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生 物 学
考生注意: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相应位置内作答。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
B.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
C.就生态系统结构而言,生态瓶的稳定性取决于物种数
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
生物技术与工程实践中常利用特殊的化学试剂或一定的物理刺激进行“激活”操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将果酒用于果醋发酵时,提高温度是“激活”醋酸菌的重要条件之一
B.制备单克隆抗体时,应先利用抗原“激活”小鼠产生相应的B淋巴细胞
C.克隆高产奶牛时,获得的重构胚需要在胚胎移植后用Ca2+载体等试剂“激活”
D.在PCR反应过程中,耐高温的DNA聚合酶需要Mg2+“激活”
下列有关图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该图表示食物网,则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
B.若甲为生产者,则甲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C.若该图表示一个群落,则丁为分解者
D.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则应加上由丁到甲的箭头
在南美洲热带丛林中生活着一种奇怪的蚂蚁,名叫切叶蚁。切叶蚁中体型较大的蚂蚁将叶片咬下运回巢穴,交给体型较小的蚂蚁咬成小片,后者再交给体型更小的蚂蚁咬成更小的片,以此类推直至叶片被咀嚼为糊状,然后切叶蚁将叶糊平铺在巢穴中“养殖”真菌。真菌可以分解叶片中坚韧的组织,切叶蚁则以真菌为食,切叶蚁体表覆盖一层链霉菌,该菌可抑制本巢穴真菌寄生物的大量繁殖。根据上述现象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体型大小不同的切叶蚁间存在互利共生的关系
B.“植物→真菌→切叶蚁”构成一条食物链
C.蚂蚁和真菌的这种种间关系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该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组分之间进行
为研究农药甲胺磷和乙草胺对土壤中的产甲烷菌数量的影响,研究人员向盛有相同体积培养液和产甲烷菌的3组试管中分别加入0.1 mL的甲胺磷溶液(1.0 mg·L-1)、蒸馏水和乙草胺溶液(1.0 mg·L-1),定期取样测定产甲烷菌的种群密度,结果如下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实验初期,加入甲胺磷后产甲烷菌的分裂速度加快
B.是否加入甲胺磷和乙草胺不影响产甲烷菌的环境容纳量
C.若增加药量,则乙草胺组产甲烷菌达到环境容纳量的时间可能延长
D.加入乙草胺后,产甲烷菌种群增长速率先减慢后加快
甜槠林是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代表性植被,研究者通过相关实验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郁闭甜槠林(受人为影响较小)与干扰甜槠林(适度择伐乔木)的物种多样性及群落优势度进行比较,部分实验数据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层次 郁闭林 干扰林
物种多样性指数 群落优势度 物种多样性指数 群落优势度
乔木层 11.4450 0.0733 14.7091 0.0614
灌木层 4.0041 0.2651 12.0776 0.0860
草本层 1.6629 0.2944 5.4274 0.1039
藤本植物 5.5540 0.1424 8.9745 0.0718
注:群落内物种数量分布越不均匀,优势种的地位越突出,群落优势度越大。
A.调查物种丰富度时,样方面积以达到物种数基本稳定的最小面积为宜
B.干扰林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群落优势度降低,主要原因是阴生植物入侵
C.封育保护后干扰林发生次生演替,物种多样性减少,群落优势度增大
D.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是生态系统适应外界干扰的一种对策
华北、东北、西北“三北防护林”是我国最大的生态系统恢复工程,主要通过种草和种树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恢复我国内陆地区的生态环境。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三北防护林建设初期应选择一种耐旱的草本 、灌木或乔木进行大面积快速覆盖,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则
B.沙地上草本的生长能改善土壤条件,为灌木生长提供条件,灌木的生长又能进一步改善土壤条件,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负反馈调节
C.三北防护林恢复到草原群落后,可以适度放牧,消费者的引入既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
稳定性,又能促进物质循环流动
D.三北地区的生物群落现阶段以草原群落为主,但只要时间足够,最终一定能演替成森林
在煤燃烧、有色金属冶炼过程中铅会以微小颗粒被排放进入大气,然后沉降在土壤和植物表面,而铅进入植物和动物体内后将不易被排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铅能沿食物链在生物体内聚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铅含量越高
B.铅随大气、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生态系统中铅循环具有全球性
C.铅通过动植物呼吸作用、分解者分解作用和化石燃料燃烧等返回无机环境
