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人民历史选修4教师用书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27页)

文档属性

名称 【课堂新坐标,同步备课参考】2013-2014学年高中人民历史选修4教师用书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27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7-31 14:05: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一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
在中国5000年的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当推孔子。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理念、教育思想均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孔子陵墓  孔子像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墨重 ( http: / / www.21cnjy.com )彩的一笔,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孔子被后人尊称为至圣、万世师表,在世界文明史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今天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位圣人,让我们共同学习这一课。
●教法案例
1.“孔子其人”一目,教学中抓住以下要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1)孔子成长环境对其性格的影响;(2)孔子的从政经历;(3)孔子经历对其思想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
察教材中的图片增加感性认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孔子的生平经历。
2.“儒学家派的创始人”是本节课的重难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学中抓住以下几点:(1)孔子思想形成的背景;(2)孔子“礼”的思想;(3)孔子“仁”的思想;(4)孔子“礼”与“仁”思想的关系。
在教学中可以联系必修三中孔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思想来组织教学。其思想形成的背景可以联系春秋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情况进行教学。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可以结合教材中“资料卡片”及补充《论语》中相关材料进行教学。
3.“孔子的历史影响”在教学中注意抓住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下几点:(1)教育方面的影响;(2)政治方面的影响;(3)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可联系必修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必修三儒家思想的演变来学习,体会孔子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
课 程 标 准 重 点 难 点
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2.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1.掌握孔子的主要思想。(重点)
2.对孔子思想的评价。(难点)
孔子其人
1.青年时期
(1)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2)30岁时已精通六艺,35岁时收徒授课,首创私学。
2.在鲁从政
(1)管理内政,任中都宰,后为大司寇,执掌治安、司法事务。
(2)夹谷之会收回被齐国强占的土地,为鲁国赢得了外交胜利。
(3)任代理宰相职务,这是其政治生涯的顶峰。
3.周游列国
(1)原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
(2) 目的: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
(3)结果:主张未被采纳。
4.献身文教
68岁回到鲁国,放弃为官,专心从教,整理古典文献,其言论辑录在《论语》一书中。
5.因病逝世
公元前479年,孔子病逝。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地位
西周以来随着私人讲学风气的发展,春秋晚期,孔子创办私学,创立儒家学派。
2.儒学主张
(1)礼:即周礼,主张尊尊、亲亲、贵贱有序,还提出“正名”思想以规范人的行为。
(2)仁:首先是“爱人”,其次是行“忠恕”之道。
(3)中庸:认为只有礼与仁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孔子的历史影响
1.教育
(1)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促使文化教育下移,“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2.政治
(1)要求施行仁政和“举贤人”,并提出“内圣外王”的理想贤人标准。
(2)其人才主张成为中国古代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治社会中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3.思想
(1)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态。
(2)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客观地评价孔子
1.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仁”“礼”“中庸”“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重要思想;他开私人办学的先河,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六经”。
2.孔子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对中国
①政治上,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大一统局面的发展。
②文化上,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有利于个人修齐治平的修养的营建。
③在教育方面,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础,保持文化的连续性。
(2)对世界
①汉朝以后,对亚洲,传播先进文化,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了他们的政治、文化、伦理、风俗习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学者将这一历史现象称之为“孔子文化圈”或“儒教文化圈”。
②明清后,对西方,为欧洲思想家所借鉴。
③当今,世界不少学者依然推崇儒学。
3.孔子思想的局限性
孔子维护周礼,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体现了孔子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孔子之所以被尊称为“圣人”,主要是因为(  )
A.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盛极一时
B.清康煕帝赞其为“万世师表”
C.他的思想经过发扬和改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D.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解析】 孔子之所以被称为“圣人”,是因为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答案】 C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材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出他怯懦的方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何贡献?
