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每题1.5分,45分)
1-5 C D D C B 6-10 D C C C C 11-15 C D D B B
16-20 D C C B C 21-25 D C B B C 26-30 B C D D A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3分,15分)
31、ABD 32、BCD 33、B 34、ACD 35、ABC
三、非选择题(40分)
36、(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5分)
(1)有丝;中;4(2分);0(2分);bc(2分)
(2)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2分);4;de
(3)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减数分裂Ⅱ后期(减数分裂Ⅱ后期和末期);bc
37、(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9分)
(1)FF、Ff; ff
(2)2/3(2分);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子一代显现出来的性状
(3)白色脂肪兔:淡黄色脂肪兔=15:1(2分)
(4)(2分)
38、(除标注外每空2分,共17分)
(1)分离(1分);饱满籽粒(1分)
(2)3∶2;2/3
(3)YyDd×yyDd(1分);1/3
(4)取某甲品系甲品系玉米植株果穗上的饱满籽粒种植后进行自交,统计后代籽粒的表现型情况;(合理即可)
后代饱满籽粒∶干瘪籽粒=3∶1;
后代饱满籽粒∶干瘪籽粒>3∶1;
不都是杂合子Dd(合理即可)伊美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第二次考试
(
姓 名
考 号
班 级
装
○
订
○
线
○
外
○
不
○
准
○
答
○
题
)生 物 试 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三十道,共45分)
1、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2、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 染色单体的消失和纺锤体的消失 B. 染色体数加倍和DNA数加倍
C. 染色体的出现和核膜的出现 D. 核仁的出现和细胞板的出现
3、医学上常给肿瘤患者采取“化疗”的方法来治疗,其实质就是用化学药剂抑制肿瘤细胞DNA复制,被抑制的肿瘤细胞就停留在( )
A. 分裂前期 B. 分裂期中期
C. 分裂期后期 D. 分裂间期
4、不属于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的共同特征是( )
A.子代细胞与亲代细胞中遗传物质相同
B. 发生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C. 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周期性变化
D. 细胞核和细胞质均会一分为二
5、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制作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
A.染色→解离→漂洗→制片 B.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C.漂洗→解离→染色→制片 D.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6、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某种细胞的局部分裂图像,对该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图可能是高等植物根尖细胞的分裂图像
B.该图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中含有一个 DNA 分子
C.该图可能是有丝分裂后期的图像
D.该图可能不是动物细胞的分裂图像
7、甲、乙两图均为连续分裂的细胞的细胞周期图示,乙中按箭头方向表示细胞周期。从图中所示结果分析其细胞周期,不正确的是( )
A.甲中的a、乙中的B→A时细胞正在进行DNA复制
B.甲中的b、乙中的A→B时细胞会出现染色体数目加倍的时期
C.图乙中细胞周期可以是A到B再到A
D.图乙中细胞周期可以是B到A再到B
8、下列细胞的全能性最容易表达出来的是( )
A.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B.蚕豆的叶肉细胞
C.蛔虫的受精卵细胞 D.蜜蜂的卵细胞
9、细胞分化与细胞衰老的共同表现是( )
A. 端粒DNA序列被截断向内延伸 B. 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 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变化 D. 细胞核体积变大
10、下列属于细胞衰老特征的是( )
①细胞无限分裂
②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变小
③畸形改变
④多数酶活性降低
⑤色素逐渐积累
⑥易分散转移
⑦呼吸速度减慢
⑧膜透性改变
A. ①③⑥ B. ①②⑤⑦ C. ②④⑤⑦⑧ D. ②④⑥⑧
11、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细胞不断进行各种氧化反应,很容易产生异常活泼的带电分子或基团,称为自由基。自由基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使细胞衰老。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自由基攻击了细胞膜上的受体分子,可能会影响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B.自由基攻击DNA分子时,可能会引起基因突变
C.若攻击磷脂分子,可能影响葡萄糖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
D.若人体细胞能及时清除自由基,可能会延缓细胞衰老
12、鸡在胚胎发育早期趾间有联状结构,随着胚胎的发育,蹼逐渐消失的原因是( )
A.细胞增殖 B.细胞衰老 C.细胞坏死 D.细胞凋亡
13、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棉花的细绒与长绒是一对相对性状
B.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杂交后,将F1自交就能从F2筛选出稳定遗传的优良品种
C.孟德尔因为发现了减数分裂的过程,被公认为“遗传学之父”
D.纯合子与纯合子杂交,后代不一定是纯合子
14、下列有关牵牛花花色的四组杂交实验,能判断出显性性状的是( )
①红花×蓝花→全为红花
②红花×红花→全为红花
③红花×蓝花→红花、蓝花
④红花×红花→红花、蓝花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有( )
①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子一代测交后代表现类型之比
③子一代产生的雌、雄配子数目比例
④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雌配子比例
⑤子一代产生的不同类型的雄配子比例
A.①②④⑤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16、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豌豆杂交时,须在开花最集中时除去母本的全部雄蕊
