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冲刺重高”压轴训练(三十七):功和能、杠杆、滑轮组(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3】浙教版科学“冲刺重高”压轴训练(三十七):功和能、杠杆、滑轮组(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5-19 00:22: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如图,A物体在大小为10N的拉力F作用下,以0.3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不计滑轮与细绳的摩擦及重力),若A物体与桌面间的摩擦力为1N,g取10N/kg,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拉力F做功的功率是3W
B.B物体的质量是2.7kg
C.B物体上升的速度是0.1m/s
D.A物体运动1s则B物体克服重力做功3J
2.如图是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图。杠杆AB可绕O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AB=3BO,配重的重力为120牛。重力为500牛的健身者通过细绳在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1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85牛。在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2时,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60牛。已知F1:F2=2:3,杠杆AB和细绳的质量及所有摩擦均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50牛时,健身者在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160牛
B.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90牛时,健身者在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120牛
C.健身者在B点施加400牛竖直向下的拉力时,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35牛
D.配重刚好被匀速拉起时,健身者在B点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540牛
3.如图所示,光滑带槽的长木条AB(质量不计)可以绕支点O转动,木条的A端用竖直细线连接在地板上,OA=0.6m,OB=0.4m。在木条的B端通过细线悬挂一个长方体木块C,C的密度为0.8×103kg/m3 , B端正下方放一盛满水的溢水杯。现将木块C缓慢浸入溢水杯中,当木块浸入水中一半时,从溢水口处溢出0.5N的水,杠杆处于水平平衡状态,然后让质量为300g的小球从B点沿槽向A端匀速运动,经4s的时间系在A端细绳的拉力恰好等于0,下列结果不正确的是(忽略细线的重力,g取10N/kg)(  )
A.木块受到的浮力为0.5N
B.木块C受到细线的拉力为0.3N
C.小球刚放在B端时A端受到细线的拉力为2.2N
D.小球的运动速度为0.2m/s
4.一根金属棒AB置于水平地面上,现通过弹簧测力计竖直地将棒的右端B缓慢拉起,如图甲所示。在此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棒所做的功W与B端离开地面的高度x的关系如图乙所示。根据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金属棒的长度L=1.6m
B.在B端拉起的过程中,当x1=0.6m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1=1.5N
C.当x2=1.6m时,测力计的示数为F2=5N
D.金属棒的重心到A端的距离为0.6m
5.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设置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的拉力 拉绳时,物体的速度 和物体上升的高度 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
A.0-1s内,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10N
B.1-2s内,拉力 F 做的功是187.5J
C.2-3s内,拉力 F 的功率是100W
D.2-3s内,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2.5%
6.如图所示,拉力F为5N,物体A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B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B表面足够长);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受到地面水平向左4N的摩擦力,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10N
B.拉力F的功率为1.5W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D.拉力F增大到15N时,物体B开始向左运动
7.如图所示,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A、B、C的示数分别为FA、FB、FC,以下有关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A=FB=FC B.FA=FB=3FC
C.2FA=3FC=FB D.3FA=6FC=2FB
8.如图所示,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斜面和水平面拉同一个木箱,拉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斜面AB粗糙,长度为SAB , 水平面CD光滑,长度为SCD , 运动时间分别为tAB、tCD , 运动速度分别为vAB、vCD。则(  )
A.若SAB=SCD , 则拉力在AB段做功较多
B.若SAB>SCD且tAB=tCD , 则拉力在AB段做功较快
C.若SAB=SCD且tAB>tCD , 则拉力在AB段做功较快
D.若vAB=vCD , 则拉力在AB段和CD段做功一样多
9.在甲、乙两图中,甲图地面粗糙,乙图地面光滑.质量分别为 m、2m 的两个物体在大小都为 F 的恒力作用下,在力的方向上前进了相同的距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甲图中 F 做的功小于乙图中 F 做的功
B.甲图中 F 做的功等于乙图中 F 做的功
C.甲图中 F 做的功大于乙图中 F 做的功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0.在某次跳伞训练过程中,一体重为500N的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经15s下落210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落地,整个过程用时30s。在这个过程中运动员(  )
A.受到的重力小于阻力
B.下落的平均速度20m/s
