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PDF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5-19 22:20:10

文档简介

仁怀市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
教育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C
【详解】根据材料“人以种植为生,土地成了“财产”,收获也成为财富,一旦有了财产,人就不愿意四处流动了,”,根据材料可知,“种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即农业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C项正确;“开始”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采集和渔猎在材料中未涉及,排除B项;人类从频繁迁徙走向了定居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D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亚历山大的东征使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希腊,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客观上促使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希腊文明的传播除了战争手段还有贸易手段,且材料强调东西方文明间的交流,排除A项;“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宝库”强调战争影响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西方历史的发展进程无关,排除B项;亚历山大帝国吸收了东方文化,但仍以希腊文化为主导,排除C项。故选D项。
3.B
【详解】根据材料,中世纪早期,法国国王的收入主要来自王室领地,中世纪晚期,则主要来自向臣民征收的国家赋税。结合所学,中世纪早期,国王对地方的控制较弱,没有建立稳固健全的国家赋税制度,中世纪晚期,王权得到强化,加强了对地方和臣民的控制,税收制度也得以完善,B项正确;国王从“靠自己活”转向“靠臣民活”是因为之前只能控制自己的领地,后来加强了全国的控制,与庄园经济瓦解关系不大,排除A项;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材料内容不涉及等级代表会议,排除C项;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与材料涉及的王权加强和赋税制度的完善结合不够紧密,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依据材料“阿拉伯帝国各省区的物产,通过驼队或船舶运到首都……”,可以看出阿拉伯帝国的省区囊括埃及,叙利亚,波斯,可以看出阿拉伯帝国的疆域广阔,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的是帝国内部的物产,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欧亚间的交流,排除C项;材料不能看出剥削程度,排除D项。故选B项。
5.B
【详解】根据材料“中古时期的西非地区气候非常炎热,因此盐对于保存肉类资源而言非常重要,人们用等重的黄金来换取食盐,即用一磅黄金换取一磅食盐。”可知,中古时期的西非地区,人们用等重的黄金来换取食盐,一方面说明盐的珍贵,另一方面也说明西非地区黄金资源丰富,B项正确;用等重的黄金来换取食盐,无法判定商品经济是否活跃,排除A项;用一磅黄金换取一磅食盐,只是说明盐的珍贵和黄金资源丰富,而无法判定民众生活是否富庶,排除C项;中古时期的西非地区,无法判定其工业基础落后与否,排除D项。故选B项。
6.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郑和下西洋时明朝国力强盛、社会相对稳定,传统的小农经济持续发展,郑和航海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联系,寻求奇珍异宝,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后来航海带来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政府不再组织大规模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深层驱动力不足,也无长远目标,而哥伦布等人开辟新航路的时代,当时西欧社会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持续远航目的是为追求金银财富、开拓新市场、传播宗教、寻找新航路等,航海探险也得到了当时欧洲些国家王室的支持,可见哥伦布等人远航的内部驱动力较大,追逐物质利益,航海具有持久性,D项正确;自然地理条件不是影响双方航海结果的主要原因,排除A项;东西方航海结果与君主专制程度无关,排除B项;总体上当时东方国力强于西方,航海活动也未能持久,排除C项。故选D项。
7.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荷兰、丹麦、葡萄牙、法国、瑞典、奥地利)。根据材料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各国开始激烈的殖民争夺,一些国家在争夺中落败,英国成为殖民霸主,因此欧洲七国东印度公司存续时长不一,C项正确;英国的工业优势只能解释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兴衰,不能说明材料中其他国家的情况,排除A项;七国东印度公司是国家支持的垄断贸易公司,这些公司(葡萄牙东印度公司除外)都受到股份制的普及化和自由主义的影响,不能解释为何兴衰变化会有差异,排除B项、D项。故选C项。
8.C
【详解】根据材料,中世纪的婚姻受宗教观念的影响和教会势力的控制,宗教改革后的婚姻具有了世俗化特征,可知宗教改革推动包括婚姻方式在内的社会生活的世俗化,C项正确;家长对婚姻的决定只是新教婚姻方式的特点,不能完整反映整个材料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重点对比了宗教改革前后婚姻方式的差异,从中可分析得出宗教改革对婚姻方式的影响,“社会进步”和“人文主义发展”的说法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排除B项、D项。故选C项。
9.A
【详解】据材料可知,“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国王依然有权否决议会通过的法案,这说明当时的英国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A项正确;虽然当时国王仍有较大的权力,但《权利法案》颁布后,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排除B项、C项;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