B.性状分离是子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C.孟德尔为了验证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D.从操作流程方面考量,孟德尔若选用玉米进行杂交实验比豌豆更容易
17、运用“假说—演绎”法研究豌豆的遗传规律,是孟德尔取得成功的原因之一。下列属于其在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过程中的“演绎推理”环节的是( )
A.Aa产生两种基因型的配子,且比例为1:1
B.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C.预测测交结果为高茎:矮茎的数量接近于1:1
D.统计测交结果为30株高茎、34株矮茎
18、水稻中非糯性(W)对糯性(w)为显性,非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蓝黑色,糯性品系的花粉遇碘呈红褐色。下面是对纯种的非糯性与糯性水稻的杂交后代进行观察的结果,其中能直接正明孟德尔分离定律的一项是( )
A.杂交后亲本植株上结出的种子(F1)遇确全部呈蓝黑色
B.F1自交后结出的种子(F2)遇碘后,3/4 呈蓝黑色,1/4 呈红褐色
C.F1产生的花粉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D.F1测交所结出的种子遇碘后,一半呈蓝黑色,一半呈红褐色
19、阳阳做了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在2个小桶内各装入20个等大的方形积木(红色、蓝色各10个,分别代表“配子”D、d),分别从两桶内随机抓取1个积木并记录,直至抓完桶内积木。结果DD∶Dd∶dd=12∶6∶2,他感到失望。下列给他的建议中不合理的是( )
A.把方形积木改换为质地、大小相同的小球,以便充分混合,避免人为误差
B.将某桶内的2种小球各减少到一半,因为卵细胞的数量比精子少得多
C.重复抓50~100次,保证实验统计样本数目足够大
D.每次抓取后,应将抓取的小球放回原桶,保证每种小球被抓取的概率相等
20、杂合子(Dd)植株自交时,含有隐性基因的花粉有25%的死亡率。则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 )
A.DD:Dd:dd=2:3:1 B.DD:Dd dd=7:4:3
C.DD:Dd:dd=4:7:3 D.DD:Dd:dd=3:2:1
21、美国亚得桑那沙漠上生活着一种蜥蜴,其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当体温28℃时体色灰绿,随着体温逐渐升高体色逐渐变蓝和鲜亮;体温36℃时体色呈艳丽的蓝色。这表明( )
A.这种蜥蜴的体温控制着体色性状
B.这种蜥蜴的体温能够引起控制体色的基因发生改变
C.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
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22、牡丹的花色多种多样,花青素含量的多少决定着花颜色的深浅,白色的是不含花青素,深红色的含花青素最多。花青素含量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和a,B和b)所控制,显性基因A和B可以使花青素含量增加,两者增加的量相等,并且可以累加。将深红色牡丹与白色牡丹杂交,可得到中等红色的个体,若这些个体自交,其子代将出现的各种花色的比例是( )
A.9:6:1 B.1:2:10:2:1
C.1:4:6:4:1 D.1:4:3;3:4:1
23、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着丝点的分裂依次发生在( )
①四分体时期
②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③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4、某种鼠中,黄鼠基因D对灰鼠基因d为显性,短尾基因T对长尾基因t为显性,且基因D或T在纯合时都能使胚胎致死,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多只基因型为DdTt的黄色短尾鼠相互交配得到F1,下列关于F1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F1中黄色短尾鼠的基因型都为DdTt
B. F1中共有5种基因型
C. F1中黄色短尾:黄色长尾:灰色短尾:灰色长尾=4:2:2:1
D. F1中纯合子占1/9
25、下列关于减数分裂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包括两次细胞分裂,其染色体也复制两次
B.减数分裂的细胞存在细胞周期
C.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
D.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染色体数减半,核DNA数不变
26、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每个卵细胞继承了次级卵母细胞大部分的细胞质
B.受精卵中含有父母双方配子中各一半的DNA
C.每个精子继承了初级精母细胞四分之一的核DNA
D.精子的头进入卵细胞后,卵细胞会发生复杂反应阻止其他精子进入
27、如图表示细胞分裂某时期一对同源染色体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示包括1个四分体、2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
B. 该对同源染色体所示行为可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和有丝分裂过程中
C. 图示3和4互为姐妹染色单体,1和3互为非姐妹染色单体
D. 1染色单体与2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互换,增加了配子多样性
28、某种生物的体细胞有四对同源染色体,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中仅含有父方染色体的配子占总数的( )
A.1/4 B.1/8 C.1/2 D.1/16
29、图是处于某分裂时期的动物细胞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的后期
B. 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
C. 该细胞直接缢裂得到的两个子细胞中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D. 该时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30、动物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的不同点是( )
①次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②一个卵原细胞最终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③一个卵原细胞经染色体复制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
④卵细胞的形成不经过变形阶段
⑤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分裂成的两个细胞大小不等
⑥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半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3分,五道题,共15分)