D.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清洁能源是减少铅的生物富集现象的有效措施
某生物群落中的植物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生长着少量灌木,没有乔木。现有两种植食性动物A、B及肉食性动物C,C以A为食,它们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动物A、B和C之间的种间关系属于群落水平上
研究的问题
B.该群落属于草原生物群落,土壤含水量低不适
合乔木的生长
C.A种群数量产生波动与C的捕食作用和B的竞争作用密切相关
D.B种群数量达到P点时,种内斗争最激烈,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蚂蚁森林”是一项带动公众低碳减排的公益项目,每个人的低碳行为可计为“绿色能量”,进而可以申请在生态亟需修复的地区种下一棵树或者认领一平方米保护地。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采用公共交通出行是低碳行为,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B.认领保护地,扩大了我们的生态足迹,为保护环境做出贡献
C.不同地区种植适宜本地环境的植物,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D.种植具有防风固沙功能的树种,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灭菌、消毒、无菌操作是生物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动、植物细胞DNA的提取必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B.微生物、动物细胞培养基中需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止污染
C.为防止蛋白质变性,不能用湿热灭菌法对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进行灭菌
D.可用湿热灭菌法对实验中所使用的微量离心管、细胞培养瓶等进行灭菌
植物细胞工程在农业、医药工业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主要是利用促进细胞生长的培养条件,提高了单个细胞中次生代谢
物的含量
B.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人们常常利用茎尖进行植物组织培
养从而获得抗病毒苗
C.利用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玉米幼苗,直接从中选择出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这样能够极大的
缩短育种年限
D.快速繁殖花卉的过程中,诱导愈伤组织期间一般不需要光照,此时细胞代谢类型为异养需
氧型
二氯二乙胺具有抑制癌细胞增殖的作用。某兴趣小组设计了相关实验对其作用进行验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取小鼠肝脏的肿瘤细胞为实验组,正常肝脏细胞为对照组
B.培养液加入动物血清、抗生素以保证细胞对未知营养的需求
C.细胞在体外培养时需提供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环境
D.将实验组细胞放在含有二氯二乙胺的生理盐水中进行培养
CD47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它可与巨噬细胞表面的信号调节蛋白结合,从而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肺癌、结肠癌等多种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含量比正常细胞高1.6~5倍,导致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清除效果减弱。科学家推测,抗CD47的单克隆抗体可以解除CD47对巨噬细胞的抑制作用,为此他们按照如下流程进行了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多次进行步骤①是为了获取更多能产生抗CD47抗体的B细胞
B.对照组应设置为:巨噬细胞+正常细胞共培养体系+单克隆抗体
C.实验组中吞噬细胞的吞噬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可验证上述推测
D.由于病毒表面含有的糖蛋白和一些酶能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所以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过程②
常乳是母牛泌乳期一周后直到泌乳停止前一周这个时间段内分泌的乳汁。奶牛自身乳房和乳头中可能含有的细菌,加上挤乳过程中产生的少量污染,常乳中会有一定量的细菌存在。研究小组要检测一份常乳样品中细菌的总量(不考虑菌种),检测流程如下图,每个平板上接种菌液量为0.1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倒平板时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细缝,不要完全打开,防止杂菌污染
B.上述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基要营养全面,适合各种细菌生长
C.该实验还可以利用连续划线的方法接种,通过菌落数计算样品中的细菌总数
D.若三个平板上的菌落平均数为59,则每毫升样品中细菌总数为5.9×107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下列有关生物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预测某野生北极驯鹿种群数量将减少的主要依据是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但仅据此还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D.群落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变化的有序过程