(2)材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不同?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思路分析】 
考查角度 孔子思想内容及历史地位
设问解读 第(1)问,注意限制词“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育方面”,在回答时只需从教育方面的贡献组织答案即可。第(2)问,要求找出材料一、二评价孔子的相同方法,结论的不同点。第(3)问,要结合材料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方法来回答。
材料解读 材料一指出了孔子的伟大贡献及其局限性,材料二指出了孔子的核心主张及其阶级局限。
解答思路 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并根据材料就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出,但在回答时要注意概括。第(2)问考查概括比较能力,要从孔子的政治观及其代表的利益等角度进行说明。第(3)问考查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地进行。
【尝试解答】
(1)教育贡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评价标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提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2)相同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不同结论:材料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材料二中的孔子代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3)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平孔



想“仁”的学说孔





响教育方面意识形态社会政
治方面“有教无类”“礼”的学说
一、选择题
1.在短暂的从政生涯结束以后,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向各国诸侯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却没被接纳。这主要是由于(  )
A.孔子在各诸侯国没有丝毫的政治影响力
B.儒家思想不适应各诸侯国的需要
C.诸子百家的宣传使各诸侯国无所适从
D.孔子来去匆匆,其宣传苍白无力
【解析】 各诸侯国之所以未采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并非儒家思想本身的局限,关键是春秋各国连年战争,而孔子的思想不适应当时的争霸需要。
【答案】 B
2.(2013·黄冈高二测评)孔子主张恢复周礼。春秋时期的下列社会现象最为孔子所痛恨的是(  )
A.陪臣执国命     B.有教无类
C.学术下移 D.贵贱有序
【解析】 陪臣执国命是“礼崩乐坏”的表现。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
3.(2013·长沙高二检测)季氏大夫擅自用天子之礼,跳“八佾舞”,孔子愤慨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是(  )
A.仁者爱人 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 D.中庸之道
【解析】 鲁国季氏用天子的乐舞违反了礼,而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因此材料反映的孔子主张是克己复礼。
【答案】 C
4.下列对孔子思想的历史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在春秋时期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B.在春秋时期形成了儒家思想体系
C.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D.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孔子的思想在春秋时期并未得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推崇,故A项不正确;儒家思想体系也不是在春秋时期形成的,故B项也不对;孔子的思想代表的是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并不适应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项也不正确。孔子的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思想经后世发扬、改造,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故选D项。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论语》
材料二 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吾将以教育家尊孔子。……而教育家不足以尽孔子。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则措四海而皆准,俟百世而不惑也……吾将以政治家尊孔子。……而政治家不足以尽孔子。食政治家之赐者,不过一国……不过百年,而孔子之因时的政治,可以善当时之中国,可以善2 000年迄今之中国。
——梁启超《世界伟人》
材料三 孔子之道,远传于四域之外,东经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鲜,波及日本。南则风靡于安南……孔子之道,又流行于欧美。英、法、德、美、意、奥之学者,热心研究孔子者,岁炽日烈……就全世界观之,《论语》之价值,已与《新约全书》竞胜。
——岛献吉朗《诸子百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
(2)材料二中作者是怎样评价孔子的?概括指出评价的主要依据。
(3)材料三是如何评价“孔子之道”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的?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中“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政以德”“克己复礼”可以得出孔子的主张。第(2)问,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到材料主要从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两个方面来评价。第(3)问,材料三说明孔子思想传播到世界各地,不仅影响中国,亦对世界产生了影响。
【答案】 (1)主张以德治民;维护周礼。
(2)评价:儒学创始人。依据:中国人深受孔子思想影响。
(3)孔子作为教育家,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作为政治家,其政治主张不受时代限制。
一、选择题
1.孔子有强烈的从政愿望,他的政治生涯达到顶峰是在(  )
A.受到齐景公的赏识之后 B.齐鲁两国夹谷之会后
C.周游列国回到鲁国后 D.写成《论语》一书后