C.机械能先增加再减小最后保持不变
D.重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5×103W
11.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物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块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s内物块没有推动,推力小于摩擦力
B.2~4s内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与水平推力是对平衡力
C.t=3s时,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f=3N
D.物块在4s- 6s时间内水平推力做功为16J
12.如图所示,一弹簧的左端固定,右端连接一个小球,把它们套在光滑的水平杆上。a点是压缩弹簧后小球静止释放的位置,b点是弹簧原长时小球的位置,c点时小球到达最右端的位置。则小球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在b点,小球的速度最小
B.小球在a点,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小
C.从a点到b点,小球的动能逐渐增大
D.从b点到c点,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减小
13.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一端系在墙上的O点,自由伸长到B点,今将一小物块m连在弹簧上,并把弹簧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体能运动到C点静止,物体与水平地面间的摩擦力恒定,试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从A到B动能越来越大,从B到C动能越来越小
B.物体从A到C动能一直在减小
C.物体从A到B动能先增大后减小,从B到C动能一直减小
D.物体动能最大的位置在B和C之间
14.一均匀木板AB,B端固定在墙壁的转轴上,木板可在竖直面内转动,木板下垫物块C,恰好使木板水平放置,如图所示.现在水平力F将C由B向匀速推动过程中,下列相关说法中(  )
①物块C对木块AB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②木板AB仅受重力和物块C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
③物块C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推力F将逐渐变大
A.只有①④正确 B.只有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15.安全阀常作为超压保护装置。如图是利用杠杆原理设计的锅炉安全阀示意图,阀的横截面积S为6cm2,OA∶AB=1∶2,若锅炉能承受的最大压强为5.81×105Pa,大气压强为1.01×105Pa,则在B处应挂   N 的重物。若锅炉承受的最大压强减小,为保证锅炉安全,应将重物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
1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人站在质量为的均匀木板AB的中点,木板可以绕B端转动,2若以人的重力为动力,这属于   (选填“省力”或“费力”)杠杆。要使木板处于水平状态不动,此人拉力的大小为   。(摩擦忽略不计)
17.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支在支架上,OA=20cm,G1为边长是5cm的正方体,G2重为20N。当OC=10cm时,绳子的拉力为   N,此时G1对地面的压强为2×104Pa。现用一水平拉力,使G2以   c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经过12.5s后,可使G1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零。
18.用手将一重为G的铁球缓慢放在一弹簧上,放手后,铁球从A位置开始向下运动,到达B位置速度达到最大,到达C位置小球的速度变为零。已知AC间的高度差为h,在此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量为   。B位置到C位置的过程中铁球所受的重力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弹簧所施加的弹力。(整个过程中不计能量损耗)
19.如图甲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第2秒末时,物体处于   状态,第6秒末到第9秒末,推力F做功是   焦耳,3-6秒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   牛。
20.小金利用圆珠笔杆、钢丝、细绳制成了如图所示的滑轮组,用大小为2N的力F将质量为600克的物体A竖直向上匀速提升10厘米,取g=10N/kg。求:
(1)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2)克服物体A重力做的功:
(3)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21.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100N 的物体提升到高处,某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滑轮组。他所用的拉力F、重物的速度v和高度h随时间t 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乙、丙、丁所示。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竖直方向,不计绳重和摩擦。求:
(1)在2~3s内,拉力F的功率。
(2)在1~2s内,拉力F做的功。
(3)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是2500N,该同学体重60ON,他站在地面向下拉绳子使物体匀速上升,最大能提升多重的物体
22.如图,小型牵引机通过滑轮组匀速打捞起井中的物体。已知物体质量为120kg,密度为1.6×103kg/m3.物体在被拉出水面前后,牵引车作用在绳子上的拉力之比为1:2.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
(1)物体的体积多大?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是多少?
(3)物体出水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3.疫情的暴发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却加快了线上教学的发展.为了更流畅的呈现板书,金老师将手机、 底面为正方形的底座、 大理石组装成了如图甲的拍摄仪, 其主要结构如图 乙. 组装流程: 将手机摄像头端伸出底座, 另一端用长方体大理石竖直向下压在手机末端, 固定手机. 已知所 用手机长度为20cm,质量为 160g 且分布均匀, 大理石质量为 240g.
(1)为扩大拍摄范围,并防止手机掉落,求手机可以伸出底座外的最大长度.
(2)徐老师也组装了一个拍摄装置如图丙.所用手机与金老师同款,底面为正方形的底座边长为4cm, 手机左侧有12cm 伸出底座.假设重物挂在手机的最边缘,求保证手机不掉落的重物质量范围.
