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0张PPT。教师用书独具演示演示结束发射 吸引 电磁波 特征 性质 广阔 范围大 瞬时成像 快速处理 动态监测 遥感平台 信息传输装置 航天 航空 主动式 被动式 可见光遥感 微波遥感 大气遥感 农业遥感 航天飞机 覆盖范围 领空 机动性 分辨率
勘探 调查 地质断裂 蕴藏矿产 类型 产量
准确 灾后重建 信息
课时作业(十二)
一、选择题
我国自主研制的“海洋二号”卫星于2011年8月16日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这是我国第一颗海洋动力器环境监测卫星。该卫星集主、被动微波遥感于一体,具有高精度测轨、定轨能力与全天候、全天时、全球探测能力。装载雷达高度计、微波散射计、扫描微波辐射计和校正微波辐射计4个微波载荷,这4种微波遥感器联合起来监测和调查海洋动力环境。据此回答1~2题。
1.“海洋二号”卫星遥感按遥感分类属于( )
A.按遥感平台高度分属于航空遥感
B.按电磁波波普范围分属于微波遥感
C.按应用领域分属于环境遥感
D.按传感器特点分属于主动式遥感
2.应用“海洋二号”卫星遥感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海洋动力环境数据 B.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
C.海啸的影响范围 D.海平面的变化
【解析】 第1题,从材料中可知,“海洋二号”卫星遥感分别属于航天遥感、微波遥感、主被动式遥感、海洋遥感。第2题,“海洋二号”卫星遥感获取的主要是海洋表面的动力环境数据,不能够获取海底的资源分布信息。
【答案】 1.B 2.B
不同的地物反射电磁波存在差异,读针叶林与阔叶林在不同波段上反射的电磁波能量差异图,完成3~4题。
3.针叶林与阔叶林对电磁波的能量反射率都相对较高的是( )
A.蓝光波段 B.绿光波段
C.红光波段 D.近红外波段
4.据图分析,林业部门常选用哪种遥感影像来区分针叶林和阔叶林( )
A.蓝光波段的遥感影像
B.绿光波段的遥感影像
C.红光波段的遥感影像
D.近红外波段的遥感影像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针叶林和阔叶林在可见光波段反射的电磁波能量相近,而且都相对较低,无法明显区分;而在近红外波段,两者的反射率都相对较高,阔叶林反射的电磁波能量大大高于针叶林,因此林业部门可依据近红外波段的遥感影像对二者进行判读区分。
【答案】 3.D 4.D
5.不同地物在同一光谱波段上的反射率差异越大,越容易区分。下图反映了甲、乙两类植物在生长期内两个波段上的反射率。在遥感影像上区分这两类植物,应该选择生长期内哪一天的影像最合适( )
甲、乙两类植物生长期内反射率曲线图
A.①——第30天 B.②——第75天
C.③——第100天 D.④——第130天
【解析】 对比分析法是卫星遥感图像判读的重要方法,具体就是对不同时间的卫星图像色调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把不同的地面物体区分开。利用卫星遥感图像进行判读,选择对电磁波的反射差异最大时,最易判读。
【答案】 A
下面左图为2002年10月30日由卫星所拍摄意大利西西里岛某灾害发生后第4天的影像,右图为该地区的等高线图。回答6~8题。
6.据图判断,该灾害最可能是( )
A.森林火灾 B.火山喷发
C.龙卷风 D.沙尘暴
7.此图所示灾害发生区盛行风向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8.图片说明,在灾害监测中发挥巨大作用的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解析】 本组题首先要定位,题目中为意大利西西里岛,灾害发生地是在山顶,此处又是地中海地区,可知这种自然灾害应为火山。从烟雾飘散方向可知,灾害发生地盛行西北风。对自然灾害的监测需要遥感技术。
【答案】 6.B 7.D 8.A
下图为某地(31°N,104°E)附近地区的两幅卫星图片(左图拍摄于2008年5月10日,右图拍摄于2008年5月20日)。读图完成9~10题。
9.从图中判断,右图出现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是( )
A.冰川 B.洪涝
C.堰塞湖 D.干旱
10.图示现象发生后,从趋利避害的角度考虑,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取走堵塞河道的土石
B.加固坝体,修建水库
C.挖掘导流渠,疏通引流
D.疏散下游居民,爆破泄洪
【解析】 第9题,两图对比可以看出右图的水域面积增大,形成了堰塞湖。第10题,堰塞湖形成后,取走堵塞河道的土石不可行;能否修建水库要视坝体条件而定;爆破泄洪是最后的紧急办法。
【答案】 9.C 10.C
