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蒙自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蒙自四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19 20:39:29

文档简介

蒙自四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学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第Ⅱ卷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
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1、2、3。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水分可来自细胞内液
B.细胞代谢以及外界影响都会引起内环境发生改变
C.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内环境,受内环境pH、温度、渗透压影响
D.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2.人体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是
A.线粒体基质
B.肾小囊内的原尿
C.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D.突触间隙的液体
3.和同学打完一场激烈的篮球赛后,小明大汗淋漓,满脸通红。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打球时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
B.大量出汗会使血浆渗透压升高
C.出汗后体温下降、热觉感受器兴奋
D.此时血液中醛固酮含量增加
4.右图是突触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中内容物的释放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
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神经递质在②处的运输需ATP供能
C.突触前膜能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过程
D.神经递质与③上的受体结合后,可能引发膜对Na+的通
透性增大
5.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与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相互调节,它们的调节过程都离不开
信息分子和酶的作用。下列关于激素、酶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酶、神经递质都是蛋白质
B.激素弥散在全身的体液中,发挥作用后即失活
C.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
D.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信息分子,都可以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卷第1页(共6页)】
3449B
6.当种群密度过大时,某啮齿动物群体个体表现出低血糖、惊厥休克以及免疫力低
下,其中雌鼠排卵功能减退,容易流产,母鼠泌乳过程受到抑制,对仔鼠照顾不
良,行为反常,好斗等,引起种群数量的下降。这一切变化都是由于社会压力加
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内分泌失调的结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社会压力引起的生理变化会导致该啮齿动物环境容纳量下降
B.社会压力对种群数量的调节依赖于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的工作
C.社会压力通过降低出生率,提高死亡率来调节种群密度,属于负反馈调节
D.社会压力可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性激素和抗体的分泌
7.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B.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C.机体内浆细胞可由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D.人体免疫功能过强或者过弱,都会引发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出现自身免疫病
8.自然界中,植物开花需要光信息刺激,当日照时间达到一定长度时,某些植物才
能开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现象说明光影响、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
B.日照时间对植物开花的调节本质上是对植物激素的调节
C.植物对日照时间的感知与光敏色素有关
D.可通过人为控制光照时间实现花卉分批上市
9.关于种群的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
A.调查昆虫的卵、跳蝻及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可选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B.调查种群密度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C.密闭培养瓶中的酵母菌数量会呈“S”形增长,最终会稳定在K值附近
D.调查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逐个计数法调查,结果较
准确
10.如图所示为某“S”形增长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数量的
关系。当种群数量保持相对稳定(增长率为0时),其对应的种
死广率
群数量是
A.a
出生粼
B.b
C.c
种群数量
D.d
11.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曾经的毛乌素沙漠,已被建设成为“塞上绿洲”。下列有
关叙述错误的是
A.人工治理后,沙漠重新成为绿洲,该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B.沙漠治理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物种之间的生态位越相似,竞争就越激烈,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
D.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也可能会发生变化
1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太阳能通过甲输入生态系统
B.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有甲、乙和丙
C.碳元素在乙与丙之间以CO2形式传递
D.丙主要是指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卷第2页(共6页)】
3449B蒙自四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生物学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血细胞生存的环境是血浆,血细胞的水分子可能透过细胞膜进入血浆,A正确:健康人的内环境中各种化
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细胞代谢以及外界影响都可引起内环境理化性质发生改变,B正确;
人体代谢主要发生在细胞内而不是内环境中,C错误: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例如各种
激素是以体液运输的,对激素含量的检查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D正确。
2.D3.C4.B5.A6.A
7.C抗原具有大分子性,蛋白质的水解产物是小分子氨基酸不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A错误:免疫细胞包括
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包括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B错误;机体内浆细胞可由B细
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C正确;人体免疫功能过强或者过弱,都会引发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出现免疫
失调病。自身免疫病是人体免疫功能过强所致。D错误。
8.B日照时间的长短变化是环境因素,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通过影响植物的代谢进而影响植物的开花,而植
物代谢的调节本质上是由基因来调控的,B错误。
9.D调查昆虫的卵,跳蝻及蚜虫的种群密度时,可选用样方法进行调查,A错误;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不
便于计数,调查种群密度时不宜将其作为调查对象,B错误;密闭培养瓶中的酵母菌数量会呈“S”形增长,在
一段时间内稳定在K值附近,但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最终会使酵母菌数量下降,C错误:调查分布范围小·
个体较大的种群密度时,可采用逐个计数法调查,结果较准确,D正确。
10.B群数量保持稳定时种群数量不再增长,种群增长率为0,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由图可知,其对应的种群
数量是b,故选B。
11.C
12.A依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太阳能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输入
生态系统,A正确;参与构成食物链的成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即甲和乙,B错误:碳元素在乙和丙之间以有
机物的形式传递,C错误:分解者主要是指营离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D错误。
13.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指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错误;能量流动从生产者固定的太
阳能开始,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甲)固定的太阳能=175十200十875=1250kJ:从甲到乙的
能量传递效率为200÷1250×100%=16%,B错误;将乙和丙的粪便作为有机肥还田,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后能为植物提供无机盐,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错误;食物链中的捕食与被捕食关系一般不可逆,这
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D正确。
14.D香菇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分解者,A错误;秸秆中的有机物会被农田中的微生物分解,形成无机物,
能量是热能形式释放,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无机盐,但不能提供能量,B错误:养殖产业等促进了当
地经济快速发展,说明地方综合治理的首要目的是恢复生态环境,其次带动发展经济产业,C错误;综合发
展“干沙滩”的过程中遵循自然界物质循环的规律,运用植树造林、引入巨菌草代替阔叶树栽培香菇等措施,
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主要运用了生态工程的整体、自生等原
理,D正确。
15.C16.A17.D
18.B消毒仅能杀死物体表面的部分芽孢,A错误;牛奶用巴氏消毒法消毒,B正确;干热灭菊法适用于玻璃器
皿和金属工具,胶头吸管可用湿热灭菌,C错误;湿热灭菌时间达到后待压力降至零时,再打开排气阀排气,
D结误。
19.B①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使用成分相同的固体培养基,①正确:②都要对操作者双手进行消毒
而不是灭菌,②错误:③平板划线法采用接种针进行操作,而稀释涂布平板法采用涂布器进行操作,③错误:
①纯化时,要进行无菌操作,需要在火焰旁接种,避免空气中的微生物混入培养基,④正确:⑤平板划线法一
般用于分离而不能用于计数,⑤错误:⑥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进行的,⑥错
误。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①④,共两项,B正确,ACD错误。
20.B在菊花的组织培养实验中,应将切好的外植体的1/3~1/2插人诱导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中,B错误。
21.D不同结果的出现主要是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例不同导致的,A错误;B愈伤组织在不同植物激素比
例下分化为A根或C芽,B错误:利用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得到的一般为纯合子,C错误:B组细胞分化程
度很低,其全能性最高,D正确。
22.D获得单克隆抗体时,不需要将胰蛋白酶注入小鼠腹腔,胰蛋白酶在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用到,其作用是
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D符合题意。
23.A
24,B甲表示取实验小鼠的组织细胞,取样时需要对小鼠的取样部位进行消毒处理,A错误;乙过程可用机械
的方法,可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等处理的方法,B正确;丙表示原代培养,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该
【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学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3449B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