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
《中华传统节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2.能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重点】
能够在单元学习的基础上,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
【教学难点】
能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请拿出你课下写的作文,对照我们的写作宝袋儿,看看你是否用了我们本单元学习的写作小妙招?
二、【活动一】回顾、梳理写法
(一)出示课文片段,回顾并梳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两龙戏珠。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
——选自《赵州桥》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选自《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读课文片段,说说每段话的中心句、中心词。
2.回忆文章是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二)出示第三单元“交流平台”内容,进一步巩固“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1.多媒体出示“交流平台”内容。
课文中有许多段落,围绕一个意思把这段话写得很清楚。如《赵州桥》第3自然段,为了写清楚“赵州桥非常美观”,详细介绍了桥面石栏上精美的图案,把各种姿态的龙写得活灵活现。再如:《一幅名扬中外的画》第3自然段,写了各种各样的店铺,还写了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清楚地写出了“画上街市的热闹”。
2.学生读“交流平台”内容。
3.说说“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赵州桥》和《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两篇课文重点部分的学习过程,梳理作者是怎样把赵州桥的“美观”写清楚的和课文是怎样围绕“热闹”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在回忆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交流平台”中的内容,进一步巩固“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具体方法,为学生习作成果展示时互评做铺垫。
三、【活动二】个人成果展示
1.在小组内朗读所写的有关过节的习作。
2.组内依据标准,对展示的习作进行评价。
个人习作展示互评表
内容 评价标准
过节 过程 能写清楚一家人一起过节的过程 ☆☆☆☆☆
节日 习俗 能写清楚过节的习俗 ☆☆☆☆☆
印象深刻的事 所写的故事与过节联系紧密 ☆☆☆☆☆
3.各小组推选一名成员代表的优秀作品,对标共同修改完善,准备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小组内人人展示、相互评价,意在对比中相互学习,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写一写过节过程。对标共同修改完善小组优秀作品,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展示、评价、完善是一个知识学习、思想提升的过程。
四、【活动三】小组代表展示
1.小组代表在全班朗读所写的有关过节的习作。
2.全班同学依据标准进行成果展示评价。
小组代表习作展示互评表
组别 评价标准
( )组 习作与过节有关,能围绕 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 ☆☆☆
朗读时能使用普通话、 语音标准、吐字清晰 ☆☆☆
展示时态度大方、充满自信 ☆☆☆☆☆
3.评选出习作达人和优胜小组。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落实本单元语文要素,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五、【活动四】总结收获
1.说说你的收获吧!
2.总结。
同学们运用“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写了关于节日的习作 ,并进行了展示、交流和评价。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我们每个人不仅可以拿起手中的笔去传承祖国传统文化,还可以通过“演”、“说”、“唱”、“跳”等多种形式去弘扬,相信同学在下期成果展示活动中会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