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经济开发区三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 故乡》导学案(教师版) 新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对比手法表现人物突出中心的作用,小说表现的主题。
2、最后两节关于“希望”的议论的哲理性。
二、课前准备
背景: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一、注音。
隐晦( ) 惘( )然 颧骨( ) 嗤( )笑 鄙夷( )恣( )睢( )
二、填空。
1.《故乡》选自《 》,体裁是 _____,作者是_____,原名____,文章以_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__为线索,故事的背景是 辛亥革命后十年。小说以_时间_为序,全文可按“ 回故乡 在故乡 离故乡 ”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2.小说主要采用对比的写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3.小说主要刻画了三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典型性,闰土是一个 勤劳善良,但不觉悟的农民 形象;杨二嫂是一个贪婪、尖刻、鄙俗的小市民 典型;“我”是一个对现实不满正在追求新生活的进步知识分子 的形象。
三、学习过程 1、填写下表,将故乡景物变化、闰土和杨二嫂的过去与现在作比较 ●故乡
时间 景物特点 摘抄词句
过去(印象中) 五彩缤纷 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紫色的圆脸,明晃晃的银白的项圈,五色的贝壳,各种颜色的鸟类……
美丽神异 月下捉猹图,寂静而富有动感
辽阔的世界 高远的蓝天、无垠的大海、广阔的沙地
鲜活的人和物 少年闰土、猹、獾猪、刺猬、稻鸡、贝壳、圆月、西瓜……
现在 萧索,悲凉 深冬,阴晦,冷风,呜呜地响,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
将来(理想的) 美丽,充满生机 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闰土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外貌 健康,温饱:十一二岁,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一个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 憔悴,贫穷: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动作 轻快,灵活:扫、支、撒、看、拉、罩,捏、刺 麻木,迟钝,木偶人
语言 能言,见多识广 吞吞吐吐,断断续续
对“我”的态度 热情,友好: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稀奇的事真诚,热情,友好,建立纯真的友谊。 毕恭毕敬 隔了一层厚障壁
对生活的态度 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把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
●杨二嫂:
二十年前 二十年后
外貌 年轻美丽:“豆腐西施” 凸颧骨,薄嘴唇,像个细脚伶仃的圆规
动作 终日坐着 冷笑、怪叫、贪婪 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 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
对“我”的态度 虚伪的吹捧,尖酸地嘲讽 贵人眼高,你阔了放了道台 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
对生活的态度 虽靠姿色招徕顾客,但仍是本分生活 搬弄是非(前天伊在灰堆里,掏出十多个碗碟来,议论之后,便定说是闰土埋着的,他可以在运灰的时候,一齐搬回家里去……)
2、这篇小说写故乡,主要是写故乡人的变化。作者主要写了哪些人的变化?他们有怎样的变化?作者从中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态度?
闰土和杨二嫂。少年闰土月夜看瓜刺猹,装逮鸟,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是儿时“我”羡慕向往的英雄。二十年后,苦难的生活使他变得呆滞麻木,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他那“红活圆实的手”,已变得“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更可怕的是他内心的变化,他见了久违的“我”,以“老爷”称呼;面对苦难的现实,只是寄希望于求神拜佛。
杨二嫂:二十年前人称“豆腐西施”,“因为伊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二十年后,她变得泼悍、放肆。为了从“我”家捞点东西,交替着虚伪的吹捧、尖刻的嘲讽,还中伤闰土偷碗碟。
关于作者的情感态度,可以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种认识:因为中国农民的活力被封建社会扼杀而悲伤;对中国封建社会农民的苦难轮回无可奈何;为纯真的人性被扭曲而痛苦;对理想的人与人关系的渴望,等等。
3、曾经是那样充满生气的闰土,人到中年却活得这样麻木、悲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这样变化的原因,课文里也有提及: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这是表层原因,还有深层原因。
4、“我”的形象具有什么意义?
