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2023年中考生物复习课件(人教版)(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2023年中考生物复习课件(人教版)(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8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5-18 14:12: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第一部分 中考考点精讲精练
第八单元 健康地生活
◎关注有关传染病的社会性科学议题,举例说明传染病的危害,辨别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作出合理判断,并与他人进行交流讨论。尝试提出可有效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关注常见疾病对人体和社会产生的危害,模拟展示特定情况下的急救方法(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包扎止血);拒绝吸烟、饮酒和毒品;学会科学、合理的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增强机体健康。
一、传染病
1.概念:由 病原体 (如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特点:主要具有 传染性 和 流行性 。
3.分类
(1)根据致病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细菌性传染病(如肺结核、细菌性痢疾)、病毒性传染病(如艾滋病、乙型肝炎)和寄生虫传染病(如蛔虫病、血吸虫病)。
考点一 传染病及其预防
病原体
传染性
流行性
(2)按照传播途径的不同,传染病可分为呼吸道传染病(通过空气和飞沫传播,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肺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饮水和食物传播,如细菌性痢疾、甲型肝炎、蛔虫病等)、血液传染病(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进行传播,如流行性乙型脑炎、疟疾、乙型肝炎、艾滋病等)、体表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狂犬病、血吸虫病、破伤风、沙眼等)。
二、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三者缺一不可)
概念 举例
传染源 能够散播 的人或动物 传染病患者、病原体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等
传播途径 离开传染源到达人或动物所经过的途径 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如苍蝇、蚊子)等
易感人群 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 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婴幼儿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
病原体
病原体
免疫力
传染性最强≠发病中期,发病前就有了传染性, 发病初期 传染性最强。
传染源≠病原体:传染源是能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而病原体是引起疾病的微生物、寄生虫等的统称。
三、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1.控制传染源:“五早一处理”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包括疑似病人和亲密接触者)及对患病动物的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消毒、通风、消灭媒介生物、海关检疫、禁止进口血液、封锁交通、戴口罩(阻断空气传播)、穿隔离服、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等。
发病初期
3.保护易感人群:在特异性措施方面,预防接种使人产生或提高特异性免疫力;加强锻炼、提高营养、抗菌药物预防可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且要远离传染源。
①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奥密克戎新冠病毒称为传染源。 ( × )
②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控制传染源。 ( √ )
×

考点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人体的三道防线
组成 功能
第一道防线(如图①、②) 皮肤和 阻挡 、杀菌(分泌物)、清扫异物(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
第二道防线(如图③、④)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 能使病菌溶解, 能将病原体吞噬消化
第三道防线 主要由 (如淋巴细胞)和 (如胸腺、淋巴结和脾脏) 产生 ,清除抗原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黏膜
溶菌酶
吞噬细胞
免疫细胞
免疫器官
抗体
病原体
吞噬细胞
二、抗原与抗体
1.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2.抗体: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1)抗体具有专一性,只对相应的抗原起作用。
(2)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消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
(3)当抗原被清除后,机体还将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
区分抗原和抗体
抗原属于人体外源的物质,主要包括入侵的病原体、异物(如花粉)、注射的疫苗和某些药物(如青霉素)、移植的非己器官(如皮肤、肝脏等)。
抗体属于人体自身产生的物质,如免疫球蛋白、抗病毒血清等。
三、免疫
1.概念: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 抗原 物质,及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2.功能
(1)防御感染:抵抗 抗原 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
(2)自身稳定: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
(3)免疫监视: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
抗原
抗原
3.免疫异常
(1)排斥反应:移植的器官相当于 抗原 ,在进行器官移植时,患者的免疫系统可能会对异体器官产生不同程度的排斥,因此必须寻找与患者身体相匹配的器官,移植成功后,还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若不能抑制排斥反应,器官移植将会失败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2)过敏反应:当人体免疫功能过强时,在过敏原的刺激下,就会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原相当于抗原。例如,有人注射青霉素后发生休克,有人吸入花粉或尘土后发生哮喘。
抗原
四、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
形成时间 生来就有,由遗传因素决定 出生以后才产生的
特点 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 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器官 皮肤、黏膜等 胸腺、淋巴结、脾脏等
防线 第 道防线 第 道防线
举例 人患炎症时,白细胞增多 被狗咬伤后,24小时内注射狂犬疫苗
