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6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气候变化 土地退化 降水 频繁 长 迅速增长 荒漠化趋势
村庄 灌渠 沙尘暴 地表形态 生产力
预防 防治 禁樵禁采 生态移民 人口 环境
课时作业(五)
一、选择题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斯文·赫定《亚洲腹地探险8年》)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4题。
1.罗布泊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退耕还草 ③盲目修建水库
④掘堤引水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导致罗布泊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蚀 B.风积
C.水蚀 D.水积
3.目前,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罗布泊周围的胡杨林大量死亡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的增加
B.农业灌溉用水增加
C.过度取水
D.地下水位下降
4.为减缓该地土地荒漠化扩大的趋势,必须坚持______方针( )
①封沙禁牧 ②预防为主 ③防治结合 ④综合治理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 第1题,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蒸发旺盛;退耕还草将增加植被,是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之一。第2题,罗布泊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导致其荒漠化的外力作用主要以风蚀为主。第3题,“根本”是关键词,人口增加导致生产、生活用水增加,过度取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胡杨因缺水而死亡。第4题,封沙禁牧是防治荒漠化的措施,不是应坚持的方针。
【答案】 1.B 2.A 3.A 4.A
发菜贴于荒漠植物的下面,因其形如乱发,颜色乌黑,得名“发菜”,是一种藻类植物,其营养价值并不很高。但因发菜与“发财”谐音,迎合了部分食客的心理,造成发菜的市场价格非常高。在挖取发菜时,需要连牧草草根一并挖起。在过去二十余年中,单在内蒙古因采挖发菜而沙化的草场面积已经相当于两个香港,使之成为荒漠化的一个重灾区。据此完成5~6题。
5.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除了挖取发菜外,还有( )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②过度樵采导致土地荒漠化
③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
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6.关于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B.气候干旱,地表水丰富,河流发育良好
C.大风日数多,地表沙质沉积物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D.这里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
【解析】 第5题,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第6题,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深居内陆、距海远,使得本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强盛,沙漠、戈壁广布。
【答案】 5.D 6.C
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完成7~8题。
7.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
8.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不包括( )
A.地形 B.降水
C.风力 D.洋流
【解析】 第7题,土壤损失减少率越大,说明土壤侵蚀程度越低,图示说明植被覆盖率与土壤损失减少率呈正相关,则植物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程度呈负相关,第8题,洋流属于海水运动的一种形式,与土壤侵蚀无关。
【答案】 7.B 8.D
读1986~1999年我国西部部分省(区)土壤盐渍化面积变化统计表,回答9~10题。
统计资料(单位:104km2)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内蒙古
新疆
盐渍化土地
1986年
0.137 8
1.033
1.133 2
0.515 8
0.525
5.914 3
1999年
0.131 9
1.023
2.258 2
0.451 1
2.1
5.145 7
次生盐渍化耕地
1986年
0.054 9
0.116 5
0.019 9
0.300 5
0.046 7
0.464 9
1999年
0.044 4
0.114 3
0.019 9
0.306 8
0.054 7
0.338 3
9.据表信息可知,西部各省(区)盐渍化土地的变化情况是( )
A.西部各省(区)盐渍化土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扩大
B.西部各省(区)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均有所下降
C.内蒙古盐渍化土地面积和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增幅最大
D.新疆土壤盐渍化最严重,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下降比例最小
10.据材料信息推测,我国最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的地区是( )
A.高原地区 B.平原地区
C.内陆盆地 D.丘陵地区
【解析】 第9题,读表可知,西部各省(区)盐渍化土地面积只有青海、内蒙古有不同程度扩大,其他各省区均减少;西部各省(区)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除宁夏、内蒙古扩大,青海面积不变外,其他各省(区)面积均有所下降;内蒙古盐渍化土地面积和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增幅最大;新疆土地面积大,干旱地区面积也大,所以在西部各省(区)中其土壤盐渍化并不是最严重的,而且其次生盐渍化耕地面积下降比例最大。第10题,根据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土壤盐渍化面积最大,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壤盐渍化地区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所以我国最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的地区是内陆盆地。
【答案】 9.C 10.C
读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总面积的比例图,回答11~12题。
11.该植被是( )
A.沼泽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荒漠 D.草原
12.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沙尘暴
【解析】 图中显示该植被主要分布省区在西北(内蒙古、新疆)和青藏(西藏、青海),由此可知该植被为草原,它被破坏后容易造成土地荒漠化。
【答案】 11.D 12.C
二、综合题
13.读西北地区主要沙漠和沙地的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西北地区成为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干旱程度最高的地带,其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加上__________,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隆起对水汽的阻隔。由于________条件的影响,本区植被、草场载畜量和土地生产力都由东向西发生变化。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沙漠或沙地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3)在以上字母代表的沙漠中,较难治理的是(填字母)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E处沙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D处沙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D、E两处沙地容易治理和利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它包括的内容主要是预防具有______________,扭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恢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防治荒漠化,应针对不同自然条件和各种外力作用的性质,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在半干旱农牧过渡地带和旱农区,应把调整__________结构和采取防风沙措施相结合;在干旱地带的沙漠边缘绿洲,应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合理分配内陆河流上、中、下游的水资源,发展__________农业。
(6)恢复__________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西北各族人民有丰富的治沙经验,如宁夏中卫县沙坡头的__________等技术措施居世界领先地位。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荒漠化的具体分布情况以及防治措施,重点是荒漠化产生的人为原因及防治措施。此内容是本章的基础知识,只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加以深化和外延。
(答案) (1)远离海洋 高大山地阻隔 青藏高原 水分
(2)塔克拉玛干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呼伦贝尔沙地 科尔沁沙地
(3)ABC 水资源缺乏,几乎寸草不生,很难利用 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水分和植物条件相对较好
(4)人与自然的协调 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5)土地利用 节水
(6)自然植被 草方格沙障
14.结合所学知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导致草场以每年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1996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实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及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科尔沁草原的变化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密度的变化
(1)说出上图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导致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解析】 认真阅读图文材料,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是正确解答该题的关键。解答时应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①巨大的人口压力是导致该地区草地退化,进而出现荒漠化的根源;
②草地退化的直接危害表现为草原的质量变差,产量锐减,沙化面积扩大;
③防治荒漠化的措施应注意“对症下药”。
第(1)题,图示反映了该地区草地退化,草原质量下降,沙地扩大。第(2)题,由材料可知,巨大的人口压力是导致该地区草地退化,进而出现荒漠化的根源。第(3)题,结合该地区荒漠化出现的原因,“对症下药”防治荒漠化,可以从控制人口增长、发展多种经营、治理超载放牧、种植优质牧草和加强草原管理等方面作答。
【答案】 (1)土地(草地)退化。草原的产草量减少,草质变劣,沙化面积扩大,导致荒漠化。
(2)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牧业产品的需求量大增,超载放牧,引起草原退化。
(3)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发展经济,消除贫困;改变单一放牧业,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禁牧、轮牧、退牧,改游牧为舍饲养畜;建设饲草料基地和“草库伦”,改良牧草品种,提高草原生产力;依法管理,加强草原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