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六 课件 章末归纳提升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同步备课参考 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中图版)选修六 课件 章末归纳提升 第三章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7-31 17:5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备选答案
①气候异常 ②樵采 ③森林资源 ④生物物种 ⑤人口数量 ⑥生态 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1.自然原因:在全球范围内,有些生态系统相对脆弱,抗外界干扰能力低,当受到外界力量作用后恢复比较困难,自身稳定性差,易被破坏而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危机形成的原因分析 2.人为原因: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枯竭。
每一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可以判断该地区容易出现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例如,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问题,从自然原因(如黄土的特性、地形、降水、地质构造和根源)以及人为原因(如毁林开荒等)方面分析水土流失的产生原因。利用同等关系联系图的形式分析原因可把整个过程清晰地概述出来,效果比较好,如下图所示:(1)此次沙尘天气过程,a 地与b、c 两地相比,a 地沙尘更强的自然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沙尘天气对b区农业生产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双选)减轻沙尘危害的可行措施有(  )
A. 建防风林削弱近地面风力
B. 发展灌溉增加地面湿度
C. 农作物留茬增强抗风蚀能力
D. 硬化地面抵抗风蚀(4)针对沙尘暴这一环境问题,江苏省中学生适合的参与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沙尘强弱可以从地表植被、风力、沙源等方面分析。根据图例a为强沙尘暴地区,a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是中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所在地,该地区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所以比b、c两地沙尘强。(2)沙尘天气能够毁坏农田设施,毁坏农作物,破坏地表植被,使土壤肥力下降,引起土地的荒漠化。(3)根据图示:沙尘天气主要发生在我国的北方和西北地区,减轻沙尘危害可以从削弱风力和增加地表植被方面考虑,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大面积的灌溉,所以本题选择AC两项。(4)根据图示:江苏省受沙尘暴影响较小,但作为中学生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也应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其参与方式主要是宣传和募捐。
【答案】 (1)气候干燥,地表植被稀少;风力强;沙源多
(2)毁坏农作物;土地沙化;肥力下降;影响植物生长
(3)AC
(4)关注生态问题、参与防风治沙宣传活动、开展募捐活动等(任答一点)(1)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
(  )
①贵州 ②云南 ③广西 ④重庆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重,其自然原因有(  )
①土层薄,山多坡陡 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 ③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 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 第(1)题,图中喀斯特地貌主要集中在图示区域的中、东部,贵州和广西所占比例最高。第(2)题,石漠化是山地、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严重时,大量冲刷表层土,露出了基岩。结合西南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可知,山多坡陡,土层薄,容易被侵蚀,结合这里气候特点可知,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答案】 (1)D (2)D不合理的发展农牧业和开发新资源是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破坏的主导因素,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应从保护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入手。具体如下: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分析 (1)指出1998~2010年该灌溉农田周边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图中所反映生态问题的防治措施。
【解析】 (1)直接获取图中生物多样性指数变化信息即可回答变化特点;右图显示了生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含盐量的关系,据此回答即可;(2)图中反映的生态问题是土壤盐碱化导致的生物多样性下降,防治措施要从防治盐碱化入手。【答案】 (1)特点:生物多样性指数2004年前上升,2004年后下降。
原因:2004年前,随着灌溉农业的发展,农田周边土壤水分条件改善。2004年后,随着试验田周边土壤表层盐分积累,出现次生盐碱化。
(2)加强监测等管理措施;改进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退耕还草,保护天然植被。(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解析】 (1)由图中经纬度及河流水系特点可确定图示地区为珠江流域。甲位于珠江口,乙位于北部低山丘陵区。故甲地环境保护应以防治水污染、保护河口湿地为主。乙地以保护植被、保持水土为主。再联系两地的自然、人文特征分析原因。(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主干知识,应从开源节流两方面组织答案。【答案】  (1)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乙地区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等生态保护为主。位于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
(2)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的处理与利用;依法保护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节水意识,全面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在上游修建水库,开渠引水;在三角洲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止海水的倒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