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1 外国小说阅读-2023年小升初高效衔接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11 外国小说阅读-2023年小升初高效衔接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5-18 22:06: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外国小说
01认识小说
02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目录
03 英国勃朗特三姐妹
认识小说
01
小说文体特点
(1)小说的概念: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2)小说的特征:
(1)能够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塑造有血有肉、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2)能够表现表现更为完整、更为复杂的故事情节。(3)能够具体地描绘各种复杂的环境。
(3)小说的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
人物是小说欣赏的核心要素,人物欣赏的核心在于把握人物的性格。
小说主要通过鲜明而独特的典型人物形象来打动读者。
我们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须准确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挖掘出作者在人物形象上积淀的爱憎之情,这是准确理解作品主旨的首要一步。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白描。
故事情节
(1)情节的概念
所谓情节,是指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情,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在小说环境中发生,又是小说中矛盾冲突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紧张的矛盾冲突最能凸现人物的性格、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人物性格的变化发展往往又是在情节的推进中逐步完成的,所以把握情节能为人物形象的分析提供依据。
(2)情节设置的要求是生动、曲折、有悬念。
常见题型:
(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或本文是如何展开的?
(4)本文的主要情节是什么?
答题思路
了解情节的一般作用:
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
二是前后照应;
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
四是总结上文、点明主旨;五起线索作用
环境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渲染故事气氛;
(2)烘托人物形象 (性格、心理);
(3)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做铺垫;
(4)暗示/交代社会环境 (时代背景);
(5)深化作品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人物性格、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等。
在回答其作用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一、基础题型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二、解题思路
(1)描写
①人物描写: 
常用方法:A.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B.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  
主要作用:交代人物,突显特点,展示人物性格品质。
②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主要作用:A.交代时间、地点,提供故事背景; B.为人物出场作铺垫; C.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D.推动情节发展。
(2)标题的作用:
A.概括文章主要内容;B.交代写作对象;C.表现人物形象;D.暗示文章的中心主旨;E.是全文的线索;F.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设置悬念、标题用语新颖、标题运用了修辞手法)
(3)结构安排:
(巧妙)设置悬念,制造波澜;/(注重)前后照应,严谨完整;/(结尾)戛然而止,意味深长;(讲求)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4) 小说常用的结局
甲: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乙: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丙: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丁: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
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02
莫泊桑
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1880年发表第一个短篇小说《羊脂球》,此后陆续写了一大批思想性和艺术性完美结合的短篇小说,博得世界短篇小说巨匠的赞誉。他的创作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期的法国社会现实,无情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风尚的丑恶,对下层社会的“小人物”寄予同情。小说构思新颖,描写生动,人物语言个性化,布局谋篇别具匠心。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羊脂球》、《项链》、《两个朋友》等,长篇小说《一生》、《俊友》(又译做《漂亮的朋友》等。
契诃夫
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家和短篇小说艺术大师。他的早期合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八十年代中期,他创作了既幽默又富于悲剧的短篇小说,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被侮辱被损害的不幸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苦恼》、《凡卡》、《第六病室》、《套中人》等。
欧·亨利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现实主义著名作家。曾被诬告罪入狱三年。后迁居纽约,专事写作,他几乎每周写一篇短篇小说,供报刊发表。他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给予揭露和讽刺。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白菜与皇帝》,短篇小说《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一片叶子》等。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乞丐 (契诃夫)
“仁慈的老爷!行行好,请顾念一下我这个不幸的挨饿的人,我三天没吃东西了……我当了八年的乡村教师,现在失业了。请帮帮忙,行行好!"
律师斯克沃尔佐夫打量着他,瞧瞧他那件灰蓝色的破大衣,混浊的醉眼和脸上的红斑。他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个人。“听着,在前天,我好像在花园街遇见过您,”他说,“不过那时您说您是被开除的大学生,没有说是乡村教师,还记得吗 这很下流,这是诈骗!”
斯克沃尔佐大大发脾气,毫不留情地痛斥这个求告的人。这家伙一味说谎,利用别人的仁慈,恰恰亵渎了他出于纯洁的心灵喜欢周济穷人的一片好意。破衣人起先一再辩解,后来不作声了,羞愧得低下了头。
“先生!”他说,一手接到胸口,“确实,我……说了谎!我来在俄罗斯合唱团里任职,由于酗酒,我被赶了出来。不说谎又有什么办法呢 ”
“什么办法 ”斯克沃尔佐夫大喝一声,逼近他,“工作呀,这就是办法!您应该工作!”
