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高中历史 岳麓版必修1 课件+习题(知识梳理+课堂导学+典题剖析+知能提升):第12课 鸦片战争(2份,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高中历史 岳麓版必修1 课件+习题(知识梳理+课堂导学+典题剖析+知能提升):第12课 鸦片战争(2份,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7-31 14:54:53

文档简介


历史·必修1(岳麓版)
1.把握四次侵华战争及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把中华民族的抗争与探索和近代前期列强的侵华活动列为两条并行线索,联系起来掌握。
3.把握中国政治近代化。
(1)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兴民权、设议院、定宪法、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开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序幕。
(2)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
第12课 鸦片战争
一、选择题
1.以下关于19世纪初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起因是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位置
B.目的是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以鸦片为突破口,打开中国市场大门
D.引起清政府关于禁烟的论争
答案:D
2.(2013·安庆一模)19世纪中期英国人蒙哥马利·马丁说:“‘奴隶贸易’比起‘鸦片贸易’来,都要算是仁慈的。我们没有毁灭非洲人的肉体……可是鸦片贩子在腐蚀、败坏和毁灭了不幸的罪人的精神存在以后,还杀害他们的肉体。”马丁在此强调的是(  )
A.当时英国社会普遍谴责鸦片贸易
B.吸食鸦片的人精神和肉体都堕落
C.奴隶贸易是一种仁慈的商业活动
D.鸦片贸易的罪恶有甚于奴隶贸易
答案:D
3.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块巨型浮雕为“虎门销烟”。对其最全面、最准确的理解是(  )
A.林则徐主持了禁烟运动
B.中国政府进行了禁烟
C.虎门销烟表明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D.清政府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答案:C
4.在欧美列强中,英国之所以能率先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主要是因为(  )
A.英国急于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B.中国禁烟对英商损失最大
C.英国率先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D.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强国
答案:D 
5.(2013·盐城模拟)鸦片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战争,但却是英国获胜。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这主要表明(  )
A.腐朽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新兴的资本主义
B.综合国力的强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条件
C.战争性质是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
D.战争的结果是与作战方针有直接的联系
答案:A
6.道光皇帝1842年7月发过一道密谕:“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夷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A.道光皇帝畏敌妥协,与英方妥协议和
B.清统治者仍然端着天朝上国的空架子
C.揭示了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D.此密谕直接促成了《南京条约》的签订
答案:C
7.(2013·淮北一模)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表明(  )
A.列强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
B.列强由此获得最惠国待遇
C.列强对中国有限让步
D.列强破坏了中国关税自主权
答案:D 
8.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答案:B
9.历史学者黄仁宇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国商品滞销 B.战争赔款太少
C.清政府的抵制 D.鸦片不能合法输入
答案:A
10.(2014·中山期末)马克思曾这样评价鸦片战争:“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代表的是道义原则,而最现代的社会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甚至诗人的幻想也永远不敢创造出这种离奇的悲剧题材”。这段话的最确切最完整含义是(  )
A.落后造成了挨打的悲剧
B.英国是为了维护商业特权
C.中国代表正义无可指责
D.鸦片战争充满矛盾与悖论
解析:鸦片战争的主要原因是英国要打开中国的市场,是英国的侵略造成中国挨打,而不是中国方面造成的,且材料所说的“悲剧”,不是指中国落后挨打,而是指正义的一方要挨打,故A项错误;材料“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而B项却说成“为了维护商业特权”,获得与维护是不同的,故B项错误;C项没有概括完整这段材料,故C项错误;“陈腐”、“道义”、“现代”、“特权”离奇地组合在一起,故D项正确。
答案:D
1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这主要是因为(  )
A.两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B.两次战争中国都战败
C.两次战争目的和性质都相同
D.两次战争都是由英国发动的
答案:C
12.把右下图下划线的城市开为商埠的是近代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规定?(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D 
13.第二次鸦片战争经过是(  )
①英法提出“修约”遭拒绝 ②洗劫并烧毁了圆明园 ③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④两次攻陷北京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D
14.下列不是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火烧圆明园
C.《天津条约》签订 D.《北京条约》签订
答案:A 
15.从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角度讲,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
A.中国又增开了11处通商口岸
B.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
C.清政府的一批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
D.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 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这几件事是:
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城……
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
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
四、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
——均摘自1854年2月13日英国
《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材料一中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你对此有何评论?
答案:中英《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这些言论反映了英国要进一步抢占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
(2)材料一反映了英国对鸦片战争的结果表示了什么态度?
答案:不满足其既得利益。
(3)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如何取得材料二所列的侵华权益?