24.如图光滑带槽的长木条 AB 可以绕支点 O 转动,木条的 A 端用竖直细线连接在地板上,OA=0.2m,OB=0.3m。在木条的 B 端通过细线悬挂一个质量为 700g 长方体物块,并处于底面积为 50cm2 的圆柱形容器中,且物块始终不与容器底部接触,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先把质量为 750g 的水注入容器中,水未溢出,水面静止后,物块有一半体积露出水面,且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水对容器底面的压强为 2000Pa。然后,让质量为 900g 的小球从 B 端沿槽向 A 端匀速运动,经过 3s 后,A 端细绳的拉力为零。整个过程中,细绳不会断裂,长木条 AB 和细绳的质量
不计,求:
(1)加水前杠杆平衡时,A端细线对地面的拉力。
(2)加水稳定后,物块受到的浮力。
(3)物块的密度。
(4)小球运动的速度。
25.如图所示,质量不计的木板AB长1.6m,可绕固定点O转动,离O点0.4m的B端挂一重物G,板的A端用一根与水平地面成30°夹角的细绳拉住,木板在水平位置平衡时绳的拉力是8N,木板水平平衡。
(1)在图上作出绳对木板的拉力的力臂。
(2)求重物G的大小。
(3)之后在O点的正上方放一质量为0.5kg的小球,若小球以20cm/s的速度由O点沿木板向A端匀速运动,问小球至少运动多长时间细绳的拉力减小到零?(g取10N/kg,绳的重力不计)
参考答案
1.D
【解析】A.拉力F做功的功率P=Fv=10N×0.3m/s=3N,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向左的滑轮上的拉力、摩擦力和向右的拉力,那么F=f+F滑,即10N=1N+F滑动,那么滑轮上绳子的拉力F滑动=9N。根据nF=G=mg得到:3×0.9N=m×10N/kg,那么物体B的质量为2.7kg,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根据公式v=nvB得到,物体B上升的速度,故C正确不合题意;
D.A物体运动1s,那么B物体也运动1s,那么物体B上升的高度hB=vBt=0.1m/s×1s=1m,那么物体B克服重力做功:WB=GBHB=2.7kg×10N/kg×1m=2.7J,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解析】当配重在地面上保持静止状态时,它受到的绳子的拉力F为:F=G-FN;
因为动滑轮上有2段绳子承担物重,
因此杠杆A点受到的拉力: ;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 ;
因为: AB=3BO ;
所以:AO=2BO;
那么: ;
即: ;
当压力为85N时, ;
当压力为60N时, ;
因为: F1:F2=2:3 ;
所以: ;
解得:G动=30N;
A.当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50N时,B点向下的拉力为:
,故A错误;
B.当配重对地面的压力为90N时,B点向下的拉力为:
,故B错误;
C.健身者在B点施加400N竖直向下的拉力时,
根据 得到:

解得:FN=35N,故C正确;
D.配重刚好被拉起,即它对地面的压力为0,
根据 得到:

因为人的最大拉力等于体重500N,因此配重不可能匀速拉起,故D错误。 故选C。
3.D
【解析】A.溢水杯内盛满水,当物体放入后,溢出0.5N的水,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G排=0.5N,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排开水的体积:;
因为一半浸入水中,
所以物体的体积:V物=2V排=2×5×10-5m3=1×10-4m3;
物体的重力:G=mg=ρ物V物g=0.8×103kg/m3×1×10-4m3×10N/kg=0.8N,
则B端木块C所受的拉力:FB=G-F浮=0.8N-0.5N=0.3N,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小球的重力为:G球=m球g=0.3kg×10N/kg=3N,
小球刚放在B端时,B端受到的力为FB=3N+0.3N=3.3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出关系式:FA×OA=FB×OB;
FA×0.6m=3.3N×0.4m;
解得:FA=2.2N,故C正确不合题意;
D.当A端的拉力为0时,杠杆再次平衡,此时小球到O点距离:
s′=s-OB=vt-OB=v×4s-0.4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
G球×s′=FB×OB,
即:3N×(v×4s-0.4m)=0.3N×0.4m,
解得:v=0.11m/s,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解析】由于拉力始终竖直向上,而杠杆的重力竖直向下,二者相互平行,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不变。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杠杆的重力不变,那么拉力不变。
根据图乙可知,当拉起高度为1.2m后,拉力增大了,
那么此时A端肯定刚离地,
即金属棒长1.2米,故A错误;
由图乙可知,金属棒B端从0~1.2m时,拉力保持不变;
因此当x1=0.6m时,拉力,故B错误;
根据乙图可知,当x2=1.2~1.6m的过程中,拉力保持不变;
金属棒的重力,