小说以“我”为叙述者,叙述中包含着强烈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感彩。“我”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我”怎样对待闰土,“我”怎样看故乡所发生的让人伤心的变化,“我”对这样的变化有什么样的反应,等等。通过对“我”这个人物形象的研究,可以窥见旧中国要求变革的进步知识分子心灵的一角。
5、作者最后所说的:“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话怎么理解?
作者把希望比做地上的路,意思是:只 ( http: / / www.21cnjy.com )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渝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满怀希望奋斗,就会迎来新生活。
6、曾经是那样亲密无间的一对小伙伴,现在却变得那样“隔膜”,“我”感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你认为这“可悲的厚障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可悲的厚障壁”是一种人的观念、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位、生活环境差异所带来的精神上的隔膜。“可悲”在于这样的“障壁”是生活中近于“合理”地存在着的,而且也是精神上伦理上难以打破的。
造成“厚障壁”的原因,是封建秩序观念长期的强制性的压力。这样的压力使人们不得不在精神上、肉体上屈服,在封建秩序中寻找并最后苟安于既定的位置,成为麻木、机械的顺民。“厚障壁”是封建秩序的需要和必然。
四、课堂训练
一、课文第三部分内容理解
1、理解句子,填空。
“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一气,都如我的辛苦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脽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选文中有三个“辛苦”排列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处,表现了当时人们生活的负重感,它们字面上意思虽然相同,但包含的具体生活内容却不同,即“我”为(奔波劳碌)而辛苦,闰土为(辛勤劳苦)而辛苦,别人为(处心积虑)而辛苦。这里,“别人”是作品中的(杨二嫂)。
2、判断正误。
a/“我想到希望,忽然害 ( http: / / www.21cnjy.com )怕起来了。”这是源于我对现实的沉重感,对通向希望之路的迷惘。( T )
b/“他的愿望切近”,是指闰土的生活愿望很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看得见的,即摆脱贫困。( T )
c/“我的愿望茫远”是指“我”的希望还不够清晰、具体,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因而茫然,又因为现在还看不见我的希望的曙光,因而远。( T )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1 “现在我所谓希望,不也是我自己手制的偶像么?只是他的愿望迫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对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反映“我”一方面有追求新生活的坚定信念,另一方面也感到希望的茫远。鲁迅当时还没找到解决中国问题的具体的“路”,愿望因而“茫远”了。
2.“我在蒙眬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文末的景物描写是不是表现“我”对故乡的过去的留恋?
此处的景物描写象征着“我”所向往的理想的美好生活。
三、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加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了不得,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的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
我问问他的情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地吸烟了。
……
他出去了;母亲和我都叹息他的景况: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了。
1.二十余年之后,闰土见到了童年的好朋友“我”时,应该是“欢喜”的,为什么又现出“凄凉”的神情?
(分析:本题着重检测对人物特定环境下心理的揣摩,解答此题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
答案:二十多年的贫困生活,使他感到痛苦、难堪。)
2.闰土见到了“我”时为什么不叫“迅哥儿”,而称“我”为“老爷”?分析确切的一项是( D )
A.因为他十分尊敬“我” B.因为他非常害怕“我”
C.因为他很懂礼貌 D.因为他有封建等级观念
3.他“仿佛石像一般”表现了闰土( D )
A.生性沉默寡言 B.苦难生活磨炼得人意志坚强
C.农村人见不惯生人 D.生活磨难使人变得麻木
4.文中闰土说话时有许多省略号,刻画出他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神态。这神态说明他哪方面的情况?分析确切的一项是(B )
A.天生口吃,说不出话 B.处境悲哀,有口难言
C.心里害怕,不敢说话 D.生活平淡,无话可说
5.下面对“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 )
A.“非常难”指的是孩子多,总是吃不够。
B.“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表明战乱频繁,兵匪骚扰,给百姓带来了深重灾难。
C.“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表明苛税繁多,百姓苦不堪言。
D.“不去卖,又只能烂掉……”表明生活困苦,又找不到别的出路。
五、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