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徐州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9 21:38:07

文档简介

徐州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 时长:75分钟)
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读下图,材料表明该时期古希腊
A.适时发展农耕业等产业 B.国家统一组织和管理移民
C.殖民活动由地理环境决定 D.利用海上优势进行移民
2.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在“蛮族”日耳曼人的入侵下灭亡,帝国的大批土地、城市、建筑、文物被毁。基督教教会及时适应社会变化并与“蛮族”社会相结合,基本上保留着帝国以来教会所具有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力量。因此
A.西欧社会逐渐进入“黑暗时代” B.教会对罗马文化传承起特殊作用
C.欧洲人成为基督教的忠实信徒 D.基督教会成为蛮族社会的支配者
3.在英国国王加冕典礼上,新国王加冕宣誓是重要环节。英国埃塞尔雷德二世(979—1016年在位)的宣誓内容包括:“确保基督教会的安全”,“维护国内和平与安全,仁慈施政”“在司法审判中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等。这说明,当时英国
A.王权有较大程度的加强 B.加冕仪式赋予王权合法性
C.基督教与王权相互依赖 D.封建王权受到一定的制约
4.《天方夜谭》是一本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其中有一则故事讲述了中国的男孩阿拉丁与邪恶的非洲魔法师斗智斗勇,最终取得神灯并成为国王的故事。这反映出
A.阿拉伯文化具有多元性 B.阿拉伯文化具有统一性
C.两河流域文明历代相承 D.两河流域文明历史悠久
5.下表是19世纪英国人下午茶原料的相关信息。该表可以用来研究
原料 来源
茶叶 亚洲:中国和印度
蔗糖 美洲:拉丁美洲西印度群岛(古巴、牙买加等岛国)及南美洲;美国南部种植园 亚洲:印度
①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 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③英国人饮食习惯的变化 ④拉丁美洲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下图为美国辉格党人为时任总统的安德鲁·杰克逊所做的画像《安德鲁国王一世》,意在讽刺抨击其任内频繁否决国会立法。杰克逊的行为
A.导致了两党制的解体 B.符合联邦宪法的规定
C.侵夺了国会的立法权 D.破坏了分权制衡体制
7.1862年,俾斯麦担任普鲁士王国首相,其后数年,他都成功解决了军队的资金问题,但其方法时常违宪。1867年俾斯麦对议会做出让步,同意1871年之后将每年制定军队预算的权力让给议会,但俾斯麦实现了议会7年才审查一次军费预算的目标。这一转变
A.根植于普鲁士军国主义传统 B.推动了德意志国家统一进程
C.使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 D.有利于民主共和体制的完善
8.下图是1800年发表于美国的漫画《我国现状》。画面中,左边的人物代表联邦党,他说道:“这个柱子不应该立着,我决定发起一场必需的、代表正义的战争”。右边的人物代表民主共和党,他说道:“这根柱子必须倒下,我是和平主义者”。中间柱子上写着“共和主义”,支柱上方横柱上写着“联合则生,分裂则亡”。华盛顿则提出忠告:“一旦移动其中一根,你们就毁掉了所有。”这一作品意在说明美国
A.资产阶级的代议制名不副实 B.制宪过程中各州存在激烈的冲突
C.民主进程伴随着退让和妥协 D.政党分歧导致社会矛盾不断升级
9.根据1910年对各国股份公司和联营公司的统计数字表明,英国有五万家这类公司,每家公司的资本平均不足100万马克;德国有五千家这类公司,每家公司的资本平均超过300万马克。这表明
A.统一之后的德国现代化发展迅猛 B.英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C.德国生产与资本集中度超过英国 D.英国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超过德国
10.19世纪初,英国农业劳动力人数仍多于工业劳动力人数,但到20世纪初,农业劳动力人数已不足工业劳动力的1/5。越来越多的妇女走出家庭,成为工业劳动者。这说明,工业革命
A.改变了社会劳动力结构 B.促进女性社会地位提高
C.导致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D.造成产业结构重大变化
11.据下表可知,这些斗争产生的影响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简表
地区 国家 时间 斗争名称
亚洲 印度 1905—1908 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 1905—1911 立宪革命
中国 1911 辛亥革命
非洲 埃及 1882 反英斗争
苏丹 1881—1898 马赫迪起义
埃塞俄比亚 1894—1896 抗意战争
拉丁美洲 海地 1804 独立运动
西属墨西哥 1821 独立运动
葡属巴西 1822 独立运动
①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②完成了本国的民主革命任务
③提供了宝贵的革命斗争经验 ④推动了民族独立的继续发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2.19世纪中期,一位美国官员做出如下预见:“一个时代将要到来,人类将成为一家人,我们盎格鲁—凯尔特—诺曼的卓越血统将领导各国走向这一结果……这一伟大的邦联将最终环绕我们所居住的地球。”这反映了
