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高中历史 岳麓版必修1 课件+习题(知识梳理+课堂导学+典题剖析+知能提升):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2份,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高中历史 岳麓版必修1 课件+习题(知识梳理+课堂导学+典题剖析+知能提升):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2份,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7-31 14:26:32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栏目链接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从群雄割据到大统一1.背景。
(1)春秋时期。
①一些贵族擅自分封,小宗取代大宗的现象频繁发生。
②周王室逐渐失去___________的地位。天下共主 栏目链接(2)战国时期。
①战国中期以后,国君先后改称“________”。
②为增强国力、称霸天下,各国纷纷变革,逐步废除旧制度。
(3)秦国经过商鞅变法,逐渐强大起来。
2.过程:先后消灭韩、赵、魏、楚、燕、齐等国,于公元前____年建立统一的大帝国。王 221 栏目链接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1.特点:权力的___________。
2.内容。
(1)皇帝制度。
①开端:秦王嬴政改称皇帝,自称“始皇帝”。
②特点:________至上,大权总揽;实行“________”的皇位继承制。高度集中皇权家天下 栏目链接(2)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指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丞相辅佐________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负责________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________。
②九卿分管国家和皇家的各种事务。
③作用:中央官员相互配合牵制,军国大权由皇帝最终操纵。
(3)郡县制度:地方分________、________两级,郡设郡守、郡丞、郡尉,县设县令、县丞和县尉,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机构。
(4)选官制度: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
(5)法律:秦律是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________。皇帝监察军务郡县工具 栏目链接3.影响。
(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_____________。
(2)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__________的基础。
(3)其中央与地方官制的基本原则为后世继承,提高了___________,强化了对________的控制。
(4)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影响深远。贵族分封制 王朝制度行政效率地方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秦朝郡县制与西周分封制的比较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1)对秦朝的影响:初步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专制独裁的暴政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对后世的影响:
①积极: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对以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第一,政治方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稳定和发展;第二,经济方面,有利于经济发展、水利工程的组织建设;第三,文化方面,有利于文化繁荣和古代文明的持久性发展。 栏目链接②消极:第一,政治方面,皇帝决策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容易造成暴政和腐败现象;同时造成官吏唯命是从的奴性和官僚机构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盛行;第二,文化方面,八股取士、文字狱等等扼杀了社会活力,钳制思想,摧残文化;第三,经济社会方面,在封建社会晚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发展进步,落后于时代发展潮流。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例1] (2013·北京文综)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周 B.秦
C.汉 D.唐 栏目链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运用能力。依据石碑《九域守令图》中的“守令”和“并四海、为□县、灭陈、天下合一”等信息,反映了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置郡县的史实。可知□要求填的缺失的文字是秦。A、C、D三项与题干反映的信息不符。答案选B。
答案:B
栏目链接[例2]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栏目链接解析:“秦制之得亦明矣”,这里的秦制指的是秦朝的郡县制,郡县制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因此选C项。A、B两项都只体现材料中的一部分,不够全面。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历史必然,因此排除D。
答案:C[例3] (2014·肇庆期末)毛泽东曾做诗盛赞秦始皇:祖龙(指秦始皇)魂死秦犹在……百代都行秦政法……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指《封建论》的作者柳宗元)返文王。诗中百代都行的“秦政”是指(  )
A.郡县制 B.三公九卿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中央集权制 栏目链接解析:题干是对秦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影响的描述,即秦中央集权制形成奠定了古代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基本格局,故D项正确;A、B项是中央集权制中的具体的相关政治制度,故A、B项错误;嫡长子继承制是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故C项错误。
答案:D 栏目链接[例4]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用泥制陶的事实 栏目链接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和知识迁移、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通过出土的秦朝文物,提炼信息:“秦朝”,“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回忆课本相关知识,即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不难得出正确选项C。
答案:C 栏目链接[例5] (2014·江门调研)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一书认为:“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周:分封制;秦朝,中央集权制
B.西周:权力相对分散;秦朝,统一王朝
C.西周:神权政治;秦朝,世俗政治转变
D.西周:贵族政治;秦朝,官僚统治 栏目链接解析:“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说的是贵族政治(宗法制),“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说的是分封制,“一统”说的是统一王朝或中央集权,‘独制’说的是君主专制,而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与官僚制度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以上分析A、B、D项正确,而C项不正确,因为材料没有反映神权政治,故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栏目链接*关注多元史观文明史观承认文明的多元性,承认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既要看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要看到各个文明的独特性,同时还应关注不同类型文明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与古希腊民主制各有优势。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考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大背景下考察中国文明的演进,同时又从中国文明的角度看待世界其他文明的发展。 栏目链接[例6] 法国著名学者雷奈·格鲁塞的《东方的文明》写道:“秦代在历史上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A.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实现了国家统一
C.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D.创立三公九卿制 栏目链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朝中央集权制确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周时已有的中国的力量,由它一个最有生气的成分聚合、集中起来,提高到权力的顶峰”可判断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 栏目链接
历史·必修1(岳麓版)
第2课 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一、选择题