新浪网2011年5月30日消息 澳大利亚天气和气候研究中心运用卫星和地面观测得出全球的海平面自1993年以来,正以每年最低3毫米的速度持续上升。根据估算,如果格陵兰冰岛完全融化,则全球海平面将因此上升7米;如果整个南极地区的冰原全部融化,全球的海平面将会上升62米。下图中深色斑点区域显示了正在变薄的格陵兰冰川与南极冰川。据图回答11~12题。
11.监测南极极冰融化状况的最为快捷有效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电子地图 D.全球定位系统
12.使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分析、预测南极极冰融化趋势,以下属于地理信息系统拥有的优势特征是( )
A.监测范围广,速度快
B.可以建立反映区域状况的数据库,方便查询
C.提供精确的三维地理坐标
D.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解析】 第11题,遥感技术可以在不直接接触地物的情况下,利用传感器记录目标物对电磁波的辐射、反射、散射信息;而且探测范围大,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第12题,地理信息系统可通过建立数据模型,对南极极冰融化有效分析、模拟,并方便查询。
【答案】 11.A 12.B
二、综合题
13.下图为水分含量对玉米叶子反射率的影响图,据图回答问题。
(1)据图可知,玉米叶子水分含量与反射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正或负相关),要监测玉米缺水状况,首先采用的现代化技术是____________。
A.全球定位系统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 D.决策支持系统
(2)监测玉米含水量变化,主要是通过监测玉米的____________来判断玉米的生长状况( )
A.电磁波特征 B.种植密度
C.种植面积 D.形状特征
(3)玉米反射率较高的波段为( )
A.红外线 B.可见光
C.紫外线 D.X线
(4)依据上述原理,举例说明遥感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玉米叶子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利用遥感技术可以接收地物反射的电磁波,再根据反射率差异判断玉米含水状况。第(2)题,通过监测玉米叶子波谱特征来判断玉米含水状况,进而判断玉米生长状况。第(3)题,由图可知玉米反射率较高的波段波长大约处于0.76~1.3之间,应是红外线部分。第(4)题,可以根据农作物叶子含水量判断旱涝情况,进而估计农作物的产量。
【答案】 (1)负相关 C
(2)A
(3)A
(4)通过监测农作物叶子含水量及时监测农作物旱涝情况,为科学用水提供信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分析农作物的生长状况,估计农作物产量。
1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2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海南全省出现大面积强降雨,引发严重的洪涝灾害。截至10月8日,全省16个市县、1 160多个村庄、160多万群众受灾。此次防汛抗洪救灾中测绘部门利用无人遥感飞机不间断的对灾区进行航空摄影,获取影像资料,处理制作高分辨率影像图,为灾区抢险和灾后建设及时提供决策用图,对防汛抗灾发挥了积极的基础保障作用。
(1)有关利用无人遥感飞机的遥感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遥感探测范围最大 B.机动性强
C.获取遥感图像宏观 D.属于航天遥感手段
(2)此次海南强降水导致了许多山区地带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加重了灾情。运用遥感技术对山区地质灾害监测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取信息量大。
(3)试说明在此次救灾中遥感起到了什么作用?
(4)遥感还可以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领域。
【解析】 无人遥感飞机属于航空遥感,可对目标区域快速探测,能全面精确掌握滑坡发生地区的地质情况。遥感技术可以对灾害发生地快速监测,减少因天气等造成的观测影响,从而为救灾减灾方案的制订提供有利条件。除救灾、减灾外,遥感技术还广泛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等领域。
【答案】 (1)B
(2)探测范围大 获取资料速度快 受地面条件限制少
(3)给救灾指挥部及时提供了大量地面宏观灾情遥感图像,为指挥部科学评估灾情,采取有效救灾、防灾、抢险措施作出了贡献。
(4)勘探矿产资源 调查生物资源 水资源监测 环境灾害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