10.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国家)。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原因是经过“光荣革命”,国家的权力逐渐转移到议会手中,另外也是尊崇王室的历史传统,所以保留无实权的君主;而德国的君主立宪制由于德国实行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形式实现统一,所以德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保留了专制主义色彩;共和制的美国并没有封建专制的传统,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法国的革命激烈,经历了封建复辟、资本主义立宪、共和制的反复,造就了法国的特殊共和制。综上所述,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因素是历史文化传统的保留程度,D项正确;思想解放程度是次要原因,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高,但是保留君主制度,受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较大,排除B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君主无实权,而德国却保留了专制色彩,两国人民群众对政治的参与程度大体相当,由此可知,这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
11.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英国工业革命。根据材料“18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新消费主义’。即民众之间相互模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开始购买‘体面商品’,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开始购买‘奢侈品’。”可知,18世纪后期,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民众之间相互模仿,开始购买更高层次的消费品,B项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消费者从众心理影响的信息,排除C项;雄厚的资本原始积累,与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
12.【答案】C【解析】据材料“二者间的延续性是如此的明显”可知,该学者强调两次工业革命是有联系的,应作为整体研究,故选C项;该学者注重的是两次工业革命的连续性,而非差异性,排除A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机器的发明,第二次体现出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缺少科学的引领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该学者重在研究两次工业革命的连续性,而非是否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排除D项。
13.D
【详解】根据材料“公社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可知,大多数革命者还没有成长为社会主义者,反映出巴黎公社的偶然性,D 项正确;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时,世界无产阶级已实现了联合,排除A项;早在1848年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排除C项。故选D项。
14.D
【详解】依据图示“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可知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依据“资本主义扩张”、“殖民地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体系中”可知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建立,二者共同揭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D项正确。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图示信息无法看出,排除A项;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仅仅反映部分图片信息,图片还包括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信息,排除B项;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不能完整反映图示信息,图片还包括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
15.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印度国大党反英斗争、伊朗立宪革命和中国的辛亥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项正确;都是在帝国主义侵略加深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排除A项;三场革命主要受欧美民主思想影响,排除C项;印度国大党反英斗争没有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16题17分,第17题26分,第18题12分,共55分。
16.(1)奥斯曼帝国控制地中海东岸后,东西方商路受阻;哥伦布相信地圆学说,认为向西航行可以到达东方。(7分)
(2)材料一所述的目的是了解东方风土人情并使东方人皈依天主教;材料二、三说明他们的目的是建立海外殖民统治,掠夺黄金。(6分)
(3)西方殖民者图谋扩张和掠夺,并在美洲的某些地区建立起殖民地,强迫殖民地人民纳贡,因此不可能存在“公平交易”。(4分)
17.(1)潮流:文艺复兴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启蒙运动。(6分)
原因: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及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4分)
(2)因素: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人们的思考和判断提供了思想武器(4分);表现: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建立民主政治体制。伏尔泰主张建立“开明君主专制”;孟德斯鸠主张建立一个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相互牵制的政府;卢梭推崇实行直接民主制的共和国,主张全体公民参与立法(6分,3点即可)
(3)史实:美国独立战争中《独立宣言》体现了卢梭的天赋人权的思想;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6分)
18.
