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版学案】2014-2015高中历史 岳麓版必修1 单元过关检测卷: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详细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金版学案】2014-2015高中历史 岳麓版必修1 单元过关检测卷: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含详细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7-31 15:1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历史·必修1(岳麓版)
单元过关检测卷(五)
第五单元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促进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最主要因素是(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
B.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C.人类19世纪创造的优秀理论成果
D.马克思、恩格斯的天才与革命实践
答案:A
2.《共产党宣言》是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中学生可以了解 (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②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③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④世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D
3.1871年巴黎公社失败后,记者Edmond de Goncourt写道:“……血腥镇压非常彻底,像这样杀死所有敢于反抗者的流血事件,将推迟下一次革命爆发的时间……旧社会至少为自己又争取到了二十年的和平时间……”材料从根本上说明(  )
A.巴黎公社对无产阶级革命造成极大破坏
B.无产阶级尚不具备推翻资产阶级的力量
C.巴黎公社唯一的敌人是法国资产阶级
D.巴黎公社对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毫无作用
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公社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有利于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故A、D两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和发展时期,故发生于这一阶段的这次无产阶级起义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实现其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无产阶级专政的愿望;为破灭巴黎革命,俾斯麦将法军战俘交还给梯也尔政府,并允许法军通过普军防线进攻巴黎,故C项错误,B项正确。
答案:B
4.《法国政治制度史》认为:“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做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巴黎公社”标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来临
B.“劳动群众”建立了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C.“新政治制度”主要是指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D.“政治代表”是指民主选举产生的人民委员会
答案:C
5.右图中甲、乙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两个顶点,其涉及的事件分别是(  )
A.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
B.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二月革命
D.《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答案:D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巴黎公社是第一个工人政权
B.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C.苏维埃俄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本关于社会主义的著作
答案:D
7.导致世界上第一次成功建立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事件是(  )
A.巴黎公社建立 B.十月革命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答案:B
8.下列哪项内容不属于全俄第二次苏维埃大会?(  )
A.宣布一切权力转归工兵代表苏维埃
B.通过《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
C.选举批准人民委员会组成
D.实现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D
9.对比巴黎公社、十月革命,二者共同点是(  )
A.都是走城市武装起义到中小城镇到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
B.都是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C.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
D.都是打碎资产阶级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国家机器
答案:D
10.中国共产党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有了“全新革命政党”的领导,对“新”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是无产阶级性质的政党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D.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其最终目标
答案:C
11.1921年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年后党的“二大”将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推翻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由“一大”时共产党要推翻的革命对象变成了共产党在革命中要团结的力量。这一变化说明(  )
A.党的奋斗目标变化不定
B.党在“一大”时犯了“左”倾冒进错误
C.党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
D.党在“二大”时犯了右倾投降错误
答案:C
12.(2014·韶关调研)1927年7月,宋庆龄在声明中指出:“我对于革命并没有灰心。使我失望的,只是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已走上歧途。”此话针对的是(  )
A.北伐战争的失误 B.国民党右派镇压革命
C.军阀纷争 D.国民党内部分裂对抗
解析:结合1927年史实,“有些领导过革命的人走上歧途”可知针对的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故B项正确;从题中可知不是表述战争失误,故A项错误;C项不符合“领导过革命的人”,故C项错误;1927年主要是国民党右派镇压共产党,不是国民党内部分裂对抗,故D项错误。
答案:B
13.井冈山是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一,“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陆定一语),其英雄的业绩与壮丽的山河交相辉映,构成得天独厚的特色风光。说井冈山“历史红”的最主要依据是(  )
A.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B.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答案:B
14.(2014·广州调研)某回忆录记载:“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重庆、成都、昆明、桂林,乃至一些县城和乡村,集中各种科学家和各类学者密度之高,是前所未有,今日也难再现。”上述现象发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解析:“西南大城市聚集着中国那个年代大多数的学者和文化人”,说明西南成了成了全国的文化中心,我们知道,文化中心是由经济与政治决定的,说明此时西南是政治中心,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迁到重庆,西南成了政治中心,同时很多企业及大学也迁到西南大后方,故B项正确;而国民革命主要是在广东、湖南、上海等发动农民运动及工人运动与北伐,对西南地区的促进较少,故A项错误;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中心在南京,中共则北方,故C项错误;文化大革命时期很多知识分被下放农村劳动,而材料强调的是“西南大城市”,故D项错误。
答案:B
15.(2013·安徽文综)下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漫画。符合其主题的是(  )