A.邦联制依然是美国人的政治追求 B.西方中心主义者的种族优越感
C.工业革命推动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世界政治经济中心转移至美国
13.1924年,苏维埃政府进行币制改革,使卢布的价值逐渐稳定下来。1925年联共(布)召开中央全会,决定放宽对私人工商者的信贷条件,降低高额税率。在农村取消对农民经商的限制,增加对农民的贷款。这主要反映了苏联
A.根据国情调整经济政策 B.政治经济危机日趋严重
C.重视缓和与农民的关系 D.切实注重提高生产效率
14.国际联盟主导调停的部分领土争端
调停对象 主要调停国
叙利亚和黎巴嫩冲突 法国
巴勒斯坦 英国
卢旺达—乌隆迪 比利时
纳米比亚 南非
新几内亚 澳大利亚
萨摩亚群岛 新西兰
据表可知,国际联盟
A.重新确定欧亚版图 B.满足了西方大国的政治利益诉求
C.关注全球安全问题 D.成为了列强操纵国际事务的工具
15.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了美国的“多边核力量”计划和美苏倡导的《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稍后,苏联漫画家创作《法国正为季节性的供暖做准备》(如下图),戴高乐抱着大量导弹向共和国的房子走去,烟囱里冒出如同核爆炸般的蘑菇云。这反映了
A.资本主义阵营走向瓦解 B.苏联与西方关系的缓和
C.战后国际秩序受到冲击 D.法国奉行民族利己主义
16.1990年4月,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亚太区战略框架报告》中以“维持均势”、防止任何“地区性霸权”作为未来战略取向;1990年8月,美国总统布什也首次强调“地区威胁”的问题。此后,美国更加注重对地区威胁的应对。美国此举表明
A.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 B.亚太地区和平稳定
C.苏联的威胁仍然存在 D.两极格局土崩瓦解
二、非选择题 本题共4题。第17题12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4分,共52分。
1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希腊和东方的埃及、巴比伦等国频繁的贸易交往极大地促进了器物文化方面的交流。希腊移民接触到比自身更为先进的东方文化,不同程度地加以吸收和借鉴,并将它们传回希腊,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进入古典时代之后,旅行者或学者有选择的把东方先进的文化带回希腊本土,进而达到两种文化的相互促进。
——摘编自李金凤《论希腊化时代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
材料二 罗马帝国的统治开启了世界性的交流和联系,罗马文明把极具开创、进步意义的希腊文明继承下来,并在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范围内发扬光大。罗马人用武力打通了西方与东方各族人民的交往通道,从此,地中海世界的各地区、各民族由相互闭塞逐步走向对外开放,由彼此分散逐步走向密切交往,世界历史开始了更新、更广阔的篇章。
——摘编自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传播》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出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4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世界的帝国对文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8分)
18.(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世安在《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历史考察》中指出:1751—1780年,英国离开土地的农民每10年为2.5万人;1781—1790年,上升到每10年7.8万人;而到了1811—1820年间,又上升到每10年21.4万人;在1821—1830年,更达到每10年26.7万人。这种转移的速度使农村就业人口迅速减少。齐世荣在《精粹世界史——推动历史进程的工业革命》中指出:在1801—1851年的半个世纪中,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个增至265个,城镇人口比例由26%增至45%。到1900年,城镇人口比例激增到75%,英国成为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关于英国城市化的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19.(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口大迁徙,古已有之。然而,以哥伦布航行美洲为标志的地理大发现,才真正激起了一股史无前例的人口迁移大潮。卷入其间者,粗略分来,不外两类移民:自愿性的移民和强迫性的移民。自愿性移民大致为不同程度地基于主观愿望而奔赴海外者,或为改善自身的物质境况,谋求致富和发展的机遇;或欲实现政治扩张、宗教传播之类的抱负。被迫性移民则是违背移民主观愿望在外力胁迫下的人口移动。
——摘编自沈坚《地理大发现与人口大迁徙》