【解析】 齐鲁夹谷之会,使鲁国赢得外交胜利,孔子从而出任了鲁国代理宰相职务,这是他政治生涯的顶峰。
【答案】 B
2.杨绛在其著作《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中说“孔子出门必坐车”。孔子的这一行为最能体现儒家思想中的(  )
A.礼  B.仁  C.中庸  D.德治
【解析】 儒家思想中的礼是外在的社会规范,是西周等级制度。“孔子出门必坐车”反映的是行为与身份等级相符。
【答案】 A
3.“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这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文庙大成殿的一副对联,与该对联相关的历史人物的主张是(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人者,仁也,亲亲为大”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解析】 “六艺”是指孔子编订的“六经”,“杏坛”传说是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故题干对联歌颂的历史人物是孔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4.(2013·汉中高二测试)孔子教育思想中,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贡献最大的是(  )
A.“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
B.“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
D.“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解析】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促使文化教育下移。私学成为中国教育的另一个传统,“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答案】 A
5.下列是几位参观南孔家庙的游客在孔子像前回顾孔子学说言论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治国,二者有一即可
B.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说明他不爱财
C.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他收学生冉雍就是证明
D.孔子的教育思想彻底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解析】 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辅之,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故B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绝对化。
【答案】 C
6.孔子是世界公认的文化名人,其思想主张对当今建设和谐社会仍具有积极意义的是(  )
A.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解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迫他人去做,孔子主张以此调节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社会。
【答案】 B
7.2013年9月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孔子故里曲阜拉开帷幕,世界各地政要名流聚集孔子故里,应邀参加祭孔大典。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孔子的思想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B.春秋时期,孔子思想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
C.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基石和代表
D.孔子的思想,属于儒家思想体系
【解析】 孔子思想确立在中国思想界的主导地位是西汉汉武帝时期,故B项错误。
【答案】 B
8.“自束脩(很薄的礼物)以上,吾未尝无诲(教诲)焉。”这句话反映了孔子(  )
A.体贴民情,爱惜民力 B.主张以德治民
C.扩大教育对象范围 D.主张因材施教
【解析】 题干材料体现了孔子“有教无类”的思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儒家学者之重视教育是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目共睹的,私塾、书院乃至老师弟子的直接传授形式,是儒者实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而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本来就是一个大教育家,自孔子始教育就不再是少数贵族阶级的特权,而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请回答:
(1)根据图一,分析孔子周游列国对孔子及其弟子一行的作用。
(2)根据图二和材料二,分析孔子教育思想中值得我们继承的地方。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被称为“圣人”且受到后人敬仰的原因。
【解析】 第(1)问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既可以答最直接的作用,如增长见识等,也可以从长远的角度来回答,如为儒学的创立打下基础等。第(2)问要结合现代教育实际来作答,注意要抓住孔子教育思想中的精华。第(3)问要从总体上分析孔子受人尊敬的原因,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答案】 (1)增加了阅历,增长了见识;传播了孔子的思想,为儒学的创立打下了基础。
(2)“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实事求是”“学思结合”“反复温习”的学习思想;“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3)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10.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孔子,名丘,字仲尼,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国家方面,他强调无论什么法令法规,统治者要首先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在人际交往中,孔子强调的是忠和恕。“忠”就是以忠实诚信的态度对人,以恪尽职守的态度待事;“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自西汉以后,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
(1)文中哪些属于原始史料?
(2)文中哪些属于史料解释?
