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9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不平衡 1.沙特经济和计划部的一项经济战略计划显示,到2024年沙特的人均年收入将从目前的1.5万美元增长到2.66万美元。这种高收入的区域就是发达地区吗?
【提示】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高收入”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指标。一般来说,发达地区的收入较高,但收入较高的地区不一定是发达地区。例如,中东一些以出口石油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国家,其经济基础仍然较薄弱,工业技术水平较低,不能看作经济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资源 劳动 少 稀疏 较低 自给自足 农业生产 低水平均衡 2.为什么在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人地关系基本上是协调的?
【提示】 在该阶段,由于资源开发的规模比较小,只形成了数量很少的城镇,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因此,资源对生产来说是充足的,环境也没有受到明显的破坏。第二产业 第三 产业 农业 服务业 集聚 中心城市 工业基地 加速发展 二、三 三 二 发展差异 缩小 开放 3.我来到了外滩,非常惊讶,那浑浊而滔滔不绝的江水,怎么没有筑坝?可是无数摩天大楼的气势却超过了长江三峡!黄浦江大桥如同钢铁蝙蝠飞翔在南浦,东方明珠塔在那里发笑,晚霞没有她绚丽!
文中描述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什么?
【提示】 短文描述了上海外滩繁华的景象,说明外滩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问题导思】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是什么?
【提示】 为了全面地量度区域发展水平,人们设计了一些综合性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2.区域的总体发展趋势有什么规律?
【提示】 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问题导思】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有什么特点?
2.工业化阶段区域产业结构有什么特点?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产业结构有什么特点?
课时作业(二)
一、选择题
发达国家必须率先大幅量化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是不可推卸的道义责任,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发展中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在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下,尽可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适应气候变化。阅读材料并完成1~2题。
1.材料中将世界各国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划分指标包括( )
①国内生产总值 ②人均国民收入 ③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 ④资源蕴藏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需要发达国家资金和技术转让支持的国家( )
A.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
B.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高速增长
C.区域经济增长明显不平衡
D.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解析】 第1题,划分区域发展水平的常用指标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和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第2题,这些国家属于发展中国家,处于工业化阶段,区域经济表现出不平衡增长的态势;部分发展中国家的采矿业或旅游业占较大比重。
【答案】 1.D 2.C
“整个非洲之角,人们正在挨饿。冲突、粮食价格昂贵以及旱灾等灾祸,造成1 100多万人处于极度贫困中。几个月来,联合国一直发出警告。我们原先不想用‘饥荒’这个词,但是,我们已承认这个急转直下的现实。索马里部分地区的确存在饥荒,而且正在蔓延。”这是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洛杉矶时报》撰写的《索马里饥荒》的第一段文字。索马里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是世界上人均占有牲畜最多的国家之一。阅读并完成3~5题。
3.索马里处于区域经济发展的________的阶段( )
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 B.工业化
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 D.城市化加速推进
4.索马里目前的开发方式主要是( )
A.粗放型 B.集约型
C.高效益的综合型 D.高水平
5.下列地理事象符合索马里的是( )
A.工业以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B.劳动力开始向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C.中心城市发展迅速
D.大多数劳动力从事采矿业
【解析】 第3、4题,“经济以畜牧业为主”是关键信息,说明农业产值比重最大,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属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开发方式为粗放型。第5题,选项B、C属于工业化阶段;索马里的经济以畜牧业为主,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答案】 3.A 4.A 5.A
6.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处于区域发展阶段的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是( )
A.高科技 B.劳动力
C.资源 D.能源
【解析】 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第二、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到相当大的比重,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答案】 A
若下图表示区域先后发展的三个阶段。读图完成7~8题。
甲 乙 丙
7.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丙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乙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丙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甲
8.下列特点属于乙阶段的是( )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
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提高
【解析】 第7题,依据题意,甲、乙、丙分别代表区域发展的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阶段,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但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第8题,乙是工业化阶段,该阶段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区域内部差异加大;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交通运输显著发展,区域开放程度逐渐提高,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答案】 7.C 8.C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9~10题。
9.关于图中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0.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政策 B.交通运输
C.劳动力 D.市场
【解析】 第9题,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减少,耕地增加,森林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出现城市化现象且发展缓慢;我国东部河流,夏季为汛期,流量大。第10题,从Ⅲ到Ⅳ时期,城市化迅速发展,城郊出现花卉和绿化树种,影响农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市场的需求量。
【答案】 9.C 10.D
区域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结合下图完成11~12题。
1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的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起步是源于本阶段的科技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12.图中A、B、C三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解析】 第11题,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传统农业占有较大的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人地关系矛盾不明显。A项指工业化阶段。第12题,C点的第一产业比重最大,为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A点的第二产业有明显的优势,属于工业化阶段;B点的第三产业比重最大,属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故正确的顺序是C—A—B。
【答案】 11.B 12.C
二、综合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1年9月1日,《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依法保护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是落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由伊犁河流域地理环境和独特作用决定的。
材料二 伊犁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伊犁河新垦区土地服务功能构成雷达图。
(1)根据材料,简述伊犁河流域的地形特点,并分析这种地形对伊犁河谷自然环境的影响。
(2)根据材料判断该区域所处的发展阶段,并说明理由。
(3)说出伊犁河流域的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解析】 第(1)题,伊犁河流域三面是山,中部地势低。这样有利于地形雨的形成,同时也阻挡了北面冷空气与南面风沙的入侵。第(2)题,该地城镇较少,经济欠发达,处于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或成长阶段的初始期。第(3)题,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水资源的减少,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等;控制人口增长,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利用水资源等是应对的措施。
【答案】 (1)地形特点:形似向西开口的三角形,自西向东逐渐收缩;南、北、东为山脉,地势逐渐向西降低,中部为伊犁河谷。影响:这种半封闭地形,利用河谷形成地形雨;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水量丰富,落差大;北部高大山脉可阻挡来自西伯利亚(北部)的干冷气流;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止来自塔里木盆地(南部)的风沙入侵。
(2)区域发展阶段:初期阶段或者成长阶段的初始期。理由:城镇较少,缺乏大城市,空间结构简单;资源开发规模较小;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弱。
(3)生态环境问题:土地盐碱化、水资源减少、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应对策略:采取节水措施,合理灌溉;退耕还林、还草,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合理实施人口迁移等。
1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1月9日天津新闻报道 2011年天津市GDP超1.1万亿元,增长16.5%左右,继续领跑全国。三次产业比重为1.6∶53.1∶45.3,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材料二 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作为其核心区域的天津滨海新区迅猛发展。其功能定位是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经济增长极。
材料三 天津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 270平方千米(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
(1)目前,天津的三次产业格局为( )
A.一、二、三 B.一、三、二
C.二、一、三 D.二、三、一
(2)天津滨海新区目前处于区域发展的工业化阶段,它号称天津经济的“发动机”说明
( )
A.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强
B.区域的对外开放程度高
C.是天津市的政治文化中心
D.是天津市的人口、产业聚集中心
(3)分析材料二、三,从其功能定位方面,简述天津滨海新区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原因。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一中查找信息。第(2)题,天津滨海新区的主导产业是现代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其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强。第(3)题,从其功能定位上看,天津滨海新区的辐射范围广,开放程度高,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
【答案】 (1)D (2)A
(3)辐射范围大,腹地广阔;对外开放程度高;技术水平高;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