“这个我自己也明白,可是上哪儿去找工作呀 去当看门人吧,谁也不会要我,工厂也不会要
我,工人要有手艺,我却什么也不会。”“胡说!您总能找到借口!那么,您愿意去劈柴吗 在我家里劈柴您愿意吗 ”“好吧,我可以劈……”
斯克沃尔佐夫高兴地搓着手,把厨娘叫了出来。对她说:“奥莉加,把这位先生领到板棚里去,让他劈木柴。”斯克沃尔佐夫赶紧走进餐室,那里的窗子正对着院子。斯克沃尔佐夫看到他们进了院子。奥莉加气呼呼地打量她的同伴,打开锁着的板棚,砰一声恶狠狠地推开了门。那个冒牌教师和冒牌大学生坐到木墩子上,用拳头支着红腮帮,想起心事来。厨娘把一把爸子扔到他脚旁,破衣人迟疑地拉过一块木些。
把它放在两腿中间,胆怯地用斧子砍下去。木柴摇晃起来,倒了。那人又把它拉过来,很小心地砍下去,木柴又倒下了。斯克沃尔佐夫的气愤已经消散,他感到有点不安,有点惭愧。他回到书房里,“我这样做是为了他好。”一小时后,奥莉加来报告,木柴已经劈好。“拿着,把这半卢布交给他,”斯克沃尔佐夫说,“要是他愿意,让他常来,活总是有的。”
从此,他经常出现:有时把雪扫成堆,有时收拾板棚里的杂物。斯克沃尔佐夫搬家时,雇他来帮忙。破衣人没有喝酒,很少说话。搬运完之后,斯克沃尔佐夫吩咐人把他找来。
“噢,我看得出来,我的话对您起了作用,”他说着,递给他一个卢布,“这是给您的工钱。
我看得出来,您没有喝酒,也不反对工作。您叫什么 ”“卢什科夫。”
“那么,卢什科夫,我现在介绍您去做另一份工作。您拿上这封信,明天去找我的一个同行,他会给您一份抄写的工作。好好工作,把洒戒了,别忘了我对您说过的话。再见吧!”斯克沃尔佐夫很得意:自己总算把这个人拉到了正道上。
两年过去了。有一天,斯克沃尔佐夫站在剧院的售票处付钱买票,看到身旁站着一个身材矮小的人,翻着羊羔皮领子,戴一顶旧的海狗皮帽子。“卢什科夫,是您呀 ”斯克沃尔佐夫问“喂,怎么样 现在做什么事 日子过得好吧 "
“还可以,现在我在一位公证人那里工作,每月拿三十五个卢布,先生。"
“哦,谢天谢地。太好了!我为您感到高兴,非常非常高兴,卢什科夫!要知道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我的教子。要知道这是我把您推上了正道。"
卢什科夫说:“我既感激您,也感激您家的厨娘,求上帝保佑这个善良而高尚的女人身体健康!说实在的,真正救我的是您家的厨娘奥莉加。"
“这是怎么回事 ”
“当初我去您家劈柴,我一到,她总是这样开始:'嗅,你这个酒鬼!你这个天地不容的人!’然
后发起愁来,瞧着我的脸,哭着说:'你是个不幸的人!你活在世上没有一点快活,就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你这酒鬼,也要下地狱!你这苦命人啊!’您知道,尽是这类的话。但重要的是,她替我壁柴!先生,我在您家里连一根柴也没有劈过!为什么她要挽救我,为什么我瞧着她就决心痛改前非,这些我对您也解释不清。我只知道,她的那些话和高尚的行为使我的心灵起了变化,是她挽救了我,这件事我永世不忘。该入场了,里面正在打铃。”
卢什科夫鞠躬告辞,找他的楼座去了。
(1)有人说结尾两节画龙点睛、构思巧妙,请结合材料多角度分析其妙处。
①使情节更完整。用插叙方式,揭开事情真相,前后照应。“她替我劈柴”,照应前文“一小时后奥莉加报告木柴已经劈好”。收到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突出了奥莉加的真诚善良。因为他用语言震撼了卢什科夫的心灵,用高尚的行动帮助了卢什科夫。突出了卢什科夫的真诚悔过,懂得感恩。他从奥莉加言行中感受到善良、关心、诚意,从而痛改前非,重新做人。他记住她的一言一行永生难忘。
