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出师表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疏通文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自读文言文的能力。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4.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知识链接】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 ( http: / / www.21cnjy.com ),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学法指津】
《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因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我们把它拿来与《隆中对》参照阅读,便于加深对诸葛亮其人的认识和理解。
【自主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
2.解释下列字词:
崩殂: 疲敝: 秋: 殊遇: 开张圣听:
光: 恢弘: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 异同: 作奸犯科:
刑赏: 平明之理: 良实: 志虑忠纯:
简拔: 遗: 咨: 裨补阙漏:
淑均: 优劣得所: 猥自枉屈:
驱驰: 后值倾覆: 尔来: 夙夜忧叹:
不毛: 庶竭驽钝: 攘除: 斟酌损益:
慢: 彰其咎: 谘诹善道: 察纳雅言:
3.解释下列词语的古今义:
(1)开张:今义是 , 本文中的古义是 。
(2)痛恨:今义是 , 古义是 。
(3)卑鄙:今义是 , 古义是 。
(4)感激:今义是 , 古义是 。
(5) 谨慎:今义是 , 古义是 。
(6)涕:今义是 , 古义是 。
4.理清思路,归纳各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1—5段):
第二部分(6—9段):
【合作探究】
1. 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
2.作者在本篇所表达的思想可用哪六个字来概括?
3.文中哪一句,高度概括了先帝创业过程中艰难险阻,也表达了作者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
4.表中13次提到先帝,作用是什么?
5.第六段作者自述身世的目的何在?
6.本文在写作方面有什么特色?
【释疑解惑】
学完本课后,你还有什么疑惑没有 解决,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研讨。
【拓展创新】
1.写出和诸葛亮有关的成语、歇后语。
2.讨论:你是怎样看诸葛亮的 与同学交流后以“我眼中的诸葛亮”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自测提升】
一、积累与运用(6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
2.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A.近年,虎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破坏,野外生存仅有数千只。虎成为濒临绝种的珍_______(惜、稀)动物,我国已将虎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惜”有“爱惜”的意思,“稀”有“稀有、稀少”的意思,横线处应填“稀”。
B.骗子通常会用各种花招蒙______(蔽、弊)我们,我们一定要增强防范意识,提高能力。
“蔽”有“遮盖、挡住”的意思,“弊”有“害处、毛病”的意思,横线处应填“弊”。
C.我丢在出租车上的手机,被司机师傅送了回来,它终于完_____(壁、璧)归赵了。真是感谢司机师傅啊!
“壁”有“墙”的意思,“璧”有“中间有孔的玉器”的意思,横线处应填“璧”。
D.此时,一向温和的她不知为何一下子声色 (俱、具)厉起来,把在场的人都吓坏了。
“俱”有“全、都”的意思,“具”有“具有”的意思,横线处应填“俱”。
3.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京剧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妆、脸谱等方面,通过无数艺人长期的舞台实践,形成了一套互相制约、相得益彰的格律化和规范化的程式。______________。
①不能驾驭它们,就无法完成京剧舞台艺术的创造
②这些程式作为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是十分丰富的,而用法又是十分严格的
③这对它技艺的全面性、完整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④不仅如此,京剧不同于地方剧种,它表现的生活领域更宽,塑造的人物类型更丰富
A.②①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①②④③ D. ②④①③
二、课内阅读(10分)
先帝知巨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 ( http: / / www.21cnjy.com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琴,北定中原,庶揭弩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被之、伟、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巨以讨绒兴复之效,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彼之、伟、允等之慢,以澎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谁善道,察纳稚言,深追先帝遗招,臣不胜受恩感激。
4.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2 分)
A .夙夜优叹(早晚) B .深人不毛(不长草的地方)
C 当奖率三军(军队的统称) D .至于斟酌损益(革除)
5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 分)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6.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恐/托付不效 B .深追先帝/遗诏
C .臣/不胜受恩感激 D .进尽/ 忠言
7.“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事”在文中指__________;“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三、课外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8-12题。
戴胄犯颜①执法上②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④,赦令自首,不肯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⑤。”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⑥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
【注释】①犯颜:冒犯君主的威严。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指唐太宗。③擢:提升。④资荫:资即资格;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祖先的官爵而受到封赏。⑤流:把犯人放逐到边远的地方服劳役。⑥布:昭示。
