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7-31 10:39: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2课 唐雎不辱使命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翻译课文,积累一些常用文言实词。
2.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3.学习唐雎不畏强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知识链接】
作者及作品简介:
刘向(约公元前77-公元前6年),字子政,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根据一些纵横家及门徒的著述,编订了《战国策》。
《战国策》经刘向整理编辑。全书分为西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12策,共33篇。记事年代上接春秋,下到秦并六国,约240年。内容主要是记载当时谋臣测试游说诸侯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所记人物复杂,有纵横家,如苏秦;有义士,如唐雎、鲁仲连;有不怕死的勇士,如荆轲、聂政。这些人物形象塑造得极为生动。《战国策》长于说事,无论个人陈述或双方辩论,都喜欢渲染夸大,充分发挥,畅所欲言,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文章背景:
战国时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风扫落叶之势相继 ( http: / / www.21cnjy.com )歼灭各诸侯国。公元前230年灭韩,公元前225年灭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企图用“易地”的政治骗局不战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迁移之名行灭国之实),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一事。
【自主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唐雎( ) 缟素( ) 怫然( ) 免冠 ( )
韩傀( ) 休祲( ) 王僚( ) 以头抢地( )
2. 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的词的意义。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2).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3).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用一句话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
【合作探究】
( http: / / www.21cnjy.com )
4.秦王说,“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盲外之意是什么
5.秦王说,“天子之怒……千里”,唐雎说,“伏尸二人……今日是也。”他们各表达了什么意思
6.安陵君和唐雎各是怎样的人?在文中找出依据。
7.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
8.唐雎说话的技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释疑解惑】
学完本课后,你还有什么疑惑没有解决,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研讨。
【拓展创新】
1.查找资料,了解外交史上那些出使他国而“不辱使命”的故事。



2.我的创作:唐雎、专诸、聂政、要离都是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你心目中还有哪些英雄,请以“我心中的英雄”为题写一篇文章。
【自测提升】
一、积累与运用(6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静谧(mì) 蜷伏(quán) 鳞次栉比(zhì) 浑身解数(xiè)
B. 剽悍(piāo) 追溯(shuò) 物竟天择(jìnɡ) 相形见绌(chù)
C. 旁鹜(wù) 拮据(jū) 即物起兴(xìn) 恪尽职守(kè)
D. 酷肖(xiào) 慰藉(jiè) 吹毛求痴(cī) 忍俊不禁(jì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
B.前几年,住房价格一涨再涨,令购房者叹为观止。
C.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的必然选择。
D.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分)
A.教育的根本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在未来生存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构建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
B.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增强青少年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倾向的能力,是目前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C.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D.2013年6月12日,正驾乘神舟十号飞船遨游太空的3名航天员向全国人民及海外华人送来了端午祝福。
二、课内阅读(10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节选自《 唐雄不辱使命》 )
( http: / / www.21cnjy.com )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 分)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译文:
(2)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译文:
7.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14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 ( http: / / www.21cnjy.com )白之裘,坐堂侧陛③。妻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国国君。 ②霁:天放晴。  ③陛:皇宫的台阶。
8.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应有的停顿。(1分)
其实味不同
9.解释下列划线的字。(4分)
(1)吏二缚一人诣王( ) (2)晏子避席对曰( )
(3)叶徒相似( ) (4)公被狐白之裘(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2)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11.甲文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现象说明了什么?请简要回答。(2分)
12.甲乙两文中的晏子、楚王、景公三人都有值得肯定的地方,请选其中的一人,略作评析。(3分)
22.唐雎不辱使命
【 自主学习】
3.(1).本文通过唐雎面对暴秦展开斗争直至折服秦王的记述,赞扬了唐雎坚持正义、勇敢无畏的爱国精神。
(2).全文共四段,可以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叙述唐雎出使秦国的缘由。
第二部分(2-3)写唐雎和秦王面对面的斗争。
第三部分(4)写秦王被唐雎的浩然正气所折服。
【合作探究】
1.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
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
c.秦王不悦,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2.安陵君虽然对秦王的野心洞若观火,无奈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为争取周旋的余地,没有当场揭穿秦王的骗局。
3.“秦王不悦”引起故事的开端,贯穿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对情节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4.言外之意是我秦王如果不“以君为长者”,“错”起“意”来,就会把你和韩魏一样灭亡。
5.“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6.秦王:骄横、狂暴、狡诈、阴险落架 。
唐雎:有胆识、正气凛然、不畏强暴。
7.秦王要求用五百里土地换安陵君的封邑,实际是要并吞安陵。而在当时这是不可抗拒的。唐雎奉命出使,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面对横蛮狡诈、色厉内荏的秦王,不畏强暴,敢于斗争,不被威势压服,最后使秦王放弃了易安陵的打算。唐睢维护了本国的尊严,出色地完成了使命。
8.一是”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
二是”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
三是”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
【自测提升】
一、积累与运用
1.A 2.C 3.D
二、课内阅读
4.〔1)通“措”,置。(2)道歉 5. B
6. ( 1 )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 2 )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7.蔺相如完璧归赵(或烛之武退秦师、晏子使楚,令楚王白取其辱)等言之有据即可。
三、课外阅读
8.其实味/不同(1分)
9.(1)捆绑(2)座位(3)白白地(仅仅、只)(4)通“披”,穿
10.(1)品德高尚的人是不可以跟他戏弄(开玩笑)的,我反而自取耻辱(自讨没趣)了。
(2)(景公)于是命令下属拿出衣服和粮食赐给挨饿受冻的百姓。
11.说明了环境会影响植物成长。人和植物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中品质、道德等都有可能发生转变。
12.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要选择一个人,回答语言通顺、符合文意、题意、说理清楚即可。示例:晏子机智善辩,具有民本思想和强烈的爱国热情。楚王具有自知之明。景公有着民本思想,从谏如流,且知错即改。(若选择了两个或三个人,或者答成人物的缺点都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