联系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会促进非特异性免疫的功能,两者共同担负着机体的防御功能
一、二

五、计划免疫
1.疫苗
(1)概念:通常是用 失活的 或 减毒的 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
(2)原理: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 抗体 ,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3)从免疫的角度来看,疫苗属于 抗原 ;从免疫类型来看,这种免疫属于
特异性 免疫。
2.计划免疫
(1)概念: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 疫苗 ,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 接种 ,以达到预防、控制和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简称为计划免疫。
(2)措施:接种疫苗。
失活的
减毒的
抗体
抗原
疫苗
接种
特异性
六、艾滋病(简称AIDS)
1.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2.传播途径:主要是性传播、 血液 传播、 母婴 传播。
3.发病机理:主要侵犯并瓦解人体的 免疫系统 ,使人体不能抵御病原体,因此,病人常死于多种疾病的侵害。
4.预防:以 切断传播途径 为主,不吸毒,不滥交,不使用不安全的注射器和血液制品。目前还没有可临床使用的艾滋病疫苗,因此所有可能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与艾滋病患者握手、共同进餐以及蚊虫的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
血液
母婴
免疫系统
切断传播途径
①抗体是在特定的抗原的刺激下由吞噬细胞产生的。 ( × )
②免疫对人体是有益的,人体的免疫能力越强越好。 ( × )
③对食物过敏是人体抵抗抗原侵入功能过强造成的。 ( √ )
④肺移植后的病人,需要长期用药,以增强免疫功能。 ( × )
×
×

×
一、安全用药
1.概念: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正确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以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减小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影响或危害。
2.药物分类
(1)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2) 非处方药 :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就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适于消费者可以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简称 OTC 。
考点三 用药与急救
非处方药
OTC
3.安全用药的常识: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名称、主要成分、作用与用途(功能与主治)、适应症、禁忌症、不良反应(副作用)、注意事项、用法与用量、制剂与规格、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4.常备药物
(1)内服药:感冒冲剂用于治疗感冒,阿司匹林用于解热镇痛,黄连素用于急性肠炎。
(2)外用药:酒精、碘伏用于消毒杀菌,清洗伤口。
(3)医疗用具:棉签、纱布、胶布、创可贴、体温计等。
二、急救
1.紧急呼救:当遇到有人突然晕倒或溺水等情况时,先判断他(她)有无呼吸和意识后,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要说清自己的姓名、详细地址和患者年龄、性别、发病症状,如果知道患者的发病原因也要说清楚,有时还要提供行车路线等。
2.心肺复苏:指针对心跳、呼吸骤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包括胸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等。
心肺复苏的顺序:胸外按压(Compressions)→开放气道(Airway)→人工呼吸(Breathing)(简称C→A→B)。
(1)胸外心脏按压:如果病人发生心跳骤停,则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按压的位置应是 胸骨下段约1/3处 ,使其下陷至少 5厘米 ,次数至少为 100 次/分钟。
120
胸骨下段约1/3处
5厘米
100
(2)人工呼吸
①人工呼吸常用的方法是 口对口吹气法 。进行人工呼吸前,要先使患者仰卧 ,清除其口鼻内的异物,保持 呼吸道 通畅。
②每次吹气都应看到病人的 胸廓 随着吹气而起伏,并且吹气后气体能够从
口部 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
(3)每按压心脏 30 次,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复进行,即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 30∶2 。
3.出血和止血
(1)出血一般有内出血(是指体内器官的出血)和外出血(是指体表的出血)。
口对口吹气法
仰卧
呼吸道
胸廓
30
30∶2
口部
(2)外出血的判断及止血方法
出血类型 血液颜色 出血状态 止血方法
色 喷出或涌出 在伤口的 端指压止血或止血带止血
色 缓慢流出 在伤口的 端指压止血或止血带止血
红色 渗出 伤口处理干净后,自然止血或贴创可贴
鲜红
近心
暗红
远心
①血液从伤口一股一股喷出的伤者,要在其伤口远心端压迫止血。 ( × )
②非处方药简称OTC,用于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用药之前不需要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 × )
×
×
1.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 社会适应 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2)保持愉快心情的方法: 转移注意力 、 宣泄烦恼 、 自我安慰 。
2.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坚持体育锻炼;按时作息;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合理安排上网看电视时间;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等。
3.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人体的危害
(1)吸烟:会引起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癌等 呼吸 系统疾病。
(2)酗酒:会使人的 神经 系统过度兴奋或麻痹抑制,长期酗酒会导致酒精中毒,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3)吸毒:会损害人体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考点四 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社会适应
转移注意力
宣泄烦恼
自我安慰
呼吸
神经
4.现代文明病
(1)概念:又称为“ 生活方式病 ”,常见的有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2)病因及其预防: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风险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预防这些疾病。
生活方式病
1.(2022盐城13题1分)为防控新冠疫情,学校定期对师生进行核酸检测,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主要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B )
A.杀灭病原体 B.控制传染源
C.切断传播途径  D.保护易感人群
一 传染病与免疫的综合考查
B