1.春秋战国时期,周朝政治状况的变化不包括(  )
A.周王室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B.周王分封权力下移,小宗完全取代大宗
C.一些诸侯打着“尊王”旗号进行兼并战争
D.不少大国出现卿大夫夺位政变
                    
答案:B
2.(2013·全国新课标卷文综)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C
3.(2014·中山期末)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应该是(  )
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
B.文化繁荣,经济昌盛
C.国家统一,中央集权
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
解析:本题关键是“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则正确选项应是秦始皇时代具有并开始的;秦始皇时实行暴政,故不能说“民生改善”,故A项错误;秦实行“焚书坑儒”,故B项错误;中国历史上封建时代的第一个盛世出现在汉代,故D项错误;秦始皇统一了六国,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故C项正确。
答案:C
4.(2014·广东十校联考)“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天下变局,至是始定”(赵翼《廿二史札记》)。对材料“天下变局”理解准确的是(  )
A.废除分封制,建立中央集权制
B.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
C.土地私有制取代井田制
D.由百家争鸣到思想统一
解析:根据题干 “自古皆封建诸侯……其势不得不变”说明要变革分封制,“秦始皇尽灭六国……天下变局,至是始定”说明秦朝采用新的制度巩固大一统,应该理解为秦朝废分封,加强中央集权。故此题正确选项应该是A。
答案:A
5.某次考古活动中发掘出古代刻石一方,上有刻文:“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据此判断得出的历史信息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分土建邦”与“乱世”是因果关系
B.秦始皇兼并天下,建立起统一的封建王朝
C.“家天下”结束了乱世,彻底消除了由分土建邦带来的割据战乱
D.这块刻石的出现最早不会早于秦朝
答案:C
6.皇帝主要通过奏事、朝议、刺察等形式掌握全国的军政信息,控制和指挥着整个国家机器的运转。秦朝时期能够参加朝议的官员不包括(  )
A.丞相 B.太尉 C.九卿 D.郡守
答案:D
7.秦朝统一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
B.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
C.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
D.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答案:B
8.(2013·临沂一模)秦始皇在中央机构中设太尉一职,但只是虚设其位,并未任命任何人担任,他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皇帝掌握全国政务,加强中央集权
B.皇帝直接控制全国军队,使权力更加集中
C.缺乏可以委此重任的优秀人才
D.秦朝短命而亡,未及任命
答案:B
9.(2014·湛江测试)传说古代先王在阴历一月决定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一月叫政月。到了秦朝,由于嬴政出生于一月,就把政月改为正月,又因“正”字的读音同他的名字同音,就下令把“正月”读作“征月”。从中体现了(  )
A.中央集权的建立和加强
B.历法是为封建政府服务
C.向社会宣扬君权神授观
D.封建皇权至高无上
解析:解读题意,因与秦始皇的名字同音,政月改为正月,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下的避讳制度,故D项正确;中央集权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A项错误;B项不是题干的主旨,故B项错误;君权神授意思是君主受命于天,汉代董仲舒最早提出,故C项错误。
答案:D
10.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的,主要由于(  )
A.郡县官吏必须由上一级任命并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答案:D
11.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知封建(指分封制)之所以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几位同学围绕这段话进行了如下讨论,你不能同意的观点是(  )
A.他是在批评封建社会从上而下对农民的压迫
B.他认为“郡县”要比“封建”进步
C.他肯定了“郡县”的优点,但又指出它仍是君权的工具
D.这段话其实反映了顾炎武对政治新体制的渴望和探索
答案:A
12.“秦始皇设职授官,从一面看是官僚政治的开始,从另一面看却是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中止。”中止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皇帝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答案:D
13.(2013·淮北一模)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分封制;这种帝国结构尽管偶尔也有失误,却一直持续到1912年最后一个王朝被推翻时才告终。这里的“帝国结构”的核心部分应该是(  )
A.郡县制 B.法家思想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秦律
答案:C 
14.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与周朝的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  )
①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
②爵位世袭制
③确立中央和地方的行政机构
④三公九卿和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C
15.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
②以至高无上的皇权为核心
③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
④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⑤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王)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同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史记》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
材料三 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四 (帝)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张和哪段材料的主张相同?内容是什么?
答案:材料三。实行分封制。
(2)材料二和材料四同意材料一、材料三的观点吗?其主张是什么?
答案:不同意(反对)。实行郡县制。
(3)你认为材料中的争论应发生在什么时候?有何意义?
答案:秦统一全国后不久。统一后疆域扩大,建立什么样的行政体制,关系到能否长治久安的问题。
解析与探究概要
1.主张实行分封制的王绾等人的主要理由是:在距关中遥远的燕、齐、楚等地实行分封制,有利于拱卫王室;治理国家如不遵循古代的传统,就不能成功。主张实行郡县制的李斯等认为:周朝实行分封制,造成诸侯割据混乱的局面,连周天子也无法控制;秦朝统一全国,推行郡县制,便于统治;治国之道要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不能因循守旧,分封制是天下大乱的祸根。
2.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实行郡县制,适应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需要。
3.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但是,在分封制下,诸侯在自己领地内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掌握了封疆内的用人、行政、军事、财政大权,使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壮大。随着诸侯与周王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转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是必然的结果。郡县制的推行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巩固统一的作用。郡、县属于由皇帝控制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听命于中央,地方上没有特权、缺少独立性。其弊端在于便利了最高统治者的专权,为秦朝的暴政创造了条件。
自我测评解答
秦朝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制、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还制定了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并制定了严苛、细密的法律制度。由秦代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彻底打破了贵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中国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活动建议提示
注意通过对秦始皇兵马俑及秦始皇陵的其他方面材料的了解,体会秦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确立、形成大一统的局面和秦始皇统治时期南征北战等史事的特征;体会秦朝文化气势恢宏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