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即F2=G=5N,故C正确;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重心到A端的距离:, 故D错误。 故选C。
5.B
【解析】根据图丙可知,0~1s内,物体运动的速度为0,即在地面上保持静止状态。
由图乙可知,在0~1s内,拉力F=30N.取动滑轮和重物为研究对象,受到向下的重力G和G动,向上的支持力F支,及三根绳子向上的拉力F′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到,
地面对重物的支持力F支=G+G动-3F拉=100N+G动-3×30N=G动+10N,故A错误;
由图丙可知,在2~3s内,重物做匀速运动,此时的速度v3=2.50m/s,拉力F3=40N,
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速度v3′=3v3=3×2.50m/s=7.5m/s,
拉力做功功率P总=F3V3′=40N×7.5m/s=300W,故C错误;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故D错误;
在1~2s内,拉力F2=50N,重物上升高度h2=1.25m
拉力F的作用点下降的距离s2=3h2=3×1.25m=3.75m,
拉力做的功:W=F2S2=50N×3.75m=187.5J,故B正确。 故选B。
6.C
【解析】A.物体B静止在地面上,水平方向上物体B受到向右的弹簧拉力、地面对它向左的摩擦力和物体A对它向左的摩擦力相互平衡,即fAB+4N=12N,则fAB=8N;根据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可知,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fAB=8N,故A错误;
B.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承担拉力的绳子段数n=2,拉力端移动速度v=2v物=2×0.1m/s=0.2m/s,
则拉力做功的功率:P=Fv=5N×0.2m/s=1W,故B错误;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C正确;
D.若拉力F增大到15N时,A在运动过程中,A对B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不变,所以物体B的运动状态不会改变,即物体B仍然静止,不会向左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7.D
【解析】测力计C直接与绳子相连,则绳子上产生的拉力都是FC。
①以左边的滑轮为对象进行分析,它左边受到A测力计的拉力FA,右边受到两根绳子的拉力,都是FC。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到:FA=2FC,即3FA=6FC;
②以右边的滑轮为对象进行分析,它左边受到绳子的拉力三个,都是FC,右边受到B测力计的拉力FB。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得到:3FC=FB,即6FC=2FB。 那么得到:3FA=6FC=2FB。 故选D。
8.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拉力F相等,且AB和CD的距离相等,根据W=Fs可知,拉力做的功一样多,故A错误;
若SAB>SCD且tAB=tCD ,根据公式可知,速度vAB>vCD。根据P=Fv可知,拉力做功功率PAB>PCD,则拉力在AB段做功快,故B正确;
若SAB=SCD且tAB>tCD ,根据公式可知,速度vABPCD,则拉力在CD段做功快,故C错误;
根据W=Fs=Fvt可知,只知道拉力和速度的大小关系,不知道时间的大小,无法判断做功的大小,故D错误。 故选B。
9.B
【解析】根据W=Fs可知,做功的大小只与物体受到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有关。根据题目描述可知,两个物体受到的力F大小相等,且运动的距离s相等,因此对两个物体做的功相等,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0.D
【解析】A.根据图像可知,运动员先加速后减速再匀速,那么他受到的合力先向下后向上最后为零,即重力先大于阻力,再重力小于阻力,最后重力等于阻力,故A错误;
B.后15s经过的距离s=vt=6m/s×15s=90m,则下落的平均速度,故B错误;
C.由于与空气摩擦,因此机械能会不断的转换为内能,则机械能不断减小,故C错误;
D.重力做功W=Gh=500N×300m=1.5×105J;
重力做功的功率,故D正确。 故选D。
11.D
【解析】A.根据乙图可知,0~2s内物体的速度为零,即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它受到的推力和摩擦力相互平衡,即二者大小相等,故A错误;
B.根据乙图可知,2~4s内物体做加速运动,此时它受到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即F-f>0,也就是F>f,肯定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
C.根据图乙可知,4~6s内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它受到的摩擦力等于推力2N。再t=3s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它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摩擦力不变,还是2N,故C错误;