注:1941年12月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
①日本企图从海上封锁中国 ②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③中国抗战牵制了日军主要兵力 ④侵略扩张使日本陷入战争泥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16.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热而无情的。”史沫特莱所指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
A.平津战役 B.淮海战役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答案:D
17.(2014·揭阳期末)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再次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纪念1644年李自成义军推翻明朝进入北京接着败亡的文章),说:“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背景是(  )
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 B.北平政协召开,筹建新中国
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中共七大召开
解析:首先由“西柏坡迁往北平”得知这一时间为1949年,接着由“李自成义军”“进入北京接着败亡”得出毛泽东在告诫全党避免腐败、重视人民利益,由此可知这一事件的背景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故A项正确;B项时间为1949年9月,党中央已经迁到北平,故B项错误;C项时间为1927年,故C项错误;D项时间为1945年,故D项错误。
答案:A
18.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极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最重要的补偿是(  )
A.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C.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D.使中国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尊重
答案:C
19.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革命进行到底”。它们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
A.工农武装割据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抗击外来侵略 D.推翻国民政府
答案:B
20.20世纪是中华民族从贫弱、屈辱中奋起,走向伟大复兴的世纪。下列关于20世纪中国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C.抗日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的真正独立
D.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
21.(20分)“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写下了这句名言,创立了一种新的社会主义理论。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的意义的时候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材料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到图三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体现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怎样的发展趋势?
(2)材料二中列宁所说的“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方法”指的是什么?俄国为什么能够成功地选择这条道路?
(3)材料三中图四、图五两个历史事件选择的革命道路有何差异?简要说明选择道路差异的原因。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解析:第(1)问,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与实践,根据图片概括。第(2)问,考查十月革命知识点,分别从性质和背景分析。第(3)问,材料三反映的苏联与中国不同的革命道路,图4是苏俄的以城市为中心,而图5则是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从两国国情来分析原因,认识围绕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来总结。
答案:(1)事件:空想社会主义产生,马克思主义诞生,巴黎公社成立。发展趋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2)通过暴力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原因: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和无产阶级政党成熟。
(3)俄国通过城市武装暴动取得革命胜利;中国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原因: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情差异。俄国是相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力量强大,城市里革命力量强大。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城市敌人力量强大。
认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22.(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革命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从而形成全国革命高潮。
——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议》
材料二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深入土地革命,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及其依据?为什么说这条道路行不通?
答案:以城市暴动为中心的道路。其依据是认为无产阶级斗争是决定革命胜负的力量。行不通是因为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在城市敌强我弱,又不具备西方合法罢工的条件,工人阶级力量也不强大,缺乏武装实力,所以在城市靠罢工与起义的这条道路是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是根本行不通的。
(2)材料二中毛泽东提出了怎样的新思想?通过材料二的阐述,如何评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抉择的革命道路?这对于今天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重要启示?
答案:新思想: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它包含三方面内容,即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位一体。
评价: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制定出适合中国革命的道路,从而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启示:今天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应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方针、路线、政策,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
23.(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寇进一步进行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蹂躏我国土,屠杀我同胞,兽蹄所至,庐舍为墟。日本帝国主义给予我中华民族的损失和耻辱,实在是书不胜书。半个世纪以来,我中华民族所受的奇耻大辱,血海深仇,现在报仇雪耻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1893年10月10日给俄国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违反国际公法、惨无人道“屠杀我同胞”的典型例证。
答案:南京大屠杀。
(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试作说明。
答案: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不全面。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
(3)通过19世纪末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的两次侵华战争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
答案:甲午战争胜利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