(3)文中哪些属于历史评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历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素养,关键是明确史料、史料解读和历史评价的概念。史料是指关于记录历史的资料。史料解释是指后人对历史资料的解释。历史评价作为对历史的价值性认识,重在给出对该人该事的历史作用、意义、局限等的认识。
【答案】 (1)原始史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忠”;“恕”。
(2)史料解释:无论什么法令法规,统治者要首先以身作则;以忠实诚信的态度对人,以恪尽职守的态度待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历史评价: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自西汉以后,成为我国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
二古希腊的先哲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
图片中的两人都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二人是什么关系?他们的思想成就主要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共同走进本课的学习。
《雅典学园》中的柏拉
图与学生亚里士多德
●教法案例
1.“古典文化的辉煌时代”一目,教学中抓住以下要点:
(1)古希腊的历史地位;(2)雅典文化繁荣的条件;
(3)雅典文化繁荣的表现。在讲授雅典文化繁荣的表现时,可以联系必修一中雅典民主的发展的内容,从而更好地理解雅典思想家产生的历史背景。
2.“柏拉图与《理想国》”一目,是本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重点,在教学中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柏拉图的生平;(2)柏拉图的思想主张;(3)柏拉图思想的影响。关于《理想国》教学中可以用表格法引导学生进行梳理,理解柏拉图的思想主张。
3.“探求真知的亚里士多德”一目,教学中可以补充亚里士多德生平的相关材料,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后教师归纳总结。
课 程 标 准 重 点 难 点
1.简述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
2.了解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1.掌握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思想主张和贡献。(重点)
2.对古希腊哲学家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难点)
古典文化的辉煌时代
1.雅典文化繁荣的条件
(1)军事胜利:希波战争的胜利使雅典赢得了盟主地位,并为之带来经济上的繁荣。
(2)民主政治:伯里克利对雅典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使雅典的民主制度发展到顶峰,为雅典文化的繁荣创造了理想的政治环境。
(3)经济繁荣:人口增长、工商业发展。
2.雅典文化繁荣的表现
(1)雅典成为希腊各城邦的文化中心。
(2)希腊哲学达到顶峰,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三大思想家,他们对欧洲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柏拉图与《理想国》
1.生平
(1)出身于贵族,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青年时师从苏格拉底研究哲学。
(2)长达12年游历期间曾到麦加拉、埃及、意大利,后来回雅典创办学园,收徒授课。
2.理想国
(1)内容
①一个理想的正义国家应由各司其职的统治者、武士、劳动者三个等级的公民构成。
②理想的统治者——哲学家王应具备各方面的知识,也是最有智慧的人。
(2)实现途径
①为统治者提供掌握哲学知识的严格教育。
②过集体生活,使权力和财产、家庭分离,从而一心为公。
3.影响
其设想的理想国被称为最早的乌托邦,哲学著作成为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
探求真知的亚里士多德
1.生平
(1)青年时曾在柏拉图学园学习,中年时曾任马其顿王子亚历山大的老师。
(2)老年时回雅典讲学,创立“逍遥学派”,后客死他乡。
(3)被公认为是历史上最博学的科学天才之一,曾完成百科全书式的著述。
2.哲学观
(1)认为求知是人的本性、“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敢于挑战权威。
(2)从分析自然入手,认为理性是人的本质,提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
(3)认为善就是万物能够实现自己的本质。
3.政治观
(1)认为“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但把奴隶和妇女排除在公民之外。
(2)政体上倾向于民主制,主张由中产阶级执政。
4.影响
(1)其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2)其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
(3)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全面评价柏拉图
1.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是西方古典哲学的代表。
2.柏拉图提出理念论,世界由理性世界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感觉世界组成。理性世界由理念构成,真实、完美而永恒。感性世界由具体事物构成,虚假、残缺而变幻。两者是对立的。这是本末倒置的唯心论。
3.柏拉图提出理想国的政治主张,虽然“哲学王”的理想国家最终成为乌托邦,但从他的论述中,人们还是可以得到一些启发的。
4.柏拉图创办的柏拉图学园,是欧洲历史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所综合性学校,它集知识传授、学术研究、政治咨询、培养学者和政治人才于一体。学院重视自然科学的知识,培养了许多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等是其中的代表。
5.只要研究思想史、哲学史、政治学、社会学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及自然科学史,柏拉图就是无法回避的人物。尽管人们对他的思想存在争议,但他在世界政治和文化史上的影响,则是大家公认的。
1.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述一位古希腊哲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时说,他的一个重要思想是乌托邦,“它是一长串的乌托邦中最早的一个”。这位古希腊哲学家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理念论
C.逻辑三段论 D.美德即知识
【解析】 柏拉图的《理想国》带有某种程度的空想色彩,是较早的乌托邦思想,柏拉图的哲学思想是理念论,因此,正确答案为B项。
【答案】 B
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思想的继承