2.(2022苏州43(5)题1分)下列有关新冠肺炎疫苗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B )
A.新冠肺炎灭活疫苗在免疫学上属于一种抗体
B.接种疫苗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保护易感人群
C.注射新冠肺炎疫苗加强针能使人体产生更多抗原
D.接种新冠肺炎疫苗后人体将对多种肺炎具有免疫力
归纳:①抗原属于外源物质,抗体由淋巴细胞产生;
②特异性免疫特点是一(一种抗体)对一(一种抗原),非特异性免疫特点是一对多(多种病原体)。
B
3.(2022聊城28题8分)阅读资料1、2,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1 新冠肺炎是由新冠病毒(图甲)感染导致的,目前仍在全球大范围内流行。由于新冠病毒多次变异出现了新的类型,如德尔塔毒株、奥密克戎毒株等,因此仍然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今年以来,我省为有效应对疫情,按照“先管后筛”原则,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将患者和密接者全部转移至隔离点集中隔离,对患者活动场所封控消杀,并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全面阻断疫情传播,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资料2 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对肺的结构及功能造成损伤(图丙)。接种疫苗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我国政府已实施免费核酸检测及疫苗接种政策,要求人们应接尽接。
(1)新冠肺炎在全球蔓延,可见该病具有 传染性和流行性 的特点。新冠病毒自发现至今出现了很多新的变异类型,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看,奥密克戎等新毒株的出现是由于[ 2 ] 遗传物质 发生了改变,属于 可遗传 的变异。
(2)从传染病的角度看,引起新冠肺炎的奥密克戎毒株属于 病原体 ;从控制传染病流行的角度看,“将患者和密接者全部转移至隔离点集中隔离”的措施属于 控制传染源 ;“对患者活动场所封控消杀”的措施属于 切断传播途径 。
传染性和流行性
2
遗传物质
可遗传
病原体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3)人体最初感染新冠病毒时并未出现症状,是因为呼吸道黏膜和体液内的吞噬细胞等发挥作用,这种免疫类型属于 非特异性 免疫。
(4)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肺泡内产生大量黏液导致氧气无法被吸收,最终导致呼吸衰竭,这主要是阻断了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
非特异性
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解析:传染病的主要特点是传染性和流行性。新冠病毒出现新的变异类型,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是可遗传的变异。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二道防线,呼吸道黏膜和体液内的吞噬细胞的作用分别属于第一、二道防线,这种免疫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4.(2022河南24题6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其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新冠病毒怎样侵入人体细胞呢?新冠病毒表面的S蛋白可以和细胞膜表面一种叫ACE-2的物质相结合,然后促使病毒的遗传物质进入细胞。与其他生物一样,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也会发生变异,某些变异会影响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如S蛋白与ACE-2的结合能力。
资料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是新冠肺炎确诊的首要标准。抗原检测简便、快捷,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
抗原检测卡如图1所示。在检测卡特定的位置上,附着有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将样本液滴入样本孔内,样本液会从样本孔流向检测线(T)和质控线(C)。如果样本液中含有与抗体相对应的抗原,就可以观察到T线和C线均显示出红色条带。
(1)根据资料一,戴口罩、勤洗手能够有效阻止新冠肺炎的传播,这是因为经呼吸道飞沫和 密切接触 传播是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如果新冠病毒遗传物质的变异影响到 S蛋白与ACE-2的结合能力,病毒侵入人体细胞的能力会发生变化。
密切接触
S蛋白
(2)甲、乙两份样本的检测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条带颜色实际为红色)。根据资料二,可以判断出样本 甲 为阳性。这是因为 抗原 和 抗体 的结合是特异性的,二者的结合引起检测卡出现特定的颜色变化。
(3)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来看,接种新冠疫苗可以保护 易感人群 ,是防控新冠肺炎的有效方法。

抗原
抗体
易感人群
5.(2022临沂25题2分)了解一些安全用药的常识和急救的方法非常重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家庭小药箱内的药物要定期检查和更换,避免失去药效或过期
B.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C.某人上臂受伤,从伤口处流出的血液呈暗红色,可指压近心端止血
D.生活中急需医疗救护时,要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并说明地址及病情等
二 安全用药与急救
C
注意:“是药三分毒”,药物都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中药的毒性或副作用相对较小,但并不是没有。
6.(2022荆州15题1分)学习必要的用药知识和急救技能,对于保障人体的身体健康和挽救生命都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做人工呼吸时,必须先清除口鼻内可见的异物和污物
B.感冒药是家庭常备药,过期一至两周仍然可以服用
C.处方药适于消费者小伤小病的自我诊断和自我治疗
D.动脉出血时,需要压迫伤口的远心端进行止血
A
7.(2022邵阳25题2分)健康的生活方式不仅有利于预防各种疾病,而且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下列属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 C )
A.沉迷于网络,熬夜玩游戏  B.油炸食品味美,可以多吃
C.不吸烟、不喝酒,拒绝毒品 D.不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集体活动
三 健康的生活方式
C
8.(2022随州7题2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的第一项行动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健康知识普及,体现了未病先防的思想。下列健康普及知识错误的是( A )
A.大多数慢性疾病在成年期发生,故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无需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B.免疫是人体内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
C.多一份关怀和理解,少一份歧视和冷漠,就会给艾滋病患者带来多一份的温暖
D.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A
注意:此类问题注意把生活常识和理论知识相结合进行分析作答。
【提出问题】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吗?