浙江青田传承千年的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该生产模式大大减少了对化肥农药的依赖,增加了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保证了农田的生态平衡,以稻养鱼,以鱼促稻,生态互利,实现稻鱼双丰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田鱼在稻田中的生态位与其他生物的不完全相同
B.与稻鱼共生系统相比,水稻单作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呈倒置形
C.该种生态农业模式合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D.稻田生态系统的结构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在互花米草入侵地栽种外来植物无瓣海桑,因无瓣海桑生长快,能迅速长成高大植株形成荫蔽环境,使互花米草因缺乏光照而减少。与本地植物幼苗相比,无瓣海桑幼苗在荫蔽环境中成活率低,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促进了本地植物群落的恢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互花米草相对集中的区域选取样方可以估算其在入侵地的种群密度
B.由互花米草占优势转变为本地植物占优势的过程不属于群落演替
C.逐渐被本地植物替代的过程中,无瓣海桑种群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D.应用外来植物治理入侵植物的过程中,需警惕外来植物潜在的入侵性
科研人员利用下图所示的流程,将小鼠多能干细胞(PSC)诱导成为精子,并使其成功与卵细胞受精,得到正常后代,这项研究给男性无精症导致的不孕不育带来了福音。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PSC诱导形成精子的过程中,会发生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
B.步骤④只能加入一个分化形成的精子,以避免多个精子和卵细胞融合
C.常以观察到两个极体或者雌、雄原核作为受精的标志
D.上述流程利用了动物细胞培养、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等生物技术
常用的核移植方法主要有细胞质内注射法和透明带下注射法两种。前者是用微型注射针将供体细胞的细胞核吸出注入去核卵母细胞质内;后者是直接将供体细胞注入去核卵母细胞透明带内,然后促使两个细胞融合,从而具有发育的全能性。我国科学家于2017年底培育出的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华华”采用的就是后者。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供体细胞注入卵母细胞透明带内后,就可自行进入卵母细胞
B.相比之下,透明带下注射法对供体细胞核和卵母细胞的损伤更小
C.可以用蛋白酶合成抑制剂激活重构胚,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D.“中中”和“华华”核DNA均来自供体细胞,质DNA均来自去核卵母细胞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题,共55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关位置。
海水立体养殖中,表层养殖海带等大型藻类,海带下面挂笼养殖滤食小型浮游植物的牡蛎,底层养殖以底栖微藻、生物遗体残骸等为食的海参。某海水立体养殖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如下,M、N 表示营养级。
(1)估算海参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原因是___________。
(2)图中 M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________kJ/(m2 a)。由 M 到 N 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3)若养殖的海带数量过多,会造成牡蛎减产,从生物群落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
(4)海水立体养殖模式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依据这一原理进行海水立体养殖的优点是 _________。
醪糟是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的民间传统食品。在醪糟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甜酒曲中的好氧霉菌、酵母菌和乳酸菌。醪糟的生产流程如下:糯米的选择→淘洗→浸泡→蒸饭→冷却→拌甜酒曲→发酵→煮沸→保存。回答下列问题:
(1)霉菌产生的______能将糯米中的淀粉分解为葡萄糖等,使醪糟具有甜味;酵母菌使醪糟产生酒味;乳酸菌是____(填“真核”或“原核”)生物,其发酵产物是醪糟酸味的主要来源。
(2)拌入甜酒曲之前,需将蒸熟的糯米进行冷却,目的是______。发酵前期应保证氧气的供应,使______大量繁殖;后期应减少空气进入或隔绝空气,有利于______。
(3)发酵好的醪糟煮沸后,可转移到灭菌玻璃瓶中密封保存,密封之前应对瓶口进行______灭菌,防止瓶口被污染。
研究发现人溶菌酶(hLZ)是天然抗生素替代品。科学家培育了转入溶菌酶基因山羊,以大规模生产人溶菌酶(从乳汁中提取)。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编号①~⑨表示过程;质粒S中的基因Leu通过控制相关酶的合成来控制亮氨酸的合成(亮氨酸是山羊细胞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必需氨基酸),基因GFP控制合成绿色荧光蛋白。四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限制酶 BamH I BglⅡ Hind Ⅲ Xba I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G↓GATCC A↓GATCT A↓AGCTT T↓CTAGA