和突破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局限
哲学思想 理念论,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反映 思想源于具体事物,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物体由形式和物质组成 柏拉图的观点属唯心主义;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接近唯物主义,但不彻底,常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
政治思想 理想国是哲人统治的国家,其次才是法治 法治优于人治,由安分守己又听从理性的中产阶级执政最适合 认为奴隶主统治奴隶是合乎自然的、合法的
2.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话表明他和柏拉图之间存在分歧,他们在哲学方面的分歧主要在于(  )
A.人是否要追求现实的幸福
B.现实世界是否具有真实性
C.是否要确定哲学的研究对象
D.人是否要追求尽善尽美的境界
【解析】 哲学方面的主要分歧关键是“唯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与“唯心”的区别。柏拉图是古代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则“接近唯物主义”,其主要分歧就是是否承认现实世界的真实性。故选B项。
【答案】 B
(2013·江苏高考)孔子和柏拉图所追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理想社会可分别称为“仁—礼社会”和“理想国”;关于理想社会的秩序及其个体品德,他们的观点惊人相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古代圣贤孔子和著名希腊 ( http: / / www.21cnjy.com )哲学家柏拉图的观点中有那么多的相似之处,不免叫人惊讶。……两者都不支持民主自治政府,但却都相信绝对的道德真理的存在,并且相信人们居住在和平与和谐中的可能性。……两人都相信只有那些已经具有美德的人才能创建一个井井有条、和睦的政治社会。
——[美]肯·沃尔夫《大历史视野》
材料二 人们按照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发展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正是这些人又按照自己的社会关系创造了相应的原理、观念和范畴。
——马克思《哲学的贫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揭示两位先哲的观念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于社会秩序和个体品德方面的共同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的“礼”和“仁”在构建“仁—礼社会”秩序中的不同作用,并列举柏拉图理想国中各等级的品德。
(2)按照材料二的思路,概括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并以具体社会背景加以说明。
【思路分析】 
考查角度 孔子和柏拉图思想的比较
设问解读 第(1)问首先要搞清楚,题目要求回答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问题有三个,分别是“共同性”“不同作用”“品德”。其次要弄清楚每一个问题给出的回答角度和相关的限制词。第(2)问的第一小问要搞清楚要求回答的是“两位先哲观念相似的原因”而不是“相同点”的本身;第二小问给出的答题方向是“以具体社会背景”。
材料解读 材料一:列举了两位先哲观点中的相似之处。材料二:马克思实际上指出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解答思路 第(1)问从材料中提炼相关信息,并需要调取孔子和柏拉图的相关知识。第(2)问注意结合柏拉图和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分析。
【尝试解答】
(1)共同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礼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仁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共同性:社会的和谐;个体的美德。礼的作用:明晰等级;仁的作用:缓和矛盾。品德:智慧;勇敢;自制(节制)。
(2)原因:社会关系冲突。说明:春秋时期,礼崩乐坏;雅典民主政治弊病显现。
古希腊
的先哲柏

图理念论亚



德探求人的本质完成百科全
书式著述政治方面的观点理想国
一、选择题
1.德国近代哲学家黑格尔说,古希腊是欧洲人的精神家园。他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因为(  )
A.希腊处于欧洲的中心地带
B.希腊文化就是欧洲的文化
C.欧洲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
D.古希腊文化的地位非常高
【解析】 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欧洲文化起源于古希腊文化。
【答案】 C
2.直接导致柏拉图离开雅典外出游历的原因是(  )
A.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B.为实现政治抱负
C.苏格拉底之死 D.他天生喜欢游历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的再认 ( http: / / www.21cnjy.com )、再现能力。A、C两项虽都是柏拉图外出游历的原因,但只有C项符合题干中的“直接”二字,他当时害怕苏格拉底的悲剧重演,便选择了离开雅典;而B、D两项明显不是直接原因。故选C项。
【答案】 C
3.(2013·南京高二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检)“除非哲学家就是王,或者这个世界上的王和君主都具有哲学的精神和力量,使政治的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并把那些只追求两者之一而不顾另一的平庸的人们驱逐到一旁去;否则城邦就绝不会免于灾难而得到安宁……”这表明柏拉图的观点是(  )
A.统治者要有智慧之德 B.武士要有勇敢之德
C.劳动者要有节制之德 D.哲学家生而为王
【解析】 “除非哲学家就是王……伟大和智慧合而为一”说明“统治者要有智慧之德”。B、C、D三项与材料不符。
【答案】 A
4.现在,许多学科的最早起源都与亚里士多德有关。这是由于亚里士多德(  )
A.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
B.最早进行了学科分类
C.常用分类的研究方法
D.在哲学研究中大量引用其他学科的知识
【解析】 分类研究是亚里士多德常用的研究方法,正是在分类研究的过程中,亚里士多德划分出了许多新的学科,后世一直沿用。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面材料:
当柏拉图在雅典建立学园,讲学布道并造就了亚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士多德等一代哲学宗师的时候,被后人誉为“亚圣”和“东方柏拉图”的孟子也在与西方圣哲们思考着同样的问题——人性与治国。
请回答:
(1)柏拉图和孟子在哲学思想上的主要观点分别是什么?