D.根据乙图可知,4~6s内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4m/s,那么物块通过的距离:s=vt=4m/s×2s=8m,推力做功:W=Fs=2N×8m=16J,故D正确。 故选D。
12.C
【解析】从a到b的过程中,小球不受阻力,只受水平向右的弹力,此时合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小球做加速运动,因此小球的动能逐渐增大,故C正确;
当小球到达b点时,弹簧恢复原长,弹力消失,此时小球受到的合力为零,加速停止,此时速度最大,故A错误;
小球在a点时压缩程度最大,因此弹性势能最大,故B错误;
从b点到c点,弹簧被拉长,且越来越长,因此弹性势能变大,故D错误。 故选C。
13.C
【解析】物体在竖水平方向受到弹簧的弹力和滑动摩擦力.从A到B过程中,弹簧的弹力水平向右,摩擦力水平向左,弹簧的弹力先大于摩擦力,后小于摩擦力,故物体先加速后减速,因此动能最大的位置在A和B之间。从B到C过程,物体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摩擦力方向向左,物体做减速运动;当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速度越小动能越小,所以物体从A到B过程中,动能先增大后减小,从B到C过程中,动能一直减小.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4.】A
【解析】①物体C向右运动,相当于AB向左运动,因此物体C对AB的摩擦力方向向右,故①正确;
②木块AB受到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以及墙壁的支持力,故②错误;
③对面对C的支持力等于木板AB的压力和C的重力之和,与C的重力大小不同,肯定不是平衡力,故③错误;
④B为支点,AB的重力为阻力F2,阻力臂为AB的一半保持不变;C的支持力为动力,CB为动力臂;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C向右运动,动力臂CB变小,那么动力肯定增大,即C对AB的支持力增大;根据相互作用力原理可知,AB对C的压力增大,因此C受到的摩擦力肯定增大,那么水平力F肯定增大。 上面说法正确的是①④。故选A。
15.96;右
【解析】(1)A点受到向上的压力为:
F=△pS=(5.81×105Pa-1.01×105Pa)×6×10-4m2=288N;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可知:F OA=G OB;
因OA:AB=1:2,故OA:OB=1:3,
得到:288N×1=G×3;
解得:G=96N。
(2)若锅炉承受的最大压强减小,则A点受到的蒸汽压力FA减小。此时A点的力臂OA不变、重物的重力G不变,根据杠杆平衡条件G LG=FA OA可知,此时应减小重物的力臂,所以应将应将重物向右移动。
16.费力;
【解析】(1)根据图片可知,如果将人的重力看做动力,则动力臂为;绳子的拉力看做阻力,阻力臂为AB。此时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
(2)根据图片可知,B点为支点,阻力为绳子上的拉力FA,
而动力F1=G人+G木板-FA=mg-FA;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到:(mg-FA)×=FA×AB; 则此人的拉力FA=。
17.10;4
【解析】(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到:FA×OA=G2×OC;
FA×20cm=20N×10cm;
解得:FA=10N;
(2)此时G1对地面的压力为:F=pS=2×104Pa×(0.05m×0.05m)=50N;
那么物体G1的重力:G1=F+FA=10N+50N=60N;
当它对地面的压力为零时,杠杆上A的拉力刚好等于它的重力,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G1×OA=G2×OD;
60N×20cm=20N×OD;
解得:OD=60cm;
那么G2运动的路程为:s=OD-OC=60cm-10cm=50cm;
那么G2的速度为:。
18.Gh;小于
【解析】在铁球下落时,铁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它的动能和弹簧的弹性势能;
在C点小球速度为0,那么动能为0,这时小球的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弹性势能,即:;
到达B位置速度达到最大,到达C位置小球的速度变为零,
因此从B到C时,小球的速度在不断减小,
那么这个过程中小球受到的合力向上,即:它受到的向下的重力小于向上的弹力。
19.静止;24;4
【解析】由图乙中速度—时间图线可知,在2秒末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第6秒末到第9秒末时,推力的大小为4N,运动的距离为s=vt=2m/s×3s=6m,所以W=Fs=4N×6m=24J。由分析可知3—6秒时的摩擦力与6—9秒时的大小相同,6—9秒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f=F=4N。
20.(1)解:绳子端移动的距离:S=6h=6×10cm=60cm=0.6m
(2)解:物体的重力G=mg=0.6kg×10N/kg=6N;克服重力做的功W=Gh=6N×0.1m=0.6J