(1)过程②需要的两种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过程③需要用_________来连接B与切割后的质粒S,从而获得重组质粒T。
(2)为成功筛选出含重组质粒T的成纤维细胞,质粒S中用作标记基因的是_____________。为达到筛选目的,培养基的营养成分中特殊之处是不含有_____________。
(3)图中早期胚胎中的_____________(填结构)将发育成完整转基因羊个体。培育出的山羊可从乳汁中获得基因表达产物,但是与膀胱生物反应器相比,乳腺生物反应器还是受到了转基因动物的__________(答出2点)的限制。
物质W是一种含氮有机物,会污染土壤。一定量的W在培养基中表现为不透明。某研究小组欲从土壤中筛选出能降解W的细菌(目标菌)。回答下列问题。
(1)要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所用选择培养基中的氮源应该是_________。
(2)在从土壤中分离目标菌的过程中,发现培养基上甲、乙两种细菌都能生长并形成菌落(如图所示)。如果要得到目标菌,应该选择________菌落进一步纯化,选择的依据是________。
(3)土壤中的某些微生物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若要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甲、乙菌能否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4)该小组将人工合成的一段DNA转入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产生能降解W的酶(酶E)。为了比较酶E与天然酶降解W能力的差异,该小组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善相关内容:
①在含有一定浓度W的固体培养基上,A处滴加含有酶E的缓冲液,B处滴加含有相同浓度
天然酶的缓冲液,C处滴加______________,三处滴加量相同。
②一段时间后,测量透明圈的直径。若C处没有出现透明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A、B处形成的透明圈直径大小相近,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植物细胞核基因具有耐盐碱效应,乙植物细胞质基因具有高产效应。某研究小组用甲、乙两种植物细胞进行体细胞杂交相关研究,基本过程包括获取原生质体、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筛选融合细胞、杂种植株再生和鉴定,最终获得高产耐盐碱再生植株。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便于观察细胞融合的状况,通常用不同颜色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若甲植物原生质体采用幼苗的根为外植体,则乙植物可用幼苗的__________为外植体。
(2)在原生质体融合前,需对原生质体进行处理,分别使甲原生质体和乙原生质体的__________失活。两种原生质体混合后,可以使用____________(写出1种即可)等化学试剂促进它们的融合。
(3)用PCR技术鉴定再生植株。已知甲植物细胞核具有特异性DNA序列a,乙植物细胞质具有特异性DNA序列b;M1、M2为序列a的特异性引物,N1、N2为序列b的特异性引物。完善实验思路:
①提取纯化再生植株的总DNA作为PCR扩增的__________。
②将DNA提取物加入PCR反应体系,__________为特异性引物,扩增序列a;用同样的方法扩增序列b。
③得到的2个PCR扩增产物经__________后,若每个PCR扩增产物在凝胶中均出现了预期的__________个条带,则可初步确定再生植株来自于杂种细胞。
广西八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
生物学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A C D B C C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D C B C BCD A AB ACD AD
21.(10分)
(1)海参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2分)
(2)2488(2分) 6.3% (1分)
(3)由于海带与浮游植物存在种间竞争(1分),海带数量增多会导致浮游植物数量下降(1分),牡蛎的食物来源减少(1分),产量降低
(4) 能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2分)
22.(10分)
(1)淀粉酶(1分) 原核(1分)
(2)防止高温杀死甜酒曲中的微生物 (2分)
霉菌和酵母菌(2分,写对一个给1分)
酒精发酵和乳酸发酵(2分,写对一个给1分)
(3)灼烧(2分)
23.(12分)
(1) BamH I、Hind Ⅲ (2分,写全才得分) DNA连接酶(2分)
(2)基因Leu、基因GFP(2分,写对一个给1分) 亮氨酸(2分)
(3)内细胞团(2分) 性别、年龄(2分,写对一个给1分)
24.(12分)
(1) W(1分)
(2)乙(1分) 乙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说明乙菌能降解W (2分)
(3)将甲、乙菌分别接种在无氮源培养基上,若细菌能生长,则说明该细菌能利用空气中的氮气作为氮源(2分)
(4)缓冲液(2分)
缓冲液不能降解W (2分) 酶E与天然酶降解W的能力相近(2分)
25.(11分)
(1)叶(1分)
(2)细胞质和细胞核(2分,写全才得分)
聚乙二醇(PEG)(或高Ca2+—高pH) (2分)
(3)模板(1分) M1、M2(1分,写全才得分)
电泳(凝胶电泳或琼脂糖凝胶电泳)(2分) 1(2分)