(2)两位思想家都从人性问题出发,却提出彼此完全不同的治国方案。请简要分别概述。
【解析】 本题考查中西方两位伟大的思想家柏拉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和孟子的主张及其治国方案。第(1)问,两人的主要观点属于基础知识,指出其主要思想即可。第(2)问,注意从两人治国方案的角度比较其差异。
【答案】 (1)柏拉图的思想核心是“理念论”。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性善论和天命观。
(2)柏拉图从当时希腊城邦日趋衰落的现实出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出了“理想国”的治国方案。孟子从当时社会大变革着眼,发展了孔子思想,主张建立“仁政”国家。孟子思想核心是民本,主张轻徭薄赋,宽政薄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一、选择题
1.柏拉图生活的时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
A.开始兴起      B.初具规模
C.达到全盛 D.走向衰落
【解析】 在伯里克利时代之后,雅典的民主制开始走向衰落。柏拉图生活的时代正是雅典民主政治转向衰落的时期。
【答案】 D
2.古希腊哲学思想活跃的因素有(  )
①发达的小农经济 ②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 ③古希腊社会政治制度的先进 ④古希腊先哲们勇于探索,善于思辨,注重传承和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本题可用排除法。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特点,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排除①即可。
【答案】 B
3.公元前399年,雅典法庭以渎神罪判处苏格拉底死刑。这一历史事件(  )
A.使柏拉图开始关注雅典民主政治
B.充分暴露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
C.助长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成见
D.导致雅典民主政治走向全面衰落
【解析】 本题关键是明确苏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拉底之死对柏拉图的影响。苏格拉底之死反映了雅典民主政体实质上是奴隶主专政的一种手段,进一步助长了柏拉图对民主政体的成见,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青年柏拉图的活动,B项与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结局相关,D项与苏格拉底之死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 C
4.(2013·天津高二检测)柏拉图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著作中,他所探讨的主要问题是(  )
A.什么样的国家才是真正的民主国家
B.什么样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富裕国家
C.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达到正义
D.一个国家如何才能实现强大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在柏拉图的《理想国》思想中,三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协调一致而无矛盾,就达到了正义。
【答案】 C
5.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逍遥学派”“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东西方古代思想家代表主张的理解。根据题干信息“逍遥学派”和所学史实可知,指的是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故选D项。
【答案】 D
6.亚里士多德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主要是指(  )
A.著有一本百科全书
B.在某些方面和编写百科全书的学者差不多
C.研究的兴趣和范围非常广泛,对当时所能涉及的学科都做过研究
D.所研究的领域正好有一百科
【解析】 亚里士多德的研究领域非常广泛,如逻辑学、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生物学等,其著作构成了古代的百科全书。
【答案】 C
7.(2013·南通高二质检)“ ( http: / / www.21cnjy.com )当人达到他最高的发展程度时,他是一切动物中最好的;同样,当人违背法律与正义时,他就是最坏的动物了。”上述言论出自(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伯里克利
【解析】 题干言论探讨了人的本质,四个选项中,亚里士多德探求了人的本质,认为理性是人的本质。
【答案】 C
8.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他所说的“人”是(  )
A.男性公民 B.妇女儿童
C.广大奴隶 D.外邦移民
【解析】 亚里士多德在这里所说的“人”是指具有公民身份的人。妇女、儿童、奴隶、外邦移民没有公民身份。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希腊分别是东西方文明的源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为世界文明古国,特别是涌现出了许多思想的先哲,如中国的孔子、老子,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真是群星璀璨,为后人所景仰。
(1)现在,假设中国和希腊互办文化年,来弘扬各自优秀的文化遗产,需要以下资料,请你在表格空白部分填上适当内容。
国籍 人物 主要成就
中国 孔子
希腊 理念论和“理想国”
希腊 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 我们知道,在孔子的仁学思想与古代希腊哲学思想中都有一定的人本主义思想,但是二者也有很大的不同。
(2)现在假设中国和希腊的学者就两国先哲表现出来的人本精神进行探讨,请你拟定一个发言稿,来分析一下他们:
①人本思想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②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
【解析】 第(1)问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考查,难度不大,回答时要注意语言的简练性和概括性;第(2)问有一定难度,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二者基本思想的前提下进行提炼升华,切忌不要泛泛而谈二者的基本思想,那样就离题了。
【答案】 
(1)
国籍 人物 主要成就
思想上的“仁”和“礼”,教育上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柏拉图
最大贡献是创立了逻辑学,且在众多科学领域有杰出贡献,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2)①孔子的仁学侧重于社会,古希腊哲学侧重于人本身。
②二者所处的国情不同。孔子处于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秋末期,当时社会动乱、社会奴隶制度遭到破坏,社会经济以农业经济为主;古希腊哲学家处于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以工商业为主。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辩论
材料二 亚里士多德17岁时,就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入雅典著名的柏拉图学园,在那里他学习了20年。由于他勤奋刻苦,涉猎广泛,很受老师柏拉图看重,被誉为“学园的头脑”。可是,柏拉图又说:“要给亚里士多德戴上缰绳。”亚里士多德很尊敬他的老师,但是,在很多问题上,他又有着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在学园里,亚里士多德经常和柏拉图辩论,有时候,会把老师问得答不上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分析亚里士多德被誉为“学园的头脑”的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柏拉图“要给亚里士多德戴上缰绳”?