8.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A.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B.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C.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D.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
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忿( ) 狱( )
10.翻译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
11.对弄虚作假者的处理,戴胄的意见与唐太宗的意见有何不同?戴胄的理由是什么?请简要概括。(4分)
12.结合文意简要分析戴胄的品质。(4分)
第24课、.出师表
【自主学习】
4.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
【合作探究】
1.作者反复陈说的是“亲贤远佞”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条。其余两条虽然 说的是方针、政策,也都与此有关。因为刘禅是个昏庸之君,(可联系“乐不思蜀”,亲信宦官黄皓等事例)容易受坏人蛊惑,如不亲贤远佞,就会出现“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偏私,使内外异法”等情况。再好的方针、政策也不可能贯彻执行。而亲贤尤为远佞之本,所以文章开头说“开张圣听”,实际上就是要听取贤臣的意见,万不可“塞忠谏之路”,中间列举贤臣姓名,要刘禅“亲之信之”,结尾更劝说刘禅要“咨诹善道,察纳雅言”,也是亲贤的意思。
2.可用“报先帝”、“忠陛下”六个字来概括。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一句。
4.因为蜀国是先帝创下的基业,是“北定中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恢复汉室”的根据地,而先帝的理想未能实现而中途死亡,使作者感到十分痛惜,肩上的托付的担子之沉重。同时警示后主要奋发有为,继承先辈遗志。为全文提出建议定下感情基调。
5.作者自叙本志,说明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己的低微的身份,淡泊的生活,
无意于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叙述先帝“三顾茅庐”之恩,称赞先帝宽
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也表达了自己的知恩感激之情。最后概括
叙述跟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说明了创业的艰难,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
忠刘备父子的心愿,以陈情的方式为“出师”作铺垫。
6. “表以陈情”,意思是表的叙事和议论都带有抒情的色 彩。
第一部分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
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
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天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拓展创新】
1.典故:三顾茅庐,草 ( http: / / www.21cnjy.com )船借箭,七擒孟获,隆中对,五丈原
成语:鞠躬精粹,死而后已,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三足鼎立
作奸犯科
欲擒故纵
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诸葛亮,稳做中心帐,排起八卦阵,专捉飞来将
鞠躬尽瘁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鲁肃上了孔明的船——糊里糊涂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一诗绝千古,两表撼后世。
隆中三分策,四火天下惊。
征战耐五将,六出祁山忙。
七擒孟获功,名成八阵图。盖世无双
2.(1)诸葛亮与刘备的关系。
诸葛亮追随刘备二十多年,一方面是感恩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他出辅刘备时,刘备的地位尚未巩固。他竭忠尽智,终于使蜀汉地位渐趋安定。公元223年刘备临终时,把刘禅托付给他,并要刘禅“事之如父”。诸葛亮也一心希望刘禅成功,并无丝毫恃功自大的意思,他对刘备父子,真是一片至诚。
他的图报就是以贯彻他的政治主张为最终目的的。二十多年来,他辛勤创建西蜀,还要进一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所以在适当时机,准备出师,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2)《出师表》中的深厚感情。
正因为诸葛亮对刘备父子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所以他把完成国事看成是自己的责任。他在给刘禅的表中,不但通过形势的分析,在理论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作出具体安排,而且还通过自叙身世,在感情上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意愿。刘禅是君,但是无能,诸葛亮受刘备之托来辅佐刘禅,是老臣,是“长辈”,但地位又是臣。所以诸葛亮对刘禅上表,既是臣对君的陈说,又是“长辈”对受托照顾的人的殷切期望。为了能使刘禅感动,所以不但导之以理,而且动之以情。在语气上既恭敬,又恳切,充满谆谆嘱咐的意思。《出师表》之所以有这么强烈的感彩,也是由他们君臣关系与众不同所决定的。
(3)区别历史事实中的诸葛亮和传说中的诸葛亮。
历史上的诸葛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有政治远见,能对复杂的形势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规律,定出方针。他在政治上的措施是赏罚严明,恩威并施。其他如开发生产、发明新武器等,都有它的历史价值。他还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戒子”“戒外甥”等,主张修身养德,志向高远,这些精神,多可借鉴。
传说中的诸葛亮,已被作为智慧的化身。但在他身上附加的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是不能当作史实来看的。
(4)小结。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自测提升】
一、积累与运用
1.C 2.B 3.A
二、课内阅读
4.D
5.希望您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取得成效,就请惩治我失职的罪过。
6.B
7.“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三、课外阅读
8.A 9.愤恨、案件。10.你是想只管遵守法律,而让我失信于天下吗?
11.唐太宗认为之前已经宣布过:弄 ( http: / / www.21cnjy.com )虚作假不自首者死。坚持要兑现守信用。戴胄认为应该流放。其理由是真正的守信用应该维护国法,而不是凭君王一时的喜怒来决断事情。
12.戴胄向太宗进谏,提出不同意见,可见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是一个忠诚耿直的人,正直无畏,秉公守法,不畏权贵,据理力争。他严格依照法律处理犯事的官员,可见他是一个忠于职守、严于执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