③使主题更深刻。
时代是可以改变的,主要看我们采用何种方式。斯克沃尔佐居高临下的帮助固然能改变一时的生活,但只有真诚平等的帮助才能挽救心灵。
英国勃朗特三姐妹
03
在英国文学史上,勃朗特三姐妹是一个奇迹。她们既作为璀璨的星座而闪耀,又作为单独的巨星而发光。经过一百多年时间的考验,《简·爱》和《呼啸山庄》已经在世界文学宝库中占据了不可动摇的地位,而安妮以《艾格妮丝·格雷》与《怀尔德菲尔府上的房客》两部小说,也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1847年,《简·爱》、《呼啸山庄》和《艾格妮丝·格雷》在英国先后出版。《简爱》和《呼啸山庄》这两部作品的出现,引起了文学界强烈的轰动;而这两部不朽的名著竟出于名不见传的两姐妹之手,更成了英国文学史上的佳话。这两姐妹就是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夏洛蒂的《简·爱》因题材的新颖和感情的真挚立即引起当时评论界的重视,而艾米莉则凭着《呼啸山庄》这部有着奇想象力的小说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然而人们没有想到,这两姐妹的成功却源自她们那孤独、苦闷和不幸的生活。
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
19世纪英国女作家,是三姊妹里年龄最大的。是名著《简·爱》的作者。上过教规严厉、生活条件恶劣的寄宿学校,后当过教师和家庭教师。
由于生活窘迫和卑微境遇,使她的作品主题往往是贫苦的小资产阶级的孤独,艰辛和奋斗。
她细腻而抒情的笔法和丰富的感情使她现实主义的作品带上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而她本人的生活却不是作品中的浪漫主义结局,夏洛蒂于1855年与父亲帕特里克·勃朗特的助理牧师亚瑟·阿贝尼科尔斯结婚,几个月后死于妊娠期的并发症,终年39岁。
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
英国女作家、诗人,夏洛蒂·勃朗特之妹,安妮·勃朗特之姊,世界文学名著《呼啸山庄》的作者。
艾米莉从少年时代就开始写诗,姊妹三人于1846年出版了一本自费出版诗集,以艾米莉为主。她的诗的风格往往是直抒胸臆,感情浓烈;景物描写常常荒僻,寂寥。英国著名诗人、评论家马修·阿诺德在《哈沃斯墓园》中,评论艾米莉诗作中的“热情、深沉和大胆”大概是拜伦死后无人可比的。但她的小说《呼啸山庄》掩盖了她诗歌的光芒。
1848年9月,勃朗特家的“骄傲和希望”——弟弟勃兰威尔因酗酒、吸毒而染病去世。身体柔弱的艾米莉痛惜胞弟早逝,在葬礼当天感染了肺结核,而且她拒绝任何治疗。同年12月19日下午2点钟病逝于家中,终年30岁。
安妮·勃朗特(1820-1849)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及艾米莉·勃朗特之妹,代表作是《艾格妮丝·格雷》和《怀尔德菲尔府上的房客》(又译《女房客》)。其中《艾格妮丝·格雷》被爱尔兰著名诗人、评论家乔治·莫尔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完美的散文体小说”。1849年5月28日,安妮病逝于斯卡巴勒,终年29岁。