(3)解:该装置的机械效率η=W有/W总×100%=Gh/Fs×100%=0.6J/2×0.6J×100%=50%
【解析】(1)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根据s=nh计算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2)首先根据G=mg计算物体A的重力,再根据W=Gh计算克服重力做的功;
(3)首先根据W总=Fs计算出滑轮组做的总功,再根据计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21.(1)解:由图丙可知,在2~3s内,重物做匀速运动,v1 = 3.0m/s
拉力F1=40N,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v2 = 3v1 = 9m/s
P = F1v2 = 40N×9m/s = 360W
(2)解:由图乙可知,在1~2s内,F2=50N
图乙可知,物体上升距离h = 1.5m
则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 = 3h = 3×1.5m = 4.5m
W = F2s = 50N×4.5m = 225J
(3)解:由图丙可知,2~3s内,重物做匀速运动,受力平衡,
F = 1/3(G物+G动)即40N = 1/3(100N + G动) ∴G动 = 20N
绳子自由端的最大拉力是600N
G大 = 3F大-G动 = 3×600N-20N = 1780N
22.(1)由 可得,
物体的体积:;
(2)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0.075m3=750N;
(3)物体的重力:G=mg=120kg×10N/kg=1200N,
设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拉力为F1,
因F1+F浮=G,
所以F1=G-F浮=1200N-750N=450N,
设出水面前、后牵引力作用在绳端的拉力为F、F′,动滑轮的重力为G1,
因不计摩擦、绳重及水的阻力
所以,物体出水面前:①
物体出水面后:②
由①②两式相比可得: ,
解得:G1=300N
根据①式得:,
物体出水面前的机械效率:。
23.(1)设手机可以伸出底座外的最大长度为L1,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G手机×L2=G大理石×L1;
m手机×L2=m大理石×(20cm-L1);
160g×(L1- )=240g×(20cm-L1);
解得:L1=16cm。
(2)当以底座的左边缘为支点时,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160g×(12cm-10cm)=m大理石×(20cm-12cm);
解得:m大理石=40g;
当以底座的右边缘为支点时,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到:160g×(12cm+4cm-10cm)=m大理石×(20cm-12cm-4cm);
解得:m大理石'=240g;
因此重物的质量范围为40g~240g。
24.(1)解:m物=700g=0.7kg,G物=m物g=0.7kg×10N/kg=7N
∵杠杆平衡
∴FA×OA=FB×OB,FA×0.2m=7N×0.3m,FA=10.5N
(2)解:m水=750g=0.75kg,G水=m水g=0.75kg×10N/kg=7.5N,
F=pS=50×10-4m3×2000Pa=10N
F浮=F–G水=10N-7.5N=2.5N
(3)解: 物块排开水的体积 ;
则物块的体积为:V=2V排=2.5×10-4m3×2=5×10-4m3;
则物块的密度: ;
(4)当A端细绳的拉力为零时,小球的重力相当于阻力,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得到:G球×L2'=FB×OB;
G球×L2'=(G-F浮)×OB;
0.9kg×10N/kg×L2'=(7N-2.5N)×0.3m;
解得:L2'=0.15m;
则小球的速度为: 。
25.(1)解:如答图所示。
(2)解: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绳× AO=G×BO,即8N× ×(1.6m-0.4m)=G×0.4m,G=12N。
(3)解:球的重力G球=m球g=0.5kg×10N/kg=5N,当绳子拉力为0时,设球离O点距离为L球,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G球×L球=G×BO,即:5N×L球=12N×0.4m,L球=0.96m=96cm。运动时间t= = =4.8s。
【解析】(1)首先将绳子沿反方向延长,然后通过支点O做它的垂线段,这条垂线段就是拉力的力臂,如下图所示:
(2)根据图片可知,动力臂L与30°角相对,
那么动力臂L等于AO长度的一半;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绳×AO=G×BO,
即8N××(1.6m-0.4m)=G×0.4m,
解得:G=12N。
(3)球的重力G球=m球g=0.5kg×10N/kg=5N,
当绳子拉力为0时,设球离O点距离为L球,
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G球×L球=G×BO,
即:5N×L球=12N×0.4m,
解得:L球=0.96m=96cm。
运动时间。
功和能、杠杆、滑轮组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