图1名称:黑奴贸易。(2分)
理由:欧洲殖民者将廉价工业品运往非洲,然后从非洲掠夺黑人贩卖到美洲做奴隶,再将美洲的金银、原料运回到欧洲。因为在美洲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美洲印第安人锐减,为开发美洲而进行黑奴贸易。这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且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4分)
图2名称:鸦片贸易。(2分)
理由:英国殖民者将在印度种植的鸦片走私到中国,然后从中国进口茶、丝等原料、半成品,再将工业品出口到印度和中国。此时英国殖民者将在印度种植的鸦片走私到中国,妄图扭转对华贸易逆差。(4分)
图3名称:全球物种大交换。(2分)
理由:欧洲殖民者从美洲掠夺金银,引进玉米、甘薯等作物,然后以金银换取亚洲的丝绸、香料,而美洲的玉米、甘薯也传入中国。此时美洲被发现,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洲的商品在亚洲缺乏竞争力,故用白银购买亚洲商品,白银流入亚洲。(4分)第5页,共5页仁怀市高中教育联盟 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中
教育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题共 15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在提及某一时期时认为,以前的人是跟在动物后面走的,动物到哪里,人就跟到哪里,
现在不跟动物走了,人以种植为生,土地成了“财产”,收获也成为财富,一旦有了财产,人就
不愿意四处流动了,人们守着财产,守着自己的“家”,该学者意在说明( )
A.人类社会开始出现贫富分化 B.采集和渔猎决定家庭的产生
C.农业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D.人类从频繁迁徙走向了定居
2.亚历山大的东征使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
入希腊,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这反映了( )
A.希腊文明的传播得益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 B.战争深刻地影响了西方历史的发展进程
C.亚历山大帝国是东方文明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D.东征客观上利于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
3.中世纪早期,法国国王的收入主要来自王室领地。中世纪晚期,向臣民征收的国家赋税取代封
建赋税成为法国君主收入的主要来源,国王从“靠自己活”转向“靠臣民活”。这一变化说明法
国( )
A.庄园经济瓦解 B.王权不断强化 C.等级君主制建立 D.近代民族国家形成
4.阿拉伯帝国各省区的物产,通过驼队或船舶运到首都,如从埃及运来大米、小麦和夏布:从叙
利亚运来玻璃、五金和果品;从波斯运来丝绸、香水和蔬菜。这可以用来说明,阿拉伯( )
A.对外贸易十分繁荣 B.疆域广阔 C.促进亚欧间的交流 D.剥削沉重
5.中古时期的西非地区气候非常炎热,因此盐对于保存肉类资源而言非常重要,人们用等重的黄
金来换取食盐,即用一磅黄金换取一磅食盐。这从侧面反映出西非地区
A.商品经济活跃 B.黄金资源丰富 C.民众生活富庶 D.工业基础落后
6.梁启超作了这样的评论:“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
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造成该东西方航海结果不同主要的原因是( )
A.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B.东西方君主专制程度不同
C.双方国力的巨大差异 D.双方航海的根本驱动力不同
7.如表所示是欧洲七国东印度公司的经营状况。这些公司的兴衰反映出( )
国家 英国 荷兰 丹麦 葡萄牙 法国 瑞典 奥地利
起止时间 1600- 1602- 1616- 1616- 1664- 1731- 1775-
第 1 页,共 4 页
1874 1799 1729 1633 1794 1813 1785
存续时长 274 197 113 17 130 82 10
A.英国的工业优势 B.股份制的普及化 C.激烈的殖民争夺 D.自由主义的观念
8.下表是两种不同婚姻法的相关信息的对比,由①到②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项目 婚礼方式 内容
用宗教仪式,需 没有证人,无需家长或封建主同意,甚至不公
①中世纪《婚姻法》
教会主持 开举行婚礼即可形成婚姻。
需要家长同意并到政府去登记,必须举行公开
②新教的《婚姻法》 可用世俗仪式
的家长参加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
A.封建家长制对婚姻的决定作用 B.社会进步推动了婚姻观念变化
C.宗教改革推动社会生活世俗化 D.人文主义发展简化了婚姻仪式
9.“光荣革命”以后,国王对议会通过的法案不止一次地予以否决。据记载,威廉三世曾四次行
使否决权,安娜女王在 1707 年也行使过一次。这说明当时的英国( )
A.君主立宪制有待完善 B.国王仍是国家权力中心
C.议会中心地位遭破坏 D.国王逐渐控制了议会
10.近代西方在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过程中具有多样性。如同样是君主立宪制,英国与德国差
别很大,同为共和制的美国和法国也有不小的差异。影响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制度构建者的思想解放程度 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程度
C.人民群众对政治的参与程度 D.历史文化传统的保留程度
11.18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新消费主义”。即民众之间相互模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开
始购买“体面商品”,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开始购买“奢侈品”。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