(3)你怎样看待亚里士多德对待柏拉图的态度?
【解析】 第(1)、(2)问从材料二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即可。第(3)问实际是考查对亚里士多德追求真理的精神的评价。
【答案】 (1)亚里士多德勤于思考,努力读书,在学业上显示出惊人的才华。
(2)因为亚里士多德不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在许多领域与柏拉图的思想不一致。
(3)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非常敬仰,但在科学上并不盲从,把真理看得高于一切。以“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为准则。
东西方的先哲孔子社会生活经历讲学→从政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游列国→整理文献思想主张礼“尊尊”“亲亲”仁“爱人”“忠恕”人类的理想社会重大影响兴办私学,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古希腊的先哲柏拉图生平师从苏格拉底→游历各国→创办学园授课理想国家公民构成统治者、武士、劳动者实现办法对统治者进行教育,废除其私有财产、家庭被统治者可拥有私有财产,但不能拥有权力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认识“人是有理性的动物”政治观点“人在本性上是城邦的动物”主张中产阶级执政的民主制
孔子与柏拉图的比较
1.相同点
(1)所处时代:都处于奴隶制时代。
(2)个人活动:从政;游历;从教。
(3)政治思想:孔子主张“仁”和“仁政”,反对暴政;柏拉图主张哲人统治的理想国,对民主政体不满;都体现“人治”的特点,都偏于理想化。
(4)教育贡献:都创办学校,重视教育,均主张因材施教,进行启发式教学。
(5)著作风格:都属于对话集,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6)历史影响:影响东西方文化的走向,在东西方文化的发生发展中起的地位举足轻重。其思想主张均处于文化源头的地位。
2.不同点
(1)柏拉图的研究主要在哲学领域,侧重于理性,主张建立理想国,追求真。孔子主要侧重于伦理道德,偏重于感性,追求善。
(2)柏拉图相信灵魂不死,孔子对殷周以来的鬼神观念持怀疑态度。
柏拉图和孔子是古代西方与东方的两大思想家,关于对他们的评价正确的有(  )
①两者的思想对后世的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②他们的思想都存在理想主义的色彩
③两人的思想都涉及政治学和社会学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从宏观上掌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方的孔子和西方的柏拉图的异同点。孔子的思想成为东方文化的核心,同时也影响到世界;柏拉图的思想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础,而且也影响到后来的世界其他地区,故①正确。两者关于政治学和社会学的主张都带有理想化的色彩,故②③明显正确。故选B项。
【答案】 B
综合检测(二)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春秋时期鲁国季氏大夫跳“八佾舞”,孔子表示反对,主张“克己复礼”,其实质是(  )
A.提高个人修养  B.维护传统礼制
C.扭转天下乱局 D.规范人际交往
【解析】 按制度贵族舞乐时,天子八佾 ( http: / / www.21cnjy.com ),诸侯六佾,卿、大夫四佾。可是鲁国大夫季氏却故意打破制度,设置“八佾舞”,与天子同礼,孔子是站在维护奴隶制的立场上表示强烈反对。故本题选B项。
【答案】 B
2.古人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想做的也不要强迫他人去做。这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提出这个观点的思想家是(  )
A.梭伦 B.孔子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解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仁”的学说的表现。
【答案】 B
3.孔子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
①打破了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 ②扩大了教育对象 ③初步建立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系统 ④促使文化教育下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 ③是在汉武帝时期,排除含③的选项即可。
【答案】 D
4.孔子曾幻想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之前。出现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在于(  )
A.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
B.孔子设计的那套礼仪规范太过繁琐
C.春秋时期,孔子时代还没有到来
D.孔子试图混淆上下等级关系而遭拒
【解析】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天下大乱,孔子的“仁爱”思想不符合社会需要,只有法家的“集权”、“法治”才是实现争霸的需要。
【答案】 C
5.柏拉图认为使国家处于和谐状态的途径是(  )
A.国家统治者由“哲学家王”担任
B.国家公民人人平等
C.把人们培养成正直而有智慧的人
D.统治者、武士、劳动者三个阶级各安其位、各司其职
【解析】 柏拉图认为,统治者、武士、劳动者各安其位、各司其职时,才能使国家成为正义的国家。
【答案】 D
6.