简·爱(节选)
我向来不喜欢远距离散步,尤其在冷飕飕的下午。试想,阴冷的薄暮时分回得家来,手脚都冻僵了,还要受到保姆贝茵的数落,又自觉体格不如伊丽莎、约翰和乔治亚娜,心里既难过又惭愧,那情形委实可怕。
此时此刻,刚才提到的伊丽莎、约翰和乔治亚娜都在客斤里,簇拥着他们的妈妈。她则斜倚在炉边的沙发上,身旁坐着自己的小宝贝们(眼下既未争吵也未哭叫),一副安享天伦之乐的神态。而我呢,她恩准我不必同他们坐在一起了。
“贝茵说我干了什么啦 ”我问。“简,我不喜欢吹手求疵或者刨根究底的人,更何况小孩子家这么跟大人顶嘴实在让人讨厌。找个地方去坐着,不会和气说话就别张嘴。"
客厅的隔壁是一间小小的餐室,我溜了进去。里面有一个书架。不一会儿,我从上面拿下一本书来,特意挑插图多的,爬上窗台,缩起双脚,像土耳其人那样盘腿坐下,将红色的波纹窗帘几乎完全拉拢,把自己加倍隐蔽了起来。
在我右侧,绯红色窗帽的皱褶档住了我的视线:左侧,清澈透明的玻璃窗将寒冷的冬日阻挡在外,但又不曾将我与十一月的冬日景色分开。我一面翻书,一面不时瞧瞧窗外。只见远方白茫茫一
片云雾,近处湿漉漉一块草地和受风雨袭击的灌大。一阵持久而凄厉的狂风,驱赶着如注的暴雨,横空归过。
我重又低头看书,那是本比尤伊克的《英国鸟类史》。我膝头摊着书,心里乐滋滋的,至少是自得其乐,就怕别人来打扰。但打扰来得很快,餐室的门开了。
“喂!烦恼小姐!”约翰·里德叫唤着,随后又打住了,显然发觉房间里空无一人。“见鬼,上哪儿去了呀 ”他接着说。“丽茜!乔琪!”(喊着他的姐妹)“简不在这儿,我要告诉妈妈她富到雨地里去了,这个坏蛋!”“幸亏我拉好了窗帘,”我想。我直希望他发现不了我的藏身之地。约翰·里德自己是发现不了的,他眼睛不尖,头脑不灵。可惜伊丽莎从门外一探进头来,就说:“她在窗台上,准没错,木克。”我赶紧走了出来,因为一想到要被这个杰克硬拖出去,我就不寒而栗。
“什么事呀 ”我问,既尴尬又不安。“该说,什么事呀,里德'少爷 ’”约翰往扶手椅里一坐“我要你到这里来,”他打了个手势,示意我走过去站到他面前去。
约翰里德是个十四岁的小学生,比我大四岁,因为我才十岁。论年龄,他长得又大又胖,但肤色灰暗,一付病态。脸盘阔,五官粗,四肢肥,手膨大。还喜欢暴饮暴食,落得个肝火很旺,目光迟钝,两颊松弛。这阵子,他本该呆在学校里,可是他妈把他领了回来,住上一、两个月,
说是因为“身体虚弱”。但他老师迈尔斯先生却断言,要是家里少送些糕点糖果去,他会什么都很好的,做母亲的心里却讨厌这么刻薄的话,认为约翰是过于用功,或许还因为想家,才弄得那么面色蜡黄的。
约翰对母亲和姐妹们没有多少感情,而对我则很厌恶。他欺侮我,虐待我,不是一周三两次,也不是一天一两回,而是经常如此。弄得我每根神经都怕他,他一走运,我身子骨上的每块肌肉都会收缩起来。有时我会被他吓得手足无措,因为面对他的恐吓和欺侮,我无处哭诉。佣人们不愿站在我一边去得罪他们的少爷,而里德太太则装聋作哑,儿子打我骂我,她熟视无睹,尽管他动不动当着她的面这样做,而背着她的时候不用说就更多了。
我对约翰已惯干逆来顺受,因此便走到他椅子跟前。他费了大约三分钟,拼命向我伸出舌头扮鬼脸,就差没有绷断舌根。我明白他会马上下手,一面担心挨打,一面紧盯着这个他那令人恶心的丑样。他大概看懂了我的表情,突然一声不吭就出手一拳,又快又狠,我一个趔趄,后退两部才站稳。
“这是对你的教训,谁叫你刚才那么无礼跟妈妈顶嘴,”他说,“谁叫你鬼鬼祟祟躲到窗帘后面,谁叫你刚才用那种眼神看我!你这耗子!”