【作出假设】 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 。
【实验步骤】
1.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成浓度分别为5%、10%、15%、20%的酒精溶液或用等量烟丝配制体积为50 mL、40 mL、30 mL、20 mL的烟草浸出液。
2.实验选用4只大小相似、年龄相同的成年水蚤,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清水或蒸馏水中的为 对照组 ,在不同浓度酒精溶液或烟草浸出液中的为实验组。
实验二十一 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有影响
对照组
实验组
【注意事项】
(1)实验的变量是不同浓度的 酒精溶液或烟草浸出液 。
(2)实验对象选取大小相似、年龄相同的成年水蚤的目的是 控制单一变量 。
(3)每只水蚤要先在清水或蒸馏水中观察它的心率,之后用吸水纸吸干上面的水分,再滴上某一浓度酒精溶液或烟草浸出液。
【实验现象与结论】
1.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酒精溶液或烟草浸出液
控制单一变量
酒精浓度 0(清水) 5% 10% 15% 20%
10 s内心跳次数 33 24 21 18 死亡
现象与结论 水蚤的心率会随着酒精浓度的增大而逐渐 ,当酒精浓度达到20%左右时,水蚤会因为酒精浓度过大而死亡
减弱
2.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
注:表中数据仅供参考,具体以实际测量值为准。
【讨论交流】通过分析上述现象,你认为长期吸烟、酗酒对人有什么危害?
对心脏的跳动影响很大,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合理即可) 。
配制的烟草浸出液中加入蒸馏水的体积/mL 蒸馏水 50 40 30 20
10 s内心跳次数 35 36 37 39 41
现象与结论 烟草浸出液对水蚤的心率有 作用,浓度越高,心跳越快
促进
对心脏的跳动影响很大,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合理即可)
例 生活中一些人酗酒后,会情绪激动,喜怒无常,甚至呕吐……酗酒对人体有危害吗?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希望通过探究“酒精能否对水蚤心
率产生影响”来寻找答案。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用50只大小一致的成年水蚤做了5组实验,且每组实验都重复3次,数据取平均值。实验数据见下表:
实验组别 A B C D E
酒精体积分数 (清水)0 5% 10% 15% 20%
10秒内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 33 24 21 17 死亡
(1)该兴趣小组的同学想探究的问题是 酒精能否对水蚤的心率产生影响
(2)在上述步骤中,所选用的50只成年水蚤要大小一致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每组实验都重复3次,取平均值,这样做的目的是 减小实验误差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3)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 作对照 。
(4)分析上面表格中的数据,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酒精能对水蚤的心率产生影响 。
实验组别 A B C D E
酒精体积分数 (清水)0 5% 10% 15% 20%
10秒内水蚤心跳次数平均值 33 24 21 17 死亡
酒精能否对水蚤的心率产生影响
控制单一变量
减小实验误差
作对照
酒精能对水蚤的心率产生影响
(5)(知识综合)人饮酒过量后,酒精会引起 神经 系统由兴奋转为抑制的毒性生理反应(即醉酒),导致人的判断能力下降。所以,为了行车安全,我国法律规定:严禁酒后驾车!
(6)(开放设问)结合这个探究实验,请你谈谈酗酒对健康有什么影响?
酗酒会使脑处于麻痹状态,引起心率减慢,损害心脏和血管,如果一次饮酒过多,还可能使心跳停止,导致人的死亡(合理即可) 。
神经
酗酒会使脑处于麻痹状态,引起心率减慢,损害心脏和血管,如果一次饮酒过
多,还可能使心跳停止,导致人的死亡(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