(2013·洛阳高二测试)柏拉图认为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上之所以有“猫”“狗”等这些理念,首先是神创造了本质上的“猫(完美的猫)”“狗(完美的狗)”,而且只创造了一只,其他都是模仿(猫的摹本、狗的摹本),据此可以判断出柏拉图的“理念论”是一种(  )
A.辩证法思想
B.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解析】 柏拉图认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现实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反映,因此应该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 B
7.尽管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但人们还在热烈地讨论柏拉图这个人物,并且存在很大的意见分歧。这种讨论(  )
A.在现代社会已经毫无实际意义
B.说明人们仍对柏拉图有浓厚的兴趣
C.将历史人物引入各学科的研究之中
D.证明了柏拉图在历史上的影响巨大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能力。柏拉图关于理想国家和教育的思想至今对人们仍有启发,故A项错误;不管是对柏拉图肯定还是否定,都说明他的影响巨大。
【答案】 D
8.“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必须用理性去约束激情,使行为合乎道德。提出这个观点的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普罗塔戈拉
【解析】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并运用理性约束自己。
【答案】 C
9.据说亚里士多德认为男人的牙齿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女人的多,而且他对自己的看法深信不疑,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去数牙齿。因此,他一生都未发现这个错误。亚里士多德之所以一生都没有发现自己的错误,从哲学上讲是因为(  )
A.他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B.他忽视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C.他没有认识到矛盾具有特殊性
D.他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
【解析】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从材料得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在于没有用实践去检验自己的认识是否正确。
【答案】 A
10.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他的哲学思想成为中世纪天主教神学的重要理论来源
B.他的自然观在中世纪乃至近代都备受推崇
C.他对正义与民主的讨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D.他的哲学著作成为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
【解析】 柏拉图的哲学著作成为西方文化的奠基性文献,D项表述错误。
【答案】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1.(2013·苏北四市联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道(治理)千乘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论语》
材料二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1)根据材料一,归纳孔子的治国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主张没有被当时统治者采纳的主要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里士多德建立有序社会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他提出这些主张的政治背景。(8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应怎样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和亚里士多 ( http: / / www.21cnjy.com )德的思想主张。第(1)问考查孔子的治国主张,把握“仁”“德治”,结合当时诸侯争霸的局势可知其不适合时代的需要。第(2)问把握材料二中的“正义”“法律”等即可,背景则可结合雅典民主制的弊端和城邦制的衰败思考。第(3)问结合两位思想家的主张和当今社会主义建设即可。
【答案】 (1)治国主张:取信于民;爱护百姓;节俭财物;无夺农时;实行德治。主要原因:不适用于当时的诸侯争霸形势。
(2)思想主张:制定法律;实施法治;追求正义(公平)。政治背景:城邦制衰落;民主政治的弊端。
(3)法治与德治并举。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己复(合)礼(规范)为仁。
——《论语》
材料二 正义就是占有自己的东西、干自己的事情。国家的正义在于三种人(统治者、保卫者和生产者)各做各的事情。
——柏拉图
材料三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四 法律一方面依靠说服,一方面依靠强制。如果所有人都遵守法律,国家就会昌盛。
——柏拉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中孔子和柏拉图描绘了一种怎样的社会?其共性是什么?(8分)
(2)材料三、四中孔子和柏拉图在国家治理上提出了怎样的主张?(6分)
(3)孔子和柏拉图的政治思想有什么共同命运?为什么?(6分)
【解析】 回答第(1)问时应抓住材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一中“礼”“仁”及材料二中“正义”等信息。回答第(2)问时应抓住材料中“为政以德”“法律”等信息。第(3)问要结合史实来回答。
【答案】 (1)孔子主张建立礼与仁相结合的有差别又有温情的社会;柏拉图主张建立一个正义的理想国。共性:都主张建立一种和谐有序和稳定的社会。
(2)孔子:以仁、德治理国家,便会长治久安;柏拉图:依法治理国家,靠法治来维持一切。
(3)政治思想都不被当时统治者所采纳;他们的政治思想都不符合当时实际政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