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 第1章 第4节 区域经济联系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 第1章 第4节 区域经济联系 教学课件+课时作业(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30 20:32:15

文档简介

课件102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合作 区域分工与协作 招商引资 1.发达区域与落后区域是怎样实现协调发展的?
合理配置 东西差距 南北差距 能源 资源 多 少 扬州 丹江口 通天河 北京 黄河上游 2.我国为什么要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工程为什么首先实施东线方案?
电力资源 能源资源 水电资源 用电负荷 3.我国为什么要提高天然气的开发与利用?
地面沉降 偏低 大气污染 有利影响 技术 区际要素流动 劳动力 技术 沿海企业 台湾产业 产业集群 资源密集型 技术密集型 知识 服务 环境污染 4.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问题导思】 
1.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提示】 (1)资源分布不均,调入区资源缺乏。
(2)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资源的供求关系,调入区供不应求,供需矛盾突出。2.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导思】 
1.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带动作用是什么?
2.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是如何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的?
课时作业(四)
一、选择题
读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1~2题。
1.箭头Ⅰ表示的是(  )
①资金  ②信息 
③劳动力  ④自然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如果该图表示我国近十年来东、西部间的产业转移则(  )
A.箭头Ⅱ不可能表示高技术产业
B.区域甲有廉价资源和低成本的优势
C.区域甲将先进入高科技产业阶段
D.区域乙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迅猛发展
【解析】 图甲中城市数量少,属于我国西部地区;在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能源、廉价劳动力优势,东部地区则向西部地区输出资金、技术等。从而促进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或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答案】 1.B 2.B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3~5题。
3.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
A.火电、天然气和水电 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4.西电东送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C.解决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5.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B.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缓解能源紧张状况
C.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D.该管线两次穿越黄河,一次跨越长江
【解析】 图中①是西电东送的北线(火电);②为西气东输线路;③为西电东送的南线(水电)。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的最主要目的是解决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西气东输的意义:对西部来说,可以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了经济发展;对东部来说,改善了能源结构,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改善了环境质量,缓解了交通运输压力等;对沿线地区来说,拉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西气东输主干线三次穿越黄河。
【答案】 3.A 4.C 5.D
川气东送(图甲)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五大工程,新方案中的线路另设有宜昌至濮阳支线,还有几条支线分别到达南京、重庆和四川的其他城市。2010年该工程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是我国又一条能源大动脉。图乙是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读图,完成6~8题。
甲 川气东送管道
乙 201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6.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线路具有的优点是(  )
①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方便 
②沿线地区经济较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③经过高原山区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地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较短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7.下列关于川气东送管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
B.有助于把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
D.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共同发展
8.2010年同2005年相比,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出现的变化是(  )
①能源消费结构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②可再生能源的消费比重均有增加 
③煤炭的消费量大幅度下降
④天然气消费量的增长幅度最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6题,沿线经过了华中和华东经济较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主要经过的地区有四川盆地东侧、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势平坦,工程量小;与轮南至上海的线路相比,该线路明显较短。第7题,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达,自身能源很少,对能源的需求量很大,西气东输和川气东送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其能源短缺问题。第8题,读图表数据可知,2010年煤炭仍然是我国消费的主要能源,虽然其消费比重降幅最大,但并不代表其消费量会大幅下降。
【答案】 6.C 7.C 8.D
广东东莞本地人口约150万,外来人口约200万。现在东莞约有3 000多家电脑外围设备生产企业,已有“北中关村,南东莞”之说。阅读上述材料,结合下图,完成9~10题。
珠江三角洲工业结构变化趋势示意图
9.外商在东莞大量投资电脑生产企业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东莞临近香港,海洋运输便利
B.东莞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东莞经济发达,电脑消费市场广阔
D.东莞环境优美,科技水平高
10.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转变
B.原料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转变
C.轻度污染工业→中度污染工业→重度污染工业转变
D.工业分散→工业集聚→工业分散转变
【解析】 第9题,东莞科技水平并不高,只能生产电脑外围设备,市场也很有限,海洋运输不如许多沿海城市。其优势主要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本地约150万,外来约200万)。第10题,从珠江三角洲工业结构变化趋势示意图中可读出工业结构变化趋势。
【答案】 9.B 10.B
下图为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箭头所示的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方向,符合区际关系的是(  )
①为资金 ②为技术 ③为劳动力 ④为原料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2.关于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欠发达地区应全面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发展 
②发达地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转移到欠发达地区,以降低生产成本 
③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两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 
④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促进欠发达地区城市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 第11题,从发达地区流向欠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为资金和技术,从欠发达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生产要素为原料和劳动力。第12题,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使欠发达地区缩短产业升级时间,加快工业化进程,促进城市化的发展。
【答案】 11.C 12.C
二、综合题
1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1年11月24日,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经过中亚——中国和西气东输二线,行程6 811千米抵达广州分输站,具备向广东地区供气条件,通过该线每年可向广东供应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达100亿立方米。
材料二 “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走向示意图。
材料三 广东是能源消耗大省,人均能源储备不到全国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可以提高我国西气东输的供气能力,试分析我国与中亚国家加强能源合作的优势条件是什么?
(2)材料二中显示,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与二线工程线路重合地段的地形区为__________,它们共同穿过该地形区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____。
(3)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对珠江三角洲供气,产生的有利影响是什么?
(4)为解决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广东省目前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解析】 第(1)题,中亚各国是我国的主要邻国,分析时可从这些国家的能源分布状况、地理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重合地段位于甘肃省的河西走廊,这里地形起伏较小,有利于管道的修建。第(3)题,可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大气环境改善等方面分析。第(4)题,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广东的能源自给率很低,且能源消费的增长速度较快。解决广东省所面临的能源问题要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进行考虑。
【答案】 (1)这些国家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大;且都是我国的建交国,有良好的政治基础;基本上都是我国的陆上邻国,利于管道运输建设,并且不经过第三方国家,能源安全有保障。
(2)河西走廊 地形平坦
(3)可有效缓解珠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短缺的状况,调整其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环境,促进减排降污。
(4)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风能、核能、沼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跨地域输入能源,如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区域之间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下图示意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部分工业的“二次转移”。
材料二 2012年1月10日,第八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暨经贸洽谈会筹备工作秘书长联席会议在海南洱口市举行,来自泛珠三角省区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下图为泛珠三角地区示意图。
(1)工业的“二次转移”导致了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试分析这种“集群效应”对广东边远地区的发展有何积极和消极影响?
(2)A、B两地间相互输出的内容有何不同?
(3)简要说明珠三角与香港经济发展有何互补性。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产业转移及其影响。第(1)题,产业转移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并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提供较多就业岗位,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但同时也会带来环境污染,造成生态破坏,占用大量耕地。第(2)题,A地经济水平高,向B地主要输出资金、技术、工业产品等;B地经济水平低,但劳动力、水能丰富。第(3)题,香港第三产业发达,拥有充足资金、市场、技术、信息等,与之相比,珠三角劳动力丰富廉价,地价较低。
【答案】 (1)积极影响:促进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差距;促进城市化进程;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消极影响:加剧当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占用大量耕地。
(2)A地向B地输出资金、技术、工业产品等;B地向A地输出劳动力、能源(电力)等。
(3)香港以转口贸易、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闻名,拥有充足的资金、市场、技术、信息等,而珠三角有丰富廉价的劳动力,地价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