根源于( )
A.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B.工业革命进程的推动
C.消费者从众心理影响 D.雄厚的资本原始积累
12.某学者认为:与其把工业革命分成第一次与第二次,倒不如把其发展过程看成两个阶段:第
一阶段包括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与运用;第二阶段贯穿 19世纪下半叶,科学与工业生产更加紧
密的结合,二者间的延续性是如此的明显。该学者意在强调( )
A.两次工业革命之间的差异明显 B.第一次工业革命缺少科学的引领
C.两次工业革命应作为整体研究 D.有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13.它“不过是在例外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
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马克思对巴黎公社的这一评价反映出( )
第 2 页,共 4 页
A.世界无产阶级尚未实现联合 B.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必要性
C.巴黎公社不是工人阶级政权 D.巴黎公社成立具有偶然性
14.右面的示意图从总体上看,主要揭示了( )
A.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15.20世纪初期,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相继爆发了印度国大党反英斗争、伊朗立宪革命和中国
的辛亥革命,关于这三场革命的共同特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帝国主义侵略的放松为背景 B.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基础
C.受到日本学习西方思想的影响 D.对本国的传统文化持否定态度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3小题,第 16题 17分,第 17 题 26分,第 18题 12分,共 55分。
16.(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两位陛下(指西班牙国王和王后)决定派我——克里斯托夫·哥伦布前往印度,以
熟悉它的国土、人民和君王,了解他们的风俗习惯并带回如何能使他们皈依我们神圣宗教的经
验,但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
——哥伦布《航海日志》
材料二 我在 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觐见王上,
而国王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
地,主宰赐福。我在那绵延六百里长的小西班牙岛(指海地岛)得告成功,我征服该岛并使它的
居民纳贡。
——《哥伦布的遗言》
材料三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认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
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若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
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1503年)》
(1)哥伦布为什么“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7分)
(2)材料一所述西班牙君主派哥伦布前往东方的目的是什么?从材料二、三看,他们的目的
又是什么?(6分)
(3)你怎样认识材料三中的“公平交易”?(4 分)
17.(26分)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一 有人说,在古希腊罗马之后,基督教会对西方世界近千年的思想统治,使人们的个人
第 3 页,共 4 页
意识受到极大的压制。为此,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杰出人士不顾教会势力的迫害和世俗的误
解,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二 “这些哲人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像牛顿所证实的那样控制物
质世界、也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按照这一设想,他们开始将理性应用于所有领域,以便发
现种种有效的自然规则。”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做他不应该做的事情。”
——孟德斯鸠
材料四 “让我们每一个人向邻人伸出热情的友谊之手……让(英国)辉格党和托利党的名字
灭绝;让我们不是听别人,而是听诚实的公民的话;他们是坦率的、坚定的朋友,是人类权利和
美洲自由的、独立的国家的勇敢的拥护者。”
——潘恩《常识》1776 年 1月于北美大陆
问题:
(1)根据材料一,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三次思想解放
潮流兴起的相同原因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影响哲人们提出新思想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他们提出的“自然法则”在社
会制度问题上有何表现?(10分)
(3)综合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以史实说明启蒙运动对美国的影响?(6 分)
三、论述题
18.(12分)三角贸易是一个牵扯到三个区域或港口的贸易名词。它随着殖民扩张的不断深入、
世界市场的扩展而发生着相应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任选两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为其命名并加以说明。(要求:说明需要阐述依据。)
第 4 页,共 4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