描写上有何不同?
③ 这样写“长城”、“大河”表现了什么?
④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⑶ 品读描写群山、高原的几句。
①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② 为什么觉得群山像银蛇在舞动,高原像一只只白象在奔驰?
⑷ “长城”、“大河”利群山、高原的描写,情态上有何不同?
4、品读最后三句:
⑴ “须”的意思是什么?
⑵ 思考:这几句写的是否眼前所见实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四、梳理、总结
⑴ 修辞手法小结:
⑵ 表达方式和内容概括:
五、布置作业
1、 背诵、默写全词。
2、带着以下问题预习下阕:
⑴ 朗读这一部分。 ⑵ 表达方式的特点。
⑶ 表达诗人的什么思想感情⑷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教后
小记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