材料二 澳大利亚长期以来奉行歧视和限制有色人种向澳大利亚移民的“白澳”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澳大利亚人的种族主义意识产生了巨大冲击。战后,澳大利亚政府逐步调整其移民政策,1956年规定,已居住澳洲的非欧洲人有资格取得澳籍。1957年规定,获临时入境许可的人在澳居住15年以上者可取得公民权。《1958年移民法》废除了听写测试。1966年,允许持临时入境许可的非欧洲人5年后申请入籍,并允许有专长的人申请临时入境许可。1972年“白澳”政策被废止。20世纪70年代后,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对技能更加注重,建立了积分评估系统并进行多次修订。1975年颁布了《联邦种族歧视法》,旨在确保所有人,不论其肤色、血统、民族或种族出身,均受到平等对待。20世纪80年代后,澳大利亚更注重申请者的就业技能、语言程度和年龄。
——摘编自张瑾《二战后三十年间澳大利亚技术移民结构与成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以实例说明两类移民是如何在同一历史时空中产生关联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变化特点及意义。(8分)
20.(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14年以前,欧洲是近代基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那样,这些思想和制度的影响已波及全球各个角落。然而,战争的浩劫却使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1918年12月,当威尔逊(时任美国总统)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广大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的有关和平和安全的远景规划。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宏伟的五年计划。欧洲大多数人士认为,这一计划是不切实际的,注定要失败的。然而,30年代初期,大多数观察家意识到,改变前俄罗斯帝国的政治和社会的剧变是世界上发生的大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建立是对自由社会的价值和制度的挑战,并且似乎表明了它作为社会和政策体系的可行性。甚至部分追求进步的人们,奏响了一曲访苏交响曲。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民众情绪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人士对“苏联模式”态度的转变,并说明其影响。(8分)徐州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答案
1-5 DBDAA
6-10 BBCCA
11-16 BBACCA
17(1)途径:①经贸往来,②人口迁移,③学者游历,④国家统一,⑤军事征服。(答对4点,1点1分)
影响:
积极影响:①巩固和扩展了文明的区域(2分),②推动了东西方经贸的往来(2分),③加强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加快了人类由分散走向整体的进程。(2分)
消极影响:④破坏了人类的物质文化财产,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被征服地区民族文化传统的损毁或失传,不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2分)
18论题:英国工业革命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2分)
论述:18世纪六十年代下半期,英国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历程;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业人口减少,城市人口急剧上升,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批工业城镇兴起并得到蓬勃发展;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英国城乡结构发生巨大变化。(8分)
总之,英国工业革命加速了英国向纵深发展,英国成为世界上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起来。(2分)
19(1)近代西欧殖民侵略者从欧洲航行到西非海岸,交换大批奴隶,驶往美洲(2分),在美洲用奴隶同当地的殖民侵略者换取原料和金银,运回欧洲(2分)。“三角贸易”使两类移民产生了时空关联。(2分)
(2)从歧视有色人种到逐渐放开限制(1分);青睐技术移民(1分);“白澳”政策逐渐取缔。(1分)
意义:利于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1分);适应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经济发展需求(1分);便于吸纳技术人才(1分);助于不同民族间和谐共处与文化认同(1分);助于形成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1分)
20(1)原因:①一战严重破坏了欧洲的社会经济;②一战使民众对于欧洲的政治经济制度失去信心;③美国经济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④这场空前惨烈的战争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日益高涨。(任意3点,1点2分)
(2)态度:由怀疑到认可。(2分)
影响:①为欧洲一些国家解决经济危机提供借鉴(2分);③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2分);③影响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