我已经习惯于约翰·里德的谩骂,从来不愿去理睬,一心只想着加何去忍受辱骂以后必然接踪而来的殴打。
“你躲在窗帘后面干什么 ”他问。“在看书。”“把书盒来。”我走回窗前把书取来。“你没有资格动我们的书。妈妈说的,你靠别人养活你,你没有钱,你爸爸什么也没留给你,你应当去讨饭,而不该同像我们这样体面人家的孩子一起过日子,不该同我们吃一样的饭,穿妈妈掏钱给买的衣服。现在我要教训你,让你知道翻我们书架的好处。这些书都是我的,连整座房子都是,要不过几年就归我了。滚,站到门边去,离镜子和窗子远些。"
我照他的话做了,起初并不知道他的用意。但是他把书举起,拿稳当了,立起身来摆出要扔过来的架热时,我一声惊叫,本能地往旁边一闪,可是晚了、那本书己经扔过来,正好打中了我,我应声倒下,脑袋撞在门上,碰出了血来,疼痛难忍。我的恐惧心理已经越过了极限,愤怒的情绪随之而来。
“你是个恶毒残暴的孩子!”我说。“你就像杀人犯--奴隶主--罗马暴君!”我读过哥尔斯密的《罗马史》,时尼禄、卡利古拉等人物已有自己的看法,并暗暗将他们和约翰作过类比,没有想此刻竟脱口如此大声地说出口来。
“什么!什么!”他大叫大嚷。“竟敢这么跟我说话!听见没有 伊丽莎、乔治亚娜,你们可听见她说了 看我不告诉妈妈去!你等着”
他向我直冲过来,抓住了我的头发和肩膀,瘦弱娇小的我跟他扭打在一起。他真是个暴君,是个杀人犯。我觉得一两滴血从头上顺着脖子淌下来,感到一阵热辣辣的剧痛。这些感觉一时占了上风,我不再畏惧,而发疯似地同他对打起来。失去理智的我不知道双手到底干了什么,只听得他骂我“耗子!耗子!”一面杀猪似地嚎叫着。他的帮手近在咫尺,伊丽莎和乔治亚娜早已跑出去讨救兵。里德太太上了楼梯,来到现场,后面跟随着贝茜和女佣艾博特。我们被拉开了,我只听见她们说:“天哪!哎呀!居然跟约翰少爷发这么大的脾气!”“真没见过脾气这么坏的!”这时里德太太命令说:“带她到红房子里去,关起来。”于是马上就有四只手按住了我,我被推上楼去。
(节选自《简爱》有删改)
(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这段选文的故事情节。(5分)
我(1分)因为约翰无端的挑衅和蛮横,(1分)与他发生争执,扭打在一起。后来在他妈妈和女佣帮助下,我们被拉开(2分)。我被关在楼上(我被推上楼去)。(1分)
(人物1分:起因1分,经过2分,结果1分)(共5分)
(2)下面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请联系上下文加以赏析。(6分)
A.只见远方白茫茫一片云雾,近处湿漉漉一块草地和受风雨袭击的灌木。一阵持久而凄厉的狂风,驱赶着如注的暴雨,横空归过。
环境描写,(1分)描绘了冬日凄冷的景物特点(1分),烘托我孤独的心情。为下文遭受残酷欺凌的故事情节做铺垫。(写出心情或铺垫得1分) (每点1分,共3分)
B.他长得又大又胖,但肤色灰暗,一付病态。脸盘阔,五官粗,四肢肥,手膨大。还喜欢暴饮暴食,落得个肝火很旺,目光迟钝,两颊松弛。
外貌、神态描写(1分),描绘了约翰的丑陋或肥胖(粗俗或鄙陋,1分),写出了他好吃懒做,蛮横残暴的特点。表现我对约翰的反感和仇恨。(1分)(只能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答出外貌得1分,只写神态不写外貌不得分,共3分)
(3)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我”是个怎样的孩子 (4分)
性格特点1分,例子1分;答出两个性格特点得满分4分。
a倔强,敢于反抗,(1分)“在约翰的得寸进尺的欺侮下和他扭打。”(1分)
b孤独,(1分)没有人陪伴,没有人关心。 “一个人躲着读书”。 (1分)
c坚强(1分),面对生活苦难,没有消沉,用“读书”作为自己精神的慰藉”(1分) d热爱读书的孩子(1分)“没事的时候,一个人喜欢安静的读书”。(1分)
e既懂得忍让,又能够反抗(1分)
答逆来顺受 不得分。因为并不是性格的主要部分。文中没有提及。
感 谢 观 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