31、豌豆的圆粒(A)对皱粒(a)是显性,黄色(B)对绿色(b)是显性,且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用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的基因型可能有( )
A.一种 B. 两种 C. 三种 D. 四种
32、某植物的花色受三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B/b、D/)控制,存在B基因时A基因才能表达,A、B、D基因同时存在时开紫花,存在A、B基因而没有D基因时开红花,其他情况开白花。如果用两个纯种作亲本杂交,F1植株均开紫花,F1自交得到的F2植株出现白:红:紫=28:9:27的数量比,则亲本的杂交组合可能是( )
A.AABBDD×aabbDD B.AAbbDD×aaBBdd
C.aaBBDD×AAbbdd D.aabbDD×AABBdd
33、某植物的红花新题型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利用红花和白花植株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控制花色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两组实验中F1的基因型可能不同
C.F2红花植株中某些杂合子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D.亲本的三种红花植株之间两两杂交后代均为红花
34、下面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图(体细胞染色体数=2N),有关图中a~c段(不含a、c两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中始终存在同源染色体
B.细胞中始终存在姐妹染色单体
C.细胞中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的比由1:2变为1:1
D.此时期的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或初级卵母细胞
35、如图是某高等植物同一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若按分裂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①→④→②→③
B. 图①中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的星射线形成的
C. 图③中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加倍,DNA数目也加倍
D. 图④代表有丝分裂中期,此时着丝粒整齐地排列在赤道板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三、非选择题(共三道题)
36、图甲、乙均为某哺乳动物细胞的分裂模式图,图丙为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在细胞分裂各时期的变化情况。请结合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细胞处于__________分裂________期,含有______个染色体,______个四分体,对应图丙的______段。
(2)图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细胞核内有___个DNA,对应图丙的____段。
(3)图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丙表示减数分裂,则处于de段的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__,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都发生在_____段。
37、家兔的脂肪有白色和淡黄色两种,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遗传因子又叫基因)F、f控制。现有甲、乙、丙三组家兔,甲组家兔都是淡黄色脂肪兔,乙、丙两组家兔都是白色脂肪兔,某研究小组利用这三组家兔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让甲组中的雌雄淡黄色脂肪兔交配,F1全为淡黄色脂肪兔;
实验二:让乙组中的雌雄白色脂肪兔交配,F1中的白色脂肪兔:淡黄色脂肪兔=3:1
实验三:让丙组中的白色脂肪兔与甲组中的淡黄色脂肪兔交配,F1中的白色脂肪兔∶淡黄色脂肪兔=1:1。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白色脂肪兔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_____,淡黄色脂肪兔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
(2)实验二的F1中的白色脂肪兔与亲本中的白色脂肪兔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据实验二可知白色脂肪兔为显性性状,显性性状是指__________________。
(3)某个家兔种群关于脂肪颜色的基因组成及比例为FF:Ff:ff=4:1:1,若种群内个体自由交配,则子代的表型及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实验三的遗传图解________。
38、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研究种子发育的机理对培育高产优质的玉米新品种具有重要作用。我国科学家发现了甲品系玉米自交后的果穗上出现饱满和干瘪两种籽粒,其中干瘪籽粒无发芽能力。回答下列问题:
(1)己知籽粒饱满和干瘪是受一对遗传因子D/d控制的相对性状,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__________________定律,该甲品系玉米的表型是___________籽粒。
(2)将甲品系玉米种群中所有饱满籽粒种植后进行自交,若F1中饱满籽粒植株∶干瘪籽粒植株=9∶1,则亲本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______。让F1中杂合的玉米植株自交后,收集其饱满籽粒并种植发育为植株后,再让其进行自交,有些植株果穗上约有1/4干瘪籽粒,这些植株所占比例约为______________。
(3)玉米籽粒的黄色(Y)对白色(y)为显性,D/d、Y/y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现让两株玉米植株杂交得到F1,若F1植株的表型及比例为黄色饱满籽粒∶白色饱满籽粒∶黄色干瘪籽粒∶白色干瘪籽粒=3∶3∶1∶1,则亲本的杂交组合为____________,F1中具有发芽能力的籽粒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4)科学家为避免干瘪籽粒的频繁出现,需要获取纯合的饱满籽粒玉米。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探究某甲品系玉米植株果穗上的饱满籽粒是否都是杂合子Dd,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
①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预期结果:
若_____________,则该甲品系的玉米植株果穗上的饱满籽粒都是杂合子Dd;
若_____________,则该甲品系的玉米植株果穗上的饱满籽粒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