答案: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取得了增加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往来和割九龙司地方给英国等权利。
(4)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答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解析与探究概要
1.英军海军强大,为世界之最,舰船数量多,排水量大,炮位多;清军水师舰船体积小,其中最大战船的吨位尚不及英军装备最差的军舰;炮位少,设炮最多之战船,其火炮数量也只与英军设炮最少的军舰相当。英军机动性好,调动较快;清军机动性差,调动缓慢。
2.琦善认为敌人船坚炮利,武器先进,清军武器落后,很难取胜;林则徐则认为,清军虽然武器落后,但民心可用,如指挥得当,仍能取胜。
3.当时,清朝政治腐败,清政府战和不定,清政府的领导抵抗不得力,中国处于腐朽的君主专制阶段;当时的英国正处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总体实力强于中国。
自我测评解答
1.①割香港岛、九龙司地方一区,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②赔款,加重清政府的财政负担,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③开埠通商或协定关税,破坏中国的贸易或关税主权,便利了列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导致中国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2.鸦片战争使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活动建议提示
毒品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世界性公害,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威胁。由贩毒、吸毒诱发的盗窃、抢劫、诈骗、卖淫和各种恶性暴力犯罪严重危害着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治安秩序。毒品问题更与恐怖主义、洗钱和贩卖人口等跨国有组织犯罪相互交织,已构成破坏国家稳定的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威胁国际经济的正常运转。遏制毒品生产、打击毒品走私是国际社会刻不容缓的共同责任。因此,对一切毒品违法犯罪活动必须严加禁绝。
课件30张PPT。第四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              
第12课 鸦片战争 栏目链接列举鸦片战争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栏目链接 栏目链接一、虎门销烟
1.背景。
(1)鸦片战争前,世界资本主义高速发展。
(2)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________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等西方国家向中国走私鸦片。
(3)烟毒肆虐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
2.过程: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收缴的鸦片在________海滩当众销毁。
栏目链接 出超 虎门 3.意义: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栏目链接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1.过程。
(1)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1842年,清政府被迫议和,签订《南京条约》。
2.内容。
(1)开放________、福州、厦门、宁波、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
(2)割让________给英国。
(3)中英双方协定关税。
栏目链接 广州  上海  香港岛 3.附件:列强还取得________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________等特权。
4.影响: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________。
栏目链接 领事裁判  租地 世界市场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
1.原因。
(1)根本原因:列强为了扩大在华利益。
(2)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了列强的________的要求。
2.经过。
(1)1856年10月,________联合发动战争。
(2)1860年,攻入北京,火烧________,清政府战败求和。
栏目链接 修改条约 英法  圆明园 3.结果:1858年和1860年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
(1)增开________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
(2)外国商船可在________各口岸往来。
(3)外国人可往内地游历、通商、传教。
(4)赔偿英法军费各800万两白银。
4.影响:清政府权力结构发生变化,一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兴起了________。
栏目链接 天津  长江 洋务运动 栏目链接一、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栏目链接1.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欲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原料。
(2)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栏目链接2.影响。
(1)社会政治:中国的领土主权遭到破坏,中国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社会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4)促使古老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二、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原因及给我们的启示
栏目链接1.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不能战胜先进强大的资本主义;中、英两国在社会制度、经济实力和军事装备等综合国力方面存在着较大差距。
(2)直接原因:清政府战争中军事指挥不当,策略上左右摇摆。
2.启示:保持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先进性;坚持对外开放,紧跟世界发展潮流;必须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栏目链接[例1]   鸦片战争前夕,林则徐致信英国女王,表示相信英国政府是受到英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的欺骗而走上歧途,恳请她制止鸦片贸易。这表明林则徐(  )
A.希望以和平方式实现禁烟
B.希望扩大中英正常贸易
C.开展禁烟得到了英王认可
D.对英国的政治了如指掌 栏目链接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走私是非法的,不是正常贸易;禁烟运动损害了英国的利益,不会得到英王认可;当时由于闭关锁国,林则徐不可能对英国政治了如指掌,故B、C、D三项错误。
答案:A 栏目链接[例2]  (2014·广东六校联考)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1840年以前是我们对人家不公正,1840年以后是人家对我们不公正。”对此理解比较合理的是(  )
①前一个“不公正”指中国自认是天朝上国,视外国为蛮夷
②后一个“不公正”指列强发动侵略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 栏目链接③后一个“不公正”是前一个“不公正”引起的
④西方对中国不公正的目的在于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栏目链接解析:后一个“不公正”主要是西方列强为满足工业革命后商品输出需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造成的,和前一个“不公正”没有因果关系,③错误,含③选项排除。
答案:B 栏目链接[例3] (2014·广东七校联合体联考)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栏目链接解析:所谓“价值判断”,即是对事件中的各方作出一定的褒贬评价;B项“鸦片战争”明显认为中国是正义,英国是非正义的,故排除;C项“通商战争”则认为这是一次促进经济交流的战争,因而对英国是褒扬的,故排除;D项则站在天朝上国的立场来说的,是贬低侵略者的,故排除;而A项“中英战争”只是说出了交战的双方,没有对任一方作评价,因而正确,符合题意。
答案:A 栏目链接[例4] “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在有关该现象的战争结束后,侵略者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栏目链接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引文所讲的是鸦片问题,由此引起的战争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侵略者逼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是《南京条约》,故正确答案选A。
答案:A
栏目链接[例5]  (2013·北京文综)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  )
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栏目链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注意题干关键信息“第二次鸦片战争”和“美国”,采用排除法。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只对英法两国进行军费赔偿,排除A选项;进驻北京使馆区是《辛丑条约》的规定,排除B选项;在华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的规定,排除C。故A、B、C三项与题意不符,因此正确答案选D。
答案:D 栏目链接[例5]  人们在研究历史时,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所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的角度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栏目链接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栏目链接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与题干的提示,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商业战争,中国认为这是侵略战争。站在文明史观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实质上是东西两种不同文明冲突的表现。
答案:B 栏目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